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香港大学亚太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韩林先生撰写的《东帝汶政治与选举》,最近由本刊翻译和编辑出版。作者多年从事东帝汶问题研究,在东帝汶生活的五年里,他深人东帝汶各l社会阶层,采访了东帝汶各政党领导、联合国人员、东帝汶学者等,获取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增刊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填补了我国目前东帝汶问题研究领域的空白,对相关学者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以及各级外事部门进一步了解东帝汶情况将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 标签: 东帝汶 选举 政治 研究中心 香港大学 编辑出版
  • 简介:根据美国宪法,美国国会两年一届,届满必须改选所有的众议员(任期两年)和1/3的参议员(任期6年)。在总统4年任期的一半举行的国会选举称作中期选举。今年11月6日,耗资5亿美元的中期选举的结果是:在102届国会众议院435席中,民主党占267席,较上届增加9席;共和党占167席,较上届丧失9席;其余1席为独立人士夺得。在

  • 标签: 美国国会 国会众议院 国会选举 美国宪法 选举人 美国政治
  • 简介:1998年11月3日,美国举行了国会中期选举,选出了众议院全部435名议员,改选了34名参议员和36名州长。选举结果为:参议院两党的席位维持不变,仍是共和党55席,民主党45席;众议院共和党由228席减至223席,民主党由206席增至211席,独立人士1席;共和党继续以多数控制参众两院。新国会(第106届国会)将在明年1月4日正式启动。这次选举打破了64年来美国会中期选举的“历史定式”,影响深远。民主党在共和党发起对克林顿总统弹劾的不利状况下参选,结果在参陡朱失一席,在众院净增5席,彻底打破了执

  • 标签: 中期选举 共和党 民主党 众议院 克林顿政府 国会控制
  • 简介:2月6日以色列的总理特别选举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拖拖拉拉的美国总统大选,原因何在?一言蔽之,乃关乎中东和平进程。本文拟从以色列为何提前举行总理选举、强硬派代表人物沙龙为何当选、沙龙当选后会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何种影响这三方面对以色列选举和中东和平进程作一评述。

  • 标签: 以色列 中东地区 选举制度 沙龙 国际和平
  • 简介:1995年11月12日,阿塞拜疆举行了独立4年来的首次国民议会选举。这表明近两年来阿当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取得了一定成果:纳卡战场已停火,反对派武装被肃清,经济形势有所好转,阿走上了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道路。

  • 标签: 阿塞拜疆 国民议会 议会选举 人民阵线 反对派 政党
  • 简介:1997年1月中旬,历时4个多月的俄罗斯联邦地方行政长官选举宣告结束。这是俄罗斯1990年6月宣布独立以来首次举行的全国性地方选举,此前,地方行政长官都是由总统任命的。叶利钦总统指出,此次地方选举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选举反映出某些特点,其结果对俄罗斯政局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 标签: 俄罗斯联邦宪法 地方行政长官 联邦委员会 叶利钦 俄罗斯政局 领导人
  • 简介:随着民主化改革,因选举而引发的政治冲突在非洲各国日渐突出,这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已有的文献中,分裂的族群结构往往被视作造成此类冲突的核心要素。然而通过对历史的观察不难发现,仅仅是族群分裂这一因素不能在普遍意义上充分说明该问题的爆发,这就对研究者进一步理解非洲选举冲突中的因果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对INUS条件与双层理论的认识,本文认为选民抗争、分裂的社会结构以及弱政治制度共同造成了非洲选举冲突的产生,这一观点在2007年肯尼亚大选所引发的冲突中得到了印证。

  • 标签: 选举冲突 INUS条件 双层理论 肯尼亚
  • 简介: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因其特殊性与敏感性历来为人所关注。韩国早在建国之初就于宪法中明确了政教分离的原则,但是从韩国的政治现实来看,其宗教与政治并未完全分离,宗教因素渗透政治生活之中,甚至在总统选举中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拟通过考察韩国的宗教状况、政教原则及宗教因素在选举中的具体体现,来探析宗教因素对韩国总统选举产生的影响。

  • 标签: 宗教因素 总统选举 韩国 政教分离 政治现实 政治生活
  • 简介:印度是资本主义"最大民主选举国家",其选举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实用性、多样性等特点。本文从印度对选举的战略部署和安排入手,以印度建国以来,尤其是最近两次联邦下院大选为例,试图发掘印度选举稳定发展背后的制度和组织实施因素。"简化有效、兼顾公平"的选举制度安排,"灵活多样、贴合实际"的选举组织实施,"规范、独立、有权威"的监督体系,是印度选举的战略部署。这种部署有利于克服印度经济落后、公民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社会多元、规模巨大等困难,保障了其选举的长久稳定发展。

  • 标签: 选举 民主 议会民主制
  • 简介:与成熟的民主国家相比,非洲国家往往出现选举失利者不接受选举结果的情况即“输家政治”,西方学者多将这归因于非洲自身原因特别是族群矛盾或冲突。作者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1960-2012年间非洲大选中的输家政治现象,得出了不同结论。研究显示,非洲大选中的输家政治可分为三个时期,即1960-1970年的非殖民化运动成功初期,1971-1991年的政治现代化倒退时期,1992-2012年“第三波”民主化时期。输家政治在三个时期的表现和深层次动因并不相同,总体上族群矛盾不能被认为是非洲输家政治的根本原因。定量研究显示,族群因素仅在第二个时期有统计重要性,但并不暗示明确的因果关系。定量研究还得出一个西方研究者往往试图回避的结论,即在第一个和第三个时期,外部介入都是非洲输家政治的重要诱因,或者说西方在非洲推广的可能不是民主而是“民乱”,非洲需要确保对自身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所有权。

