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梁冰教授认为,白细胞减少症基本病机为本虚邪实,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邪实从血瘀、痰湿、热毒考虑,提出本病施治应遵循扶正祛邪原则。扶正主要是补肾健脾、填精益髓,促进生血并防范外感,在运用滋补肝肾、填精益髓药时,注意辅以温补肾阳之品,取其鼓舞气血生长及温运以制腻滞之功,并酌加活血补血药;健脾重点在于补益脾气、祛湿及调畅中焦气机,针对食欲减退、腹泻、易于外感者随症加减。祛邪有利于正虚的恢复,主要运用活血化瘀、凉血解毒等治法,并注意针对不同部位的感染灵活加减。梁教授辨证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扶正祛邪并用且有所侧重,收获较好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冰云是全球分布范围最广的云类型之一,他们由多种不同的冰晶粒子组成,形成了丰富的宏观和微观物理性质,对全球能量循环起到了重要作用。详细分析云内物理量的分布特征,对了解云在气候系统中作用有重要意义。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监测站(SACOL)分别于2013年和2007年引进了Ka-BandZenithRadar(KAZR)云雷达和MicropulseLidar(MPL)激光雷达,在西北干旱区进行云的长期连续观测。本文利用云雷达和激光雷达资料,在云检测和冰云识别的基础上,实现了三套云微物理量的反演算法,并根据反演结果对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SACOL站上空云微观特性进行统计,初步分析了云中冰水含量和有效粒径的分布变化,分析了其年变化特征和日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冰水含量和有效粒径在暖季的平均值要高于冷季,最大值均出现在9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在过渡季节时,冰水含量和有效粒径的变化率加快。在日出之后,随着地表温度的升高,冰水含量和有效粒径在白天出现三个峰值,在夜间又逐渐减小并保持稳定。云内冰水含量和有效粒径的大值区,主要出现在云的中下部,与各个高度云的发生频率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光果莸脂溶性化学成分及抗氧化能力。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光果莸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以脂溶性成分对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以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参考指标,评价光果莸不同部位脂溶性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分别从光果莸茎、叶、花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31、40、62种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占多数。光果莸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均有较好的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作用,其自由基清除率依次为叶<花<茎。结论光果莸脂溶性成分含有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简介:摘要王冰的“次注”包括2方面:其一,经文的注释,重在医道的阐发和概念术语的精解,对针灸相关经文的注解尤显功力,多有卓见,对宋代及宋以后的针灸文献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二,经文的改编,可大致分为2类:出于“昭彰圣旨,敷畅玄言”目的的改编;出于“以经注我”之改编。其中第2类改编中的补文王冰刻意掩饰,未按其自定补文体例“朱书其文”。运气“七篇大论”王冰自编自注的可能性最大,是其改编《素问》的一颗重要棋子。不论是从历史还是逻辑的维度考量,王冰对《素问》大尺度的改编都是过远大于功,特别是其刻意掩饰的第2类改编对后人产生的蒙蔽和误导至今仍多不为人所察知。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脂多糖刺激小鼠以及人单核细胞THP-1诱导的急性炎症模型,探索罗汉果醇促进AMPK磷酸化后靶向调控炎症通路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为罗汉果醇(MO)能否对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提供研究证据。方法动物实验:取用24只6~8周龄清洁级C57BL/6雄性小鼠,采用随机(随机数字法)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罗汉果醇(MO)组、脂多糖组、脂多糖+MO组,每组各分配6只。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0 mL/kg),MO组小鼠腹腔注射MO(30 mg/kg),脂多糖组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10 mg/kg),脂多糖+MO组小鼠腹腔注射MO(30 mg/kg),30 min后另一侧腹腔注射脂多糖(10 mg/kg)。经过12 h后,处死小鼠取材,并进行病理学、分子生物学检测。细胞实验:取用状态良好的THP-1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用100 ng/mL PMA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设置对照组、罗汉果醇(MO)组、脂多糖组、脂多糖+MO组。药物刺激结束后收集各组细胞悬液,所得细胞及培养基上清液用于后续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的损伤程度明显,组织切片的H&E染色结果中可见肺泡腔结构破坏,炎症细胞浸润增多,且有出血以及肺泡腔间隔明显增厚;在加入MO干预下,小鼠肺组织的损伤程度大幅度改善,MPO、肺湿/干重比等也有了显著的降低。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mRNA水平也同样在MO的干预下显著下调[(2.96±0.10) vs. (5.53±0.14),(8.62±0.17) vs. (12.31±0.09),(3.01±0.09) vs.(4.85±0.36)]。在脂多糖组小鼠肺组织中炎性小体的主要成分蛋白NLRP3、caspase-1 p20、GSDMD-N、ASC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脂多糖+MO组中AMPK磷酸化水平提高,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均得到有效地抑制[(0.58±0.09) vs.(0.89±0.15)、(0.19±0.08) vs. (0.93±0.16)、(0.65±0.09) vs. (0.86±0.14)、(0.30±0.12) vs. (0.47±0.10),均P<0.05];同时通过ELISA法测得在组织中焦亡的主要标志物炎症因子IL-1β、IL-18的分泌同样可以被MO缓解。而细胞实验中MO同样促进了AMPK的磷酸化,抑制NLRP3炎症小体相关成分蛋白表达,同时明显提高了细胞活力。结论MO通过促进AMPK的磷酸化抑制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进而缓解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患者果纳芬笔自行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进入试管婴儿技术助孕周期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取2017年7~12月首次进入试管婴儿技术助孕周期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护士教学演示后回家自行注射果纳芬笔。