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调查印度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认知、对中国传媒的认知等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向印度传播自身形象过程中存在的有利条件及主要问题.同时,也对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提升自己的国家形象提出了若干思考和建议.

  • 标签: 国家形象传播 中国形象 印度 调查 中国文化 中国传媒
  • 简介:2017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日益紧张,东亚地区形势出现较大变化。在美国特朗普政府亚太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日本安倍政府安保政策'冒险性'的双重作用下,亚太地区围绕'一岛三海'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即在朝鲜半岛'一岛'以及东海、南海、台海等'三海',出现了局部接近热战的可能性紧迫性。其本质在于,中国和美日之间的安全竞争显示出超越双边层面的外溢性特征,呈现出地区性乃至全球性影响。

  • 标签: 美日安全政策 朝核危机 “一岛三海”形势
  • 简介: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哈福兹(NqibMahfuz,1911—2006)是埃及,也是阿拉伯世界至今唯一获取这一殊荣的作家。他早自20世纪50年代就以其多部杰作享誉遐迩。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约30年中,由于“西方中心论”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对阿拉伯文学的研究、译介成果甚少,也很少有人知道马哈福兹及其作品。在我国,对阿拉伯文学的译介研究基本上是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对于马哈福兹及其作品然也是同样。特别是各有关院校开设了东方文学史、阿拉伯文学史等课程、招收阿拉伯文学专业的研究生,1987年“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的建立,1988年马哈福兹获诺贝尔奖,都进一步促进了对马哈福兹及其作品的译介、研究。对这一作家及其作品的译介研究是同步进行的。我国现已翻译出版了20余部马哈福兹的作品。虽不足原著的二分之一,但其重要作品,特别是代表作已基本译了过来,而且有的还有多种中译本。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各种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史,特别是阿拉伯文学史多有关于马哈福兹及其作品的总体评介;此外,1988年他获诺贝尔奖后,有关的报刊也对他多有介绍;阿拉伯文学研究会曾为他及其作品举行多次研讨会与报告会。对马哈福兹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代表作《宫间街》三部曲《我们街区的孩子们》方面。另外,将他及其代表作中国的名家名著(如马哈福兹的《宫间街》三部曲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予以比较,也是一项重要的科研选题。我们虽已翻译出版了马哈福兹的20多部作品,发表了100余篇,其中包括博士、硕士论文及专著)的相关研究论文,但无论质还是量都远不够,我们尚需努力。

  • 标签: 马哈福兹 小说研究 开罗三部曲
  • 简介: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地区大国,其提出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在内涵、目标上存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契合点。“一带一路”“全球海洋支点”之间存在对接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双方之间的对接可以从互联互通、渔业合作及安全合作三条路径中寻找可能的突破。但是关于对接的风险评估也是中国必须审慎对待的问题。在印尼对接的问题上,需要注意中国自身的主体地位和政治账经济账之间的平衡,注意印尼国内治理不健全和大国平衡带来的可能风险。中国印尼的对接固然存在诸多挑战,但是对接的成功不仅能够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和中国地区环境的改善,更会带来战略意义上的突破。

  • 标签: 一带一路 全球海洋支点 风险评估 路径实施
  • 简介:欧洲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之处,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价值。能否借助“一带一路”契机深化中欧关系、推进中欧合作,首先取决于双方对这一战略背景下所面临机遇挑战的认知。根据欧洲智库中国研究网络(ETNC)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欧盟国家对这一战略的认知有一定的差异,并且因为认知角度的不同导向更为积极或较为保守的态度。中国需要认真倾听来自欧盟国家的声音,通过更有针对性的公共外交活动消除误解,扩大共识,为“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良性的国际舆论环境。

  • 标签: 一带认知 国家一带 报告分析
  • 简介:从国家和公众两个维度出发,公共外交可以分为四个象限.象限I中,公共外交以国家为基础、由国家主导;象限II中,公共外交的中心由国家向公众转变;象限III中,公共外交的基础则由国家转变为公众;象限IV代表了“危机公共外交”的挑战,国家面临着对抗性公共利益攸关者,公众仍是公共外交的控制者.了解对抗性公众的动态和开发公共外交IV象限的相应战略是未来公共外交的最紧迫话题之一.

