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伙伴式健康宣教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产科分娩的124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12月住院的62名产妇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1—9月住院的62名产妇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伙伴式健康教育模式。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Herth希望量表、自制的母乳喂养评估量表比较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CD-RISC、Herth希望量表、母乳喂养评估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伙伴式健康宣教模式可以有效增强初产妇产后的心理弹性水平,提高希望水平,还可改善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知识及喂养技巧。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系统化宣教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初产妇的价值。方法选择适宜且自愿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240例,年龄20~35岁,孕周37~41+6周,单胎头位,胎儿未见异常,依据在妊娠期是否接受过系统化硬膜外分娩镇痛知识宣教,分为宣教组和对照组(n=120)。在宫缩规律、宫颈口直径≥2 cm时,开始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硬膜外穿刺术开始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孕产妇的焦虑程度。记录镇痛前沟通时间、摆放体位时间和产妇及其家属对分娩镇痛满意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宣教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降低,镇痛前沟通时间、摆放体位时间缩短,产妇及家属对分娩镇痛满意率升高(P<0.05)。结论系统化宣教有助于缓解初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时的焦虑情绪,提高镇痛实施效率,改善其分娩体验。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视频健康宣教对初产妇产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瑞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初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30.34±2.22)岁,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年龄(30.25±2.15)岁,基于对照组进行微视频健康宣教。比较组间康复指标及产后抑郁情况、性功能、盆底肌力恢复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子宫复旧时间、恶露持续时间、泌乳时间、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分别为(7.02±1.02)周、(5.21±0.81)d、(2.71±0.32)d、(5.05±0.72)分、(145.52±10.26)ml,均低于对照组[(8.01±1.15)周、(7.36±1.05)d、(3.52±0.52)d、(7.65±1.02)分、(123.21±9.15)ml],泌乳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初产妇性高潮、性交痛、性欲、阴道润滑、性生活满意度、性唤起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性高潮、性交痛、性欲、阴道润滑、性生活满意度、性唤起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后盆底肌力3~5级恢复率分别为26.67%(8/30)、33.33%(10/30)、30.00%(9/30),均高于对照组的6.67%(2/30)、10.00%(3/30)、6.67%(2/30),1~2级恢复率分别为3.33%(1/30)、6.67%(2/30),均低于对照组的40.00%(12/30)、36.67%(1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予以微视频健康宣教可促进产后相关指标的改善,改善性功能及盆底肌力,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伙伴式健康宣教模式对高龄初产妇心理弹性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94名高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1名)和对照组(43名)。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伙伴式健康宣教。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采用SAS、SD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自制母乳喂养评估量表评价产妇心理状态、心理弹性、母乳喂养知识及母乳喂养技巧。结果干预后,两组产妇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CD-RISC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母乳喂养知识及母乳喂养技巧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伙伴式健康宣教模式可有效改善高龄产妇产后的心理状态,提高产妇心理弹性,同时提高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知识及母乳喂养技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健康宣教对孕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产后乳房肿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妊娠34周的孕妇126例,随机分为指导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门诊常规给予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指导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由产科护士进行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健康宣教。妊娠34周、37周及产后1 w评估母乳喂养知晓情况,妊娠34周、37周,产后1 w、1个月及3个月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评价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产后3 d比较乳房肿胀率,产后1 w、1个月及3个月比较母乳喂养率。结果两组健康宣教后母乳喂养知晓得分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37周及产后1 w指导组母乳喂养知晓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健康宣教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技能维度得分与内心维度得分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37周、产后1 w、1个月及3个月指导组技能维度得分与内心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 d指导组乳房肿胀率(34.9%)明显低于对照组(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产后时间延长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的比例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导组产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的健康宣教明显提高了孕产妇母乳喂养知晓率及自我效能水平,同时降低了产后乳房肿胀发生率,延缓了纯母乳喂养下降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多学科协作为基础的视频宣教联合科普图册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孕产妇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2019年12月组建多学科协作健康教育团队为界线,将2019年2—1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和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妇产科、心外科门诊就诊的60例胎儿CHD孕妇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就诊的60例胎儿CHD孕妇纳入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多学科协作为基础的视频宣教联合科普图册干预。