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时代进步,网络这个词已不再陌生,网络渗入了我们生活各个方面,广大青少年喜欢上网,尤其是喜欢玩网络游戏,其次是网上聊天,网络视频,等等。应用网络学习的人很少,绝大多数青少年网络应用层面仅限于娱乐层面,虽然网络功能很强大,但人们仍认为它是娱乐产物,一说就是“玩电脑”等等。这就是人们网络意识。

  • 标签: 网络成瘾症 网络游戏 网上聊天 网络视频 网络学习 网络意识
  • 简介:随着互联网在中国普及,青少年网民已是第一大用户群体。但青少年“网络成瘾”却成了让人忧心问题,据我们多项研究结果,其比例约为5.40%;青少年自我中心思维、分离一个体化过程、虚拟自我、自我认同、依恋关系、人格、应对方式、心理弹性、生活压力等与其互联网服务偏好、“网络成瘾”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我们也编制了“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青少年健康上网概念内涵进行了内容分析,提出了青少年健康上网评价指标。

  • 标签: 青少年 网络成瘾 影响因素 健康上网
  • 简介: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一种行为模式,侧重于互联网使用给用户心理与行为带来消极影响。本文根据Davis提出认知一行为模式,对网络成瘾形成因素包括心理病原、情景线索、社会支持、不恰当认知等进行分析,进而来探讨治疗网络成瘾认知行为疗法。

  • 标签: 青少年 网络成瘾 认知一行为模式
  • 简介: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出现一种阻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社会问题。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研究引发青少年网络成瘾家庭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教育对策。

  • 标签: 网络成瘾 青少年 家庭教育
  • 简介:互联网成瘾症(InternetAddiction,IA)是网络用户对互联网过度使用而产生一种现代心理疾病。伴随着互联网更加深入广泛应用,许多领域的人群都发现了互联网成瘾症患者。本文主要介绍了互联网全球化以来,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对互联网成瘾症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

  • 标签: 互联网成瘾症 网络用户 心理疾病 诊断标准 成因分析
  • 简介:旨在探究网络成瘾者和非成瘾者在言语工作记忆任务和视觉工作记忆任务中,面对网络相关刺激与网络无关刺激ERP成分差异。利用词汇和图片材料,招募网络成瘾者以及非成瘾者各30名参加了N—back(N=2)工作记忆任务ERP实验,同时记录行为数据及EEG,离线处理数据。结果发现:(1)在视觉工作记忆任务中,与网络无关图片相比,两组被试对网络相关图片反应时显著更长,正确率也显著更低,而在言语工作记忆中无此显著差异;(2)非成瘾者面对网络相关图片产生N2波幅显著高于网络无关图片,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相关图片产生P3波幅显著高于网络无关图片。两组差异表明网络成瘾者在言语工作记忆和视觉工作记忆上对网络相关刺激早期加工存在差异,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相关图片视觉工作记忆水平较低。

  • 标签: 网络成瘾 工作记忆 事件相关电位 N-BACK
  • 简介:青少年网络成瘾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重点。本研究在国内外有关研究基础上,着重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多方面的原因进行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 标签: 网络成瘾 成因 青少年 综述
  • 简介:研究发现大约有6.96%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上网成瘾,通过对上网成瘾大学生的卡氏16PF人格量表五个人格因子研究,发现这些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在C和0因子的人格特征上存在相似性,即倾向于激动、烦恼、忧虑、抑郁。我们认为人自身素质、外部环境和互联网自身特点是大学生上网成瘾三个主要原因。

  • 标签: “网络成瘾症” 大学生 人格特征 研究方法 计算机
  • 简介:立足于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和自我和谐之间关系.探索了并验证了自我和谐在手机成瘾和孤独感中介作用,为对手机成瘾大学生进行有效心理干预提供了研究性支持。采用手机成瘾问卷、UCLA孤独量表和自我和谐问卷,通过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得出结论:手机成瘾与孤独程度呈正相关;自我和谐程度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自我和谐程度直接影响手机成瘾

  • 标签: 手机成瘾 孤独感 自我和谐
  • 简介:等值分数是表示具有相等值分数,它建立在两个量具有确定比例关系基础上。研究表明,儿童在接受正式教学之前,就具有了等值分数非正式知识,但仍然在概念理解上存在很大困难,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受自身运算思维发展水平制约,未获得乘法思维和守恒观念;二是缺乏对等值分数不同语义理解。在今后研究中,需进一步探讨从非正式知识到正式概念之间发展路径,尝试开展等值分数早期教学实验,并需要结合多种语义背景来考查儿童概念发展水平。

  • 标签: 等值分数 乘法思维 守恒 语义
  • 简介:错误概念是历史上研究之初、学者们首选术语。错误概念意思是“对事物含糊(vague)、不完善(imperfect)或者是错误(mistaken)理解(understanding)”(JamesH.Wandersee,JoelJ.Mintzes,JosephD.Novak,1994)。ArthurLouisOdom(1995)在研究中也主张用“错误概念”,他说“错误概念是学生拥有的与通常从科学家那里获得概念不同观念(ideas)”。

