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督问世已有2000年的历史。还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针对基督的发展史指出它“成了第一个可行的世界宗教”(《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如今基督拥有教徒约20亿,遍布全世界,已发展成世界第一大宗教。面对宗教的社会影响日益凸显,要了解当今世界必须了解宗教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不对基督要有所了解。江泽民同志曾希望党内的同志能学一点宗的常识,读一读马列有关宗教问题的论著。

  • 标签: 基督教 《圣经》 经典 2000年 江泽民同志 世界宗教
  • 简介:无论在艾青的诗中还是在他的人格中,都能看到《圣经》——基督对他的深刻影响。不仅《一个拿撒勒人的死》《病监》《马槽》《播种者》《火把》等诗直接与《圣经》或基督有关,就是作为他诗歌主体精神的对苦难的敏感、对光明的追求乃至对祖国的热爱等无不与基督意识相对应,而他那种献身时代

  • 标签: 基督教意识 艾青 深刻影响 耶稣 宗教意识 诗论
  • 简介:郑振铎(1898-1958),字警民,又字铎民,常用笔名有西谛、郭源新等。祖籍福建长乐,出生于浙江温州,是著名的作家、藏书家和社会活动家。郑振铎在青年和中年时期,与基督会所属机构有着一段历史渊源,与一些信奉基督的朋友们也有着密切的来往。

  • 标签: 郑振铎 基督教 教会 人际关系 宗教信仰
  • 简介:本课题旨在探讨中庸与基督的关联,尤其是通过它们的对话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合乎理性和德性的思想与基督圣经观点的交融,并阐明基督神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中庸的源流和合理思想为了廓清几种容易混淆的概念,必须事先说明在此所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

  • 标签: 中国化 中国基督教 中庸之道 基督教神学 中国文化 天人合一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多条河流的,但是,作光作盐的基督期望和传福音的大使命,都要求所有基督徒必须采取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故而佛道的整体出世性倾向就不足以令基督徒过多亲近。而发源于上古一直未曾中断的数千年儒学具有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性,具有积极入世的精神倾向,存在着大量可以和基督信仰相呼应的具有普世价值的宝贵文化内涵。'基督儒家化'这个概念不是外在形式上或体制上的耶儒混合,而只可能是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批判性比较和批判性融合。'基督儒家化'决不是基督被儒家化掉而是耶儒两家在批判性的对话和融合的基础上在追求真理的大方向上的共同更新。对于耶儒两家它是双向批判,最后凝结的一定是两家的精华而非糟粕。以'基督儒家化'为精神方向的基督中国化,特别是神学思想的中国化,其存在和展开的最根本理由就在于西方传统主流神学内部具有严重问题。追求'内圣外王'的中国儒家传统文化资源可以启发性地帮助解决基督中国化所面临的很多神学思想难题。'基督儒家化'对于基督徒而言最主要的内涵就是借助于儒学的真理性文化内涵来追求基督真理、解读基督真理、传播基督真理。这不仅包含'怎么传'的问题,也包含'传什么'的问题。'基督儒家化'的关注点并非是复古好古的回头看,而是指向现实和未来的传福音事业,尤其是神学思想上的'纠偏'。

  • 标签: 基督教中国化 基督教儒家化 耶儒 利玛窦 儒家基督徒神学
  • 简介:基督,英文为Christianity,公元一世纪源于巴勒斯坦,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及一些小的教派。《圣经》是基督的经典。早期的《圣经》包括《圣经旧约》、《圣经后典》和《圣经新约》。1520年后,基督分为基督新教和天主教。新教的《圣经》只包括《圣经旧约》和《新约》,天主教《圣经》除此之外,还包括《后典》。《圣经》的前一部分为希伯来文,后一部分为希腊文。及至公元5世纪才有了统一的拉丁文译本。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前后,《圣经》在欧洲逐渐被译成各国文字。

  • 标签: 基督教 《圣经》 西方文学 宗教改革运动 文学规模
  • 简介:位于福建莆田,始建于1915年,融中西建筑艺术风格为一体,屋顶采用中国传统的挑檐与翘角的造型,瓦屋面、门窗则采用哥特式造型。教堂既有中国宫殿式的古朴典稚之庄重,又有哥特式的雄伟宽敞之壮观,是福建省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之一。

  • 标签: 福建省 莆田 基督教 中西建筑 中国传统 艺术风格
  • 简介:中国基督是目前世界基督会中普世化——多宗派联合最为超前的教会,因为曾经有着七十几个宗派的教会放弃了原有宗派的界限与宗派结构间的差异,联合成为今天"后宗派"的中国基督。可以说中国教会"后宗派"模式相对于现今普世教会合作运动致力于"求同存异"模式更加超前,因为在这一模式之中,宗派之间的差异和宗派的结构或隐或显仍然存在,却并非分开的;在上帝的道与圣礼中的崇拜中使得信仰的合一成为外在、可见的。在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大陆的教会由于政治的压力而放弃了宗派。因为当时时局的变化是非常迅速又强烈的,故而来不及发展与形成中国基督会后宗派身份的神学基础。就这一点而言中国基督的教会结构也是复杂而脆弱的。即便中国教会后宗派的模式对世界基督是一重要的贡献,也迫切需要神学的强化,从而拥有更加成熟的教会论,因为中国教会是正在走向合一的教会。本文认为正在呈现出来的后宗派主义如果与圣餐团契教会论——目前最具活力、占主导位置的普世基督合一模式结合起来,将有利于中国教会的巩固与发展。有一基本的共识,即教会的标志就是上帝纯正的道被宣讲、圣礼(洗礼与圣餐礼)得以正确施行。基督会最基本的信仰生活,那就是在一起崇拜,上帝的道的宣讲和圣餐中领受耶稣基督的宝血与身体,如此才使得团契成为现实。只要基督在这一点能够达至共识,信仰的多样性处境化表述可以有很大的自由。在联合崇拜中,中国基督徒可以在研究圣经、早期教会一些教会论上分歧观点的基础之上,借此形成某些共同的神学表述。也许编写一本后宗派的教义问答,可以作为最基本阐述和教导共同信仰的依据。希望合宜的圣餐礼的认识能够在中国教会中不断得到提升,这也将强化中国教会作为真正普世�

