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生对酒精性肝炎诊断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内蒙通辽市传染病医院诊断明确的酒精(乙醇)相关性肝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美国国家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推荐的酒精性肝炎诊断标准,对临床诊断的酒精性肝炎进行一致性判断,然后应用国际指南推荐的酒精性肝炎严重程度评估模型,包括Maddrey判别函数、终末期肝病模型、格拉斯哥酒精性肝炎评分和ABIC(年龄、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肌酐)评分等对本组病例中的酒精性肝炎进行评估。结果79例酒精(乙醇)相关性肝病患者中男性75例,女性4例;年龄27~75(51.1±8.8)岁;饮酒量(折合纯乙醇)60~600 g/d[(148.8±76.6)g/d];持续饮酒时间4~50年[(23.9±9.6)年]。按照出院第一诊断,酒精性肝炎组47例,酒精性肝硬化组32例。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均高于酒精性肝炎组患者,白蛋白、总胆固醇均低于酒精性肝炎患者,凝血指标也明显延长。尽管2组甲胎蛋白都在正常范围,但酒精性肝炎组显著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按照美国国家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的酒精性肝炎定义,酒精性肝硬化组有10例患者满足酒精性肝炎的定义诊断,酒精性肝炎组为0例。符合酒精性肝炎诊断的10例患者中,达到Maddrey判别函数、终末期肝病模型、格拉斯哥酒精性肝炎评分和ABIC评分模型重症酒精性肝炎标准者,分别为5例、6例、1例和3例。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20分的6例患者在Maddrey判别函数、ABIC评分、格拉斯哥酒精性肝炎评分模型中分别为5例、1例和3例。结论临床医生对酒精性肝炎存在过度诊断,符合美国国家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的诊断标准的酒精性肝炎患者均有肝硬化基础;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20分的患者与Maddrey判别函数模型评分≥32分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两者都可以作为酒精性肝炎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评估。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硬化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内蒙自治区克山病病区乡克山病病情。方法按照《内蒙自治区克山病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19年3 - 12月在内蒙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4个盟市的全部12个病区旗(县、市、区,简称旗)的病区乡开展克山病病情监测,以在病区乡生活6个月以上的所有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对2014 - 2018年4个盟市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克山病病例搜索。依据《克山病诊断》(WS/T 210-2011)和《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2019版)进行克山病诊断和消除评价。结果内蒙自治区4个盟市12个病区旗共下辖75个病区乡,常住人口数为124.69万人。共对病区乡356 150名调查对象进行心电图检查,发现心电图异常86 507例,异常率为24.29%。经心脏超声或胸部正位X光片检查,确诊慢型克山病病例250例,患病率为2.00/万;确诊潜在型克山病病例287例,患病率为2.30/万;无急型、亚急型及新发克山病病例。经病例搜索,筛选出494例疑似克山病病例,最终诊断为慢型克山病6例。病区乡2014 - 2018年连续5年无急型、亚急型新发病例,且2019年慢型和潜在型克山病患病率均低于5/万,达到国家克山病消除标准。结论2019年内蒙自治区达到国家克山病消除标准,但现症患者仍然存在,需持续加强克山病病情监测。

  • 标签: 克山病 监测 消除评价 患病率
  • 作者: 张娜 马宏珍 宋晓彪 梁雄 陈吉 王勇 索日娜 陈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0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呼和浩特 010050,通辽市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028000,包头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014000,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呼和浩特 010050,内蒙古包钢医院消化内科,包头 014000,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015000,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01005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蒙地区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以及与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内蒙自治区6家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4 168例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AP病因,并对不同性别、年龄、AP严重程度的病因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校正卡方检验。