比较两组胎儿CHD孕产妇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状态焦虑量表(S-AI)、特质焦虑量表(T-AI)、贝克抑郁量表(BID)和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问卷得分,比较两组CHD新生儿Apgar评分及分娩方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孕产妇的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孕产妇S-AI、T-AI及BID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孕产妇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问卷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HD新生儿1、5 min的Apgar评分及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宣教联合科普图册确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胎儿CHD孕产妇的心理状态,提升其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及自我护理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路径化宣教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98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宣教的为对照组(n=49),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下宣教的为观察组(n=49)。对比两组患者疾病认知能力、治疗依从性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治疗依从性5方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遵嘱用药、健康生活方式、情绪控制及治疗依从性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慢性胃炎患者提供路径化宣教能有效增强其疾病认知能力、治疗依从性,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及经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2018年1~10月在该院进行分娩的180例初产妇及120例经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0例产妇中产后抑郁的出现率为45.00%。180例初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46.11%,120例经产妇的产后抑郁出现率为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家庭关系、配偶文化程度、初产妇文化程度是影响初产妇产后抑郁的主要因素,经产妇产后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关系及家庭月收入。结论该院初产妇比较经产妇有更高的产后抑郁发生率,需要加强对孕妇孕期指导,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降低孕妇产后抑郁出现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阶段的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结合远程科学康复指导和宣教,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组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远程组和常规组,各32例。常规组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59.78±7.62)岁,病程(28.63±12.45)d;远程组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60.47±7.82)岁,病程(27.47±13.96)d。两组均住院康复4周,后转社区,继续接受社区门诊康复2个月。常规组患者全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远程组患者全程常规康复治疗+全程远程康复宣教和指导。两组均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治疗前、后及社区门诊康复2个月随访分别评定,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功能独立评定量表(FIM)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远程组(49.31±11.18)分比(29.03±9.18)分,常规组(43.81±11.84)分比(26.78±9.65)分,均P<0.001],且治疗后远程组较常规组提高较为明显(P=0.038);日常生活能力FIM评分均显著提高[远程组(62.90±12.60)分比(37.75±10.99)分,常规组(53.56±13.44)分比(38.09±11.64)分,均P<0.001],且治疗后远程组较常规组提高较为明显(P=0.003)。社区门诊继续康复2个月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FMA评分比治疗后均显著提高[远程组(61.63±12.95)分比(49.31±11.18)分、对照组(51.63±14.58)分比(43.81±11.84)分,均P<0.001],且远程组较常规组提高均更明显(P=0.002);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FIM评分比治疗后均显著提高[远程组(76.31±15.28)分比(62.90±12.60)分、对照组(62.13±16.65)分比(53.56±13.44)分,均P<0.001],且远程组较常规组提高更明显(P<0.001)。结论不同阶段的康复训练结合远程科学的康复宣教和指导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移宣教服务对不孕不育患者就医目标达成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6月开展前移宣教服务的初诊不孕不育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2019年3~4月开展前移宣教工作前就医的初诊不孕不育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根据分诊护士导引及指示牌信息候诊就诊,观察组在患者来院就诊前即接受前移宣教指导,发放首诊患者问诊表单,并向患者解读问诊术语及各项化验检查的目的及意义、生殖中心诊疗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就医体验情况、医生对两组患者的接诊评价情况、患者遵医行为情况。结果观察组就医过程中的肯定体验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接诊医生对两组患者的评价,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P<0.05)。两组患者在诊疗中遵医嘱治疗、遵医嘱复诊、遵医嘱调整生活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移宣教服务能提高不孕不育患者就医目标的达成率,提高患者就医体验,降低遵医缺陷的发生,使医生诊疗过程更加顺利、医患关系更和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推进会对中医院护士健康宣教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职的N1层级病房责任护士220名。采用该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20例,剔除不合格问卷199例,其中试验组100例,对照组99例。对照组:责任护士在N3层级护士的指导下按照以往经验及传统模式实施中医特色护理临床实践;试验组:护理质量推进会讲解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实施临床实践。结果两组护士的中医护理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知识的信念评分、中医护理行为评分总分及中医护理健康宣教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质量推进会有利于护士将中医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升了护士的中医健康宣教能力,改变了护士对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信念,促使中医护士开展中医护理健康宣教,从而提升中医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视频宣教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二科接受PCI的11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宣教,观察组在常规术前宣教基础上联合视频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宣教知识掌握程度、心率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宣教知识掌握程度、焦虑抑郁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视频宣教可缓解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健康宣教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化肌力训练联合“321”健康宣教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接收的行TKA的患者10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59.78±5.64)岁,给予患者强化肌力训练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61.12±5.23)岁,给予患者强化肌力训练联合“321”健康宣教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情况,干预前后受试者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6 min步行测试(6MWT)情况及膝关节置换术后评定量表(HSS)评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TE发生率为1.85%(1/54),明显低于对照组12.96%(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0,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为(2.85±1.