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人格权中体现了三个要素即人、人格人格权,三者相互联系也具有区别。阐述人格权的内涵应当先从人的本质进行探讨,再从人格的历史流变展开发掘,最终回到人格权本身的制度构建上。对于整个法律制度而言,关于人的定义尤为重要。在逻辑与价值的二分法上,探讨人格人和生物人具有重要意义。人与人格的关系经历了三个过程,从相互分离到相互融合再到相互分离,使人格在历史上形成了"身份人格"、"抽象人格"和"具体人格要素"三种状态。而对于人格权制度的构建,把握人的本质与人格的形态是整个人格权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从人格尊严到人格要素的推演。

  • 标签: 人格 人格权 人格尊严 人格要素
  • 简介:<正>一、罗马法中的"人"——"人为非人"之下的"人格"(一)法律意义上人的构成要素在古罗马法中,人是分三六九等的,不同等级的人拥有不同的公权和私权,其评判根据就是法律人格。始于罗马法的人格理论,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人本身与人格的分离。也就是说,并非所有自然意义上的人都与法律意义上的人一一对应,自然意义上的人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人必须要经过"人格"的过滤与筛选。在罗马法中有三个有关人的用语:"homo"指生物意义上的人(如奴隶属于homo,他们只能作为自由人权利的客体);

  • 标签: 法律人格 古罗马法 法律意义 徐国栋 自然法思想 同态复仇
  • 简介:那日,周末。忙碌了一天,给当事人做调解工作,似乎嘴都说肿了。虽然已经是下午六点多,还累得不行,但心情还是挺好的:明天出差开会,比还是上班轻松点!收拾完毕,准备回家!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宪法人格权作为基本权利,具有主观权利和客观法的双重性质,这是宪法人格权与民法人格权具有密切关联性的根源。作为主观权利,宪法人格权的义务主体指向政府,基本理念在于防范公权力对公民人格权的侵害;民法人格权的义务主体指向私人,防范私人间的相互侵害。宪法人格权所承载的基本价值有赖于民法的贯彻与浸润,宪法中的人格权的规定具有概括性和指导性,民法中的人格权的规定具有具体性和补充性。基于当下我国宪法实施和人格权的保障现状,应当主张宪法人格权在民法中的直接效力。

  • 标签: 人格权 双重性质 区分 转化 直接效力
  • 简介:古往今来,有多少清官廉吏名垂青史。他们克己奉公,心系天下,深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流传,他们的精神熠熠生辉。

  • 标签: 廉洁 人格 清官
  • 简介:人格要素的商业利用为人格权主体创造了财产价值,但它并不适宜被归列到独立于人格权之外的一项财产权中:首先,需要反思财产权与人格权的区分标准;它并非建立在权利是否具有财产价值及可转让性之上,而应当为权利客体的属性——能否永久地外在于主体。其次,人格要素的商业利用并未改变人格要素的内在于主体的属性。所谓的"外在性"只是技术发展带来的手段及工具意义上的。它决定了以人格要素为客体的权利只能属于人格权,人格要素所带来的财产价值乃人格权权能的体现。财产利益与精神利益不可分割地交织于人格权中。这种构造不仅与人格权的受尊重权的属性及专属性并不冲突,而且回复了人格权的原貌,能更好地实现人格的价值。

  • 标签: 人格权 财产价值 人格权的商品化
  • 简介: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滥用公司独立人格行为时有发生,而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不法分子利用公司的合法形式和有限责任的特性逃避承担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从而维护了公司制度的健康发展。本文探讨了公司人格否认的涵义、构成要件及对滥用公司法人格行为的规制三个方面。

  • 标签: 公司人格否认 构成要件 滥用行为
  • 简介:新年甫到,京城遭遇一场多年罕见的酷寒暴雪。交通受阻,航班延误,学校停课,菜价上涨,正常生活秩序被打乱。

  • 标签: 司法裁判 航班延误 生活秩序
  • 简介:量刑时应当考虑人格因素,是刑法学界的共识。从相对报应的刑罚观以及我国现行刑法的有关规定来看,定罪时应当考虑人格因素。社会危害性是行为的客观损害性与行为人的人格危险性相加的结果。在现行刑法体制下,人格因素作为构成要件的一部分影响定罪。随着人格测定技术的完善,人格因素将与犯罪构成形成二元化定罪的新路径。