结果4 168例AP患者病因包括胆源性2 060例(49.4%),高三酰甘油血症608例(14.6%),特发性579例(13.9%),酒精性399例(9.6%),过度进食256例(6.1%)和其他病因266例(6.4%)。男性患者胆源性AP的发生率低于女性[39.2%(917/2 340)比62.5%(1 143/1 828)],高三酰甘油血症性AP、酒精性AP、过度进食性AP和其他病因AP的发生率均高于女性[17.4%(406/2 340)比11.1%(202/1 828),14.9%(349/2 340)比2.7%(50/1 828),7.6%(178/2 340)比4.3%(78/1 828),7.1%(165/2 340)比5.5%(101/1 8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3.645、32.693、175.859、19.858、4.001,P均<0.05)。19~59岁患者中胆源性AP占比低于≤18岁和≥60岁患者[42.4%(1 100/2 593)比55.1%(54/98)、61.3%(906/1 4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99、134.746,P均<0.016);≥60岁患者中高三酰甘油血症性AP占比低于19~59岁和≤18岁患者[6.9%(102/1 477)比18.9%(491/2 593)、15.3%(15/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03、9.430,P均<0.016);19~59岁患者中特发性AP占比高于≤18岁患者[14.8%(384/2 593)比6.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0,P<0.016);19~59岁患者中酒精性AP占比高于≤18岁和≥60岁患者[11.7%(303/2 593)比1.0%(1/98)、6.4%(95/1 4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8、29.435,P均<0.016);≤18岁患者中其他病因AP占比高于19~59岁和≥60岁患者[14.3%(14/98)比5.9% (152/2 593)、6.8%(100/1 4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559、0.959,P均<0.016)。胆源性AP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患者中的占比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59.6%(336/564)比47.5%(1 522/3 204)、50.5%(202/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959、7.814,P均<0.016);高三酰甘油血症AP和其他AP在MAP患者中的占比均最低[12.7%(407/3 204)、4.0%(127/3 204)],与MSAP、SAP患者[23.0%(130/564)、12.2%(69/564)和17.8%(71/400)、17.5%(70/4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013、7.874、66.520、126.094,P均<0.016);特发性AP在MSAP患者中的占比最低[0.7%(4/564)],与MAP、SAP患者[16.6%(533/3 204)、10.5%(42/4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9.540、49.369,P均<0.016),且SAP患者中特发性AP占比低于M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83,P <0.016);酒精性AP和过度进食AP在MAP患者中的占比均最高[11.4%(365/3 204)、7.8%(250/3 204)],与MSAP、SAP患者[3.5%(20/564)、0.9%(5/564)和3.5%(14/400)、0.2%(1/4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182、23.537、36.358、31.307,P均<0.016)。结论内蒙地区AP的病因以胆源性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为主。胆源性AP多为女性,好发于≥60岁患者,且多表现为MSAP;高三酰甘油血症性和酒精性AP多见于中青年男性患者,多表现为MSAP、SAP;而酒精性AP则多表现为MAP。

  • 标签: 内蒙古地区 急性胰腺炎 病因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部分地区蒙古族与汉族居民的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比较并分析影响两民族高血压患病率的危险因素。方法2019年1~12月,采用方便抽样结合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内蒙部分地区三代内无与其他民族通婚的352名蒙古族和260名汉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身体一般指标和生化指标,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人群中,蒙古族和汉族在教育程度、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肌酐和空腹血糖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非高血压人群中,蒙古族和汉族在教育程度、食盐量、收缩压、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肌酐、CO2和总胆固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蒙古族居民的高血压与年龄(AOR=5.281,95%CI:2.979~9.364)、体质指数(AOR=3.485,95%CI:1.942~6.254)、总胆红素(AOR=1.082,95%CI:1.026~1.142)、三酰甘油(AOR=1.417,95%CI:1.015~1.979)有关,而汉族居民的高血压与年龄(AOR=4.853,95%CI:2.167~10.864)、体质指数(AOR=4.048,95%CI:1.836~8.923)、三酰甘油(AOR=1.842,95%CI:1.194~2.841)、载脂蛋白B(AOR=1.042,95%CI:1.245~1.655)有关(均为P<0.05)。