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49±1.43)分,6MWT为(530.64±40.73)m,明显长于对照组(493.77±38.96)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肌力、行走功能、关节活动度、稳定性、屈曲畸形评分分别为(8.94±1.05)分、(18.40±3.26)分、(13.76±3.04)分、(8.93±1.38)分、(8.99±1.0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32±0.95)分、(16.37±3.02)分、(11.69±3.17)分、(8.11±1.42)分、(8.45±0.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疼痛项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肌力训练联合“321”健康宣教可有效改善TKA患者下肢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减少VTE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产妇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对产妇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入住本院进行分娩且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74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仅施以子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研究组施以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 d总出血量、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及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1 d总出血量分别为(48.9±4.7)min、(721.5±47.9)ml、(948.5±25.6)ml,均低于对照组(80.7±5.1)min、(1 285.3±49.2)ml、(1 560.3±26.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低于对照组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SDS、SAS评分分别为(22.7±2.1)分、(23.5±3.1)分,均低于对照组(36.9±3.5)分、(36.8±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治疗产后出血产妇的过程中,施以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效果确切,可在临床上多加广泛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引导的健康教育宣教对长期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长期鼻饲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思维导图引导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干预4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肺功能及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吸入性肺炎[15.00%(6/40)]、胃肠道并发症[25.00%(10/40)]、机械并发症[10.00%(4/40)]及代谢并发症[20.00%(8/40)]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5.00%(14/40)、47.50%(19/40)、27.50%(11/40)、37.5%(15/40)](χ2=4.27、4.38、4.02、5.40,均P < 0.05);研究组血清总蛋白(TP)[(67.86±10.13)g/L]、血红蛋白(HGB)[(119.21±16.48)g/L]、白蛋白(ALB)[(39.68±5.71)g/L]、淋巴细胞数(TLC)[(2.29±0.48)×109/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3.05±10.72)g/L、(110.94±16.73)g/L、(36.15±6.20)g/L、(2.03±0.42)×109/L](t=2.06、2.23、2.65、2.578,均P < 0.05);研究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2.72±0.45)L]、用力肺活量(FVC)[(3.17±0.73)L]、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70.69±6.53)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49±0.38)L、(2.85±0.64)L、(65.78±6.47)L](t=2.47、2.08、3.38,均P < 0.05)。结论思维导图引导的健康教育能够明显降低长期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该研究设计思维导图应用于长期鼻饲患者的健康教育,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课教育模式应用在宫腔镜患者术前宣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期间108例择期应用宫腔镜手术的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予传统的术前宣教,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单结合语言表达信息,口头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观察组在传统的术前宣教的基础上应用微课教育模式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度、心理焦虑程度及术后自我护理能力、患者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前观察组患者对宫腔镜的知晓度为(69.13±6.74)分、SAS评分为(59.17±6.04)分,对照组患者对宫腔镜的知晓度为(68.85±6.31)分、SAS评分为(59.96±5.77)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分别为(87.46±6.41)分、(87.37±6.58)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宫腔镜知晓度得分高于对照组[(90.31±4.31)分比(70.74±6.07)分],而SAS评分却低于对照组[(42.02±4.07)分比(58.24±5.57)分];观察组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和满意度评分分别为(122.33±7.39)分、(97.93±1.79)分,也高于对照组的(94.94±6.32)分、(88.28±4.8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微课教育模式应用在术前宣教,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宫腔镜手术相关知识的知晓度,降低心理焦虑程度,积极配合宫腔镜手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孕产妇临床特点及其转归,为重症产科亚专业建设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孕产妇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主要原因、孕产妇死亡原因、器官支持措施等。结果研究期间,本院产科共收治39 567例孕产妇,转入ICU 360例,平均ICU转入率0.91%;2016年起,产科收治人数、转入ICU人数及ICU转入率均明显增加。ICU收治孕产妇平均年龄(30.9±5.7)岁,平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为7(4,10)分,平均ICU住院时间为1(1,2)d;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为9.0(3.0,17.5)h。ICU孕产妇最主要的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占84.72%);48例(占13.33%)行子宫切除,其中42例(占87.5%)因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孕产妇转入ICU的前3位病因为产后大出血〔36.94%(133/36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1.67%(78/360)〕、妊娠合并心脏病〔15.00%(54/360)〕。因产后大出血转入ICU的产妇的首位出血原因为胎盘异常〔63.98%(103/161)〕,其次为宫缩乏力〔28.57%(46/161)〕;产后24 h平均失血量为(4 019±2 327)mL,因产后大出血而切除子宫的产妇逐年减少。研究期间共有2例产妇死亡,为间接产科死亡;3例自动转出(预计死亡),其中1例为间接产科死亡,2例为直接产科死亡;ICU孕产妇病死率为1.39%(5/360)。结论孕产妇转入ICU的主要原因为产后大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大出血的首要原因为胎盘因素;间接产科死亡超过直接产科死亡,主要是妊娠合并心脏病及重症肺炎导致的死亡;ICU已成为救治危重孕产妇的重要阵地以及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