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早期抑郁筛查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3月1日至4月30日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前抑郁筛查阴性产妇2 889例,在产后5~7 d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家庭关怀指数量表(Adaptation Partnership Growth Affection Resolve,APGAR)评分及相关生活习惯的横断面调查。根据产后5~7 d EPDS评分是否<13分分为抑郁筛查阴性组2 354例和抑郁筛查阳性组535例,采用χ2检验或趋势χ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筛查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本人性格、夫妻关系、家庭功能、孕期睡眠、孕期吸烟、孕期饮酒、产前EPDS评分、分娩方式、是否中转剖宫产、是否产钳助产及阴道分娩总产程、产妇转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前置胎盘、双胎妊娠、胎位异常、早产、产后出血及合并症/并发症≥3个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本人性格外向(OR=0.483,95%CI:0.369~0.632)、夫妻关系和睦(OR=0.540,95%CI:0.442~0.691)和孕期睡眠好(OR=0.340,95%CI:0.245~0.471)是产后早期抑郁筛查阳性的保护因素,本人性格内向(OR=1.632,95%CI:1.275~2.088)、夫妻关系差(OR=3.495,95%CI:1.946~6.276)、家庭功能中度障碍(OR=4.038,95%CI:2.667~6.114)和严重障碍(OR=20.234,95%CI:2.446~167.364)、孕期吸烟(OR=2.071,95%CI:1.315~3.263)、饮酒(OR=1.924,95%CI:1.142~3.243)、双胎妊娠(OR=2.680,95%CI:1.435~5.005)、前置胎盘(OR=2.567,95%CI:1.316~5.009)、合并症/并发症≥3个(OR=1.876,95%CI:1.316~2.674)、产钳助产(OR=3.043,95%CI:1.185~7.816)、中转剖宫产(OR=1.917,95%CI:1.232~2.982)、产后出血(OR=1.668,95%CI:1.069~2.604)及产后转重症监护病房(OR=2.601,95%CI:1.112~6.086)是产后早期抑郁筛查阳性的高危因素。结论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愉悦;对于病情危重或有合并症/并发症的孕产妇应加强宣教,帮助其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干预模式对产科新生儿出生48~72 h后听力筛查初筛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5月至202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出生的324例自愿接受出生48~72 h后听力筛查初筛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研究组(162例)与对照组(162例)。研究组新生儿筛查前应用产科医护-新生儿医师-家长-耳鼻喉科医师协同干预模式,对照组仅进行新生儿常规管理。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48~72 h后听力筛查测试过程中新生儿状态的优良率、初筛通过率、筛查开始到通过的时长。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初筛状态优良率(95.67%,155/162)高于对照组(83.33%,135/162),P<0.05;研究组新生儿48~72 h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95.68%,155/162)高于对照组(85.19%,138/162),P<0.05;研究组双耳均通过者单耳筛查时长(平均值13.26 s)短于对照组(平均值22.82 s),P<0.05。结论协同干预模式可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缩短筛查时长,提高筛查过程中的新生儿状态优良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镜初筛阴性人群再次进行结直肠镜筛查的时间间隔。方法选择美国前列腺、肺、结直肠及卵巢筛查数据库中基线期结肠镜检查结果正常(初筛阴性)、完成两次结肠镜筛查的14 606名研究对象,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态、种族、吸烟)、生活习惯、癌症家族史及结直肠筛查结果等信息。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随着筛查间隔的延长阳性病例(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腺瘤、息肉)检出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内部标准人口计算各筛查间隔组阳性病例的标化例数、阳性率和构成比。结果研究对象基线期的年龄为(61.9±5.2)岁,男性占54.4%(7 948名);有癌症家族史占46.2%(6 745名);筛查间隔为(1 639.1±320.9)d,筛查阳性者共1 716例。随着筛查间隔的延长,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腺瘤和息肉的阳性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P趋势<0.001)。经内部标准化人口(14 606名)标化后,采用3、5年筛查间隔方案分别检出17.99、11.57例结直肠癌和177.37、240.35例进展期腺瘤。