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海胃康胶囊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老年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肌醇需求激酶1(IRE1)、应激活化蛋白激酶(JNK)蛋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洛阳市中医院治疗的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甘海胃康胶囊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IRE1、JNK蛋白表达OD值、中医症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4%,79/82)优于对照组(71.95%,59/82),P<0.05。治疗后,两组IRE1、JNK蛋白表达OD值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8%,4/82)与对照组(8.54%,7/8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海胃康胶囊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IRE1、JNK磷酸化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甘海胃康胶囊中橙皮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方法以Sepax Bio-C18(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 ℃。结果橙皮苷和盐酸小檗碱分别在0.049 75~0.497 50 μg、0.035 42~0.354 2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2%、97.57%,RSD分别为1.20%、1.04%。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简单、方便、稳定、准确,可同时测定甘海胃康胶囊中橙皮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海胃康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优效性临床研究设计,于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黑龙江省中医院、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7个三级甲等医院中,选择以消化不良症状就诊的门诊患者324例,经内镜和病理检查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符合FD罗马Ⅳ诊断标准。受试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甘海胃康组和安慰剂组,甘海胃康组给予甘海胃康胶囊,安慰剂组给予甘海胃康胶囊模拟剂,两组患者用药方法均为餐前口服,2.4 g/次、3次/d,疗程均为4周。主要疗效指标为4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次要疗效指标为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的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实验室检查和不良事件等。采用卡方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320例FD患者纳入全分析集,其中甘海胃康组161例,安慰剂组159例,共298例患者纳入符合方案集(PPS),甘海胃康组和安慰剂组各149例。全分析集和PPS分析均显示,甘海胃康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84.5%(136/161)比44.0%(70/159)和83.9%(125/149)比46.3%(69/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07、46.32,均P<0.001)。全分析集和PPS分析均显示,甘海胃康组主要症状总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和各单项症状(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安慰剂组[全分析集:10分(7分,14分)比5分(3分,11分)、3分(2分,4分)比2分(0分,3分)、2分(0分,4分)比1分(0分,3分)、3分(1分,4分)比2分(1分,3分)、2分(0分,4分)比1分(0分,3分)。PPS:10分(7分,13分)比5分(3分,11分)、3分(2分,4分)比2分(0分,3分)、2分(0分,4分)比1分(0分,2分)、3分(1分,4分)比2分(1分,3分)、2分(0分,4分)比1分(0分,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分析集:Z=5.80、5.91、3.19、3.72、3.30;PPS:Z=5.14、5.11、2.86、3.21、2.84;均P<0.01)。全分析集和PPS分析均显示,甘海胃康组主要症状总改善率和各单项症状(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改善率均高于安慰剂组[全分析集:77.8%(54.6%,91.3%)比42.9%(28.6%,61.5%)、100.0% (60.0%,100.0%)比50.0% (25.0%,60.0%)、100.0% (50.0%,100.0%)比50.0% (25.0%,100.0%)、71.4% (33.3%,100.0%)比41.4%(25.0%,66.7%)、100.0% (50.0%,100.0%)比50.0% (20.0%,100.0%)。PPS:77.8% (54.2%,89.5%)比44.0% (28.6%,65.0%)、100.0% (60.0%,100.0%)比50.0% (25.0%,100.0%)、100.0% (50.0%,100.0%)比50.0% (25.0%,100.0%)、71.4% (33.3%,100.0%)比46.4% (25.0%,66.7%)、100.0% (50.0%,100.0%)比50.0% (20.0%,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分析集:Z=8.60、7.72、4.98、4.24、5.61;PPS:Z=7.90、7.03、4.49、3.88、4.83;均P<0.001)。治疗2周后,甘海胃康组主要症状总评分,以及单项症状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早饱感症状评分与治疗前评分差值均高于安慰剂组[5.0分(3.0分,8.0分)比4.0分(2.0分,6.0分)、2.0分(1.0分,2.0分)比2.0分(0.0分,2.0分)、1.5分(0.0分,2.0分)分比1.0分(0.0分,2.0分)、1.5分(0.0分,2.0分)比1.0分(0.0分,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5、3.44、2.43、2.79,均P<0.05)。甘海胃康组与安慰剂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0.6%(1/163)比0(0/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海胃康胶囊治疗FD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安慰剂,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基于肺胃相关理论,分析麻杏石甘汤主治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方药组成,探讨其在治疗发热咳嗽中的临床应用,认为肺胃功能失常是导致营卫失和而汗出的直接原因;发热方面,从伤寒六经辨证来看,寒邪由表入里过程中,郁而化热,形成邪热壅肺证;从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来看,温邪初袭,侵及肺卫,从而引起肺气宣降功能失常,卫气温分肉、充皮肤功能失常,进而出现发热;从三焦辨证来看,胃喜润恶燥,表邪误汗伤津,入中焦而从燥化,可出现胃与大肠的燥热证候,且表无大热而肺热较甚。