  • 标签: 公共外交 国家主导 两个维度 公共利益 对抗性 象限
  • 简介:长期以来,中央媒体依靠自身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通过"媒体外交"的形式产生了积极的公共外交效应,是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扩大国际话语权的"排头兵"。而布局中央媒体的高端智库建设,使其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公共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发挥公共外交潜力的基本条件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博士指出:专家团队(研发思想产品)对外传播(传播思想产品)是智库建设的两个"车

  • 标签: 公共外交 传播思想 国际话语权 韩方明 传播能力 人民日报社
  • 简介:毛泽东于1936年和1970年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进行的两次重要对话可以说是中共“公共外交”活动的起源.毛泽东斯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让美国人乃至世界了解了中共及其革命,并开创了中共同美国合作的新篇章.文革时期,毛泽东斯诺再“叙”友谊,又一次敲开中美关系的大门.公共外交战线上取得的成就,我理解是毛泽东在晚年所取得的最大成就.

  • 标签: 公共外交 毛泽东 斯诺 “亲密接触” 美国记者 文革时期
  • 简介:今年9月,联合国举行千年首脑会议,全世界政治领袖聚集一堂,回顾千年风云,构画新世纪的蓝图。国家主席江泽民应邀出席,发表重要讲话。在这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回顾中国联合国的关系,展望联合国的未来,具有特殊意义。

  • 标签: 中国 联合国 共同纲领 外交关系 安理会
  • 简介:20世纪中期以来伊斯兰世界的急剧变化让建立“真正的”伊斯兰国家成为一些穆斯林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倡议和政治行动,也成为穆斯林学者热烈讨论的问题.近年来,活跃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地区的“伊斯兰国”组织更让外界对伊斯兰世界的政治体制和相关概念产生了疑问.本文试以“伊斯兰国家”这一概念为切入点,对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伊斯兰国家”及其发展进行探析,指出复兴或重建“伊斯兰国家”的呼声是基于对穆斯林社会政治发展史理想化的解读,在今天一味强调早期穆斯林社会的典范作用,实际上可能会将伊斯兰教的发展带入另外一个困境.

  • 标签: 乌玛 伊斯兰国家 哈里发
  • 简介:西宁市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及资源特色,积极开展南亚国家城市的友好交流务实合作,其中,尼泊尔帕坦市的交流合作内容丰富、成效显著、影响深远,可作为西宁市南亚开展务实交流合作的典型案例.开展南亚友好城市的交流,地缘优势、资源特色是重要基础;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是重要任务;开展经贸交流合作,弘扬城市文化,促进人民友好往来是重要内容;海外华侨和友好人士是西宁南亚开展友好交流的重要力量;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重视是做好南亚友城交流的重要支持.

  • 标签: 交流合作 南亚国家 合作内容 西宁市 尼泊尔 务实
  • 简介:中国推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俄罗斯大力推动远东地区开发建设的同步性,为促进中俄双边关系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两地区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政策的落实、移民的困扰、能源合作的变数、区域内的国际竞争、国家间的认知等。因此,应采取完善东北地区和远东地区的互动合作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及加大资金支持区域内企业合作、拓展北极领域合作、强化'友好城市'定点合作、加强区域内人文交流机制建设等举措来应对。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双方区域合作互利共赢的局面,对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东北亚地区的繁荣和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标签: 中国东北 俄罗斯远东区域 合作进程 挑战与对策
  • 简介:中美两国在公共外交的概念认知、渠道方式、交流影响等方面存在不对等现象.公共外交是一种亲善行为,化解中美之间的认知误区、加强和改善中美关系,公共外交正当其时.

  • 标签: 公共外交 中美关系 不对等 现象分析 认知误区
  • 简介:网络新媒介改变了行为体互动的方式,具有汇聚、传播和引导民意的作用.在家乐福事件中,中国民众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介,对法国产生了强大的舆论压力.

  • 标签: 新媒介 家乐福 网络 事件 中国民众 舆论压力
  • 简介:随着国际舞台上国家作为唯一行为体局面的被打破,作为国际关系独立行为体的主要国际组织,在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以“公共外交”的方式,各国非政府的团体及民众的交流,增进相互信任理解,争取各方的支持和帮助.在这一方面,联合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 标签: 公共外交 联合国 国际舞台 国际组织 国际关系 相互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