观察组使用PBL教学法对患者进行果纳芬笔的演示教学指导,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演示教学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对演示教学的满意度评价、对自行注射过程的评价及自行注射操作考核的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演示教学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χ2=5.04,P<0.05),对自行注射药物过程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χ2=11.86,P<0.05),自行注射药物考核得分高于对照组(t=9.83,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L教学法能提高患者果纳芬笔自行注射的学习效果,提高果纳芬笔自行注射的操作技能。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Notch信号通路探讨矾冰纳米乳对增生性瘢痕模型大鼠VEGF、TGF-β1的影响。方法将14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曲安奈德组及矾冰纳米乳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4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深Ⅱ°烧伤增生性瘢痕模型。造模成功后24 h,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外涂,矾冰纳米乳组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外涂矾冰纳米乳8.15、6.30、32.60 mg/ml,曲安奈德组外涂曲安奈德,2次/d,每次0.2 ml,连续给药35 d。分别在第14、21、28、35天,采用VG染色计算胶原纤维面密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VEGF、TGF-β1、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采用RT-PCR检测Notch1、Jagged1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曲安奈德组与矾冰纳米乳各剂量组胶原纤维面密度降低(P<0.05),VEGF、TGF-β1、Notch1、Jagged1蛋白及Notch1、Jagged1 mRNA水平降低(P<0.05)。与曲安奈德组比较,中剂量组胶原纤维面密度、VEGF、TGF-β1、Notch1、Jagged1蛋白及Notch1、Jagged1 mRNA水平降低(P<0.05)。结论矾冰纳米乳抑制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机制与下调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Notch1、Jagged1蛋白及mRNA水平,进而下调VEGF、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冰盐水诱导亚低温对心肺复苏(CPR)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提高心肺复苏后临床疗效提供科学方法。方法以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因"心搏骤停"到南京市浦口医院急诊科就诊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男性33例,女性7例;年龄35-79岁[(56.2±9.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0例,男17例,女3例)和对照组(n=20例,男16例,女4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复苏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复苏治疗的基础上加用4℃的0.9%氯化钠注射液经(外周或中心)静脉通道或骨髓腔通道注射快速诱导患者呈亚低温状态,并联合体外降温和药物降温维持亚低温的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后即刻和1 h的直肠温度与温度达标时间,比较两组患者ROSC后即刻、4 h、24 h、48 h、72 h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动脉血乳酸水平,评估亚低温对两组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ROSC后1 h的直肠温度为(34.2±0.4)℃,对照组为(36.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P<0.05)。两组患者在ROSC后48 h和72 h的GCS评分均较前升高,48h研究组GCS为(8.01±1.12)分,对照组为(6.76±1.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5)。72 h研究组GCS评分为(9.06±1.78)分,对照组为(7.47±1.2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5)。两组患者ROSC后4 h、24 h、48 h、72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在各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5.52±1.65)mmol/L、(3.96±1.71)mmol/L、(2.09±1.66)mmol/L、(1.77±1.59)mmol/L;对照组分别为(6.71±1.36)mmol/L、(5.33±1.27)mmol/L、(4.16±1.95)mmol/L、(2.06±1.72)mmol/L,两组各点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R术后早期联合采用冰盐水诱导和体外、药物降温的亚低温治疗方法对心搏骤停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芒硝、冰片冰敷应用于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6.60±17.11)岁;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5.60±15.04)岁。对照组常规冰袋冰敷,观察组芒硝、冰片冰敷。对比两组肿胀、疼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5 d后肿胀值分别为(20.37±2.44)cm、(20.40±2.43)cm、(20.28±2.37)cm,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3~5 d后VAS评分分别为(4.21±0.86)分、(4.06±0.78)分、(3.57±0.73)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3~5 d局部皮温分别为(34.81±1.10)℃、(34.69±1.11)℃、(34.54±1.1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5 d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硝、冰片冰敷应用于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可减少患者的肿胀值,降低局部皮温,有效缓解其疼痛程度,并且显著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