结论基于美国结肠镜检查初筛阴性人群,3年筛查间隔方案能筛出相对较多的结直肠癌病例,但其卫生经济学评价尚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丹麦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筛查体系的分析,根据DDH的三项诊断标准,确立髋关节体格检查对DDH诊断的阳性预测值(PPV)。方法近4年内共有290例(女性169例)髋关节查体阳性的儿童转诊到本机构骨科门诊。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3项DDH诊断标准,计算临床髋关节体格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并按照全科医生、助产士和儿科医生分成3个亚组。对于小儿骨科医生,采用其中的一项诊断标准来计算髋关节查体的阳性预测值。结果3项DDH诊断标准为:骨科医生查体确认髋关节不稳定、超声分型≥Graf IIC型或二者皆有。全体转诊儿童临床髋关节体格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4%、3.6%和1.8%。对于骨科医生,以超声分型≥Graf IIC型作为诊断标准,其髋关节体格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为33.3%。结论丹麦DDH筛查项目中,转诊儿童的临床髋关节检查的阳性预测值较低。
简介:摘要收集8例2009年1月至2016年5月于宁波市各家医院就诊的浙东地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及家庭成员的信息资料,采集8个先证者及家庭成员共8个家系的外周静脉血样本30份(每份标本3ml),采用全外显子捕获和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初步筛选出候选突变基因以及突变位点。结果显示家系1先证者的NUP93基因(c.315-316 T > A)、SIGLEC11基因(c.455-456 C > A)以及家系4中发现的NCF2基因(rs13306575,c.436-437 G > A)存在致病性突变,可能参与PBC的发病。其中NUP93、SIGLEC11的基因突变可能为尚未报道的新突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游离胎儿DNA(cff-DNA)产前筛查技术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cff-DNA产前筛查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而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2 398例单胎孕妇的产前诊断结果。羊膜腔穿刺术后,2 398例羊水标本均采集羊水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QF-PCR)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进行检测,其中359例提示其他染色体异常标本同时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分析。结果2 398例孕妇cff-DNA产前筛查提示21三体987例、18三体351例、13三体135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CA)异常566例、其他染色体异常359例,经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出21三体826例、18三体213例、13三体17例,性染色体异常221例、其他染色体异常26例,检出率分别为83.69%(826/987)、60.68%(213/351)、12.59%(17/135)、39.04%(221/566)、7.24%(26/359)。QF-PCR检出三体核型1 046例、性染色体异常188例,检出率分别为99.05%(1 046/1 056)、85.07%(188/221)。359例其他染色体异常经SNP array检测,有64例与cff-DNA筛查结果相符,检出率为17.83%(64/359),较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检出率提高10.59%。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是诊断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金标准”。QF-PCR技术可作为常见三体和SCA异常的辅助检测技术。性染色体嵌合体发生率较高,应警惕漏诊。cff-DNA产前筛查提示染色体片段缺失或重复时建议首选SNP array技术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巨噬细胞浸润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胰腺癌患者M2型巨噬细胞浸润的相关基因。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2例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61.8±2.8)岁。收集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相关临床资料,包括:血清糖类抗原19-9、肿瘤TNM分期、血管侵犯等。对样本行F4/80(巨噬细胞标志物)免疫组化染色。随访生存时间,并分析其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胰腺癌数据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与癌组织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负相关(r=-0.522,P=0.002),与癌旁组织未见明显关系(r=0.168,P=0.358)。癌组织巨噬细胞浸润程度联合术前血清糖类抗原19-9、肿瘤TNM分期、血管侵犯对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解释度达到47.4%(R2=0.474)。TCGA数据库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胰腺癌中95个差异基因与M2型巨噬细胞浸润显著相关,其中主要为基因JPH3(正相关)和IL17REL(负相关)。