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利用MRI技术连续采集头颈部肿瘤患者吞咽时图像,观察并测量软腭、舌、喉的运动规律及最大活动度。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7月-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原发头颈部恶性肿瘤20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3例,中位年龄58.5岁(28~78岁)。20例患者中鼻咽癌7例,口腔癌3例,口咽癌5例,下咽癌3例,鼻腔鼻旁窦2例。根据AJCC第八版分期Ⅰ-Ⅱ期患者2例,Ⅲ期8例,Ⅳ期10例。结果吞咽时软腭向上移动移动距离为(1.06±0.31)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后移动距离为(0.83±0.24) cm且近似正态分布。舌体向后移动距离为(0.77±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含压舌板行图像采集患者舌上移位移为0,无压舌板患者舌体中位上移距离为1.23 cm (0.59~1.41 cm)。喉向上移动距离为(1.14±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前移动的中位距离为0.4 cm (0.27~0.90 cm)。结论吞咽运动有可能发生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并引起大体肿瘤体积(GTV)及周围正常组织移动;因此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应注意GTV至PGTV的个体化外放距离,以保证肿瘤处方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多模态技术在评价动态监测肿瘤化疗所致心脏毒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化疗患者38例(化疗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化疗患者分别在化疗2、4、6周期后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实时二维超声心动图(RT-2DE)、超声造影(CEUS)及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方法分别检测心功能。观察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峰、A峰、短轴缩短率(FS)、E/A,E峰减速时间(DT)、左心室整体圆周应变(LVGCS)、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LVGRS)、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LVPtw)、左心室扭矩(LVTor)、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左房前后径(LAD)等。结果TDI检查结果显示,化疗组中,化疗2、4、6周期后三个周期检测的FS、E/A、D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化疗6周期后检测的FS、E/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D-STI检查结果显示,化疗组中,化疗2、4、6周期后三个周期检测的LVGCS、LVGLS、LVPtw、LVTo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化疗6周期后检测的LVGCS、LVGLS、LVPtw、LVTo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EUS检查结果显示,化疗组中,化疗2、4、6周期后三个周期检测的LVED、LAD、LVEF水平和间隔E/A<1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化疗6周期后检测的LVED、LAD、LVEF水平和间隔E/A<1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蒽环类药物化疗会导致心脏毒性,3D-STI、CEUS及TDI能检测到化疗后所致的心脏毒性。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退行性二尖瓣反流(DMR)患者二尖瓣环(MA)静态几何结构及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于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35例DMR(均为二尖瓣脱垂和Barlow样改变)患者作为DMR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在舒张晚期、收缩早期、收缩中期和收缩晚期定量测量二尖瓣环面积(MAA)、二尖瓣环周长(MAP)、二尖瓣环前外后内侧直径(DALPM)、二尖瓣环前后径(DAP)、二尖瓣非平面角(NPA)、二尖瓣环高度(AH)以及瓣环高度与联合间径的比值(AHCWR),并计算以上各参数的收缩期变化分数。比较两组间MA静态结构和动态变化差异,分析两组MA在整个心动周期内的动态变化特点。结果静态结构:DMR组整个心动周期内MAA、MAP、DAP和DALPM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MR组收缩中期和晚期鞍形结构较对照组扁平(AHCWR:0.17±0.01比0.21±0.01,0.15±0.01比0.23±0.01;均P<0.05),其余时相鞍形结构相对保留。动态变化:对照组舒张晚期至收缩早期出现收缩前收缩(MAA、MAP、DAP、DALPM减小,均P<0.05),鞍形加深(NPA减小,AH和AHCWR增大,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DMR组MA收缩前收缩和鞍形加深均消失(舒张晚期与收缩早期所有MA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MR组收缩期动态变化也较对照组减弱受损,表现为DALPM、NPA及AHCWR收缩期变化分数小于对照组(均P<0.05),除DAP外,其余MA参数4个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正常人MA鞍形结构明显,且MA在心动周期内动态变化显著,出现明显的收缩前收缩,鞍形加深现象。DMR患者MA明显增大,且MA鞍形结构在收缩中晚期扁平化。DMR患者整个心动周期内MA动能均减弱,收缩前收缩现象消失,收缩期动态变化也不同程度受损。
简介:摘要影像学检查通过人体脏器的扫查,提供重要的解剖学信息,而超声心动图能够实时评价心脏解剖结构、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信息。三维超声心动图、应变成像等定量评估方法以及超声增强显影不再是纸上谈兵,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为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了丰富信息。本文主要通过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在心脏移植等新领域的应用来阐述其重要性,从而指导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客观评估瘢痕及动态监测瘢痕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瘢痕患者59例(男38例、女21例,年龄8~49岁,平均20岁),分为普通瘢痕组21例、增生性瘢痕组23例、瘢痕疙瘩组15例。59例患者均定期采用B超扫描瘢痕图像,测量瘢痕厚度。结果3个组瘢痕B超图像表现:普通瘢痕组真皮层回声强度不均匀,增生性瘢痕组及瘢痕疙瘩组真皮层均表现为明显低回声,部分瘢痕疙瘩病例可见少量血流信号。3个组瘢痕超声图像表现在12个月内均无显著变化。