  • 标签: 定罪 人格 社会危害性 客观损害性人格危险性
  • 简介:<正>中国民法典起草中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是人格权的地位问题。换言之,是否应该在民法典中规定人格权?如果规定的话,应该在民法典的何处加以规定?关于这一问题有以下三种方案:第一,在不法行为法中规定;第二,在总则编中规定;第三,将人格编独立,与债权、物权编并列。因为日本没有对人格权进行单独立法的考虑,所以也没有什么讨论。下面在对过去的立法例加以简单观察的基础上,探讨人格权的内容和性质。

  • 标签: 人格权 中国民法典 不法行为 权利主体 财产权 物权
  • 简介:本文从中国传统法律现代化的背景出发,分析了中国人对待自我法律制度从“独尊”到“轻视”的演变及对现今的持续影响,拽出当代文化环境和法律制度个性化的关系,主张在法学领域应树立起必要的文化意识。

  • 标签: 法学文化 文化人格 法律传统
  • 简介:人格权内涵的核心要素是“人格”。人格的意义经历了自“身份人格”到“抽象人格”再到“具体人格”的三部曲式的主题演进。这种演进并非革命式的突变,而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的逐渐交融从而使得人格意义不断丰富的过程。从历史与现实双重维度出发,作为人格权客体的人格具有伦理与利益二元属性。相应地立基于这种二元人格之上的人格权在内涵上亦有内外两个层面。人格权的内涵在本质上乃是内在于人的伦理价值,而在形式上表现为外在于人的人格利益。应特别注意确保人格权内外两个层面的平衡。

  • 标签: 人格 人格权 伦理价值 人格利益
  • 简介:距离马克昌先生八十华诞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作为其授业弟子,我曾跟随先生在珞珈山求学三载。珞珈山青,东湖水秀,水天一色里,晨曦暮霭中,深感幸运的我曾不止一次地思考,我的导师,那个个头不高,满头白发,戴一副老花镜,严厉而又慈祥的老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 标签: 马克昌 中国 法学家 法学研究
  • 简介:人格保护、人格权保护是当代立法的一个发展趋势。总的来讲,保护人格权或者说是保护精神性权利有其必要性。但问题是如何制定人格权才能够使人格权保护机制更加科学,更能达到保护的目的。针对这个问题,我首先考虑到的是,我们的民法实际是一个移植的产物,并不是我们国家自身固有的制度。

  • 标签: 人格权保护 人格保护 宪法 精神性权利 发展趋势 保护机制
  • 简介:新修订的《公司法》以成文法的形式规定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但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本文探讨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和国外立法比较,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认为改善这一局面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明确界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形,以确立司法统一性,树立法律的权威性。

  • 标签: 公司独立法人资格 有限责任 人格否认
  • 简介:反社会人格有很强的致罪倾向.在违法犯罪人群中反社会人格者可达30%以上,且屡次犯罪以及罪行特别残酷或情节恶劣的现象非常严重.反社会人格的形成原因,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有不同的解释,但在早期经验和家庭因素对反社会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反社会人格者的犯罪行为有着与一般人不同的特点.预防和矫正反社会人格对犯罪的预防有重要意义.对轻度的反社会人格者采取认知领悟疗法有一定成效,而对反社会人格的罪犯更多地应该通过行为疗法进行矫治.

  • 标签: 反社会人格 重大 家庭因素 认知理论 形成原因 行为主义
  • 简介:关於人格权立法问题,我国学术界存在人格实证主义和人格伦理主义的激烈争论。人格实证主义往往认为,宪法作为根本法,只是包括民法在内的部门法律的立法原则规定,但是这些宪法规定应仅仅被看作一种原则宣示,不得直接被授引用来裁判具体民事案件。换言之,当民法上发生权利规范甚至是自然人人格权规范的不足时,绝对不能直接引据宪法上的公民基本权利规范来弥补,也即如果需要保护人格权,

  • 标签: 自然人人格权 立法问题 设计 制度 实证主义 权利规范
  • 简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与新闻传媒的发达,人格权开始具有更多、更直接的财产利益,越来越多的被商业利用,人格权商品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传统民法对商品化人格权概念的界定与保护已陷入僵化困境,如何保护新时代下商品化的人格权已成为立法者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人格权商品化产生的背景及目前在我国发展状况的分析,围绕商品化人格权的内涵、转让、继承与救济等一系列阐述,引出对保护商品化人格权的几点思考.

  • 标签: 人格权 商品化 权利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