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60岁男性患者因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和肝功能异常给予溴己新、甲泼尼龙、多索茶碱、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病情好转。治疗第4天,因餐后血糖明显升高停用甲泼尼龙,给予格列汀5 mg口服、1次/d。患者首次服用格列汀后未见异常,第2次口服该药后约5 min出现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全身紫绀等过敏性休克症状,指脉氧饱和度0.54。考虑可能为格列汀所致。立即给予肾上腺素0.5 mg皮下注射,但患者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予以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接球囊辅助通气、肾上腺素、阿托品、糖皮质激素等抢救约1 h,无效。约4 h后患者仍无自主呼吸,临床死亡

  • 标签: 过敏反应 休克 死亡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沙格列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院内死亡原因及死亡风险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 8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543例,女1 335例,男女比为1∶2.5;平均年龄为79.6岁(65~105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988例(52.6%),股骨转子间骨折850例(45.3%),股骨转子下骨折40例(2.1%)。手术治疗1 781例,占94.8%(1 781/1 878)。记录患者的院内病死率,分析引起院内死亡的原因;采用生理功能及手术应激评分(E-PASS)和诺丁汉髋部骨折评分(NHFS)评估院内死亡患者,小范围验证这两种评估工具的准确性。结果本组共13例患者院内死亡,院内病死率为0.69%(13/1 878)。直接死亡原因:肺部感染7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可疑急性肺栓塞1例。13例死亡患者应用E-PASS评估的病死率为5.3%±2.8%,而应用NHFS评估的病死率为9.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6,P=0.023)。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风险较高,在治疗过程中需警惕并早期预防;应注意监测心血管事件、血糖,并预防应激性溃疡。推荐采用NHFS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

  • 标签: 髋骨折 死亡原因 住院 老年人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是全球发病率第三位、致死率第二位的癌症。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细胞死亡在生命体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主动有序的死亡方式,其在调节生命稳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调节性细胞死亡在恶性肿瘤中的广泛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揭示铁死亡、自噬和细胞焦亡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密切相关。本文将对铁死亡、自噬和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以及在结直肠癌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为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提供全新的视野,并探索其作为潜在死亡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 标签: 结直肠癌 铁死亡 自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血镁水平与心血管疾病(CVD)死亡和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开始接受P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镁(Mg)水平分为对照组(Mg≥0.7 mmol/L)与低镁组(Mg<0.7 mmol/L),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合并症、用药情况和临床结局的差异。Logistic回归法分析PD患者发生低镁血症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Fine-Gray模型法比较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的差异;Cox回归模型和竞争风险模型法分析PD患者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381例PD患者入选本研究,对照组321例,低镁组60例,中位随访时间27(15,43)个月。两组患者在血清白蛋白、血镁、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4 h腹膜透析液肌酐/血肌酐比值(4 h D/Pcr)等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VD是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白蛋白(OR=0.901,95%CI 0.831~0.976,P=0.011)、低血磷(OR=0.217,95%CI 0.080~0.591,P=0.003)、高hsCRP(OR=1.276,95%CI 1.066~1.528,P=0.008)、高4 h D/Pcr(OR=1.395,95%CI 1.014~1.919,P=0.041)是患者存在低镁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镁组累积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Log-rank χ2=5.388,P=0.020),Fine-Gray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低镁组累积CVD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Gray=6.915,P=0.009)。多因素校正的Cox回归模型和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镁作为连续性变量时,血镁水平较高是PD患者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保护性因素(分别HR=0.137,95%CI 0.020~0.946,P=0.044;SHR=0.037,95%CI 0.002~0.636,P=0.023);血镁作为分类变量时,低镁血症是PD患者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HR=1.864,95%CI 1.044~3.328,P=0.035;SHR=2.117,95%CI 1.147~3.679,P=0.029)。结论低镁血症易存在于低血清白蛋白、低血磷、高hsCRP及腹膜转运特性较高的PD患者中,低血镁是PD患者CVD死亡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膜透析 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年级本科护生死亡态度和死亡教育需求的变化规律。方法2019年3至6月,整群抽样某医学院2015至2018级护理本科生766人,采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和死亡教育需求量表进行调查。使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行LSD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死亡恐惧、趋近导向死亡接受和逃离导向死亡接受三个死亡态度维度的得分从大一到大三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大四回降,但较大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死亡接受维度得分从大一到大二显著下降(P=0.001),大三回升,大四升至与大一持平;死亡逃避维度得分在不同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8);大四护生的死亡教育需求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P<0.05),且与中性死亡接受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07)。结论随着年级的递增,护生的正性死亡态度呈现积极走向,但负性死亡态度趋势平稳;大四阶段亟待且适合开展死亡教育干预。

  • 标签: 死亡态度 死亡教育需求 本科护生 变化趋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真实世界中,评价应用库巴曲缬坦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初步疗效。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选择自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在安徽地区多中心应用库巴曲缬坦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记录患者用药前的基线特征。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评价患者用药剂量、血压水平、生化指标和心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共入选患者245例,NYHA Ⅲ/Ⅳ级患者比例为64.9%,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率分别为88.5%、83.3%和92.2%。用药后患者收缩压[(109.6±13.4)mmHg比(120.3±17.3)mmHg, P<0.01]和舒张压[(70.5±9.4)mmHg比(75.2±12.1)mmHg, P<0.01]较用药前均显著下降。随访1个月后,血清肌酐[(98.3±35.5)μmol/L比(95.7±31.9)μmol/L,P>0.05]和钾水平[(4.06±0.54)mmol/L比(4.11±0.46)mmol/L,P>0.05]无明显变化,但NYHA分级显著改善(P<0.01)。结论真实世界中的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较重,应用库巴曲缬坦后血压降低更为明显,但1个月后NYHA分级显著改善。