咳喘则因胃的功能失常影响肺之宣降,而致咳嗽、咳喘等呼吸功能异常表现。附验案探讨该方的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妇康片联合黄体酮治疗阴道不规则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慈溪市第七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止血抗感染治疗基础上采用妇康片联合黄体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57/60),高于对照组的81.67%(49/11)(χ2=5.175,P<0.05)。观察组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分别为(18.85±6.42)h、(48.85±3.64)h,对照组分别为(24.58±5.96)h、(55.39±2.81)h,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67、11.016,均P<0.05)。观察组半年复发率为10.00%(6/60),低于对照组的13.33%(8/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止血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妇康片联合黄体酮治疗阴道不规则出血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荆花胃康胶丸对寒热错杂型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常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寒热错杂型PU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雷贝拉唑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予荆花胃康胶丸联合雷贝拉唑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胃镜下疗效、主要单项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胃镜下疗效[临床痊愈42例(93.3%)、显效1例(2.2%)、有效1例(2.2%)]、中医证候疗效[痊愈38例(84.4%)、显效4例(8.9%)、有效2例(4.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胃镜下疗效:临床痊愈35例(77.8%)、显效5例(11.1%)、有效3例(6.7%),中医证候疗效:痊愈28例(62.2%)、显效6例(13.3%)、有效8例(17.8%)](Z=-2.040、-2.463,均P<0.05);观察组胃脘灼痛、喜温喜按,口干苦,四肢不温三项单项症状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6.154、6.056、7.174,均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能促进寒热错杂型PU患者的胃黏膜愈合,改善临床症状,尤其对于缓解胃脘灼痛、喜温喜按,口干苦,四肢不温的症状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荆花胃康胶丸与铋剂在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经胃镜尿素酶试验及13C呼气试验确诊为Hp阳性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3例、B组61例;A组采用铋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B组采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临床疗效。结果A组、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56/63例)、93.4%(57/6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5,P=0.373);A组、B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4.1%(53/63)、95.1%(5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3,P=0.047);A组、B组症状改善时间在7 d内的患者分别为68.3%(43/63)、83.6%(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3,P=0.046);A组、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4.3%(9/63)、3.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5,P=0.031)。结论荆花胃康胶丸与铋剂相比,治疗Hp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相当,但Hp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改善更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芪肝康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致肝功能损伤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乙肝病毒模型组(乙型病毒性肝炎模型)、拉米夫定组(拉米夫定处理)以及低、中和高剂量参芪肝康片组[分别将2.5、5.0和10.0 mg/(kg·d)剂量参芪肝康片处理],每组均含有10只SD大鼠。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和存活蛋白(Survivin)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STAT)信号传导通路因子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1(JAK1)、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1(STAT1)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等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拉米夫定组及低、中和高剂量参芪肝康片组ALT、AST含量及Caspase-3蛋白表达、JAKl、JAK2、STAT1和STAT3等基因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乙肝病毒模型组[ALT分别为(75.15±7.17)、(125.13±11.28)、(90.52±8.85)、(71.53±6.29) IU/L比(172.73±22.60) IU/L,AST分别为(233.70±27.63)、(315.39±32.89)、(241.24±34.19)、(223.16±19.75) IU/L比(324.96±32.31) IU/L,Caspase-3蛋白表达分别为(0.15±0.01、0.30±0.06、0.20±0.05、0.14±0.03比0.33±0.07),JAK1分别为(1.34±0.17、1.99±0.22、1.50±0.19、1.35±0.15比2.10±0.27),JAK2分别为(1.72±0.16、2.69±0.22、2.11±0.24、1.61±0.18比3.11±0.56),STAT1分别为(1.80±0.24、2.75±0.20、2.11±0.15、1.66±0.11比3.08±0.41),STAT3分别为(1.82±0.27、2.68±0.41、2.30±0.31、1.62±0.15比3.06±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230、97.122、82.431、77.123、62.348、138.766、118.933,P<0.05)。