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6月21日,“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考察团”一行赴甘肃民勤县进行实地考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副会长黄信阳、唐诚青、张凤林,中国道教协会秘书长袁炳栋,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汤伟奇等参加了考察活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也派代表参加此次活动。中国道教生态林基地建设始于2005年4月,截止到2006年6月,已有海内外众多道教组织、宫观和道教界知名人士先后捐款210万元。当天,考察团一行又捐款、认捐56.55万元。“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位于民勤县苏武山,总面积1500亩。

  • 标签: 生态林建设 中国道教协会 爱心 中央统战部 实地考察 考察活动
  • 简介:《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源泉,其蕴涵的“道法自然”的本体意识、“知常曰明”的环境意识、“知足者富”的消费意识、“知止不殆”的发展意识等生态智慧中的合理内容,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 标签: 《老子》 生态智慧 自然本体意识 消费意识 发展意识
  • 简介:陈红兵著,觉群佛学博士文库之一,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8月版。本书力图从佛教自身的价值追求、思想理念出发,对佛教生态哲学进行根源式研究,就目前已达到的目标而言,突出了佛教生态哲学的生态德性论特质,围绕佛教生态德性论形成了佛教生态哲学的基本框架,并在这一框架内,诠释了佛教哲学思想的生态意义,佛教生态哲学与西方生态哲学思想的差异、思想局限,同时也指出了佛教生态哲学思想应吸收融合西方生态科学、生态哲学的相关思想成果的建构方向。

  • 标签: 生态哲学思想 佛教 哲学研究 宗教文化出版社 思想理念 生态意义
  • 简介:一、生态文明的脚步生态问题已经从学术象牙塔走进寻常百姓家,逐渐成为备受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人们开始切身感受到生态问题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大家越来越关心城市空气中的PM2.5指数是否超标、饮用水的水质是否洁净、过度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气体效应等问题。此类社会心态的变迁,

  • 标签: 生态文明 智慧 佛教 社会热点问题 生态问题 日常生活
  • 简介:8月18日至19日,由江苏省道教协会主办,镇江市道教协会、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基金会、荷兰渊谷基金会(ValleyFoundation)、茅山风景区管委会协办,茅山道院承办的首届茅山生态道观论坛在江苏省句容市召开。论坛主题为“洞天福地、绿水青山”。

  • 标签: 茅山 论坛 道观 生态 道教协会 环境保护
  • 简介:佛教以缘起论为哲学基础,以众生平等为核心价值,以尊重生命、爱护环境为行为规范,以净土为终极理想,形成了自己的生态伦理思想。佛教生态伦理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命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借鉴,并为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条路径。

  • 标签: 佛教 生态伦理 生态文明
  • 简介:在规模化和社会化的翻译活动中,“译者”不再是唯一或单一的个人,而表现为“翻译群落”,即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的“集合体”。本文探究《圣经》翻译史上的杰作英文“钦定本”之翻译群落和翻译生态环境,发现“译者群落”作为“翻译群落”的中心在翻译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选择和选择性适应使整个翻译群落呈现出整体、关联、动态、平衡的生态理性特征。

  • 标签: 钦定本 翻译群落 主体 生态理性
  • 简介:很幸运,这四十多年来,我能够一直研习道教。在剑桥时,我曾追随著名的李约瑟博士进修。而在中国,我有幸能与许多高道和老师们一起共事,并参访了从泰山到青城山等重要宫观,其中也包括问道白云观和楼观台。道教教给了我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理,它很简单,却具有革命性。

  • 标签: 生态智慧 道教 实践 环保 李约瑟 青城山
  • 简介:当代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兴起素食主义潮流,人们开始认识到素食对于缓解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价值;当代西方动物保护思想和素食观念相对于传统佛教素食观而言具有自身的思想内涵和理论特性;当代佛教应在继承传统素食思想的同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吸收融合西方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观念,拓展自身的思想内涵,积极推行素食。

  • 标签: 佛教 素食 动物保护 生态环保 畜牧业
  • 简介:几乎所有的道教戒规、戒律的具体条款下都涉及到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引导百姓珍视怜悯动物生命等与生态伦理密切相关的内容,可概括之为"戒杀护生"。"戒杀护生"是保护环境的神圣律令,是道教生态伦理规范、准则的核心。"戒杀"是强制性的、被动的,力行"戒杀"也即保护了生命;"护生"是倡导性的,主动的,力行"护生"即避免了对环境的伤害。它们一体两面。道教对于违背"戒杀"的人类行为,有相应的惩治"措施",但多以相信某神明力量的真实存在为前提;道教戒律与打猎相关条款极符合现代生态伦理之精神。

  • 标签: 道教戒律 生态伦理 护生戒杀 神灵惩戒
  • 简介:在车轮滚滚声中一觉醒来,窗外天色已经微明,列车早已驶过金华,正穿越山陵下一座又一座的隧道,直奔温州而去。时值2003年的8月,正是古人所云“七月流火”的季节,之所以不辞辛劳,不畏酷暑,甘愿此行,实在是因为温州的名声太诱惑人了。今日有缘,自然不愿错过。借用江湖中人相见时的一句套话:“久闻大名,如雷灌耳,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作为比喻,正是此刻落笔时的心境。

  • 标签: 温州市 道教 民间信仰 宗教政策
  • 简介:本文从陈景元美学思想中析出其自然审美观照理念,并以此为依据推演出陈景元以自然适度为美的审美原则,通过对陈景元自然审美思想的探究和解读,对其彰显的古老生态智慧和对当代的现实意义予以阐释。

  • 标签: 陈景元 道教 美学 自然审美 生态智慧
  • 简介:太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与发展,大多与晋商文化息息相关,后太谷诸多文化要素均围绕着晋商文化组成了文化有机体,形成了完整的地方文化生态区域。以太谷晋商文化为核心的地方文化,承载它的载体是太谷的古城,是大宅院、古民居,是那些林立于乡间的寺庙建筑,丰富的文化与建筑空间相融合,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调查显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保护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即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由于操作上的需要,将原本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文化生态人为地加以切割,分段、分区、分对象地施以"保护",这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化和碎片化,其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 标签: 太谷 非物质文化 遗产 晋商
  • 简介: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召开全国性的、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大会,意义重大。首先,从国家层面,说明国家已经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其次,从社会层面,生态环境已经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全社会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 标签: 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思想 实践 道教 国家战略 环境保护问题
  • 简介:从佛教圣地五台山的自身环境现状出发,根据生态旅游的内在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五台山的宗教旅游的生态化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提出五台山生态旅游应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努力构建草地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以及地质地貌生态旅游.

  • 标签: 五台山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环境问题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地处贵州东北的梵净山,在现代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却始终保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楚净山这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形态,主要得益于佛教在该地区的兴起、传播与发展。它是我国佛教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存的重要典范之一。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佛教文化 梵净山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现代工业文明 社会协调发展
  • 简介:1.问题的提出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总人口数约有43万人,主要集中居住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的水族人民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为了适应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因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各异,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具有浓厚民族风格和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这些水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较高的竞技性,而且还表现出独特的水乡民间艺术风情。

  • 标签: 传统体育文化 水族 中国 原生态 传统体育项目 中华民族
  • 简介: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的主流,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4A级旅游景区,具备生态旅游开发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对其进行生态旅游开发且与佛教文化旅游相融合,将会带来强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实现五台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五台山成为世界遗产打下坚实基础.

  • 标签: 五台山 生态旅游 开发意义
  • 简介:本文阐述了贵州东线26个县市特区及2个经济开发区生态旅游势头、生态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及生态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对策。

  • 标签: 贵州东线 生态旅游产业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