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湖南省宪法》是20世纪20年代联省自治运动中惟一一部由省颁布并实施的宪法。该宪法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省宪政制结构、人民权利扩张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虽整体上有种种缺陷,但仍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标签: 民国初年 联省自治 湖南省宪法
  • 简介:稽勋留学生是中华民国的首批官派留学生,也是中国近代留学教育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其成员多为原先追随孙中山打天下的革命党人,或是对辛亥革命有功人士的子弟,他们由临时稽勋局以"酬勋"名义派遣出国留学,同时享受财政部全额拨款,但不归教育部按一般留学生管理.这批留学生热心向学,多数成才,其中张竞生、宋子文、任鸿隽、谭熙鸿、杨杏佛、李四光等人更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 标签: 民国初年 临时稽勋局 稽勋留学生
  • 简介:<正>华侨国籍问题曾经构成清末中荷交涉的主要内容,其争执可谓久远。1909年至1911年间,中荷两国相继颁布了各自的国籍法,并在此基础上签订了中荷领事条约,表面上结束了这一纷争,但实际上却导致近代大批拥有双重国籍的印尼华侨(人)的出现,影响至为深远。本文试图从鲜为人所知的光绪初年中荷交涉入手,分析华侨国籍之争的由来与发展。

  • 标签: 华侨国籍 清政府 总理衙门 国籍法 蒲安臣条约 荷兰
  • 简介:梅兰芳的口味南北兼通,既爱北京的传统小吃,也爱吃川菜里的宫保鸡丁。但受家庭影响,加上唱戏保护嗓子的需要,梅兰芳的饮食基本上还是以淮扬菜为主,如鸡汤煮粥、蜜汁火腿、霸王别姬等都是他爱吃的菜式。

  • 标签: 民国 传统小吃 家庭影响 霸王别姬 梅兰芳 淮扬菜
  • 简介:清末筹备立宪以官制改革为先,清末吏治不同于之前的也在于官制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是机构名称、职权的变化如增设新部、加强内阁权力,更主要的是官吏考选方式由科举选拔向新学堂培养的转变.

  • 标签: 官吏 官制改革 废科举兴学堂 都察院
  • 简介:上海日报公会是近代上海第一个报业同业组织,该组织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会章,曾积极声援《神州日报》,促成中国报界俱进会,在民元报界名誉风波中与当局形成直接对抗。其成立与组织活动是上海报界群体意识日益自觉的一个显例,可借此把握报界结社的特征与趋向。

  • 标签: 清末民初 上海日报公会 群体意识
  • 简介:清末民初、新旧转型的时世里,杨度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人物。他的身上,有着太深太厚的历史尘埃与投影,以至光怪陆离。

  • 标签: 杨度 民国 清末民初
  • 简介:地方自治是清末最后几年清政府的一项重要国策,是清廷预备立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政部筹备宪政期间的重要事项.作为民政部尚书的善耆对地方自治非常注重,除拟订各级地方自治章程、办理京师地方自治外,还严定考成,督催筹办城镇乡、府厅州县地方自治依限办理,对清末地方自治的举办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 标签: 善耆 民政部 地方自治
  • 简介:胡适有“民国第一红娘”之誉,由其促成的有情眷属数不胜数。他喜欢看到青年人相恋、结合,并主持过150多次婚礼。

  • 标签: 红娘 民国 胡适 青年人
  • 简介:无论是从农业学校系统的形成、学生和教师队伍的组成看,还是从教材、教学的中国化和人才的培养看,中国近代农业教育体系在急剧变化的清末民初时期得以创建.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弊病难免,困难重重,但农业教育发展相对迅速,占据了整个实业教育的绝对地位,'实业救国'在农业教育方面得到体现,这表明在中国近一个半世纪的近代化的历程中有一个农业近代化的国策选择.