拉米夫定组及低、中和高剂量参芪肝康片组Survivin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乙肝病毒模型组(分别为0.52±0.07、0.22±0.04、0.42±0.03、0.61±0.10比0.1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987,P<0.05)。结论参芪肝康片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发挥对HBV致肝功能损伤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1例66岁女性患者因骨折连续口服骨康胶囊和接骨七厘丸11 d,停药后第6天出现乏力、纳差、尿黄,再次服用上述两药并加服洛芬待因片5 d后症状加重,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778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82 U/L,碱性磷酸酶(ALP)151 U/L,总胆红素(TBil)34.3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4.0 μmol/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111 U/L。考虑为骨康胶囊、接骨七厘丸和洛芬待因片导致的肝损伤。停用上述药物,予保肝、退黄治疗。21 d后复查,ALT 24 U/L,AST 17 U/L,ALP 104 U/L,TBil 13.6 μmol/L,DBil 9.0 μmol/L,γ-GT 52 U/L。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康注射液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1年9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一用药组,每组46例。单一用药组予以复方α-酮酸片,联合用药组在单一用药组的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肾功能[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93.48%,43/46)高于单一用药组(78.26%,36/46),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症状积分低于单一用药组(P<0.05),SCr、BUN、TNF-α、CRP低于单一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4.35%,2/46)与单一用药组(8.70%,4/46)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提高疗效,调节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肾功能和临床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地黄饮子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轻中度A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2月-2019年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114例轻中度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7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地黄饮子。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AD评定量表的认知部分(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ection, ADAS-cog)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与认知功能;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Notch1信号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0, ADAM10)、β类淀粉前体蛋白内切酶1(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endonuclease 1, BACE1)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丙烯醛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4.2%(48/57)、对照组为64.9%(37/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6,P=0.018)。治疗后,研究组ADL、ADAS-cog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939、6.124,P<0.01),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t=6.087,P<0.01);研究组Notch1信号蛋白[(3.43±0.58)比(1.31±0.47),t=21.440]、ADAM10[(1.86±0.23)比(1.12±0.25),t=16.44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BACE1[(0.62±0.15)比(0.98±0.17),t=11.988]、丙烯醛[(2.19±0.39)nmol/mg比(4.76±0.54)nmol/mg,t=12.35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11/57)、对照组为14.0%(8/5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8,P=0.451)。结论地黄饮子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可有效改善轻中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三联疗法联合荆花胃康治疗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广州市越秀区中医医院收治且符合研究纳入条件的92例Hp相关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采用Excel表编码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45.68±6.42)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46.33±6.50)岁。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质子泵抑制三联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质子泵抑制三联疗法基础上联合中成药荆花胃康胶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变化、Hp清除率与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48%(43/46),较对照组的76.09%(35/46)高(χ2=5.392,P<0.05)。