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寺是否“尧都”?学术界存在争议,但共识已经形成:历经38年、两大阶段的寺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已成为佐证“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依据,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核心的重要源头。

  • 标签: 陶寺遗址 信史 传说 中华文明 考古发掘 学术界
  • 简介:本文第一部分由《超越马克的马克》的译者迈克尔.瑞安撰写,介绍了意大利工人“自治”运动的理论和历史背景,为我们理解内格里的工人阶级主体性概念提供了线索。本文第二部分由译者毛里齐奥.维亚诺撰写,他从媒体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意大利和美国两国媒体对内格里和自治运动的表述,揭示了媒体在塑造舆论共识、维护现有资本主义秩序和妖魔化工人运动方面的作用。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导论二《超越马克的马克》无法在脱离历史与理论背景的状况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在这里,我会对历史背景作一非常简洁的描述,同时简要地界定工人“自治”(autonomy)这一概念。随着杂志《红色笔记》和报纸《工人阶级》的发行,意大利的“议会外的”活动(对立于从事议会活动的共产党和社会党)在60年代早期勃兴起来;其理论家是马里奥.特伦蒂(MarioTronti,特伦蒂于1967年加入共产党)、赖尼奥罗.潘齐尔里(RanieroPanzieri)、塞尔焦.博洛尼亚(SergioBologna)以及安东尼奥.内格里(AntonioNegri)。也是在这个时候,在经历了50年代长期的劳工和平之后,工厂中开始出现一种新的战斗。在60年代,议会外的或左翼的批评针对的...

  • 标签: 超越马克思 马克思马克思· 马克思·导论
  • 简介:[编者按]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外马克主义研究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冲击.但是,运动的低潮并不意味着理论研究的沉寂,相反更需要理论上反思,并催生着理论上的创新.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研究马克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热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国际性的有关马克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大型学术会议的召开.在这些学术会议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在巴黎召开的"国际马克大会".从1995年至今,国际马克大会已连续召开了四次.第四届国际马克大会于2004年9月28日-10月2日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千名学者云集巴黎参加这次马克主义学者的盛会.为深入研究西方左翼理论思潮、及时了解和把握西方左翼学者关于马克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动向,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曾参加第二、三、四届国际马克大会以及"纪念发表150周年国际大会"和"全球化与人类解放国际大会"的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李其庆研究员,就理论界比较关注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研究 重大问题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左翼 苏东剧变 共产党宣言
  • 简介:人类在激烈的国家间竞争和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中进入21世纪。今天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类生存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密切相关。转向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发展,既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过去的一个世纪以来,

  • 标签: 生态危机 马克思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研究 福斯特 人类生存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
  • 简介:本文立足于后危机时代,综合凯恩斯、霍布森和马克三位思想家的真知灼见来阐释当前这场自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信贷危机和经济衰退。主流思想界宣扬的依靠投资刺激经济的政策事实上违背了凯恩斯的初衷,而当今失衡的国际调节机制则进一步阻碍了经济的复苏。霍布森所提出的财富和分配的不均使得危机的发生变得更加容易,经济复苏变得更加困难。马克关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财富和分配不均的权力观不仅见证了危机的发生,而且预见到了全球化的发展及其问题。为了避免危机,我们需要重新调整我们的经济生活:从消费转向休闲,从金融化转向可持续性,从全球化转向社区,从贪财转向道德。

  • 标签: 凯恩斯 霍布森 马克思 危机
  • 简介:塔吉克斯坦哲学家、译者的朋友伊斯坎达尔·阿萨杜拉耶夫2005年3月10日在该国报上发表一文,对马克的道德贡献、马克主义实践及其对世界民主化进程的重大影响等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现将该文摘译如下.

  • 标签: 道德 塔吉克斯坦 2005年 民主化进程 马克思主义 哲学家
  • 简介:<正>英国民主的演进如果对社会主义的了解,应该而且必须从对我们自己经验的科学研究开始的话,那么,各国最好是从考察自己的历史以及本国人民为社会、经济和政治进步而进行的斗争开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科学研究 社会主义 英国 政治 社会主义者
  • 简介:<正>战后,在日本学术界,马克主义作为一股强大的思潮和学术流派而存在,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现象。马克主义是怎样输入日本的,怎样扎根,怎样发展壮大的?研究这个问题的学术文献很多,本文试图综合各家之说,勾勒一幅日本马克主义形成发展的粗略轮廓。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日本 学术流派 学术界 学术文献 马克思主义者
  • 简介:作为一位伟大的批判哲学家,马克反感对纯粹的形而上学进行思辨;相反,他总是把研究的焦点投射于社会现实,深情地关注着人的生存环境,执著地追寻着人的生命的终结意义。本文就试从人文关怀维度去探讨研究马克的劳动异化思想,以进一步诠释马克异化理论的现代意义。一、人是马克异化理论的出发点。马克对私有制社会中工人的异化生存状态表示了深切同情,同时他还敏锐地指出资产阶级也处在另一极的异化生存状态中,所有人均进入了马克异化批判的理论视野中,这是马克异化理论人文关怀维度的一个突出表现。(一)私有制社会中工人阶级的异化生存状态。1932年,马克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被发现并发表,它极大地震撼了西方思想界,也使得指责马克主义为非人化理论的流言不攻自破。《手稿》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的表现作了全面揭示,对工人非人化生存状态的根源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马克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具体表现是: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1.劳动者的劳动和劳动产品的异化。马克注意到,在私有制条件下存在着这样一种既荒谬同时人们又...

