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浦均1973年生于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5级美术学硕士研究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山水画创作方向博士在读生。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阜宁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展览:2011年第五届亚洲新意美术交流展;意境与品格——中国当代工笔画艺术成就展;江苏省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工程。2012年花青三月——芥墨新锐工笔画联展;"翰墨新象"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2全国工笔画双年展;2013年易失的梦——青年水墨新绘画邀请展;百卉含英——首届江苏省民营美术馆汇展风动·幡动——当代青年名家作品展;诸子·静水流云——浦均山水作品展。2014年文心画意-美术学博士中国画邀请展。倏忽间,浦均随吾学画已两年,虽未朝夕相从,然其人其画感触颇深。辛卯年夏,有至友荐浦均于金陵。初见体格粗硕,质朴沉厚,所谓南人北相。及观其画,则细腻工致,安静而恬淡,人画悬殊千里。适时省厅兴重大主题工程,遂指其为辅,居星湖一旬有余,作丈二匹,置陈布排,勾勒敷色,皆能彰显原本立意。
简介:1973年的一天,塔碧莎·斯普鲁斯做家务时,在垃圾桶里发现了丈夫刚写了个开头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小女孩,她身怀异能,很善良,也热爱生活,但因为她的相貌、性格,和她那神神叨叨的妈妈,她总是遭到同学无情的欺凌。这是塔碧莎的丈夫写的第4部长篇小
简介:一、道家的人性观道家认为,人的本性不依赖于外部的环境,贫富、贵贱甚至生命的寿夭、身体的健康或缺损都是无关紧要的.人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那种无知无欲、素朴恬淡的自然之性.这种自然之性是本能的、内在的、天然的,无所谓善恶,一切善恶都是以后天的辨别之心看待人所获得的价值判断.
简介: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理想并不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它是随着人的成熟(包括生理、心理、知识、品德、性格等)而逐步形成的。更重要的是,理想作为对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特殊反映,只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没有也不可能有一切时代都通行的永恒的理想。在阶级社会中,理想还总是打着阶级的烙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占代"皇宫中的人所想的,与茅屋中的人所想的不同"。理想又总是和实践紧密联系的,不仅理想产生于实践,而且社会实践也是人们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最基本条件和唯一途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作为人的人生观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对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那就等于失却了精神的灵魂。因此,理想的培育、确立和追求,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最高层次。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人不仅具有肉体生命,而且还具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