  • 标签: 中国基督教 “后宗派” “三自” “联合礼拜” 合一中的教会 普世主义
  • 简介: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时代主题,基督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有当尽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主要论述了基督对中国已经作出的贡献,及基督在当今社会中正在发挥的作用。

  • 标签: 上帝 基督教 和谐 博爱 服务 和平
  • 简介: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中国的基督开始面对一个全新的处境,如何在全新处境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督艺术,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此,笔者想从基督艺术的创作谈起。一、基督艺术的创作层面目前我们所接触到的基督艺术品来自不同的社会层面:一部分探索当代民族精神的思想家、艺术家,在探索处在今日世界文化大视野中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时涉足于基督文化,创作出一些思想活跃、感情奔放、功底厚实的基督题材作品,引起了人们的惊奇与兴奋,这些创作与基督有关,但不一定是基督艺术,不一定反映基督的世界观。他们之中一部分人在

  • 标签: 基督教艺术 基督教世界 艺术创作 世界观 作品 本色化
  • 简介:基督乃合于伦理道德的宗教,此为全世界所公认。观于高尚基督徒的生活,其如何光明、圣洁,不流不俗,足以为世界上的光、世界上的盐,以表率人群、模范社会,不能不称许我基督诚为道德的宗教。但基督徒的真道德,

  • 标签: 基督教 伦理道德 宗教 基督徒 世界 表率
  • 简介:云南“陇川”.傣语称为“勐宛”,意由太阳照耀的地方.位于德宏州西南部,与缅甸毗邻。图片反映了陇川县陇把镇弄闲村举行的“圣诞节”活动。本村和附近的信众.身着鲜丽夺目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各族的兄弟姐妹轮番上台载歌载舞,与台下同声高唱赞美诗。

  • 标签: 云南 基督教 映像 民族服装 载歌载舞 西南部
  • 简介:基督(新教)第一位来华传教士1807年到达广州,但他和在他之后来华的传教士们未能获准进入内地传教,只能为基督在中国的传播作准备工作。自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之后,西方传教士方大批深入内地传教。自1807年至1842年间,在华的新教传教士24人,受洗信徒不足20人。1900年,

  • 标签: 基督教发展 中国民间 西方传教士 中国社会 中国文化 基督教信仰
  • 简介:本文论述近代教会团体及传教士在华的医疗活动与基督慈善精神、传教活动以及社会改良的关系。认为治病救人效法了耶稣基督生前的济世善举,既是一种有效的传教手段,同时也是一项有利民生的慈善事业。教会举办医疗的主要目的本是以治病施药为手段,吸引中国百姓信仰基督,但在客观上却缓解了乡村和边疆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推动了西方近代先进的医疗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培养了人们的公共卫生意识,促进了中国社会风俗的改良。

  • 标签: 近代 基督教 医疗事业
  • 简介:本文试图以信息为核心,以文本为依托,从基督信仰的立场出发,以"溶解"说来建立解释学的框架。概述利科把文本定义为:"文本就是由书写而固定下来的语言。"到了信息时代,这个定义的局限性立即就显露出来。例如,音像产品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们完全具有文本的作用,甚至是更全面的文本,但它们却被利科的定义排除在文本之外。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文本重新下定义。比语言更基本的是信息,比信息更基本的是符号。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就语言、信息、符号所在的序列而言,符号是最基本的。因此,

  • 标签: 宗教文本 解释学 信息时代 基督教 解释者 基本的
  • 简介:欲累环攻,神目尽瞽。愈膻世趋,愈远天路。伪杂百端,以相诳惑。惟我正教,惟一惟真。

  • 标签: 基督教 徐光启 诗歌
  • 简介:基督从它进入希腊化世界之日起,就一直面临挑战。本文详细考察了基督自传入希腊化社会以来面临的种种挑战,指出在已经来临的第二轴心时代,传统基督要有新的发展,要更好地服务这个世界,就必须正视他者,转化自身,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发展。

  • 标签: 希腊哲学 科学 世俗化 其它宗教 第二轴心时代
  • 简介:<正>既定的题目不能不令人想起刘小枫著的《拯救与逍遥》(上海:三联书店,1988),作者是中国大陆的一位年青学者(当时才三十岁出头),早年熟谙中华文化,后来广阅西方文学,受存在主义的作品,尤其是祈克果(Kierkegaard)及陀思妥耶夫斯基(Doestevyeski)的影响,归依基督

  • 标签: 基督教文化 克果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三十岁 三联书店 千江有水千江月
  • 简介:本文认为基督伦理是从信仰而来,并详细分析了基督伦理的圣经依据,借此阐发了基督伦理与道德构建的重要性,基督伦理与道德构建的作用与影响,基督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 标签: 基督教伦理 道德的构建
  • 简介:中日甲午战争,清朝的军队惨败,清政府被迫同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一时间,大江南北一片哗然,举国震惊。在国势危在旦夕,前途未卜之际,国内出现了两种兴邦的思想:一个提倡对现有的政府进行变法维新;一个主张推翻清朝帝制建立新政体。前者以康有为为代表,后者则以孙中山为代表。其实,孙中山也曾一

  • 标签: 孙中山 基督教 清政府 中日甲午战争 康有为 日本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