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卒中属于高风险疾病之一。多年来,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研究聚焦于对卒中的影响,结果表明miRNA在卒中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miRNA与卒中的相关文章,总结了miRNA在卒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具体阐述了氧化应激、凋亡、炎性反应及血管生成4个方面的作用。
简介:摘要卒中属于高风险疾病之一。多年来,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研究聚焦于对卒中的影响,结果表明miRNA在卒中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miRNA与卒中的相关文章,总结了miRNA在卒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具体阐述了氧化应激、凋亡、炎性反应及血管生成4个方面的作用。
简介:摘要环状RNAs(circular RNAs, circRNAs)是最近发现的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s,由内含子配对驱动的环化等模型产生,受相关调控因子调控。circRNAs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功能是作为分子海绵使微RNAs水平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改变。多项研究表明,circRNAs与缺血性卒中密切联系。因此,更好地了解circRNAs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将有助于探索circRNAs在缺血性卒中早期的表达及其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和发展中的分子机制,从而建立一种早期预警模型,实现缺血性卒中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文章就circRNAs的定义、生物学特性以及在缺血性卒中后的表达变化和作用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缅边境地区8月龄~14岁儿童麻疹成分疫苗(MCV)的保护效率,探讨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的原因。方法对一起输入性麻疹暴发疫情的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血液样本和咽拭子或尿液进行检测。采用1 ∶ 4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评价8月龄~14岁儿童MCV的保护效率,共调查33例麻疹病例和132例对照。结果本次暴发共确诊67例麻疹病例,包括4例境外输入病例。33例(49.3%)为8月龄~14岁儿童,其中25例(75.8%)至少有1剂次MCV免疫史。8月龄~14岁儿童接种MCV疫苗总体保护效率为88.7%(95%CI:56.9%~97.0%),2剂次MCV疫苗保护效率为89.7%(95%CI:49.9%~90.9%)。12月龄以后接种第1剂次MCV疫苗保护效率89.5%(95%CI:18.3%~97.8%),高于8~12月龄接种第1剂次的86.9%(95%CI:42.9%~96.7%)。最近一次接种MCV距离麻疹发病的时间间隔<5年的保护效率为92.0%(95%CI:38.4%~98.1%),时间间隔≥5年的保护效率下降至85.6%(95%CI:43.4%~96.7%)。结论边境地区适龄儿童MCV的保护效率较低是导致境外输入疫情传播蔓延的主要原因。有必要加强常规免疫,确保2剂次MCV接种率,提高免疫接种质量。
简介:摘要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一种小膜状囊泡。其内含有RNA、蛋白质、脂质等生物活性物质。近年来,外泌体中miRNA的生物学功能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可通过促使靶mRNA降解或抑制翻译,从而调控靶基因表达沉默而发挥广泛生物学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外泌体中miRNA在肿瘤微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被证实与肿瘤血管生成、浸润、转移和治疗反应性等密切相关。可有望作为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生物标记物,本文就近年来外泌体miRNA在参与胶质瘤生物学行为调控以及其对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潜在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在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轻度症状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卒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具有轻度症状的急性卒中患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5分]。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且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 angiography,MRA)检查为大脑中动脉闭塞。根据FVH显著存在与否,将FVH分为两组:FVH (-)和FVH (+)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梗死体积、3个月功能功能预后(mRS评分)及一般临床资料等。统计学分析FVH在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轻度症状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卒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在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中(48例),FVH (-)组FVH-DWI不匹配率(23.81 %)、不良功能预后比例(14.29%)低于FVH (+)组(66.67%;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94,P=0.004;t=7.288,P=0.014)。与预后良好组相比,不良功能预后组具有较低的FVH-DWI不匹配率(23.81%与61.29%)、较大的DWI梗死体积(6.60±1.11与4.43±2.20)及较高的FVH (+)率(82.35%与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3 ,P=0.017;t=4.447,P=0.000;t=7.288,P=0.014)。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WI梗死体积[OR (95%CI)] :0.327 [(0.154~ 0.698),P=0.004]、FVH [OR (95%CI)] :6.462[(1.536~27.179),P=0.011]及FVH-DWI不匹配[OR (95%CI)]:0.099 [(0.025~0.389),P=0.001 ]为预测未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对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轻度症状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卒中患者,FVH显著比FVH不显著的患者更可能出现不良的功能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开展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106例,将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两组均接受同样的药物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个性化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HAMD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MA评分、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HAMD评分分别为(55.49±8.96)分、(57.22±9.13)分、(8 .89±4.55)分,均优于对照组(44.65±7.78)分、(45.76±8.02)分、(16.56±5.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卒中患者介入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可降低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移动卒中单元在卒中筛查和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兴安盟人民医院卒中中心采用5G移动卒中单元进行义诊筛查和急诊救治的结果。对于义诊筛查出的卒中中高危患者酌情予以对症治疗和健康宣教,并嘱其监测血压等,定期行影像学随访;对于急诊救治的患者即刻实时远程会诊,并制定抢救策略,急性脑梗死可就地实施溶栓治疗,治疗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结果义诊筛查共筛出173例患者,其中低危卒中患者98例(56.6%),中高危卒中患者75例(43.4%)。共急诊救治44例患者,其中缺血性卒中25例,出血性卒中11例,其他7例,1例死亡患者未行头颅CT检查。患者自呼救至5G移动卒中救护车的中位时间为71 min(9~167 min);患者进入救护车至开始头颅CT扫描的中位时间为5 min(1~31 min)。其中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救护车上进行溶栓治疗。43例急诊救治的患者3个月随访显示,2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5例溶栓者的GOS均为Ⅴ级,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明显缩小或消失;2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中,有效随访18例,其中GOSⅠ级1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5例,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软化灶无明显变化。11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中,GOSⅠ级2例、Ⅲ级3例、Ⅳ级4例、Ⅴ级2例,头颅CT显示出血区形成软化灶。结论5G移动卒中单元应用于义诊时,较易筛查出中高危卒中患者;在急诊救治时,可缩短卒中的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在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移动卒中单元在卒中筛查和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兴安盟人民医院卒中中心采用5G移动卒中单元进行义诊筛查和急诊救治的结果。对于义诊筛查出的卒中中高危患者酌情予以对症治疗和健康宣教,并嘱其监测血压等,定期行影像学随访;对于急诊救治的患者即刻实时远程会诊,并制定抢救策略,急性脑梗死可就地实施溶栓治疗,治疗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结果义诊筛查共筛出173例患者,其中低危卒中患者98例(56.6%),中高危卒中患者75例(43.4%)。共急诊救治44例患者,其中缺血性卒中25例,出血性卒中11例,其他7例,1例死亡患者未行头颅CT检查。患者自呼救至5G移动卒中救护车的中位时间为71 min(9~167 min);患者进入救护车至开始头颅CT扫描的中位时间为5 min(1~31 min)。其中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救护车上进行溶栓治疗。43例急诊救治的患者3个月随访显示,2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5例溶栓者的GOS均为Ⅴ级,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明显缩小或消失;2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中,有效随访18例,其中GOSⅠ级1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5例,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软化灶无明显变化。11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中,GOSⅠ级2例、Ⅲ级3例、Ⅳ级4例、Ⅴ级2例,头颅CT显示出血区形成软化灶。结论5G移动卒中单元应用于义诊时,较易筛查出中高危卒中患者;在急诊救治时,可缩短卒中的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在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