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儿童自控水平与父母教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父亲与母亲的教育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独到的作用而不能相互替代;父母对子女自控的期望水平对儿童自控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从性别差异上,母亲对男女儿童自控的影响是一致的,而父亲对男孩没有影响,对女孩则有广泛的影响。

  • 标签: 自我控制 教育观念 期望水平
  • 简介:通过对大连地区6所幼儿园400名3~6岁幼儿父母教育的问卷调查及教师对幼儿个性的测评,探讨了父母教育类型对幼儿个性相关特质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运用聚类分析法,可将幼儿父母教育分为三类:积极型、不协调型和低标准型;(2)各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影响.积极型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不协调型与低标准型不利幼儿个性的发展.

  • 标签: 父母教育观念 类型 幼儿 个性特质
  • 简介:在非洲,基本看不到黑人急匆匆赶路的,他们都慢悠悠地走。除了跟这里的生活节奏有关,更多的是因为黑人是慢性子。

  • 标签: 时间观念 黑人 生活节奏 生活态度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五爱”公德教育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对于“五爱”内容之一的爱劳动方面,我国心理学工作进行了一些研究。有人探索了小学儿童公益劳动观念发展的特点,有人采用开放式问卷法及两难故事法对中小学学生的爱劳动观念的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些研究侧重于对不同的劳动形式的观念发展方面。在此,我们采用对偶故事法,着重对劳动本身的不同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小学六个年级的学生的普遍的、一般的劳动观念的发展,目的在于了解小学儿童劳动观念的发展状况,探索小学儿童劳动观念发展的一般趋势和规律,为增强儿童劳动观念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劳动观念 小学德育工作 故事法 小学儿童 公德教育 发展研究
  • 简介:任何一个国家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后,历史在民众心理上定会积淀下很深的印迹,这种印迹往往是很难人为地加以磨灭的,并且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造成影响。从历史上看,中国一直是个农业社会,在历经几千年的沧桑之后,逐渐形成了国人独特的传统文化心理,这种传统文化心理对国人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就从分析我国历史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入手,重在讨论传统文化心理对国人教育产生的利与弊的影响,并对如何利用这种心理折射优化我国教育进行了反思。

  • 标签: 教育理念 国人 心理特征 反思 传统文化心理 历史演变
  • 简介: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明显不成熟,存在许多非理性信念,严重影响正常的择业和就业:须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

  • 标签: 大学生 就业观念 非理性信念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本文从文化自觉和自信的高度,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玉汝于成”、“吾日三省吾身”、“和合”、“中庸”等思想对构建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勇面挫折、悦纳自我、人际和谐、心态平衡等健康心理状态的借鉴之处。

  • 标签: 传统文化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价值与借鉴
  • 简介:本文置幼儿于冲突与无冲突两种情境中,用问卷法和情境实验法研究了小班和大班幼儿对不同被助对象的助人观念及其行为的发展关系,并考察了不同被助对象,不同情境和不同年级对幼儿助人观念及其行为发展的影响。得出情境的不同深刻影响着幼儿的助人观念及其行为的发展,而不同被助对象与年级对幼儿的助人观念及其行为的发展影响不大的结论。同时揭示出不论幼儿的助人观念还是助人行为的发展在冲突情境中都不如无冲突的情境,且二者的关系既不匹配也不平衡

  • 标签: 幼儿 助人观念 助人行为 情境 不同被助对象 一致性
  • 简介:中国传统并没有西方学科分类意义上的心理学,也没有纯粹的心理学思想。中国传统关注的是人,而对人的关注则不能不涉及人的心理。因此,尽管中国传统没有纯粹西方意义的心理学,但是若以西方的心理学观念来衡量,其心理学思想还是非常丰富的。心性论是古代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传统,对于心性理论的阐发,则离不开对于人之“情”的关注,在对心性论重视的前提下,对于情感问题的讨论也成为了传统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以西方的心理学观念来衡量,称之为情感心理学亦不为过。中国传统的情感心理学思想非常丰富,本文仅就传统对情感的产生、心理基础、生理基础的阐释略作梳理,以期对传统的情感心理学做一个概观的了解。