  • 标签: 沙库巴曲缬沙坦 慢性心力衰竭 真实世界
  • 简介:摘要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氧化损伤介导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氧化损伤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不可忽视的诱因,使铁死亡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就铁代谢和铁死亡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铁死亡抑制剂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论述,旨在更进一步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特点及潜在的治疗策略。

  • 标签: 铁代谢障碍 神经退行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天津市2011年至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io,MMR)的变化趋势和孕产妇死亡原因,以指导孕产妇的保健管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至2020年天津市全部孕产妇死亡病例(89例)及评审资料,分析MMR的变化趋势、死亡原因顺位及死亡评审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MR的变化趋势:10年天津市平均MMR为7.97/10万,各年MMR呈波动式下降,2014年最高(12.61/10万),最低为2019年(3.85/10万)。(2)死亡孕产妇的特征:非本市户籍死亡孕产妇高龄、无稳定职业/无业、大专以下学历、经产妇、未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的比例均高于本市户籍者[33.33%(8/24)与20.00%(13/65),χ2=46.18;100.00%(24/24)与69.23%(45/65),χ2=9.53;87.50%(21/24)与64.62%(42/65),χ2=4.44;79.17%(19/24)与44.62%(29/65),χ2=8.42;75.00%(18/24)与13.85%(9/65),χ2=31.02;P值均<0.05]。(3)孕产妇的死亡原因:直接产科死亡占57.30%(51/89),间接产科死亡占42.70%(38/89)。死因顺位的前5位依次为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猝死、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症、羊水栓塞。(4)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占39.33%(35/89),其中直接产科死亡占94.29%(33/35),间接产科死亡占5.71%(2/35)。(5)可避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医疗保健系统的知识技能问题[62.86%(22/35)],且集中在区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86.36%(19/22)]。结论应加强区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和流动人口的孕产期保健管理,以保障母婴安全,进一步降低MMR。

  • 标签: 产妇死亡率 死亡原因 回顾性研究 天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库巴曲缬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库巴曲缬坦片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时间为6个月。待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在心功能、脑钠肽、血压、肾功能、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提升[93.33%(28/30)比73.33%(22/30)](P<0.05),脑钠肽NT-proBNP下降幅度、收缩压优于对照组(均P<0.05),对肾功能的保护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库巴曲缬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显著,治疗过程更加安全,不良反应少,是慢性心力衰竭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9年天津市死亡居民的吸烟率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构成。方法研究基于2010—2019年天津市居民全死因监测系统中的收集的数据,共计699 372例纳入本研究;依据研究对象不同死亡年份、性别进行分组计算吸烟率、戒烟率及不吸烟率;依据研究人群的出生年份、性别进行分组计算吸烟程度比例;依据年龄段进行分组描述吸烟者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分布情况。采用Joinpoint 4.9.0.0回归软件分析吸烟率变化趋势;采用构成比描述吸烟者主要死亡原因构成。结果2010—2019年死亡居民吸烟率由28.7%降至21.4%,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3.0%(95%CI:-3.9%~-2.2%),不同性别死亡居民呈现同样趋势;戒烟者比例呈现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10.5%升至2019年的14.7%,AAPC为3.8%(95%CI:1.7%~6.0%);轻度吸烟者的比例随出生年份的后推而增加,1950年及之前出生的轻度吸烟者比例为14.7%,1981年及之后出生的轻度吸烟者比例则高达85.9%;重度吸烟者比例则随出生年份的后推而减少;肺癌和心脑血管疾病是吸烟者和戒烟者的主要死因,戒烟者中13.86%死于肺癌,稍低于吸烟者(16.39%),均显著高于不吸烟者(5.55%),而吸烟者中随着吸烟程度的升高,死于肺癌的比例也逐渐升高,由9.19%升至19.11%。结论2010—2019年天津市死亡居民的吸烟率呈下降趋势,与天津市居民整体吸烟率变化趋势一致。肺癌、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位居吸烟者主要死因构成的前3位。

  • 标签: 吸烟率 死亡原因 趋势 天津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的心脏毒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19年3月2日),收集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其他方案治疗肿瘤的临床试验,采用国际通用的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PD-1/PD-L1抑制剂(试验组)与安慰剂或其他抗肿瘤药物(对照组)心脏毒性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了10项随机对照试验(RCT),9项为PD-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的研究,1项为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研究,共包括5 29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 022例,对照组2 269例患者。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0项RCT中4项为高偏倚风险,6项为低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心脏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3%(34/3 022)比0.22%(5/2 269),相对危险度=2.38,95%置信区间:1.19~4.7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1/PD-L1抑制剂有导致心脏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临床应用中应警惕。

  • 标签: 抗肿瘤药,免疫学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 心脏毒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1例47岁男性患者因肾病综合征给予厄贝坦225 mg口服、1次/d,3 d后遵医嘱改为300 mg、1次/d。服用厄贝坦前患者血红蛋白(Hb)为153 g/L。用药6 d后,患者出现疲乏、无力,实验室检查示Hb 89 g/L,血清肌酐、便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均未见异常。用药13 d后,Hb为87 g/L。诊断为中度贫血,考虑与厄贝坦有关。停用该药,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60 mg静脉滴注、1次/d,促红细胞生成素3 000 U皮下注射、3次/周。7 d后,患者疲乏、无力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示Hb 102 g/L。27 d后,患者Hb恢复至131 g/L。

  • 标签: 厄贝沙坦 蛋白尿 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