结论内蒙部分地区蒙古族与汉族居民的高血压均与年龄、体质指数和三酰甘油明显相关;不同的是,蒙古族的高血压还与总胆红素相关,而汉族的高血压还与载脂蛋白B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蒙古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内蒙自治区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8 - 2020年内蒙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自内蒙自治区各盟(市)上报的年度汇总资料中收集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及确诊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概况、三间分布(时间、地区、人群分布)情况及人群主动监测的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8 - 2020年,内蒙自治区累计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40 665例,年均发病率为53.47/10万。年发病数从2018年的10 111例增加至2020年的16 406例,年发病率从2018年的39.99/10万增加到2020年的64.60/10万。春夏季为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 - 8月,占64.90%(26 390/40 665)。内蒙自治区12个盟(市)均有布病病例报告,其中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地区依次为通辽市(9 896例)、兴安盟(6 136例)、赤峰市(4 934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 ~ < 65岁(33 539例),男女性别比为2.18 ∶ 1.00(27 890 ∶ 12 775);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79.23%(32 221/40 665);2018 - 2020年全区主动监测704 085人,其中血清学检测391 941人,感染率为4.57%(17 920/391 941);主动监测人群新发病例9 539例。3年间共分离出布鲁氏菌羊3型19株、羊1型11株。结论2018 - 2020年内蒙自治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动监测人群新发病例较多,有较高的病例漏报情况。建议扩大监测范围,加强人畜间病原监测,各部门联合防控,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流行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自治区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数据基础。方法2020年,在内蒙自治区的10个盟(市)、53个旗(县)所有行政村开展饮茶型氟中毒调查。采集每个行政村的基本信息和人口学信息,在每个行政村抽取10户居民入户调查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砖茶饮用情况,并采集家庭砖茶样品测定氟含量。检查行政村内所有8 ~ 12岁儿童氟斑牙以及16岁以上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结果内蒙自治区内有39个旗(县)居民有饮用砖茶习惯,其中有大量饮用砖茶习惯人口占总覆盖人口的70.22%(427.85万/609.28万);饮用砖茶人群人均年砖茶消耗量为1.00 kg,人均日砖茶氟摄入量为0.68 mg。共采集砖茶样品24 282份,氟含量超标样品占74.77%(18 155/24 282);除红砖茶氟含量低于国家卫生标准(300 mg/kg)外,其他各品种砖茶均超标。共检查8 ~ 12岁儿童97 295人,检出氟斑牙6 558例,氟斑牙检出率为6.74%;其中,极轻度3 623例、轻度2 440例、中度489例、重度6例;不同地区、年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6 803.76、30.82,P均< 0.05)。共检查16岁以上成人115 251人,检出氟骨症1 691例,成人氟骨症检出率为1.47%;其中,轻度1 043例、中度481例、重度167例;不同地区、年龄成人氟骨症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3 584.26、562.67,P均< 0.05)。结论内蒙自治区居民所饮用的砖茶氟含量严重超标,8 ~ 12岁儿童氟斑牙及16岁以上成人氟骨症均检出中、重度患者,应持续加强内蒙自治区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工作。

  • 标签: 砖茶 氟中毒,牙 氟骨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自治区(简称内蒙)15株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差异区段(DFR)分型情况。方法对2019年内蒙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鄂托克旗、达茂旗和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正镶白旗分离的15株鼠疫菌,采用PCR技术扩增,并进行DFR分型。结果来自鄂托克旗的2株鼠疫菌共同缺失DFR位点1、6、7、13、15、16、17、18、23,来自达茂旗和正镶白旗的13株鼠疫菌共同缺失DFR位点1、6、7、12、13、15、16、17、18、23。通过与DFR位点分布和基因型结果比对,分别归类为基因型G17和G20。结论内蒙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和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DFR分型与历史菌株基因型相同。

