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再就业问题的理论研究,近年国内已有一些学者在积极探索,然而从再就业主体行为的角度思考中国的再就业问题,国内少有人涉足。山东社科院人口研究所副所长鹿立副研究员的专著《谁扛再就业大旗———再就业主体行为研究》的出版,为国内再就业问题研究,拓出新的视角和思考。由济南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的此书,通篇都体现出一位学者对中国再就业问题的忧思,对中国再就业主体发育缓慢的焦虑,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如何尽快进入科学、合理、高效运作的企盼。主体的视角,中国改革战略推进的视角,以及全球劳动力市场化发展的视角,使该书通篇充溢现代意识。该书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1-提出并论证“再就业主体”这一全新的概念。忽视“主体”
简介:企业职工下岗与再就业是当今社会众多人士担心、关心、操心的一个难点、热点问题,亦是构成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需要正确审视和妥善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人口多,就业压力大",这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基本国情的明显表现。然而在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以"低工资,广就业"的方针将职工的"生老病死"统统包揽下来。新中国诞生后的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特别是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这套办法不进行改革,再也难以维系下去了。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中,面对国内外大浪淘沙的竞争趋势,迫使国有企业必须进行经营机制的变革与转换,诸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改一加强",
简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各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在市场经济这个无形的手的操作下.一些不适应市场发展的国有企业被迫下马,导致大量失业人员.作为下岗员工,应下岗不下志,努力创造机会再就业。除了社会给予大力支持、同情、关。c、爱护外,下岗职工也应纠正在再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思想误区。一、不一定菜洗掉@松岗位一些人原来的工作岗位较轻松且收入屯高。现在下岗了无论如何屯不愿到工作条件差的岗位,宁愿在家待业也不干。在就业过程中,考虑收入无可非议,但必须从整个社会经济收入的水平等实际情况出发选择职业。二、不一定吴莅择符合自己志远的岗位。有些人选择再就业不考虑自己的能力,而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
简介:企业如何更好地解决职工分流和进行再就业,日本企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功经验:设立“第二人事部”从80年代末开始,日本各大企业纷纷设立了解决富余人员的专门机构,并独立于原有公司的人事部,其职能和业务范围有:一是对40岁以上直至接近退休年龄的职工负责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二是对有正当理由打算离开公司的职工提供必要的方便,如帮助联系接收单位、提供求职信息和咨询;三是对企业内确实学非所用、用非所长或能力欠佳、难以胜任本职工作的职工进行强化培训,或尽早在本单位内调整工作,或使其“离职”。实行“转籍流动”日本的帝人公司有一称为“转籍”的有效解决人员臃肿的方法,即把在本公司工作了几年以上的管理人员派遣到本公司集团所属的中小企业去担任一定的经营管理职务。开展“人才交换”在日本,不少公司的“第二人事部”之间有广泛的联系。各公司的“第二人事部”在征得本人的同意后,对重点在45-55岁的职工进行登记造册,然后通过“人才开发研究会”在各公司间互相交换,使得一些确有才能的职工退休后还能被本公司或别的公司近聘。日本企业分流与再就业措施
简介:<正>城市职工再就业问题是我国跨世纪战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难点。李鹏同志在九届人大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用较长的篇幅论述了职工下岗问题。指出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项突出任务。江泽民同志参加九届人大会议分组讨论时也指出,实施再就业工程,关系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平区的再就业工作,在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在全区各界共同努力下,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形成了一个全区性的工作网络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并已摸索出一整套经验和作法,取得一定成效。1997年吸纳分流下岗职工任务目标1万人,实际完成10397人,完成任务目标的104%;户籍在和平区的安置任务目标为3497人,实际完成5576人,完成任务目标的159.2%;全区现有享受失
简介:"福利依赖"现象极大地浪费了人力资源的再次利用,政府就业援助不仅解决了就业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也为缓解"人口红利"的消退带来了积极影响。通过对北京市502位就业困难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列联表和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就业困难群体选择政府就业援助的因素。研究发现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家中就业数、家中是否有照顾的老人、加入公益性就业组织前的职业或身份、家庭平均月收入及加入公益性就业组织前的收入来源对就业困难群体是否选择政府就业援助的影响是显著的,年龄、婚姻状况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再就业意愿影响不显著。
简介:李鹏同志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做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生活保障工作,是今年各级政府一项突出任务,政府部门,企业和全社会都要树立新的劳动就业观念,为再就业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下岗分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这个过程必然会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会遇到很多困难。邓小平强调:“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因为改革涉及人民的切身利益问题,每一步都会影响成亿的人”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3页)。而困难再大,我们也不可能再回到计划经济体制上去,为求太平而牺牲整个经济发展进程。陈云同志早在1952年就指出,“失业问题与经济工作有密切关系,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