  • 标签: 劳动异化 异化思想 思想述评
  • 简介:海德门始终以马克主义者自居,但却多次受到马克、恩格斯的批评和谴责.海德门与马克的交往过程及其关系破裂原因值得后人进一步探究.虽然海德门与马克的关系最终走向破裂,并因此备受批判,但他仍对马克大加贊扬,尊称其为“十九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并高度认可、广泛宣传马克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

  • 标签: 海德门 马克思 阶级斗争学说 剩余价值理论 唯物史观
  • 简介: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激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特别是金融资本吸血本性的愤恨,同时也唤起了西方世界对马克主义的怀念。资本主义一出错,人们就想到了马克。一时间,《资本论》成为欧洲政要互赠的畅销礼物。作为西方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马克主义者,剑桥、牛津大学的大教授伊格尔顿,这次也放下严谨的文学研究,凭借着一贯对马克主义的同情和深入理解,对资本主义本性的认识,为一般大众写了一本相对通俗的读物,这就是《马克为什么是对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伊格尔顿 资本主义 《资本论》 西方学术界 金融危机
  • 简介:日前,联想推出超便携笔记本电脑ThinkPadX200,并以其全功能、超便携的优势获得商务用户的高度青睐。10月25日,天极网总编辑李琪缘受邀前住美国洛杉矶参加2008年微软专业开发者大会(PDC,MicrosoftProfessionalDevelopersConference),是微软最重要的会议之一。

  • 标签: 李琪 MICROSOFT THINKPAD 无界 笔记本电脑 开发者
  • 简介:编者按:2004年11月2日美国网站(http:∥www.zmag.org)发表了该网站主编迈克尔·阿尔伯特题为的文章.作者从左翼自由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马克主义存在过分注重工人阶级的斗争而不关注妇女解放运动、种族解放运动等身份政治,过分强调经济基础、流于经济决定论和忽视管理阶级有形成新的统治阶级这一趋势等问题.几天之后,英国杂志主编艾伦·马斯在http:∥www.zmag.org网站发文对阿尔伯特的观点逐一进行了反驳,令人信服地论证了马克主义的基本原理仍然契合当今时代.现将两篇文章译介如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价值 2004年11月 妇女解放运动 经济决定论 自由主义
  • 简介:在整合马克和明斯基两种不同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对仅从金融根源解释大衰退的流行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伴随着美国经济的日益金融化和生产的全球化,金融危机的国内与国际根源、金融与实体根源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马克对危机作出的解释至少在两方面超越了明斯基。第一,大衰退的结构性根源并不在美国金融部门而在全球化的生产系统之中并通过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资本积累的不平衡表现出来;第二,经济社会问题有其货币或金融根源并能够通过对货币金融体系的调控加以解决,这种传统观念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因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已经证明了传统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难以确保资本积累的平衡性。

  • 标签: 金融危机 全球性失衡 大衰退 马克思 明斯基
  • 简介:<正>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院长斯米尔诺夫于1989年11月8日同苏联《文学报》科学评论员莫罗兹就马克主义理论问题进行了一次对话,全文如下:莫罗兹(以下简称莫):目前我国出现了深刻的经济危机,并且一时还难于看出有什么转机。现在听到不少对马克主义的批评——当然,这您了解得不比我差。看来,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理论 罗兹 马列主义 苏联
  • 简介:马克对人格的考察具有立足于现实并指向未来理想的双重维度,他一方面强调人格作为人之本质特征可以归结为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一方面强调人格是现实的、社会的人所具有的特质,注重人格的现实性维度。由于时代的局限,虽然马克当时并没有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但是,他认为未来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双重和谐的社会,而在这个社会中,所有的人都是自由的、平等的主体,并且能够自觉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展开行动,并自觉承担起对于他人包括后代人的责任,注重自己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长远影响。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马克的这些设想对于我们进行新型人格的塑造,无疑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人格观 生态视角
  • 简介:人们长期以来把马克的阶级分析理解为生产方式基础上的阶级对抗。实际上,马克的阶级分析有着丰富的内容,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三层分析结构的有机统一体,包括基于生产方式的两极对立阶级模式、基于社会形态的阶级互动模式和基于政治事态的阶级内部关系模式。马克的阶级分析对于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马克思 阶级分析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