  • 标签: 耶尔森菌,鼠疫 差异区段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内蒙自治区居民饮用水氟含量分布情况,为制定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精细化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内蒙自治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的所有自然村开展水氟调查工作,按不同供水方式(工程供水、理化改水、分散供水)采集居民饮用水水样。水氟检测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判定水氟是否超标。结果在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的36 625个自然村开展调查,其中,工程供水村24 682个,占67.39%;理化改水村2 610个,占7.13%;分散供水村9 333个,占25.48%。工程供水村、理化改水村、分散供水村水氟中位数分别为0.62、0.23、0.52 mg/L,不同供水方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2 809.95,P < 0.001);水氟合格率分别为96.47%(23 810/24 682)、99.73%(2 603/2 610)、96.37%(8 994/9 333),不同供水方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2.74,P < 0.001)。全区12个盟市均有水氟超标村,其中,赤峰市和鄂尔多斯市水氟超标村数较多(479、282个)。结论内蒙自治区12个盟市均有水氟超标村,后续需进一步督促相关部门对水氟超标村进行规划管理。

  • 标签: 饮用水 改水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蒙高原长爪沙鼠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规律,并找出影响鼠疫流行的关键因素,为鼠疫预测预警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内蒙高原长爪沙鼠疫源地乌兰察布高原片区19个旗(县、市、区)的长爪沙鼠密度、长爪沙鼠体蚤指数、鼠疫流行强度等鼠疫监测数据,结合温度、降水、厄尔尼诺活动(南方涛动指数,SOI)等环境数据,使用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级关联等方法,分析疫源地内动物间鼠疫流行规律及关键因素。结果内蒙高原长爪沙鼠疫源地的鼠疫流行周期多为5~10年。相关分析中,各研究因素相互间均有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筛选出鼠疫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为SOI、长爪沙鼠密度和温度,SOI对鼠疫流行强度(-0.022)和温度(-0.029)有负作用,长爪沙鼠密度对鼠疫流行强度有正作用(0.014),温度对鼠疫流行强度有负作用(-0.065)。等级关联中,长爪沙鼠密度处于高值时,当年鼠疫流行强度为高的概率为4/9;当SOI处于低值时,当年鼠疫流行强度为高的概率为5/9;当温度处于低值时,当年鼠疫流行强度为高的概率为5/9。当年鼠疫流行强度处于高值时,次年鼠疫流行强度为高的概率为5/8;当年长爪沙鼠密度处于高值时,次年鼠疫流行强度为高的概率为4/9;当年SOI处于低值时,次年鼠疫流行强度为高的概率为4/9。结论气候和生物因素均可影响鼠疫的暴发流行,如果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温度偏低、长爪沙鼠密度和上一年鼠疫流行强度偏高等情况,应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防范鼠疫的暴发和流行。

  • 标签: 鼠疫 长爪沙鼠疫源地 流行周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内蒙地区3个中心城市(赤峰、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及周边农村普通人群中变应性鼻炎(AR)的患病情况,寻找可能的患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9年3—10月期间,在内蒙赤峰、呼和浩特、鄂尔多斯3个中心城市及周边农村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面对面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调查人群的AR相关信息,对调查人群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依据《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进行AR的诊断。监测同期3个地区每日气传花粉情况。采用SPSS 23.0对全部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6 818份,其中有效问卷6 393份。问卷自报AR患病率为27.72%(1 772/6 393),确诊AR患病率为17.10%(1 093/6 393),其中常年性AR确诊患病率为1.83%(117/6 393);季节性AR确诊患病率为15.27%(976/6 393)。女性AR确诊患病率高于男性(19.19%比15.34%,χ²=16.594,P<0.001);在36~45岁、46~55岁这两个年龄段,女性确诊患病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17%比9.73%,14.13%比7.25%,χ²值分别为23.848、18.772,P值均<0.001)。