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经济社会的内涵式发展,国际社会组织性、“连带性”的加强,使中国的发展不可能走上传统武力崛起的道路。相反,中国对国际法(机)制的深度参与以及作为大国的“既富裕(总量意义)又贫穷(人均而言)”的混合身份使其能够成为国际制度的独特维护者和建设者。中国崛起是一个世界性话题,其崛起路径已经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法律、世界发展事业以至国际合作与其他制度建设产生了重要的法律影响。在全球化、法制化、人性化的时代,中国和平发展与普遍国际法的交互影响还表现出了重视人权、促进民主法治和全人类共同利益形成的共进趋势。

  • 标签: 和平发展 国际法 价值促进
  • 简介:“中国责任论”有深刻、复杂的国际背景。对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来说,“责任论”可谓是一个新的考验。对于综合实力仍然不够强大,国计民生仍有诸多严峻问题尚待解决的中国来说,如何应对“责任论”,是一个战略性问题。面对国际社会的期待,中国应适当承担国际责任,既不因逃避该承担的责任而受孤立,又不因过分承担责任而累垮自己。责任与利益密切相关,维护好责任利益,需要战略筹划。

  • 标签: “中国责任论” 和平发展 中国外交
  • 简介:中国在安理会涉及叙利亚提案表决时投否决票,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为了避免又一个阿拉伯国家成为干涉主义战争的牺牲品。《联合国宪章》没有赋予安理会在一个主权国家进行“政权更迭”的权力,而“保护的责任”因其宽泛的理论解释空间而极易被滥用,冷战后西方国家发动的几次干涉主义战争的后果都背离了“保护的责任”的初衷。

  • 标签: 叙利亚危机、人道主义干涉、联合国宪章、保护的责任、中国外交
  • 简介: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通过了《千年宣言》,明确规定在2015年前将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一半。千年发展目标既代表了世界各国政府为促进发展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成为国际社会衡量发展的重要标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 标签: 民间组织 责任 扶贫 千年发展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 人类社会
  • 简介:在现代企业形式中,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最为重要的企业制度形式。由于兼具“资合”与“人合”的双重属性,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有着自己的特点。与中国相比,俄罗斯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存在一些普遍的共性制度设计,例如股东的优先购买权、股权变更登记等。但受英美法的影响,俄罗斯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例如给予公司章程广阔的自主空间,将股权交易纳入强制公证事项等。我国投资人在与俄罗斯的有限责任公司实施股权交易时,必须要对公司章程、公证事项、变更登记以及外资限制等问题给予重点关注。

  • 标签: 俄罗斯 有限责任公司 股权
  • 简介:“负责任主权”是当前国际关系主权理论面对的新议题,这是主权理论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嬗变的必然结果。它一方面源于主权概念之历史逻辑与内在的“正当性”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应对当前全球问题的一种理论选择。“负责任主权”理论并不是对传统主权理论的单纯挑战或背离。在从“权利”、“控制”与“能力”视角走向“责任”视角的过程中,“负责任主权”实际上与主权的特定历史传统(如“大国责任”)一脉相承;同时,它在概念建构过程中也逐渐丰富其内涵,从最初的“保护”、“预防”与“反应”功能扩充到“构建/重建”乃至于“关怀”功能。当前“负责任主权”研究逐渐体现出“自由论”与“社群论”两种不同的责任观。作为一种新框架,“负责任主权”已经在结构、逻辑、标准、内容与层次方面展现出若干理论特征。尽管面临许多理论争议与实践挑战,“负责任主权”中的某些因素有助于推动中国主动地融入国际社会,缓解崛起过程中的困境,展现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 标签: 主权 负责任主权 责任 大国责任 国际责任
  • 简介: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为缔约国规定了确保其所担保的个人和实体在进行国际海底区域内活动时遵守《公约》相关规定的义务以及对所担保的承包者没有遵守其义务而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然而,担保国的此种赔偿责任并非严格责任。只有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担保国才应对其所担保的承包者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担保国未按照《公约》履行其确保遵守的义务;所担保的承包者没有遵守其义务并因此造成损害;担保国的不履行与损害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担保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下,其责任的上限是其所担保的承包者的不法行为造成的“实际损害”,同时还应考虑管理局和对有关活动行使管辖或控制的国家的潜在责任。然而,担保国和承包者并不承担连带责任,担保国赔偿责任的存在并不影响承包者承担和履行其赔偿责任。承包者应先于担保国履行赔偿责任,而只有在承包者不能完全赔偿其应负责的损害时,担保国才有义务对未能赔偿的损害部分承担剩余责任。由于担保国根据《公约》承担的确保遵守的义务是一种“行为义务”,而并非杜绝损害发生的“结果义务”,因此,如果担保国已经履行了公约规定的尽责义务,那么即使发生损害,也不应要求其承担责任

