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又发现了新证据、新事实,并由此使案情发生重大变化,使案件符合起诉条件,而被害人又没有向法院起诉的,检察机关应当如何处理?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没有就此加以规定,在此,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原起诉决定的法律效力起诉决定是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公诉机关,基于其控诉职能,对不符合起诉条件或没有起诉必要的案件不予追诉的处分决定。这种处分是对案件所作的程序上的处分,它只意味着刑事诉讼的终止①。虽然起诉决定一经作出j就具有终止诉讼的法律效力,使诉讼不进入审判阶段,但这种法律效力和法院生效判决的法律效力是有区别的。法院的生效判决是实体判决,是对诉讼案件程序上的终局性处理。按照“一事

  • 标签: 检察机关 不起诉决定 新的证据 起诉条件 刑事诉讼法 提起公诉
  • 简介:<正>我国宪法根据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规定中央和地方适当分权,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加强了地方的职权,规定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在积极下放立法权的同时,宪法和法律又规定了地方立法的抵触原则,如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作这样规定的目的是避免各地我行我素,违背整个国家法制的统一。可见,抵触原则是中央积极慎重下放立法权的产物。

  • 标签: 地方性法规 立法权限范围 地方立法 抵触 社会主义法制 依据原则
  • 简介:为防止检察机关滥用不起诉权,必须通过设置一定的程序对不起诉权加以制约。起诉制约程序的性质,是对检察机关起诉量权、侦查监督权和终止诉讼程度权的制约。我们要在对国内外相关立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的起诉制约程序。

  • 标签: 检察机关 不起诉 制约程序 比较研究 法律思考 刑事诉讼
  • 简介:附条件起诉适用对象狭窄,适用条件模糊,欠缺正当适用程序,且既由检察机关决定,又由检察机关负责监督考察,其决定效力处于待定状态,导致有些检察机关不愿适用。立法应当进一步完善,包括适当扩大其适用对象,将附加条件分为负担和指示两部分,适用程序从仅仅听取意见到举行公开听证,并取得被害人同意,监督考察从检察机关负责转为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同时,应明确附条件起诉决定具有确定的法律效力。

  • 标签: 附条件不起诉 犯罪嫌疑人 被害人 适用
  • 简介:<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于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以下简称新刑诉法)该法以进一步协调打击力度与保护程度为宗旨,扩大了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提高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改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为带当事人主义色彩的对抗式诉讼模式;废除了检察机关的免予起诉决定权,更新了不起诉制度等等。毫无疑问,新刑诉法的颁布,使我国在法治化进程上迈出了难能可贵的一步。但是,欣慰之余,我们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该法在起诉制度的设置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误,有可能在理论与实践上带来混乱及产生较大的负效应。因此,有必要对不起诉制度作深入的探讨,区分免予起诉与起诉制度的本质差别,充分认识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矫枉过正的思维方式和立法技术粗糙,导致该制度的设置有违背宪法乃至动摆国家公诉制度之虞,且极大地损害和削弱了检察机关的地位和作用,也背离了新刑法的立法初宗。

  • 标签: 不起诉制度 被害人 检察机关 新刑诉法 免予起诉 不起诉决定
  • 简介:<正>在执行阶段,律师接受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委托,参与法院的执行活动,在所受权限内实施代理行为,协助人民法院及时、正确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的实体权益(以下称执行程序代理),是律师民事诉讼代理业务的组成部分,是律师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有效方式,具有不可取代的优越性和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是长期以来,民事诉讼代理形成了“执行代理”的惯例。律师只能代理当事人参与民事、经济案件的审判程序(以下称审判程序代理),包括参加诉前、诉中的

  • 标签: 执行程序 律师代理 当事人 审判程序 民事诉讼法 诉讼代理
  • 简介:<正>某企业有两位名同而姓同音的未婚女青年,一位叫林某,另一位叫凌某。凌某未婚先孕,于1997年5月21日到市某医院做人工流产。医生问过其工作单位及姓名,便在病历本和手术单上填上了某企业林某的名字。凌某看后未告知医师错写了其姓,反倒觉得庆幸,自己仍以“林某”的名义做了人流。不久,“林某做人流”的消息在该企业传开,造成

  • 标签: 姓名权 医师 企业林 未婚女青年 手术单 未婚先孕
  • 简介:在推进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审视中国起诉,尤其是酌定起诉的预设功用及其现实处遇,对于我们思考、评估甚至"预测"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过程中创设的刑事诉讼繁简分流程序大有裨益。通过比较法研究可以发现,酌定起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理论共识与深度的效用空间,但在中国,该制度远未"物尽其用"。理清酌定起诉与相应刑法条文之关系,对于提升该制度在诉讼经济及人权保障方面的作用意义重大。