少数民族确诊患病率高于汉族,城市确诊患病率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13%比16.20%,27.27%比9.71%,χ²值分别为24.516、336.024,P值均<0.001)。AR患者鼻部主要症状依次为喷嚏(91.31%)、鼻塞(85.91%)和鼻痒(85.00%);最常见的伴随疾病为变应性结膜炎(73.99%)。哮喘(OR=6.629)、食物过敏(OR=3.236)、药物过敏(OR=1.786)、应用抗生素(OR=1.553)、近期家庭装修(OR=2.307)、吸烟(OR=1.322)是AR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SPT阳性反应比例最高者为黄花蒿(80.15%)。内蒙地区AR患者临床症状出现的高峰期均集中在7~9月,与气传花粉监测的第二个高峰期一致。结论内蒙地区中心城市及农村AR的患病率为17.10%,黄花蒿是本地区最主要的花粉变应原。哮喘病史、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抗生素应用、家庭装修、吸烟史是AR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流行病学研究 鼻炎,变应性,季节性 患病率 变应原 花粉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地区临床分离的纹带棒杆菌的耐药性及协同溶血活性,进一步认识其临床意义及致病性。方法2013年11月至2020年5月间,在内蒙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内蒙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临床样本中共分离500株纹带棒杆菌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协同溶血试验检测纹带棒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的协同溶血活性。结果500株纹带棒杆菌分离株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复方磺胺甲唑、红霉素、亚胺培南和克林霉素等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90.0%;对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为41.8%;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依据耐药表型进行分类,500株纹带棒杆菌分离株可划分为19个耐药表型,主要耐药表型为R1型(198株,39.6%),该型菌株对除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之外的所有测试抗菌药物均耐药或中介。500株菌株中分别有79.0%(395株)和78.6%(393株)的菌株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呈现协同溶血活性;与两类菌株协同溶血活性均为阳性的393株菌株耐药表型集中在R1~R5型,其中99.7%菌株呈现多重耐药表型。结论纹带棒杆菌临床分离株多为多重耐药株,仅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大多数纹带棒杆菌可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溶血活性。临床样本中同时检出纹带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铜绿假单胞菌时,要关注纹带棒杆菌的致病性。

  • 标签: 棒杆菌属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协同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内蒙自治区居民饮用水砷含量分布情况,为制定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精细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 - 2019年,在内蒙自治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区)的全部自然村开展水砷调查工作,按不同供水方式(工程供水、理化改水、分散供水)对居民饮用水进行采样。其中,工程供水:每个改水工程在枯水期、丰水期各采集1份出厂水;在工程覆盖的历史砷中毒病区/高砷暴露村采集1份末梢水。理化改水:每户理化改水的居民家庭采集1份水样。分散供水:在历史砷中毒病区/高砷暴露村,每户家庭采集1份水样;在历史水砷合格村,按照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选择1户居民家庭,每户家庭采集1份水样。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水砷含量,ArcGIS 10.2软件绘制水砷超标水样分布图。结果共采集水样90 455份,其中工程供水31 617份、理化改水2 702份、分散供水56 136份。工程供水、理化改水、分散供水水砷中位数分别为1.00、1.00、0.50 μg/L,不同供水方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 = 1 147.831,P < 0.05)。共检出486份水砷超标水样,检出率为0.54%(486/90 455)。其中,工程供水、分散供水水砷超标检出率分别为1.48%(469/31 617)、0.03%(17/56 136),工程供水水砷超标检出率高于分散供水(χ2 = 775.401,P < 0.05);理化改水无水砷超标水样检出。全区水砷超标检出率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巴彦淖尔市[15.38%(343/2 230)]、呼和浩特市[2.00%(86/4 293)]、鄂尔多斯市[0.85%(50/5 848)]。ArcGIS 10.2软件显示,水砷超标水样主要在西部地区呈灶状、块状分布,东部地区仅零星存在。结论内蒙自治区工程供水水砷超标检出率较高,水砷超标水样主要在西部地区呈灶状、块状分布,东部地区仅零星存在。要加强对工程供水的管理与监督,对这些地区应采取改换水源、增加净水设备、改进净水工艺等理化改水途径减轻砷危害,确保居民饮用合格水。