结论癌组织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可以作为胰腺癌患者预后预测因素,联合术前血清糖类抗原19-9、肿瘤TNM分期、血管侵犯预测预后更为准确。M2型巨噬细胞浸润的相关机制研究可以围绕JPH3和IL17REL等差异基因展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精神影像用于精神疾病初筛及分型的诊断效能,拟阐明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MR精神影像检查,且基于《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做出临床诊断的144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前期研究基础,分别构建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这4类精神疾病基于灰质体积的结构影像诊断模型。对于临床怀疑精神疾病的120例患者,对比影像结果及影像诊断模型中涉及的灰质体积改变脑区,计算相似度,选取相似度最高且大于50%的对应疾病作为患者的影像诊断,若无相似度大于50%的对应疾病,则认为其未见典型精神障碍脑改变模式;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评价MR精神影像用于这4类精神疾病初筛及分型的诊断效能。对于临床诊断为痴呆疾病的24例患者,分别统计常规MRI及MR精神影像检测到典型脑萎缩的患者所占比例。结果MR精神影像用于初筛这4类精神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准确度分别为86.6%(84/97)、69.6%(16/23)、0.56、83.3%(100/120);用于检测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准确度分别为77.8%(28/36)、69.0%(58/84)、0.47、71.7%(86/120),58.8%(10/17)、91.3%(94/103)、0.50、86.7%(104/120),42.1%(8/19)、96.0%(97/101)、0.38、87.5%(105/120)和24.0%(6/25)、100%(95/95)、0.24、84.2%(101/120)。临床诊断为痴呆疾病的患者中,常规MRI及MR精神影像检测到典型脑萎缩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8.3%(14/24)、91.7%(22/24)。结论MR精神影像实现了精神疾病脑灰质结构改变的可视化和可量化,尽管尚不能作为单独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但在提高精神、认知疾病诊断的时效性及客观性方面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工智能图像分析技术对骨髓细胞形态的识别效能。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患者的骨髓标本。选取骨髓标本100份,患者来源包括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2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急性白血病7例、慢性贫血患者32例、感染患者6例及正常骨髓象15名。其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52(37,66)岁,骨髓涂片经瑞-姬染色后,应用AI分析系统和人工审核对13种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分类,以人工审核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应用统计学软件绘制混淆矩阵,人工审核结果与AI分析系统预分类结果符合度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应用Pearson检验分析AI系统预分类和手工镜检分类结果的一致性。选取临床已确诊的MDS和AML骨髓标本各30例,比较AI分析系统人工审核与手工镜检2种方法分类计数原始细胞百分比结果的差异性,以评估AI分析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应用AI分析系统扫描共获得76 630张13种骨髓有核细胞的高清单一彩色图像;13种骨髓有核细胞分类计数的加权平均实验诊断效率参数为:敏感度95.82%,特异度99.19%,准确度98.89%,假阳性率81.00%,假阴性率4.18%;AI分析系统预分类结果和手工镜检分类结果的相关性显示: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中性中幼粒细胞、中性晚幼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及淋巴细胞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70,P<0.001);AI分析系统与手工镜检2种方法对MDS原始细胞的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AML原始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由于原始细胞计数均≥20%,符合AML的分型诊断标准。结论AI分析系统对13种骨髓有核细胞分类计数有较好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筛查高风险中真假阳性中的Z值,旨在提高实践中的NIPT准确性。方法收集NIPT成功的标本共计24 384例,对NIPT筛查提示为T21/T18/T13高风险的病例,分析探讨其确诊后真阳性与假阳性中Z值判定范围。结果本次NIPT共筛查出高风险共计335例,其中256例选择进行产前诊断,真阳性153例(59.77%),假阳性103例(40.23%),AUC达到0.9994。NIPT筛查提示21三体高风险时,当Z>13时,无论孕妇年龄是否大于35岁,本实验室检测数据阳性预测值均为100%,当3 < Z < 13时,若孕妇预产年龄为35岁及以上,NIPT筛查阳性预测值为80%(8/10),若孕妇预产年龄为35岁以下,阳性预测值为41.6%(5/12)。NIPT筛查提示18三体高风险时,当Z值> 13,阳性预测值为100%,Z值为3 < Z < 13时,阳性预测值仅为14.3%(1/7)。