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印度梵语诗学在中国学界的译介还不到一个世纪。由于语言的问题,中国学界只有极少数人从事梵语诗学的翻译和介绍。迄今为止,这种翻译介绍已经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伴随对梵语诗学的译介,一些学者开始了对梵语诗学的系统研究或专题研究,有的学者还进行中印、印西诗学比较研究。这使梵语诗学在中国学界逐渐受到关注。还有两住学者利用梵语诗学进行文本阐释。
简介:本文对日本大众文学从以下三方面作了阐述:1.源于民间文学和说唱艺术的日本大众文学随着出版业的迅速发展而兴起,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日本民众的审美情趣,逐步成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民众欢迎的艺术形式;2.日本大众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民众心态,表现时代风貌,针砭时弊、批判丑恶,逐步扩大了在民众中的影响。可以说是作家与民众共同创造并发展了日本大众文学;3.日本大众文学因扎根于民众这一丰饶的土壤之中而拥有无限的生命力。
简介:在所谓大众文化或消费文化时代,重新评价文学的作用和意义是学界有待明确的一个问题。在当前的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功能已被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作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外国文学则大有被挤出交际、束于象牙之塔的危险。种种理由为陷于困境的外国文学教学提供了一条与时俱进的出路——外国文学教学中的文化观照,它不仅为解决教学中遇到的诸多难题提供了可能,也为外国文学积极参与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平台。
简介:二战时期的日本文坛被法西斯狂潮所淹没,文学成为宣传战争的工具,为数不少的文学家深受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在作品中美化战争,起到了军方所起不到的宣传效果。这一文学“暗谷”的形成,反映出狭隘民族主义思想对日本民族以及文学家们的恶劣影响,这是日本现代文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简介:90年代中国一些作家创作所暴露出的时代性的阙如令人吃惊,体现在作品的主导意象上,是把对现实的批判和抵抗建筑在回归自然和传统儒文化价值上。但是从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进程角度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价值不可能成为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明的思想智力资源,返回田野更是绝无前途的倒退。当代作家应深刻把握转型期中国社会和生活的本质,汲取超越于农业文明之上的先进的思想文化资源,致力于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当代文学
简介: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苏联小说主要特征是充满动荡,出现了一个传统派别,他们在困惑与追求中,含有变革性的思考。其中有文学上的沿续因素,更有当代作家富有个性的探索。
简介:安部公房是日本现代派代表作家之一,其文学创作的特色是运用超现实的寓意表现揭示现代人的种种生存困惑,探索人的存在意义。他在作品中常常通过“封闭的空间”、“流动之物、变形之物”、“荒漠”来象征性地表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孤独、苦闷和无家可归的感觉,督促人们反观自我,认清自身所处的社会的荒谬,从而奋起与命运抗争。因此,读来不仅不觉其荒诞,反而启发人们去深入思考。这一艺术特色正是安部公房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简介:莱蒙托夫是俄国19世纪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中蕴涵着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以及大自然与人的生命关系的思考。在他的创作中,主张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要融入大自然,热爱自然,从而开了早期的生态文学的先河。结合生态学的观点,重新解读和诠释莱蒙托夫的作品,对我们深有启迪。
简介:西伯利亚人舒克申是集导演、演员、作家于一身的艺术大师.作为作家,舒克申的前期作品多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农村的现实生活,后期作品多采用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大胆暴露和讽刺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他的作品,尤其是中短篇小说,思想开掘得深,更富哲理性,并追求道德的完善.
简介:印度是个宗教大国,号称世界宗教博物馆。印度人民笃信宗教,在他们看来,没有宗教信仰简直是不可思议。据西方学者统计,印度当今被崇拜的神祗达33亿多个。宗教已经渗透到印度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当然,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学艺术就更不能例外了。...
简介:过去,学者往往不会从文本角度研究早期东南亚文学。例如,为验证碑铭涉及的文献信息而研究碑铭:比如证明碑铭中的事件是与其他铭文、记录或外国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相符的。对历史学家而言,文献研究是一项关键性活动,但这不是文本研究。文本研究“并不急于从文字转向现实世界”。被视为文本的文字向研究者展现的是语言而非文本之外的事件。
简介:本文详细分析了杰出的阿塞拜疆诗人尼扎米·占贾维的终身文学成就。他作品中独特而富有诗意的文学创造与普世性的文学主题,跨越了阿塞拜疆的边界,影响了世界文学。本文重点关注《五卷诗》中的五篇叙述长诗,包括《秘密宝库》、《霍斯鲁与西琳》、《莱伊拉与马季农》、《七美人》和《亚历山大之书》。尼扎米·占贾维的代表作为阿塞拜疆文学带来了口头史诗风格。本文还讨论了尼扎米·占贾维的出身与国籍问题,文中介绍的所有历史事实均表明尼扎米·占贾维是伟大的阿塞拜疆籍诗人。
简介:本文探讨了邱菽园'流寓文学''心属故地、兼照两地以及华文本土化'的特点,论证了邱菽园文学个案对新加坡早期'流寓文学'、新加坡华文文学史的价值.
简介: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不仅是修辞学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我国文学语言研究的重要著作。文学语言的奥秘表现在对其主要特征———审美功能与价值的认识上,情感性、形象性、创新性、模糊性是其不可忽略的构成因素
简介:奈保尔曾经三次到印度进行文化寻根,对于印度文明自有比较独特的观察和论述.他的印度叙事与殖民文学时期西方人的印度书写存在着暗合之处.本文即以后殖民理论为方法,对于奈保尔的印度书写进行分析对比,找寻殖民文学与后殖民书写中的学理关联.
梵语诗学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和批评运用
漫谈日本大众文学
俄罗斯文学教学中的文化观照——对大学俄语专业文学教学的新思考
日本文学“暗谷”之成因——二战时期日本国策文学述评
文学呼唤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性
困惑、追求与思考:苏联变革前期文学的某些特征
评安部公房文学创作的寓意表现
莱蒙托夫文学创作中的自然观
试析西伯利亚作家舒克申的文学成就
《罗摩衍那》和罗摩崇拜——试析印度文学与宗教的高度结合
东南亚视野下的历史、文化与区域:地方文学
阿塞拜疆诗人尼扎米·占贾维的生平、创作与在阿塞拜疆文学中的地位
流寓异乡 兼照两地——新加坡华侨邱菽园与新加坡早期的“流寓文学”
努力探索文学语言的奥秘——纪念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出版65周年
奈保尔:后殖民时代的印度书写——“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中的印度书写”研究系列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