  • 标签: 饮用水 地理分布
  • 简介:摘要内蒙自治区西部地区有大型天然气矿藏,天然气资源充足,价格较为低廉,具有大力发展利用天然气清洁能源的良好基础。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以逐级阶梯利用能量为特点,总能效率可高达85%以上,是理想的冷热电联产清洁供能系统。同时,内蒙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火电厂较多,普遍实施热电联产,供电供热价格相对较低,对天然气冷热电市场开发有较强的挤出效应,且内蒙处于北方地区,夏季室内制冷期较短,过渡季较长,采暖季大部分地区为半年,高效地匹配热电负荷比较困难,所以在内蒙中西部地区发展天然气冷热电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性较差,开发此类项目需谨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自治区的吸血昆虫及其携带虫媒病毒的种类及分布,为虫媒病毒病的预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自然界使用灯诱法采集蚊虫标本,形态学分类后分装编号,液氮保存。组织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使用多种生物学信息软件(BioEdit、MEGA等)对病毒核苷酸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2014、2017-2018年在内蒙自治区5个县(旗)的采集点共采集到2属3种蚊虫24 240只,蠓虫17 110只。其中在淡色库蚊标本中检测到乙脑病毒基因阳性,并且获得4株可以稳定传代的病毒分离物,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盖塔病毒、浓核病毒。盖塔病毒(NMDK1813-1)E2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与甘肃分离株(GS10-2)在同一进化分支,且有6个共同的氨基酸变异位点。结论本研究发现的乙脑病毒和盖塔病毒均是在内蒙蚊虫标本中新近发现的病毒,这为内蒙地区的虫媒病毒及其传播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对内蒙的虫媒病毒及其病毒病的预防及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 标签: 乙脑病毒 盖塔病毒 虫媒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年内蒙自治区(简称内蒙)各级碘缺乏病(IDD)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了解各级实验室检测能力。方法2018年对内蒙自治区级实验室及全部12个盟市级实验室进行了盐碘、尿碘、水碘考核(74个旗县区级实验室参加尿碘考核,100个旗县区级实验室参加盐碘考核)。盐碘测定采用直接滴定法(GB/T 13025.7-2012);尿碘测定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107.1-2016);水碘采用《适合缺碘及高碘地区水碘检测的方法研究》中0 ~ 100 μg/L范围测定方法,对内蒙各级IDD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8年自治区级实验室3项考核全部合格,盟市级实验室盐碘、尿碘、水碘合格率分别为83.3%(10/12)、91.7%(11/12)、100.0%(12/12),旗县区级实验室盐碘、尿碘合格率分别为95.0%(95/100)、90.5%(67/74)。结论内蒙各级IDD实验室检测能力整体上已趋于稳定,但是若干实验室仍有波动,建议持续做好各级实验室人员的技术和责任感培训、仪器检定、实验环境控制、质量控制。

  • 标签: 缺乏症 实验室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北方内蒙草原地区藜科花粉诱导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SAR)的临床特点、藜科花粉的分布和致敏特征。方法2015年5—8月期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对内蒙草原6个地区(锡林浩特、二连浩特、多伦、通辽、扎旗、开鲁)的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并于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对上述6个地区进行花粉监测。观察SAR的临床特点、藜科花粉的分布和致敏特征。应用SAS软件9.4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6 043名受试者完成了问卷调查和SPT,藜科花粉诱导的SAR确诊患病率为13.2%(795/6 043);高发年龄在18~39岁;城市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61.2%比37.9%,P<0.001);上述6个地区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锡林浩特21.5%、二连浩特17.8%、多伦8.9%、通辽6.9%、扎旗15.3%、开鲁9.7%,P<0.001)。藜科花粉诱导的SAR的临床症状以喷嚏(96.5%)、鼻痒(92.2%)为主;眼部症状中眼痒较为明显(69.1%);其他相关症状中,乏力(32.1%)和嗜睡(31.5%)较为突出。藜科花粉诱导的SAR的合并疾病中,变应性结膜炎占71.4%(568/795),食物过敏占86.7%(689/795),支气管哮喘占16.7%(133/795)。藜科花粉播散高峰期为8月;藜科花粉诱导的SAR患病率与藜科花粉浓度呈正相关(R2=0.78,P=0.043)。藜科花粉SPT阳性率为21.2%(1 282/6 043),6个地区中以锡林浩特最高(28.0%,236/842)。结论内蒙草原地区藜科花粉诱导的SAR的患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以喷嚏为主,8月为花粉播散高峰期,SAR患病率与藜科花粉浓度呈正相关。

