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非正式约束经济市场化制度变迁王跃生本文旨在根据新制度经济学(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关于“非正式制度约束”的理论和方法,以俄罗斯和中国为重点,讨论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等“非正式制度约束”如何影...

  • 标签: 非正式制度安排 非正式约束 制度变迁 经济市场化 非正式制度约束 意识形态
  • 简介:2012年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规定了一系列新制度,增强了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力度,许多新制度的走向是为了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惩罚的非监禁化和社会化这一重要目标。在这一前提下,建立涉罪未成年人的观制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要素。目前构建专业、科学的观制度是国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旨在探索我国未成年人观制度构建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方式。

  • 标签: 未成年人司法程序 非监禁化 社会化 观护制度
  • 简介: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突绝症,留下一张病假条悄然出走,在老师、同学的视线中整整“失踪”了两年。当班主任以为她不在人世的时候.她却突然打来电话,要求提前偿还330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

  • 标签: 女大学生 国家助学金 偿还 失踪 生命 打工
  • 简介:将涉罪未成年人置于自由社会进行观,以替代羁押和监禁的传统矫治模式.已经成为国际少年司法的趋势和潮流,也符合我国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和政策。本文在对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观体系构建的价值探析、基本依据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观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情况的梳理和反思,提出了完善我国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观体系的解决路径。

  • 标签: 涉罪未成年人 观护 社会观护 观护体系
  • 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未成年人接受事物的渠道越发宽泛,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无法抵御各种不良侵蚀。畸形的需求欲望,易激惹的情绪感,不良的心境,很低的挫折承受能力以及某些不良心理、精神障碍等越来越多地呈现。笔者对2006年-2008年三年来的112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90%以上的涉罪的未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

  • 标签: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不良心理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实践 挫折承受能力 2008年
  • 简介:“国家亲权”理论为各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建立与革新提供了理论支持,源于该理论的观制度是为避免或减少刑罚的弊端应社会司法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逐渐制度化的,并在少年司法领域得到了广泛适用。而在我国尚处试点探索阶段。随着目前少年司法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建立适应实践需要的本土化“复合型”观机构,以推动少年司法社会支持体系制度化建设成为题中之义。检察机关作为我国司法机关中唯一全程参与刑事诉讼,并承担法律监督职能的机关,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的贯彻发挥着关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在司法改革背景下,切实落实未检机构专门化、人员一体化值得深入思考。

  • 标签: 未成年人 观护机构 国家亲权 少年司法
  • 简介:2008年江阴市未成年人观基地成立以来,累计接纳10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获得认可的同时,实践中也暴露出设立观基地、开展社会化帮教与矫治存在法律依据不足、运营方式单一制约发展等问题。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在于我国少年司法体系不完善,另一方面在于观基地运营模式不系统、不规范,定位不明,社会支持不充分。以"帮教、感化、挽救"的方针为基准,从少年司法的独立视角出发,分析国际条约、立法精神、法律原则,未成年人观基地有着法律依据与现实需求。以江阴市未成年人观基地为例,探析观基地替代羁押措施、提供司法处理依据、预防再犯罪的功能,提出建立"政府支持、司法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观基地工作模式。

  • 标签: 观护基地 法律依据 帮教矫治 再犯罪预防 运行模式
  • 简介:未成年人观制度作为非监禁性的社区处遇办法,是社区犯罪矫治的重要一环。台湾地区观工作开展较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大陆近年来逐渐使用"观"一词代替长期以来使用的"帮教",各地也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未成年人观实践,但是尚未从法律上确立观制度。在大陆各地的未成年人观实践中,北京市海淀区未成年人检察处探索的"4+1+N"少年检察模式颇具代表性,以其为典型观察对象,与台湾地区现有的观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大陆今后未成年人观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借鉴。

  • 标签: 未成年人观护制度 海峡两岸 比较研究 “4+1+N”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