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法医临床司法鉴定领域中,标准规定笼统、术语弹性较大以及技术规范差异等因素,使得鉴定人在一定程度上享有对某些特定问题的自主判断权。自主判断权的应用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需通过必要的措施予以约束与制衡。否则,很难保证司法鉴定的科学、客观、公正,同时也会损害作为证据的司法鉴定意见的证明效力,妨碍司法公正的实现。

  • 标签: 法医临床司法鉴定 司法鉴定人 自主判断权
  • 简介:以本质主义的眼光来看,特征是事物的内在属性,取决于事物的本质,因此,对法律特征的认识就与法律的本质,即"法律是什么"的答案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如果认为法律是强者的意志,如同古希腊的智者派和15世纪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所说的那样,则暴力就是法律的主要特征,"假使摩西、居鲁士、提修斯和罗慕洛不曾拿起武器,他们就不能够使人长时期地遵守他们的戒律。"如果认为法律是社会的公器,则正义就是法律的主要特征,对此,亚里士多德曾留有经典的话语:"要使事物合于正义,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

  • 标签: 实践理性 法实践 法律说理性
  • 简介:诉讼欺诈不仅违背诉讼当事人的诉讼义务,直接妨害了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秩序,侵害了法律尊严,同时,还使对方当事人无辜卷入诉讼,并通过法院的错误判决使其合法的权益遭到侵害。其符合妨害司法罪的基本特徵,应由刑法进行规制。

  • 标签: 诉讼欺诈 妨害司法 虚假证据
  • 简介:在一起受贿案中,犯罪嫌疑人是个很有水平也很有口才的官员。面对侦查人员的讯问,他总是以“实事求是”做挡箭牌。侦查人员见他反复强调“要事实求是”,就说:“我们都知道要实事求是,不用你讲。这样吧,你把它写在纸上,就不用一遍遍重复了。行吧?”嫌疑人点了点头,在侦查人员拿来的白纸上写下“要实事求是”。侦查人员结束讯问之后,拿着这张纸找到该嫌疑人的妻子,

  • 标签: “实事求是” 犯罪嫌疑人 侦查人员 思辨 取证 事实求是
  • 简介:"商法公法化"这一命题存在以下逻辑错误:第一,将"公法"概念偷换为"强制性法律规范"或"严格责任"等;第二,商法属于私法是定性分析,但论证"商法公法化"又改采定量分析;第三,部门法划分方法不周延导致商法与经济法界限不清。"商法公法化"所反应的真实本质是国家公权力对私人商事关系的干预,只是国家对私人商事关系的干预并不都体现为公法,涉私强制性法律规范亦体现为国家对商事关系的干涉但属于私法。国家对商事关系的干预主要体现为涉私强制性规范,商法公法化趋势并不明显,无法获得证实。

  • 标签: 公法 私法 商法公法化 涉私强制性规范
  • 简介:环境权理论是环境法律中的核心问题,是环境立法、执法、环境行政管理与环境诉讼的前提.环境权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关于环境权的性质、结构形态以及内容的研究观点各异,对其进行梳理和思辨,有益于研究勾勒出一个相对清晰的理论概况.

  • 标签: 环境权 法理学 性质
  • 简介:对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地位,将其作为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或法律选择的基本原则或法律适用的补充原则都是值得商榷的。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一个系统,是有层次的,既是法律选择的指导原则又是法律选择的方法。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客体应表述为既包括“法域”也包括“法律”,二者不可割裂,它是在立法和司法层面的综合表征,诠释了在不同阶段立法选择权与司法选择权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最密切联系原则指向国际条约或国际惯例容易为当事人所接受,也为法院提供了便利,且可以满足国际商业活动追求便利和效率的需要,因此有一定的可行性。

  • 标签: 最密切联系原则 法律选择 法域 法律 国际条约或惯例
  • 简介:证据制度是法律规定或确认的关于诉讼中的证据的含义和种类、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要求和标准,以及如何收集、审查判断证据,如何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各种原则、规则等的总称。哲理告诉人们过去、现在、未来的界限,在时空上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中断的,而是连续的。这恰如一江之水,永远在流。一切皆过程,一切皆历史。

  • 标签: 证据制度 非理性 变迁 证明对象 法律规定 证明责任
  • 简介:国际私法上的立法管辖权和司法管辖权关系错综复杂。法律冲突的实质其实就是立法管辖权冲突。冲突法的目标就是要解决立法管辖权冲突,解决冲突不意味着要消除冲突。解决立法管辖权冲突的实质就是改变管辖根据,其中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国际统一立法,但目前尚不具备条件,因此,国家单方面限制法律的效力范围是可行办法。

  • 标签: 立法管辖权 司法管辖权 域外效力 法律冲突
  • 简介:韦伯把西方法治的生成描述为一个法律理性化的过程,他认为这是一个渐进的理性增长过程,转化到中国当下的话语范畴,所谓“法律理性化”即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法治社会逐渐形成的过程。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一项规定,其实施过程即是中国法治进程一脉,由此透视中国法治进程的理路有着见微知著的意义,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公权力的权威以及通达人士的个人魅力在该制度的理性建构与完善过程分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法律制度 理性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 法治社会 法治进程
  • 简介:思考世界死刑命运,反观我国关于死刑的司法实践和传统理念,严格死刑的适用标准成为必要.同时,展望未来,为了适应国际人权法的要求和实现我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应当从立法上限制死刑的适用.