  • 标签: 藜科 花粉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草原 皮肤点刺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内蒙自治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多阶段分层抽样法于2020年3月10—15日对该区12个盟市55 599名居民发放新冠肺炎健康素养问卷。内容涵盖防治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和心理维度。各个维度最高得分标准化为十分,调查内容正确回答率≥80%者视为健康素养合格。最终有效问卷51 722份(93.0%),按照医护人员与非医护人员比例对32 529份问卷进行分析。根据合格人群比例定义健康素养水平。Cronbach′s α系数和KMO检验评价问卷信度和效度。Pearson χ²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内蒙自治区居民新冠肺炎健康素养水平为85.7%,综合得分(26.30±2.48)分。健康素养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正相关(r=0.70,P=0.012)。知识、态度、行为素养水平分别为61.6%、95.6%、96.8%。与15~25岁人群相比,46~65岁健康素养水平最高(OR=2.00,95%CI:1.78~2.24)。医务人员组健康素养水平(OR=2.54,95%CI:1.30~4.95)远高于非医务人员组。大专学历及以上组(OR=10.22,95%CI:9.19~11.36)明显高于大专以下组。心理焦虑程度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内蒙自治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素养呈现较高的整体水平,但知识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是内蒙居民新冠肺炎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健康素养 内蒙古自治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内蒙自治区扎兰屯市大骨节病病情变化和考核验收情况,为制订大骨节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17年,在扎兰屯市下辖的每个县抽取5个病区乡镇,每个乡镇抽取3个病区村,调查病区村内全部7 ~ 12岁居住6个月以上的常住儿童的大骨节病患病情况。按照《大骨节病诊断》(WS/T 207-2010)标准进行临床和X线诊断,比较2016和2017年扎兰屯市7 ~ 12岁儿童的大骨节病患病情况;并依据《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国卫疾控发[2014]79号)对大骨节病病情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验收。结果2016 - 2017年共检查7 ~ 12岁儿童1 697名,未检出临床大骨节病病例,X线阳性改变病例11例;其中,2016年检查儿童844名,X线阳性率为0.24%(2/844),干骺端阳性率为0.24%(2/844),未检出骨端阳性改变及三联征病例;2017年检查儿童853名,X线阳性率为1.06%(9/853),干骺端阳性率为1.06%(9/853),未检出骨端阳性改变及三联征病例。2017年7 ~ 12岁儿童大骨节病X线阳性率、干骺端阳性率均高于2016年(χ2 = 4.409、4.409,P均 < 0.05)。所有调查病区村均达到国家消除标准(7 ~ 12岁儿童无临床病例,X线阳性率≤3%且无手部骨端改变病例);2016、2017年扎兰屯市大骨节病防治工作组织管理评分均为88分,达到合格标准( > 85分)。结论扎兰屯市大骨节病病情达到病区消除标准,为呼伦贝尔市进一步实现大骨节病全面消除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大骨节病 监测 消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东北及内蒙地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sive care unit,PICU)护士镇痛镇静护理行为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构建规范化培训方案及研发标准化镇痛镇静护理流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PICU护士镇痛镇静护理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对东北及内蒙地区18家医院的435名P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东北及内蒙地区PICU护士镇痛镇静护理行为问卷平均得分为(70.54±13.63)分。不同年龄、护龄、PICU护龄、学历、职称,以及是否是重症专科护士、是否接受过镇痛镇静培训、有无护理镇痛镇静患儿经历,各组间护士的行为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是否接受过镇痛镇静相关培训、有无护理镇痛镇静患儿经历及对镇痛镇静的态度是影响PICU护士镇痛镇静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东北及内蒙地区PICU护士镇痛镇静护理行为尚有很大提升空间,PICU护士参加镇痛镇静相关培训次数越多、护理镇痛镇静患儿经历越丰富、镇痛镇静态度越积极,其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越强。

  • 标签: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镇痛镇静 护理行为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