  • 标签: 不起诉 酌定不起诉 起诉法定 起诉便宜
  • 简介:在WTO多边贸易体制中,歧视规则一般含义包括有最惠国和惭民待遇两个方面,不仅最惠国还是国民待遇,都属一种有约定才产生的或者说约定创设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中国入世议定书》的有关条款,不论从受惠对象上还是适用范围上,都突破了WTO原有的最惠国,国民待遇或歧视的格局或内涵,取得了新的进展,但入世议定书新规定与原有规则亦有交叉与重叠。入世议定书对WTO歧视规则的新发展,也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必然性,除了有直接针对中国具体情况的用意之外,还有更为深刻的根源,即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 标签: WTO 不歧视规则 中国入世议定书 GATT 最惠国待遇 国民待遇
  • 简介:反诉是民事诉讼理论和民事诉讼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反诉与本诉的牵连关系又是反诉的核心问题。近十余年来,对反诉与本诉的牵连关系出现了新的立法趋势和理论动向,必将对我国反诉制度的理论和实践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对于反诉是否与本诉有牵连关系,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未作明确规定。民事诉讼理论认为:“反诉的诉讼请求和理由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和理由必须有着事实上或者法律上的牵连关系”。这是反诉唯一的“实质要件””这就是我国民事诉讼中著名的“反诉牵连说”。虽然民事诉讼理论界普遍主张反诉牵连说,然而对牵连关系的具体情况,学者们主张又有不同,可分为“二牵连说”、“三牵连说”、“四牵连说”、“五牵连说”等几种。二牵连说认

  • 标签: 牵连关系 民事诉讼法 本诉 合并审理 诉讼请求 民事诉讼被告
  • 简介:证据不足起诉是新刑诉法增加规定的一种起诉形式。本文对不起诉的分类,对证据不足可以起诉的理解和掌握,犯罪事实的证据不足的表现,证据不足可以起诉的法定条件,对可以与不可以(可以)的理解和掌握,证据不足起诉权的行使,证据不足起诉与视为犯罪起诉的异同等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探讨。

  • 标签: 犯罪 证据不足 不起诉
  • 简介:试论起诉中的几个问题姜小川*我国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不起诉的内容作了重大修改,扩大了不起诉的范围,本文试就此谈以下浅见。一、起诉的种类及适用条件所谓起诉,是指国家公诉机关对起诉意见审查之后,作出不将案件交付审判机关进行审判决定的诉讼活动。根据刑...

  • 标签: 相对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 检察机关 被害人 不起诉决定 存疑不起诉
  • 简介:近两个月,全国曝出多起校园欺凌事件。10月4日下午,海南文昌市发生一起多名少年男女殴打一名少女事件:10月10日,湖南某中学多名学生欺负同年级学生,情节恶劣;日前,河南省教育厅也通报了几起中小学生欺凌和疑似欺凌事件……

  • 标签: 校园 “不” 中小学生 情节恶劣 省教育厅 文昌市
  • 简介:“刑事起诉与起诉”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无论在制度的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我国刑事起诉与起诉制度都存在着不少问题。日前,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同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国家检察官学院河南分院在河南省郑州联合举办了“刑事起诉与起诉”制度理论研讨会。现将研讨的主要问题和观点综述如下。

  • 标签: 刑事诉讼制度 不起诉制度 观点综述 制度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 人民检察院
  • 简介: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71条第3款赋予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异议”权,意味着检察机关适用附条件起诉,应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同意。该条款旨在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益,符合司法实际需要,也符合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基本要求。检察机关应根据“异议”的不同内容,作出恰如其分的处理。为保障“异议”权的落实,有必要在实务运作中建立细化规则。

  • 标签: 附条件不起诉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异议”条款“异议”权
  • 简介:援助法律责任的设立是相对于法律援助制度的逆命题。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化、制度化的形式,为某些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或减费的法律帮助,以保证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社会公益性法律制度。1994年,国家司法部根据多年来的探索和研究,公开提出了建立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设想。通过几年的努力,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于1996年3月17日、5月

  • 标签: 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责任 律师法 法律制度 当事人 人民法院
  • 简介:婚同居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不可否认的冲击着我们的婚姻家庭生活,也挑战着现行的法律.本文就不婚同居及其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法律社会学的探讨和分析,认为婚同居将可能成为一种人类两性关系的新形式,与婚姻形式并行悖.因此,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变革和两性关系新的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将成为婚姻家庭部门法的主要内容之一.

  • 标签: 同居 法理学分析 部门法 法律社会学 婚姻形式 婚姻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