研究组腹胀、嗳气、腹痛、纳差评分分别为(1.34±0.16)分、(1.28±0.14)分、(1.31±0.17)分及(1.20±0.11)分,依次低于对照组的(1.53±0.18)分、(1.48±0.16)分、(1.58±0.19)分及(1.37±0.13)分(t=3.944、4.703、5.295、4.991,均P<0.05)。研究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分别为(2.91±0.36)g/L、(11.02±2.20)g/L、(1.83±0.26)g/L,依次高于对照组的(2.38±0.31)g/L、(9.45±2.24)g/L、(1.41±0.24)g/L(t=5.578、2.500、5.935,均P<0.05)。研究组Hp根除率为86.96%(40/46),较对照组的69.57%(32/46)高(χ2=4.089,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三联疗法联合荆花胃康治疗Hp相关慢性消化性溃疡,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同时有助于提高其机体免疫水平与Hp感染的根除效果,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2001年,Rutledge教授报道了首例迷你胃旁路术(MGB);2004年,Carbajo教授对MGB进行了技术改进并命名为单吻合口胃旁路术(OAGB)。20年来,大量关于OAGB和MGB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见诸报道,关于MGB和OAGB一些焦点问题的答案也逐渐明晰。从技术角度来看,MGB和OAGB可以视作一种手术的两个亚变种,以下统称OAGB。OAGB的优势包括:(1)简单、安全和更低的内疝发生率;(2)稳定持久的减重效果;(3)稳定持久的降糖效果。OAGB的劣势包括胆汁反流和较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OAGB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之间达到了良好的均衡,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且增长最为迅速的减重代谢手术方式,已经被国际减重代谢外科联盟和美国代谢和减肥外科学会推荐为标准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造影剂胃超声检查在胃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就诊、经口服造影剂胃超声检查诊断的胃息肉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确诊为胃息肉。对患者的超声表现、分型及诊断符合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7例患者超声检查共发现胃息肉69个,息肉最大径5~34 mm,平均(15.6±4.8)mm。经病理诊断腺瘤性息肉34个、增生性息肉23个、炎性息肉9个、脂肪瘤1个、腺瘤恶变2个,超声诊断与胃镜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65%(66/69)。胃息肉超声表现为起自黏膜层凸向胃腔的丘状、球状、乳头状、杆状及不规则形结构,边界多清晰;形态上无蒂28个(Ⅰ型12个、Ⅱ型16个),有蒂41个(Ⅲ型18个、Ⅳ型23个);肿块内回声表现为低回声58个、高回声10个、混合回声1个;彩色多普勒显示14个有内部血流信号。本组胃息肉分为肿瘤性(包括腺瘤性、脂肪瘤和恶变者)37个和非肿瘤性(包括增生性和炎性)32个,2组在息肉大小、回声分布均匀性、内部有无血流信号、基底有无蒂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36、0.036、0.000)。结论胃息肉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超声诊断符合率较高,体积较大、内部有血流信号、回声欠均匀的有蒂息肉需警惕存在恶变可能。口服造影剂胃超声检查方法便捷、患者依从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低载量Hp感染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门诊患者130例,按治疗方案分为四联组与二联组,每组65例。四联组给予2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34例采用方案1(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31例采用方案2(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二联组给予荆花胃康胶丸+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四联组14 d为1个疗程,二联组28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停药后4周采用13C-UBT法检测Hp,观察Hp根除率,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四联组Hp根除率为90.8%(59/65)、二联组为78.5%(51/65),2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8,P=0.052)。四联组方案1的Hp根除率为91.2%(31/34)、方案2为90.3%(28/31),2种方案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06)。四联组治疗后中医证侯评分[(7.02±0.89)分比(6.51±0.85)分;Z=-3.01,P<0.01]高于二联组。二联组总有效率为93.8%(61/65)、四联组为78.5%(51/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P=0.011)。四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6%(16/65)、二联组为6.2%(4/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P=0.004)。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方案对低载量Hp感染患者具有一定的抗Hp作用,可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减少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胃节段切除术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之一,其联合前哨淋巴结导航技术在早期胃癌的治疗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胃节段切除术后常见的吻合方式包括:(1)手工吻合:该操作相对简便,减少了吻合器的使用,可有效降低手术成本,常需开腹或小切口辅助完成吻合。(2)Delta吻合:该吻合为全腔镜下吻合,手术创伤小,但由于侧-侧吻合小弯侧存在残腔,且有可能过度切割胃后壁而缩短幽门袖,增加术后胃潴留的风险;(3)杂交法吻合:该吻合方式安全有效,但需行全腔镜下缝合胃前壁,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建议由腹腔镜胃肠手术经验丰富的医师开展;(4)穿刺法吻合:该吻合方式为端-端吻合,胃潴留风险低,且适用于全腔镜下吻合,但使用的吻合器比较特殊,给临床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限制。这几种吻合方式各有利弊,对胃功能的影响亦存在争议。总而言之,胃节段切除术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肿瘤学安全性的确认、技术的标准化等,仍需前瞻性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