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4 个结果
  • 简介:由庄国土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封建政府的华侨政策》一书,从各个历代时期华侨出国的概况、海外华侨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出发,以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和中外关系为依据,首次总结并阐述了历代封建政府对待华侨的态度和政策,并就其政策的成败

  • 标签: 华侨政策 海外华侨 社会政治经济 中外关系 保护华侨 西方殖民者
  • 简介:海外华人的“认同”问题,近年来已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二次大战以来华人发展趋势的一个的重要课题。什么是“认同”?目前尚未有公认的定义。按田汝康教授的说法,这指的是华侨、华人对自己的归属的确认问题,这一定义较易理解。自己的归属何在?是华侨、华人在过去历史发展中尤其是几十年来大转变时期面临的重大切身问题,也是关系着华人子子孙孙前途的问题,是必须研究的。田汝康教授指出“认同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 标签: 田汝康 马来 文化政策 转变时期 海内外学者 二次大战
  • 简介:前言本文不是论述当代的华侨、华人问题。为了有助于了解华侨、华人世界,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尤其是从社会史和移民史的角度来论及华侨、华人问题。目前,全世界的华侨人口大约有一千数百万乃至两千数百万人,大半分布于东南亚地区。有的国家华侨人口极多,据说有400万乃至600万人,已经颇具影响。在泰国,华侨人口占总人口的13~15%左右,而日本的华侨则只有七万人左右,仅占总人口的0.05%。因此,仅以日本的情况而言对华侨难于有充分的了解。

  • 标签: 东南亚地区 华人世界 十七世纪 赤阳 十六世纪 西方殖民者
  • 简介:中老两国是山水相依的邻邦,由于地理上的便利条件,两国人民很早就有了密切往来。现代老挝境内的许多民族,如苗族、瑶族等是从中国迁去的。除了这种较大规模的

  • 标签: 南掌 巴色 下寮 热爱祖国 柬埔寨人 中国移民
  • 简介:近年来,国内华侨史学界对如何编写华侨史及进行华侨问题的研究、它们的研究方向、目的和作用等曾进行一些探讨,也引起一些争论。这对于促进华侨史学术界的繁荣、提高研究质量,使它在整个社会科学学术领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更好地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服务都很有好处。下面就笔者接触到的几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大家。(一)华侨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华侨史研究应该不应该有一个指导思想,它应包含那些内容,这是值得探讨的首要问题。

  • 标签: 华侨史 华侨问题 指导思想 侨务工作 清朝政府 外部世界
  • 简介:华侨问题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大概有如下几种说法:(一)华侨问题的实质是“殖民”问题,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说法,早期著作多具有这种倾向。如粱启超写《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胡绍南写《中国殖民十六伟人传》,李长傅写《中国殖民史》等,都以“殖民”为言,有些著作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殖民”二字,但字里行间仍会或多或少地露出这种倾向。他们没有把专事侵略扩张的殖民

  • 标签: 华侨问题 中国殖民史 侵略扩张 西方殖民者 人身依附关系 黄祸论
  • 简介:一.认同的历史性变化认同具有生动而多重的性质,它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如前面所考察的那样,日本华侨经历了战争开始前、战时、战后及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这样一些历史阶段,作为一个民族集团在各个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在其历史进程中,他们的认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我认为,他们的认同具有这样的倾向:以中国或广东省、福建省等的出身为基础,随着他们的处境的变化,其境遇也发生变动.即,笔者认为其变化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 标签: 日本华侨 认同感 社会发展 外交关系 民族意识
  • 简介:二.移民(新华侨)(一)内地前往香港的移民(新中国成立后)1.实施抵垒政策前的中国大陆移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1年期间就有要求避难和改善生活的i00万人从内地移居到了香港。二战后到1950年春大约有75万人从内地的广东、福建、上海等移居到香港。其后也持续有大量的移民从内地来到香港,

  • 标签: 华侨华人 新移民 对外开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新中国成立 侨汇
  • 简介:(一)国家认同的涵义本文简论第二次大战后十二年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华人国家认同的转向。首先我有必要确定“国家认同”的定义。所谓“认同”,是英文“Identity”一词的中译,有“身份”、“个性”的意思,至于演衍“认同”一词,如有“归属感”的涵义。所谓“认同”或“归属感”,是指俱(即行为的主体)和个人以外的对象(即客体,包括个人、团体、观念、理想及事物等)之间,产生心理上、感情上的结合关系,

  • 标签: 国家认同 马华 马来亚 立法议会 二次大战 结合关系
  • 简介: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人在历史上向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移民的三个主要联合会及移民的来源地,其次介绍了移民经纪人及移民服务机构在移民过程中所失常的角色,最后简要阐述了中国人向海外移民的动因和影响。移民南洋的华人华侨不仅为他们自己家乡的亲友提供了茂大的经济支南洋与中国东南沿海贸易的发展。

  • 标签: 华侨华人 移民南洋 移民机构 移民动因
  • 简介:一、日本华侨社会的开端本文首先拟就初期日本华侨社会的形成史进行考察.因为,笔者认为这个时代是中国和日本均从前近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的时代,处于从传统的民族间关系向近代的国家间关系转移的历史过程,这一时期的民族和国家关系才是考察日本华侨形成、发展史的出发点.