3个组瘢痕的厚度变化:普通瘢痕组厚度在12个月内无明显变化;增生性瘢痕组厚度在12个月内呈现出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结论B超能辅助鉴别不同类型的瘢痕,更加客观准确地测量瘢痕厚度,并监测瘢痕的动态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的特点及其与左心室肥大的关系。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于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50例,计为LVH组;抽取同时期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厚(NLVH)患者47例,招募健康志愿者55例作为对照,计为健康组。三组人员均进行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检查,计算并对比相应指标与LVH的相关性。结果LVH组患者的动态血压参数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SD)以及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SD)均高于NLVH组(P<0.05),且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关系(r=0.441、P<0.001;r=0.510、P<0.001;r=0.507、P=0.009);LVH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参数心前区和肢体导联最深S振幅(SD)、SD+V4导联S振幅(SD+SV4)均大于NLVH组,相关性分析显示为正相关关系(r=0.628、P<0.001;r=0.201,P=0.032);LVH组心电图异常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VH患者的24hmSBP、24hSSD、dSSD、SD、SD+SV4均高于NLVH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参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有左心室肥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动态CT扫描探索声带麻痹患者喉部软组织三维形态的动态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嗓音科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9~75岁)和健康受试者10名(男5名,女5名,年龄25~58岁),行喉部动态CT Cine电影序列扫描,获得受试者从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喉部运动的10个动态序列影像,结合声门区面积和环状软骨位移的动态变化将获得的动态序列影像划分为吸气相和发音相、开相和闭相,分别测量各个相位声带长度、宽度、厚度和声带下方收敛角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单侧声带麻痹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声带的三维形态参数。结果健康受试者从吸气到发音的过程中,吸气相和发音闭相声带形态相对稳定,发音开相和开闭相变换时,声带形态变化明显,长度变长(1.19±0.10)mm,宽度变宽(2.19±0.17)mm,厚度变薄(2.66±0.56)mm,声带下方收敛角度变小(31.45±4.78)°。声带麻痹组与健康受试组比较,开相时,声带麻痹组患侧声带的厚度比健康受试组薄(t=10.25,P<0.001),宽度较健康受试组大(t=5.25,P<0.001);闭相时,声带麻痹组患侧声带下方收敛角度较健康受试组大(t=4.41,P=0.001),健侧声带宽度比健康受试组大(t=2.54,P=0.026),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喉部动态CT扫描为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喉部软组织三维形态动态变化的客观定量测量提供了一种简便、无创的方法。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失神经支配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声带下方收敛角度与声带厚度较健康受试组发生特征性的动态变化。闭相时健侧声带的宽度可用于评估其代偿功能。
简介:心脏病属于常见疾病,对病人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情况严重时甚至将危害病人生命安全。因此为预防心脏疾病,需要定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病检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率,能够直接观测心脏功能。但目前多数群众对超声心动图的认知有限,认为其存在负面作用,从而抗拒超声心动图检查。为提高群众认知,下文围绕超声心动图展开探讨,并对如何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病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合成MRI定量参数图直方图特征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图直方图特征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经潍坊市中医院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146名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活检或手术前均行MRI常规序列成像、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DCE-MRI)及合成MRI序列扫描成像。使用PyRadiomics软件提取合成MRI定量参数T1、T2、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 PD)值及ADC值这四个数值的直方图特征。根据Ki-67表达情况将乳腺癌患者分为高表达组(≥30%)与低表达组(<30%)。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合成MRI定量参数图(T1-mapping、T2-mapping、PD-mapping)、ADC图的直方图特征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与MRI定量参数图直方图特征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比较各直方图特征对Ki-67表达状态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Ki-67高、低表达组间,ADC图直方图特征、临床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P=0.13;最大径,P=0.09;形态,P=0.94;边缘,P=0.23;强化方式,P=0.13;纤维腺体类型,P=0.26),T1-平均值、T1-10th位数(T1百分之十位数)、T2-平均值、T2-10th位数(T2百分之十位数)、PD-熵值和PD-峰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T1-10th位数及T2-10th位数是Ki-67表达状态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联合构建模型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的AUC为0.809,敏感度为64.8%,特异度为87.5%,准确度为72.8%。结论合成MRI定量参数有助于预测乳腺癌Ki-67的表达状态,为术前无创性评估乳腺癌的肿瘤增殖情况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