  • 标签: 前科学概念 错误概念 定义 JOSEPH 科学家 历史
  • 简介:智能手机成瘾可能会影响个体注意执行控制功能,以往研究结果在该影响是否取决于实验刺激与成瘾相关性上存在不一致,研究关注心智游移在其中作用。采取《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筛选被试90人分为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实验一采用反应持续注意任务考察不同水平智能手机成瘾心智游移特点,采用《白日梦量表》辅助研究,结果发现智能手机成瘾被试量表得分显著更高,在实验中更多地评估任务表现,且其心智游移与偶然性任务疏忽、一般性任务疏忽以及反应分离状态有关。实验二采用AX版本持续操作任务探究智能手机成瘾注意执行控制功能中心智游移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高频心智游移智能手机成瘾者比低频心智游移智能手机成瘾者维持目标更困难。研究对于理解智能手机成瘾对个体认知影响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智能手机成瘾 执行控制 心智游移 任务无关想法
  • 简介:为明确手机成瘾对其拖延行为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中介作用以及意志控制调节作用。以121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手机成瘾、注意控制、意志控制及拖延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后,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注意控制能够在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直接预测作用及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中介作用均会受到意志控制调节。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从注意控制理论及自我调节失败理论视角理解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关系,而且对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为其心理社会适应服务具有启示意义。

  • 标签: 拖延行为 手机成瘾 注意控制 意志控制
  • 简介:随着网络进入我们生活,网络成瘾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重视,而妇女则是易于罹患网络成瘾综合症一个群体。本文从女性所面临角色冲突和心理困境着手,探讨女性沉迷网络心理学和社会学原因。

  • 标签: 女性 网络成瘾综合症 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
  • 简介:<正>学生篇无拘束睡眠越接近高考,部分高三学生越是对自己睡眠问题感到苦恼。晚上睡眠质量不高或者是长时间无法入睡。睡眠其实很简单:有些人之所以很难入睡,是因为他在睡前总想着一个问题:"我要是睡不着该怎么办?"其实,当我们闭上眼睛什么也不想时候,大脑就处于休息状态,如此便可称作大脑在放松,也算是入睡了,我们用不着把睡眠想得多么神秘,休息乃最终目的。

  • 标签: 休息状态 高三学生 无拘束 睡眠质量 一个问题 睡眠问题
  • 简介:互联网以迅猛速度和规模拓展,对现代人工作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划时代影响。同时,随着硬件环境发展和改善,上网资费不断下调,越来越多的人带着不同目的,加人网民行列。除去那些从事电子商务经销者及进行网络开发科研人员,绝大多数上网者通过网络与朋友、家人进行交流,采集所需信息,学习或是娱乐。然而,一些上网者没有正确使用互联网,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网络沉溺,如网络游戏沉溺、网络聊天沉溺、网络技术(安装各种软件,下载使用文件,制作网页等)沉溺、网上信息沉溺及网上猎奇沉溺等。

  • 标签: 社会心理学分析 互联网 网络沉溺 网上信息 网络开发 生活方式
  • 简介:文章认为,人生观研究不仅要重视理论层面的探讨和建构,同时要贴近现实生活,解答人们在生活过程中遇到大量具体的人生问题。因此,人生观不应只是为伦理道德领域所关注,同时也应成为心理学视野中重要内容。针对以往人生观研究中存在欠缺。基于现代社会对个体身心健康关注和重视,笔者提出健康人生概念。从人心理健康、心理适应角度来对人生观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 标签: 健康人生观 心理健康 社会价值取向 人格修养
  • 简介:采用“词汇-图片”启动实验范式,考察概念组合加工过程中关系启动效应,探讨了关系竞争理论与图式取向理论之间争论.结果:实验1发现,在目标组合概念与启动组合概念主名词或修饰词相同条件下,都会产生关系启动效应;实验2表明二者之间没有相同概念(修饰词或主名词),也会产生关系启动效应.实验3在排除视觉特征因素条件下,再次证实本研究中出现是关系启动.结论:支持图式取向理论,即概念组合中关系信息不受修饰词和主名词限制,是独立表征.

  • 标签: 概念组合 名词-名词组合概念 关系启动
  • 简介:本文对儿童法律概念表征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者依据激活扩散模型,采用“法律”一词为靶词,让小学生被试进行自由联想,然后将联想出高频词(概念)作为分析单位,根据它们之间关系亲疏程度实施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法律概念在儿童心目中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表征:①罪与罚;②司法机关和人员(含行为);③法律条规和品格。结果还发现,与成人相比,儿童对法律概念表征无论是从维度还是从内容深度上都要单一、浅表和具体得多。

  • 标签: 儿童 法律 概念表征 激活扩散模型 自由联想 高频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