NIPT筛查提示13三体高风险时,当Z值> 20,阳性预测值为100%,Z值为3 < Z < 20时,阳性预测值仅为6.67%(1/15)。结论NIPT是一项近似产前诊断类的技术,对T21、T18都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对NIPT高风险的Z值进行适当分类及划分能进一步提高T21、T18、T13在不同区间内的阳性预测值,同时更利于指导临床医师对高风险孕妇进行遗传咨询,同时提升NIPT高风险孕妇Z值在3~13之间时进行产前诊断的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就诊,行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21-三体高风险的1039例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细胞经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和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验证,探讨经NIPT检测出的21-三体高风险的阳性准确性。结果1039例NIPT提示为21-三体高风险的孕妇中,经染色体核型分析,886例确诊为21-三体,其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为85.27%,包括标准型唐氏综合征核型839例(94.70%)、易位型28例(3.16%)、嵌合型14例(1.58%)、其他异常染色体5例(0.56%)。正常核型153例,假阳性率为14.73%(153/1039)。QF-PCR结果与核型结果相符共计1027例,其准确率为99.32%(1027/1034)。结论无创DNA检测胎儿21-三体的阳性预测值为85.27%,准确率较高,可以广泛应用于唐氏综合征胎儿出生缺陷的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细胞学筛查阴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阳性患者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细胞学筛查阴性、HPV16/18阳性或间隔1年其他12种高危型HPV(12HR-HPV)持续阳性1年以上的患者220例的宫颈活检病理资料。结果220例中,腺癌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18例,CIN Ⅱ18例,CINⅠ69例,湿疣样变47例,慢性炎症65例。在36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有35例是HPV16/18阳性,约占15.91%(35/220),只有1例为其他12种高危型HPV持续阳性1年以上,约0.45%(1/220)。结论宫颈细胞学筛查有可能出现假阴性,对于细胞学阴性、高危型HPV阳性尤其是HPV16/18阳性,立即进行阴道镜宫颈活检,可以减少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甚至癌变的漏诊。
简介:摘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一病因学关系的确定带来子宫颈癌筛查策略的重大变革:鉴于高危型HPV DNA检测可以筛查出更多的癌前病变和癌症风险人群,且更具成本效益,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21年首次向全球推荐高危型HPV DNA检测为子宫颈癌初筛首选方法。为促进新策略在国内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提高子宫颈癌筛查的质量和效率,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阴道镜及子宫颈病变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通过分析评价现有子宫颈癌筛查方法,各权威机构和组织对HPV初筛的推荐,结合国内子宫颈癌筛查的实践,从多方面对HPV DNA检测的应用做出界定并形成共识:推荐高危型HPV DNA检测作为健康体检人群子宫颈癌初筛的首选方法;高危型HPV特指WHO确认的14种高危HPV亚型,推荐HPV16/18分型检测用于进一步风险人群的分层;进行HPV DNA检测可采用临床医生采集的子宫颈样本或受检者自采样;HPV DNA检测结果为定性检测,可靠性尤其重要,推荐优选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可的应用于子宫颈癌初筛的HPV试剂,或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一致性考核,检测性能与初筛试剂高度一致的检测产品。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痰湿证的特征性生物标志物,为中医证候诊断的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体外受精(IVF)助孕治疗,年龄在20~37岁之间的不孕症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20例)、PCOS痰湿组(B组,20例)、PCOS非痰湿组(C组,20例)。采用qRT-PCR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卵泡液、颗粒细胞中miR-183/200/223的表达水平,并用相关性分析评价其与痰湿证的关系。结果血清中miR-223-3p在B组的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并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r=0.595, P=0.04)。