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南海地区海上非传统安全问题愈发严重,确保海上安全已经成为南海沿岸国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本文从相关国际法对于海上安全的解读、南海沿岸国及域外相关国家的海洋政策路径、沿岸国与使用国合作的新方向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南海地区海上安全合作机制的重要性。文章分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其他法律和准法律的工具在打击海盗与海上恐怖活动、保障航行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及其存在的局限性。除了国际法发挥的作用,沿岸国以及域外利益攸关国家如何就加强海上安全合作选择的政策路径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沿海国和使用国越来越意识到它们在确保海洋资源和海上通道得到持续有效利用方面存在共同利益,但对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法存在显著分歧。尽管如此,我们还应该看到地区国家近年来在打击海盗和海上恐怖活动方面保持了良好的合作态势。为了实现海上安全合作,需要有关国家努力凝聚共识,提高互信,打消海上合作将会影响主权权利的担忧。此外,南海声索国可以通过国际海事组织和东盟等国际组织加强区域合作,深化相互理解,最终为海上安全合作做好铺垫。
简介:菲律宾南海利益诉求与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重叠一直是两国海上安全关系的焦点.黄岩岛对峙事件和菲律宾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使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直落谷底.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突变是美国再平衡亚洲战略背景下菲律宾亲美政策的产物,也是其国内军事和油气利益集团推动的结果.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变化改变了中菲两国以往相对稳定的海上安全关系.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矛盾及其负面影响的迅速扩张直接导致两国关系全面恶化.然而,当人们将审视中菲关系的视角聚焦南海矛盾的时候,原本丰实、厚重的中菲关系已经被抽空.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的短时期对立正成为伤害两国各自国家利益的最大隐患.菲律宾在依附美国谋求南海经济与安全利益的过程中,将一个原本睦邻友好的地区内最大的国家——中国——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而中国则在南海维权的过程中面临着其在菲律宾经济影响力迅速下滑的困境.中国无法改变美国和菲律宾的对华战略定位.然而,如果从中美战略博弈的高度理解中菲海上安全关系,中国的政策应对将更具战略效能.
简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以来,便成为学术界讨论与研究的重大主题。它不仅可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而且对于推进国际区域间经济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有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内涵、战略意义、所涉地区范围及其建设途径、挑战和建议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已有文献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的情况,寻找可能的研究方向,以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简介:南海及其邻接周边是海上安全机制云集之地。对印度尼西亚而言,后冷战时期南海争端的凸显时值其谋求并巩固区域大国地位的关键时期。此间印尼逐渐在东南亚安全区域主义中发挥核心作用,即通过安全机制建设通联区域安全秩序内外建构,调处南海争端并建构相应安全机制成为印尼塑造区域安全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印尼独立主持的“处理南中国海潜在冲突研讨会”的案例分析,指出该安全机制对南海争端具有针对性;其形成与运作综合了印尼的国家与区域安全观,是印尼实践安全战略与政策、协调区域主义与大国角色的工具,对南海海上安全机制以及印尼建构区域安全机制起到了协同补充作用。
简介:近年来,东南亚海上私人安保公司悄然兴起.其参与东南亚海上安全治理是海上安全环境的变化、海上安全供给与需求的鸿沟、东南亚民主化进程及安全部门改革所共同驱动的结果.海峡和港口是私人安保公司重点参与的治理区域,在马六甲海峡,尽管私人安保公司挑战了国家主权,但其能有效应对海上安全威胁,在短期内已得到国家“默许”;而印尼勿拉湾港口是一种多主体参与治理的安全系统,私人安保公司与其他行为体竞争,反而导致港口不安全.相比较而言,私人安保公司在海峡和港口安全治理中具有隐秘性强、与国家关系复杂、规制难及趋利性等共性;而不同的参与模式与作用则反映了二者的差异性.当前,中国要进一步挖掘海上私人安保的潜力,并做好相应的规制;要重视利用私人安保公司在海峡和港口安全治理中的共性与差异,鼓励中国与东南亚私人安保公司发展战略合作,保护中国海外利益.
简介:2009年特别是2012年以来,美国战略界对全球海洋战略环境的认知发生了重大变化,愈来愈将大国战略竞争视为美国面t临的最大海上挑战,认为冷战结束后二十余年来的美军海上战略优势和行动自由正遭遇着中俄等国的“侵蚀”。鉴此,美军开始重新强调马汉传统和与大国间海洋控制的竞争,围绕“由海向陆”到“重返制海”的海上战略转型,积极在战略、战术、作战概念、装备研发等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整。文章通过对美军战略与政策文件的回顾与分析以及对其转型实践和具体行为的研究,回答美军海上战略为什么要转型、怎样转型以及转型的前景和影响等核心问题,力求对此次转型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表明,此次转型聚焦“印太”、自下而上、突出体系联合及国际合作,相比历史上的历次重大海上战略转型,特点非常明显,中国等新兴大国海上崛起和技术变迁是其中最重要的两大动因。对于美军而言,转型仍然在路上,前期已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酝酿,未来还将持续很长时间,尚存在较大变数,但大方向已经确定。由于此次转型很大程度上直接瞄准中国,其发展走向必将对中国海上安全环境构成重大成胁和影响。
简介:"9·11"事件的爆发深刻改变了新加坡海上安全观的结构内涵,海上恐怖主义威胁的现实可能性及因应之道遂成为新加坡国家安全规划的一个重要关切。基于对本国海上安全脆弱性、海上恐怖主义威胁现实性和巨大破坏性的认知,以及国际海事体制与海上环境存在种种安全漏洞的现实,新加坡立足全体防御原则,通过国内制度重构和整合、在双边或多边范畴进行地区性与全球性海上安全合作机制的建设、参与,打造了一个目标直指海上恐怖主义的安全防御体系。新加坡的海上安全建设努力在改善其海上安全境遇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在深入推进上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考验着新加坡与利益相关方海上安全治理的智慧。
简介: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其涉及范围逐步向非洲大陆扩展,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最终确定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穿越非洲大陆。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有必要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扩展到非洲的机遇,在现有中非经贸、政治及安全合作的基础上把中非关系扩展到海洋领域。鉴于非洲多国政局并不稳定、非传统安全威胁加重,其中来自海上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渐突出等局面,在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扩展中非合作关系的过程中,中国需要与非洲相关国家加强各领域特别是海上的安全合作,并争取其他域外大国的良性参与,避免恶性竞争,共同创建一个“中非海上安全共同体”,为包括中国、其他域外国家在内的各国在非洲经贸领域的合作及发展保驾护航。这样既能巩固和加强中非传统合作关系,推动其发展到新的层次,更好地保护中国在非洲的海外利益,也能避免与其他域外大国在非洲走向“零和博弈”。
简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体两面”之一,其推进与所成将注解一个已然壮大的中国的海缘经济战略方向,亦会溢出深远的政治与外交意义。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有其必然逻辑与考量,也需清晰明确其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徐图渐进,以更好推进与有关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