  • 标签: 死刑 理念 现状 展望
  • 简介:由于血液的特殊性,所以法律对于血液的采与供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制.但是基于成文法本身可能具有的局限性,所以血液规制的法律尽管可能体现了形式理性,但是在实质理性上可能与现实发生冲突,而对于个案的适用显得生硬与僵化.所以在具体的案件中,非灵活的执行法律,可能损害个案的实质正义.

  • 标签: 血液 合理性 形式理性 实质理性
  • 简介:当代恐怖主义犯罪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刑法学概念,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而存在。刑事政策不是打击具体的犯罪人或事,而是对某一种社会现象的综合治理,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刑事政策才是适宜的刑事政策。在当前宽严相济背景下,应适当借鉴"新社会防卫论"理论,立足于预防犯罪与控制罪犯之上,而不拘泥于刑事司法领域内打击和惩治恐怖主义犯罪,与此同时,深挖其产生背后的社会根源,从而针对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以期从根本上预防消除暴力恐怖主义犯罪。并且在处罚犯罪人时适用以预防为目的的非报复性刑罚以保障罪犯的人权,帮助其重返社会。

  • 标签: 恐怖主义犯罪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敌人刑法 新社会防卫论
  • 简介:法律与艺术之殊异,可谓大而显。喻中君于《法学家茶座》第九辑著文《法律与艺术的对峙》,以理性与“反理性”为法律与艺术“对峙”之所在。法律与艺术之间,固然有如喻中君所称之“对峙”,也多有通联、一致、同构处;而其所以“对峙”,因由亦颇值得深究。法律与艺术之异与同,唯有顾及此二者,方可能获得周全、准确之把握。且留待另文相析于读者。喻中君在文中经由法律与艺术表现为理性与“反理性”的“对峙”,表达了他对法律与理性的关系的理解。本文则试着与喻中君商榷一二,并由此引申出对法律与理性的关系的另一种可能的立场。

  • 标签: 反理性 法律 有限性 《法学家茶座》 艺术表现 对峙
  • 简介:《候鸟的勇敢》,是著名作家迟子建的最新中篇。小说以候鸟迁徙为背景,讲述了东北一座小城里的浮尘烟云。人性的良善,世情的纷繁和羁绊,都浓缩在这片白山黑水中,展现于迟子建饱满有力的文字里。小说聚焦于金瓮河自然保护区,既诗意盎然地绘制出小城的自然生态,又围绕着张黑脸、周铁牙、邱德明、庄如来、德秀等人物间的往来交集和情感纠葛,用意深刻地描绘出瓦城人的社会生态。

  • 标签: 迟子建 候鸟迁徙 东方白
  • 简介:最近跟一个投资考察团去硅谷。在斯坦福购物中心,我看上了一个bose耳机,犹豫片刻买下了。考察的最后一天下午,组织方体贴地安排我们去旧金山附近的奥特莱斯购物,我在那里看到一家bose店。让我惊诧的是,入口处最显眼的位置就挂着我买的那款耳机,不同的是,红字显示这里正在搞促销。比我的购买价便宜了约一半。

  • 标签: 理性 购物中心 BOSE 奥特莱斯 考察团 旧金山
  • 简介:(接上期)二、形式正义论的哲学分析与实质正义论的哲学基础之独断论相反,形式正义论的哲学基础是怀疑论,或日不可知论、相对主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主张形式正义论的大多数学者都不敢挺身而出承认形式正义论的哲学基础是怀疑论。倒是实质正义论者在这个问题上还能单刀直入地指责形式正义论陷入了怀疑论、相对主义的泥坑(当然,实质正义论者并没有论证怀疑论的错误性,仿佛怀疑论的错误性是不证自明的、对怀疑论的否认不需要建立在理性基础上一样,这或许从另—个侧面反映了实质正义论之独断的本质)。

  • 标签: 理性反思 刑事再审程序 哲学基础 正义论 相对主义 怀疑论
  • 简介:国家理性的法律表达就是国家理性在现代国家的法律治理层面上的理性推展。本文将现代国家理想性地划分为绝对主义国家、立宪国家以及自由民主国家三种历史类型,从而将国家理性法律表达置于这一历史线索之中加以考察。国民身份的塑造、规则模式的创制和生活意象的营造是国家理性法律表达所遵循的机制,依凭这三种法律表达的机制,现代国家在自身的建构历程中相应地将国民塑造为臣民、市民和公民,创制出了行政规章模式、宪法—民法模式以及社会法模式,并在国民的私人生活中营造出"君主是家庭荣誉的守护者"、"男人即家中的君王"、"个人即国王"这三种生活意象。基于这种历史考察,本文力图提炼出国家理性法律表达所内含的历史逻辑。

  • 标签: 国家理性 现代国家 法律理性 法律表达 国家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