卵泡液中miR-223-3p在B组的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P<0.001)及C组(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颗粒细胞中miR-183-5p在B组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A组(P=0.004)和C组(P=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与HOMA-IR呈正相关(r=0.732,P=0.007);miR-200c-3p在B组的相对表达高于A组(P=0.002)和C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与HOMA-IR呈正相关(r=0.704,P=0.016);miR-223-3p在B组的相对表达量高于A组(P<0.001),在C组的相对表达量也高于A组(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在B组的相对表达量与HOMA-IR呈正相关(r=0.547,P=0.042); miR-223-5p在B组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A组(P=0.001),在C组的相对表达量也低于A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B组的相对表达量与HOMA-IR呈负相关(r=-0.671,P=0.024)。结论PCOS痰湿证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特征,microRNA在PCOS痰湿证患者体内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miR-183-5p、miR-200c-3p与miR-223-5p可能成为诊断PCOS痰湿证卵巢局部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阴道自取样本高危型HPV(HR-HPV)分型检测用于子宫颈癌初筛的筛查效率,并探讨以不同HR-HPV亚型组合联合医生取样本的细胞学检查或HR-HPV病毒载量检测对自取样本HR-HPV阳性者进行二次筛查的筛查效率。方法本研究的数据来自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深圳市子宫颈癌筛查项目Ⅱ(SHENCCAST-Ⅱ)数据库,收集其中有自取样本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MS)技术进行的HR-HPV分型检测结果以及医生取样本的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的HR-HPV病毒载量结果、子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妇女共8 556例,转诊阴道镜检查者均有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自取样本HR-HPV分型检测作为子宫颈癌初筛方案(即方案1)时,基于其不同HR-HPV亚型组合[包括5个亚方案,即1a:HPV 16和(或)18型(HPV 16/18型)阳性;1b:HPV 16/18/58型阳性;1c:HPV 16/18/58/31/33型阳性;1d:HPV 16/18/58/31/33/52型阳性;1e:所有14种HR-HPV亚型中任一亚型阳性]的阴道镜转诊方案检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病变(CIN Ⅱ+)、CIN Ⅲ及以上病变(CIN Ⅲ+)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并以自取样本HR-HPV初筛阳性者即以方案1中的各亚方案为基础,对比分析其联合医生取样本的细胞学检查(即方案2,包括2a、2b、2c、2d、2e共5个亚方案)或HR-HPV病毒载量检测(即方案3,包括3a、3b、3c、3d共4个亚方案)作为分流指标的二次筛查方案的筛查效率。结果(1)本研究纳入的8 556例妇女的年龄为(38.9±7.9)岁,自取样本检测的HR-HPV阳性率为13.77%(1 178/8 556),其中HPV 16/18型、HPV 16/18/58型、HPV 16/18/58/31/33型和HPV 16/18/58/31/33/52型组合的阳性率分别为3.16%(270/8 556)、5.14%(440/8 556)、6.66%(570/8 556)和9.81%(839/8 556)。医生取样本的HR-HPV病毒载量≥10相对光单位/临床阈值(RLU/CO)者占8.87%(759/8 556),细胞学结果≥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者占12.05%(1 031/8 556)。(2)方案1中,所有14种HR-HPV亚型中任一亚型阳性者(即方案1e)行阴道镜检查对检出CIN Ⅱ+、CIN Ⅲ+的敏感度在所有方案(包括3个方案共14个亚方案)中最高(分别为92.70%、94.33%),但是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PPV)在所有方案中最低(特异度分别为88.44%、87.58%,PPV分别为18.34%、11.29%),且阴道镜检查率在所有方案中最高(为13.77%)。方案1的其他亚方案(即方案1a、1b、1c、1d)中,检出CIN Ⅱ+、CIN Ⅲ+的特异度方案1a最高,分别为97.92%、97.69%,其他亚方案也较高,均达90%以上;但敏感度方案1d最高(分别为88.41%、92.20%)。(3)HPV 16/18型阳性者直接行阴道镜检查(即方案1a),非HPV 16/18型阳性者行医生取样本细胞学检查或HR-HPV病毒载量检测,细胞学结果达到阈值(≥ASCUS,即方案2a)或病毒载量达到阈值(≥10 RUL/CO,即方案3a)者行阴道镜检查,其阴道镜转诊率低,而筛查CIN Ⅱ+、CIN Ⅲ+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则较高。若在此两个二次筛查方案基础上,首先根据自取样本HR-HPV分型检测结果,依次增加另外4种HR-HPV亚型(即HPV 58、31、33和52型)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再以细胞学检查或病毒载量检测结果进行二次分流,筛查CIN Ⅱ+、CIN Ⅲ+的敏感度也相应提高。结论以自取样本HR-HPV分型检测为子宫颈癌初筛方案,以及其联合细胞学检查或病毒载量检测进行二次筛查的方案,可以在筛查CIN Ⅱ+、CIN Ⅲ+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阴道镜检查率之间获得较好的平衡;将HPV 58、31、33、52型纳入HPV 16/18型阳性的初筛分流指标,并联合细胞学检查或病毒载量检测的序贯二次筛查,可进一步提高筛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