  • 标签: 华侨 国家关系 日本社会 民族 首先 历史过程
  • 简介:序言碧瑶是中北吕宋的一座山城,历来少有对现状和社会进行研究者,资料十分缺乏,如凤毛麟角,因而更谈不上华侨史等著作。有关碧瑶的中外书籍,本人曾经找遍了马尼拉市、碧瑶市以及其他地区,均没有发现有关中英文书籍。直到四个月前,有一位碧瑶的华侨(粤人)送我一本“碧瑶心影”,本书作者关鼎任(广东人),出版于一九五二年三月,一九六二年三月再版,作者仅是根据二次游览碧瑶时先后搜集些资料和碧瑶华侨

  • 标签: 碧瑶 梯田文化 一本 夏都 九六 中北
  • 简介:<正>《印尼华侨史》即将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我校华侨研究所名誉所长朱杰勤教授主编的《东南亚华侨史丛书》中之一部。由历史系和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李学民及黄昆章执笔撰写。两位作者都是印尼归侨。他们在朱教授指导下,在搜集大量中外文资料的基础上,写出了这部学术专著。全书共三十万字左右,分七章。上溯秦汉,下限断在1949年。以1870年荷兰殖民主义者实行土地国有法和糖业法作为印尼华侨史近代部分的开端。

  • 标签: 华侨史 印尼归侨 殖民主义者 华侨研究 东南亚研究 学术专著
  • 简介:文莱政府的华侨华人政策廖小健文莱达鲁萨兰国(简称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据1991年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26.08万,其中马来人最多,约18万,占总人口的70%左右;其次是华侨华人,近5万,占人口比例的19%左右;其余的是当地土著民族、英国人、印...

  • 标签: 华侨华人政策 马来人 文莱 华文学校 伊斯兰教 政府
  • 简介: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是中国的多事之秋。太平天国、捻军与清朝军队苦战不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炮火又使咸丰皇帝避走热河。内忧外患使清朝的政治格局起了变化,一批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握有实权的地方汉族官吏开始参与中央政治。清朝统治阶级中一部分实权派开始认识到天朝上国不是尽善尽美,夷狄之船坚炮利也非雕虫小技,他们秉承前一代地主阶级先进分子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师夷之长”的主张,要求了解外部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某些制度,进而推行新政,自强求富,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洋务派”。晚清政府华侨政策的变化与洋务运动息息相关,犹与洋务派代表人

  • 标签: 镇压太平天国 晚清政府 天朝上国 咸丰皇帝 华侨政策 李文忠公全集
  • 简介:马来西亚计划公布之初,英国态度犹豫不决,更倾向于支持合并。由于马来亚联合邦不肯做任何让步,英国遂改变立场,转而支持马来西亚计划。马来西亚成立后,英国在军事、外交及经济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行动党与联盟出现矛盾时,英国从中斡旋,在协调马关系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英国并没有能够阻止分家。

  • 标签: 马来西亚 新加坡 英国 分裂
  • 简介:闽西华侨的出国,始见于明成化初年,继见于明弘治年间.开始阶段只有少数人冒险出洋.鸦片战争后为出洋的发展阶段,有较多的成批人民到海外谋生.民国时为出洋的高潮阶段,出洋人数猛增.何以民国时期出洋人数猛增?他们出国原因是什么?为此要深入探讨此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背景.民国时期闽西华侨大量出国有诸多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下面分述之.

  • 标签: 弘治年间 明成 于明 高潮阶段 社会因素 马来亚
  • 简介:晋江地区是福建的主要侨区,旅居海外华侨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人数众多。他们在海外受到殖民主义者的种种剥削和迫害,过着'海外孤儿'的苦难生活,无不怀念故土向往祖国,渴望祖国能够早日强大,家乡经济得到繁荣。所以只要有利于祖国和家乡的事情,莫不积极参加。解放前,华侨在国内投资的资本主义企业就是华侨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一种具体行动和表现。但是华侨这种愿望在旧中国却受到种种阻碍和限制。解放后,新中国为华侨投资参加祖国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优待办法,使华侨投资参加祖国

  • 标签: 晋江地区 侨区 资本主义企业 农垦事业 房地产业 居住国
  • 简介: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之间有着二千多年的友好往来。福建人移居日本的历史是与日本人经济贸易和文化往来相联系在一起的。它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大概经历着三个阶段。一、唐宋时期——福建华侨移居日本的开始我国人民移居日本传说开始于秦代的徐福。相传徐福带领一千名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如今和歌山县下还有徐福的坟墓,标志着中日关系有悠久的历史。当地日本人民族

  • 标签: 中日关系 隐元 文化往来 徐福 郑芝龙 友好邻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