  • 标签: 学制 清朝末年 农业教育体系 农业近代化 学校体系
  • 简介: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安置大批从东南亚一带归国的侨生,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与教育部先后在云南、重庆与广东设立了三所国立华侨中学,为他们提供了便利的就学机会,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救济归国难侨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民政府与海外侨胞共同抵御外侮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 标签: 国民政府 国立华侨中学 救济侨生 侨务政策
  • 简介:本文把文化分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认为三者在一个完整的文化结构中分别位于表层、中层和底层。中文据此分析清末民初中国文化转换的理路,认为:这种转换是从侧重物质文化到侧重制度文化而到侧重思想文化,以至全面变革中国文化的由表及里、逐代深入的结构性转换;从事实和事理来看,这种转换既与具体的史实相吻合,也符合强弱文化碰撞、弱势文化由此嬗变的历史逻辑;而从思维模式来看,这种转换则是从“中上西下”到“中西对等”再到“西上中下”的思维结构的转换。文本提出“基点”、“需求”和“伟导”三个概念,将基点定为“现在”,从现的需求和满足现在需求的文化传导出发,进一步探讨了清末民初中国文化转换的理路。

  • 标签: 清末民初 文化转换 制度文化 中国文化 思想文化 梁启超
  • 简介: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至今年已愈百年,因此有必要以更加客观的心态来观察清末宪政的道路。清末宪政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清末宪政以法典化形式开创了中国宪法的历史;清末立宪的成果多为中华民国所继承;清末宪政运动提高了民众对民主宪政思想的认识,向其传播了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理念;清末宪政是中国政治制度走向现代化的可贵开端。充分认识清末宪政的成就与不足,反思晚清政府选择的宪政模式对百年来中国宪政进程的影响。

  • 标签: 宪政 宪政模式 新政
  • 简介:早在明清时代,武夷岩茶就名扬海外。清末民初,漳泉、潮汕等沿海客商在当地设茶庄,经营武夷岩茶贸易,他们从武夷山购得茶叶后,销往台湾和海外。还有的商家在武夷山投资设厂。

  • 标签: 武夷岩茶 清末民初 渊源关系 贸易 台湾地区 明清时代
  • 简介:<正>十九世纪末叶,随着印度茶业的发展,英国殖民主义者力图将印茶打入边茶市场,通过印茶的渗透,企图在经济上掠夺西藏廉价的珍贵药材和工业原料;在政治上排斥川茶,离间汉藏感情,截断自古以来内地与西藏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从而实现其把西藏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重大步骤。印茶侵销西藏一开始便成为政治上十分敏感的问题。早在光绪十二年,驻藏大臣色楞额便认为印茶侵藏,后患无穷。此后不少封疆大臣具奏陈述印茶侵藏的种种危害,因而引起清廷的密切关注,以致在清代末期四川、西藏地区均掀起一场抵制印茶侵销的斗争。在一个时期,有效地拒印茶于国门之外,在中国近代反对殖民主义侵略史上写

  • 标签: 印度茶 茶市场 开拓市场 商业组织 政府 运输
  • 简介:民国盛行唱戏,民国也像一台戏。在民国这个动荡的现实舞台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上上下下、进进出出,你方唱罢我登场,把那个时代装点得热闹纷繁。在前半折戏里,当之无愧的主角,是各路军阀,他们或欲变家为国、或欲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统一中国、或潜伏东北窥视中原,或粗野、或滑头,或舞文弄墨、或倒戈成癖,最终结果也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大幕落下之时,不是死于非命,

  • 标签: 民国 刺杀案 吴佩孚 第一次世界大战 军阀 中原
  • 简介:近日,由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共同编纂的《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已由九州出版社正式出版。该汇编共300册,收录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民国时期台湾文献史料,所选史料揭露了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记录了台湾同胞在日据时期心向祖国,与日本殖民统治当局进行的不屈抗争;反映了抗战胜利前后中国政府对台湾地区的接收、管理及全面安排台湾光复后经济、文化、教育等重建工作,是研究台湾与祖国关系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史料,具有极高的研究、参考与收藏价值。

  • 标签: 台湾档案 档案汇编 正式出版
  • 简介:1935年的12月9日,在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处在危机四伏漩涡里的北平燃烧起来了。自从八年前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华北的中心城市北平虽然依旧雍容宁静,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显然这一天的严寒没能够阻挡住学生们的热情,在国民政府迫于日本的压力拟实行华北自治之际,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五六千名学生走上了街头,愤怒的学生们喊出了'反抗华北自治,抵制日本侵略'的口号。人在上海的鲁迅得知了'一二·九'运动的消息后,兴奋地写道':谁说中国的老百姓是愚庸的呢?被愚弄诓骗压迫到现在,还明白如此.石

  • 标签: 日本侵略 这一天 中心城市 清华大学校长 弦歌不辍 北京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