  • 标签: 非洲选举 族群冲突 输家政治 外部介入
  • 简介:1995年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评述肖桂森1995年12月17日俄罗斯举行国家杜马选举,43个竞选联盟参加了争夺450个国家杜马席位的角逐。这次杜马选举的结果如何,与上届杜马选举相比有什么特点,对俄未来政局和俄总统选举有什么影响等,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

  • 标签: 国家杜马 总统选举 博卢 切尔诺梅尔金 桂森 俄罗斯人
  • 简介:乌克兰的新议会选举初析孙润玉,殳祥娣今年3-4月,乌克兰举行了独立以来的第一次议会选举,经过两轮紧张激烈的角逐,业已产生337个席位。这是乌克兰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新议会的诞生对乌今后形势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一这次乌克兰新议会选举是在国内政治、经...

  • 标签: 乌克兰 议会选举 乌克兰共产党 新议 极端民族主义 总统选举
  • 简介:议会选举后的俄罗斯政局闫世禄根据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的去年12月17日国家杜马选举的最后结果,俄共、自由民主党、“我们的家园—俄罗斯”、“亚博卢”集团等4个竞选联盟以超过5%的得票率进入本届议会,其中共产党的得票率最高(22.3%),获得按政党分...

  • 标签: 议会选举 叶利钦 俄罗斯政局 杜马选举 总统选举 切尔诺梅尔金
  • 简介:美国在2000年不仅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总统选举.而且改选出了第107届国会。对于关注犹太事务的人们来说.美国大选年的这两项选举正好提供了观察美国犹太政治势力的一个窗口。

  • 标签: 美国 选举制度 犹太政治势力 利伯曼 参议院 众议院
  • 简介:美古复交是奥巴马政府重要的外交“遗产”,既是其“伸手外交”的重要成果,也与美国选举政治息息相关。不足美国人口0.6%的古巴裔,发挥族群特点并利用佛罗里达“摇摆州”的地位,在冷战后成功推动美国政府不断强化对古巴的制裁。近年随着古巴裔年轻人口的增多和老一代的不断萎缩,制约美古关系发展的重大障碍开始移除,为奥巴马推动美古复交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在这一历史趋势下,长期主张维持强硬政策的共和党出于选举需要也可能逐渐转变对古巴的态度。如果不发生重创两国关系的政治事件,美国制裁古巴的法案有望大幅修改,但两国关系正常化尚需时日。

  • 标签: 美古关系 制裁 古巴裔 美国大选
  • 简介:7月11日举行的参议院改选使执政的民主党从之前的116席变成了106席。民主一国民执政两党联盟的议席即便是加上曾经“同盟”的社民党也不够半数,时光好像又重新回到了三年前的2007年——当时执政的自民党在7月的选举中失去了在参议院的多数议席,日本政坛出现了“扭曲国会”现象。

  • 标签: 参议院选举 2010年 日本 政治 2007年 民主党
  • 简介:1994年10月16日,德国联邦议院举行统一后第2届选举,也是战后第13届选举。执政党——基民盟/基社盟(简称联盟党)和自民党——与反对党社民党、绿党、民社党经过50多天的艰苦角逐,17日分出胜负。联盟党获41.5%的选票,比上届选举减少2.3个百分点,在联邦议院672个总议席中获得294个议席,是1949年以来最差的竞选成绩。自民党得票占6.9%,比上届减少4.1个百分点,获47个议席,是1969年以来最差的竞选成果。社民党得票占36.4%,比上届增加2.9个百分点,获252个议席。绿党得票占7.3%,比上届增加2.2个百分点,获49个议席。民社党得票占4.4%,比上届增加2个百分点,未过德国选举法规定进入

  • 标签: 德国联邦议院 联盟党 社民党 东欧国家 民社 政策主张
  • 简介:在美国主导下长久保持台海局势的“和而不统”,已明确成为美国21世纪对台政策的基本目标。目前,不能排除克林顿在总统竞选的关键时刻,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某些动作,为民主党争取选票的可能性,但是美对台政策框架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 标签: 台湾问题 对台政策 选举 台海局势 总统竞选 民主党
  • 简介:在菲律宾和泰国,关于民主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语境:一种是在国家精英层面上痛斥“买选票”式的选举腐败;一种则是在地方实践中,对政客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其在多大程度上使选民社区受益,并保障了当地贫民的权益。这种以弱势人群社区为基础的共生投票行为可被称为“选举主义道义经济学”。随着菲律宾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JosephE.Estrada)和泰国总理他信·西那瓦(ThaksinShinawatra)治下民粹主义的兴起,之前隐藏在民间的选举道义经济学逻辑逐渐走到了台前,直接挑战两国精英的话语权。尽管拥有下层人民忠实有力的支持,这两人最后均因涉嫌贪腐而被迫下台。在菲律宾,阿基诺三世(BenignoS.AquinoIII)作为精英改革者的成功掌权标志着民粹主义的式微,却也带来了新威权主义的抬头。在泰国,他信雄厚的选民基础迫使精英阶层求助于军队,期望借军事政变和宪政改革推迟选举,从而消减他信的影响。这表明选举主义道义经济学的民主逻辑在泰国已经扩散到国家层面,成为了一股强大势力。

  • 标签: 民粹主义 选举主义 道义经济学 菲律宾 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