  • 标签: 海洋法公约 国际海底区域 担保国 赔偿责任 国际海洋法法庭
  • 简介:俄罗斯自2015年9月30日开始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主要采取理性分析路径讨论俄罗斯军事干预叙利亚的动机,即认为俄罗斯是基于对利益的考虑而采取军事干预行动的。文章从情感角度考察俄罗斯的干预行为,认为俄罗斯的行动主要是受到对美国不满的驱动,因为美国干预叙利亚危机造成了对俄罗斯大国身份的蔑视。冷战后俄与西方之间的长期互动,使得俄面临"身份遭到蔑视"状态,从而形成针对西方的消极、压抑的"情感定向";而美国在叙利亚危机中的行为,进一步使俄感知到了对其身份的蔑视,从而激发了俄罗斯的"道德悲愤"和"羞辱"等"指向情绪反应"。在该情感的影响下,俄决定实施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这一"复仇"行为,其目的即在于警告西方不要再做出蔑视俄身份及情感的行为并重塑俄的身份和尊严。明晰俄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的行为逻辑,能为掌握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关系的发展前景以及中国在构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如何与俄罗斯相处等问题提供一定的启发。

  • 标签: 叙利亚危机 俄罗斯 军事干预 情感动机 身份追求
  • 简介:一年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道主义干预”的旗号,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悍然发动了科索沃战争。这场战争引发国际社会对人道主义与国家主权的关系,人道主义干预的实施条件、方式及原则等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 标签: 科索沃战争 国家主权 联合国安理会 人道主义 北约 国际社会
  • 简介:意象是决策者认知图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交决策者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干预性变量.美国更不例外.本文将克林顿政府军事干预科索沃政策作为案例,运用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学的"意象"概念以及意象与决策者再现问题之间的一般关系模式,分析克林顿政府在制定军事干预科索沃政策过程中,决策者对干预对象所持的意象与他们认识科索沃问题以及最终实施军事干预的相互关系.文章最后结合克林顿政府在后冷战时期面临的对外战略形势,探讨了意象对美国政府制定对外政策的几点影响.

  • 标签: 美国 外交决策 军事干预 科索沃 国际政治
  • 简介:序言已故玛尔哥诺·佐约哈迪库苏莫先生,苏米特罗·佐约哈迪库苏莫教授之父,曾经两次访问雅加达南帕尔美拉的《罗盘报》编辑部。第一次他提出抗议,责问为什么在东帝汶军事行动中牺牲的印度尼西亚国民军军人不仅没有受到英雄的待遇,反而悄然对待。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责任感 迈尔 军事行动 编辑部
  • 简介:包括日本的发达国家随着人口的高龄化,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高龄者医疗费的增加以及少子化所造成的年轻劳动力不足等。尤其是护理高龄者的护理人才严重不足,日本2025年度预计护理人才有100万人的缺口。日本政府正在探讨通过雇用外国人劳工来补充一部分护理人才的不足,并于2008年以后开始利用经济合作协定(EPA)接受护理福利士候补者。这些护理人才大多是来自亚洲地区的劳工,经济增长迅速的亚洲新兴国家也急速地迎来了高龄化,但这些国家并没有过多地探讨几十年后护理人才的不足问题。

  • 标签: 高龄化 少子化 老龄人口 高龄者 合作协定 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