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在国际话语权的舞台上,如何准确把握传播对象的主观意识,实现有的放矢地科学传播是我国对外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符号融合理论与幻想主题分析法正是将抽象的主观意识符号化和操作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方法。本文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关“中国梦”的报道为例,解析其呈现的符号现实,并以此探讨绘制各文明符号意义图谱的科学方法及其对制定传播策略的指导意义。
简介: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的情况下,中国急需确立外交政策的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的确立必须要有能够与国际社会沟通的价值体系.中国和西方价值体系之间存在差异:中国看重经济与社会,西方看重民主与人权.这两者之间既存在竞争又有互补性,也由此产生了不可避免的摩擦.如何建立起能够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价值体系,从而确立外交政策的国际话语权是现阶段中国外交的重任.
简介:国际话语权本质是一种权力的体现,但同样具有生成、发展的一般规律.随着中国逐步走出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制度和秩序的磨合适应期,并通过全面、深入地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事务,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必将得到大幅提升,赢得与自身实力、地位相称的国际话语权.本文认为,战术性运用国际主流价值以学、嵌、借为手段,草船借箭,使中国声音走出去,这是向世界进军的一条成本较低、风险较小、综合收益较大的创新道路.
简介:公共外交是一个新的领域,切忌用自以为是的所谓“经验”去套用和“规范”,必须具有创新和突破的探索精神,必须持有开放和宽容的态度,必须具备与传统外交不一样的思维.公共外交的实质是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人听.南京的公共外交说到底就是向外国人讲述南京的故事.关键是要善于挖掘利用好南京资源,选准切入点,讲出让别人听得懂,有兴趣,受感染的南京故事.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历史系教授施摩罗·桑德(ShlomoSand)的著作《虚构的犹太民族》。在这本书中,桑德追溯了犹太人的起源和变迁,指出了犹太复国主义在民族建构中的想象成分,质疑了现代以色列国家的民族叙事,以及民族作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在现代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为读者理解巴以问题和民族主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镜像。
简介:基于现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缺陷,以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为契机,美El中围绕南海海洋争端,凸显出法律框架之外的大国政治博弈。美国采取军事威慑战略,日本实行国际干预战略,中国则兼顾国际法与国际合作,优先采取外交谈判战略。采取上述不同战略的根本实质在于,中美日三国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认知不同,根本原因在于亚太海洋秩序的改变,以及传统海权大国美日与正在发展的新兴海洋强国中国之间的海权博弈。
仲裁协议与管辖权
绘制思维意识图谱,提升话语权竞争力
确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国际话语权
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需要“草船借箭”
南京人要对外讲好南京故事
美国残疾人社会福利考察
谁是犹太人?——关于《虚构的犹太民族》
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背景、实质分析:从中美日海权博弈的视角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