  • 标签: 心理学思想 中国传统 情感问题 情感心理学 心理学观 中国哲学
  • 简介:殡葬仪式是生者表达哀伤、对生命价值进行重新评价和心理修复的重要方式,更是对"互倚型自我"的一次洗礼和重塑。本文试图探讨传统民间信仰下殡葬习俗的宗教心理疗愈意义,以望对这一传统民间生命礼仪进行现代心理学的阐述,即厘清殡葬仪式"是什么"、"有何用"的问题,继而对民间信仰的本质和精神内核有更透彻的了解。本文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对山东省曲阜市15名居丧者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殡葬习俗对逝者亲友的心理疗愈作用主要有:(1)情感宣泄的途径和哀伤处理;(2)仪式让分离具体化,增加对死亡事实的确定,使认知发生改变;(3)群体归属感和社会支持的获得,减轻个体的痛苦;(4)让生者与逝者的情感联结,遵循丧葬习俗,进而寻求精神寄托和宗教灵修;(5)个体在深层心理层面获得群体认同感以及释放自身对死亡的焦虑与恐惧;(6)从灵异事件的心理发生机制层面说明殡葬仪式对居丧者的心理疗愈作用。基于以上探讨,在突发事件后对人们进行心理创伤修复工作时可借鉴传统殡葬习俗中的一些方法,这也为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哀伤处理,促进咨询者自我疗愈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殡葬习俗 宗教心理疗愈 集体潜意识 灵异事件 仪式疗法
  • 简介:再评传统的比奈式的智商测验金瑜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作者数年前曾在本刊1989年第2期发表“对传统智力测验的反思和评价”一文。本文想就作者在美国多年进修过程中所了解到的情况,尤其是通过介绍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第三版(WISC-Ⅱ)的内容,再次对传统的比...

  • 标签: 传统智力测验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 智商测验 比奈 智力测量 斯腾伯格
  • 简介:正念训练是源自东方,形成于西方的一种自我调节方法。西方心理学家把正念从宗教中带出,应用在心理治疗领域。目前较为成熟的正念疗法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辩证行为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等。西方的学者倾向于把正念作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术来使用,但对正念背后的原理和理论鲜有探讨;东方的正念有一系列的理论支撑。未来,正念技术的发展需要东西方文化更进一步的融合。

  • 标签: 正念训练 禅定 八正道 四圣谛
  • 简介:在支持某种宗教行为的宗教信仰与当前的文化范式产生冲突,而尝试去消灭该种宗教行为的时候,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冲突就被激化。针对这种尝试所作出的一种宗教反应,是维护宗教信仰,而将宗教行为转入地下。在宗教信仰有绝对自由,但宗教行为只有相对自由的国家,阿巴拉契亚地区的当代基督徒拿蛇者的宗教行为,则可能是美国最独特的本土宗教的例证了。我们使用了多层次、跨学科的视角来阐释这一独特的宗教派别,在什么是可接受的宗教行为问题上,其核心仪式与主体文化范式之间存在着冲突。

  • 标签: 拿蛇者 阿巴拉契亚 传统变革 本土的
  • 简介:<正>(一)拨快10分钟在美国的新奥尔良,有位小孩无论做什么事都慢吞吞的,又喜欢迟睡迟起。因此,他几乎每天上学都迟到。这叫他的父母头痛不已。用心良苦的爸爸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既不是惩罚孩子,也不是采用死板的教育方式,而是把孩子床头的闹钟拨快10分钟。自从拨快10分钟以后,小孩再也没有迟到过。小孩后来成了全球首富。他就是比尔·盖茨。

  • 标签: 全球首富 盖茨 教育方式 希尔 理查 卡罗
  • 简介:以往研究发现中西方文化混搭会出现文化排斥效应,而在时间维度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混搭,避免了文化侵略效应的干扰,是否会出现同样的效应?通过设置老字号现代化的两种实验情境,本研究发现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混搭时,人们会扩大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感知差异,并产生排斥效应,表现为降低对老字号的评价。但这种排斥效应存在一个调节变量——文化相容性。当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文化元素所反映的价值观不冲突时,即文化相容时,排斥效应会消失。研究结果对文化混搭理论、品牌延伸理论有一定的贡献,亦为老字号的现代化、年轻化提供了路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 标签: 文化排斥效应 老字号 文化混搭 传统文化 现代文化
  • 简介:西方是现代人格心理学的故乡,中国古代也有丰富的人格理论思想,从先秦时期开始古代的思想家们就开始了对人性的探讨,并提出很多有价值的人格理论思想,但在后来的发展中表现出很大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文化心态是指特定人群或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形态中长期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心理反应和处置方式,文化决定了人格,影响并反映在社会的心态上,人格理论的发展与社会心态是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本文主要从古代中国所孕育出的四种典型的社会心态来探讨社会文化心态是如何制约人格理论的发展。

  • 标签: 人格理论 传统社会心态 相互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