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原发性膀胱细胞发病罕见,目前对其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理、病理组织学、主要临床症状、诊断的标准及依据、治疗的方法手段、患者预后都尚未具备非常系统的认识。本综述主要对原发性膀胱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回顾,为原发性膀胱细胞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有力的证据。

  • 标签: 膀胱肿瘤 癌,印戒细胞 膀胱切除术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原发于下尿路的透明细胞腺癌相对少见,多为女性患者,而前列原发的透明细胞腺癌极为罕见。本例患者肿瘤组织形态由靴钉样细胞形成囊管状及实性结构,胞质透明至嗜酸。免疫表型:PAX8、细胞角蛋白(CK)7、Napsin A、CA125阳性,前列特异性抗原(PSA)阴性,与文献基本一致。大部分病例伴有右肾发育不全,表明此肿瘤可能起源于先天性残余肾、前列小囊或者前列尿道部。

  • 标签:
  • 简介:摘要女性原发性尿道腺癌临床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尿道黏液腺癌合并细胞患者,外院行尿道肿瘤切除术,术后检查提示肿瘤残存,后再次行尿道肿瘤切除术将肿瘤完整切除。随访11个月肿瘤无残留、复发。

  • 标签: 癌,印戒细胞 尿道肿瘤 手术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于前列的生殖细胞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月和9月收治的前列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2例,对其病理学资料、临床处理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41岁和32岁,临床表现为下尿路梗阻及排尿不畅症状,影像学提示前列巨大占位。前列穿刺活检组织学2例肿瘤均表现为小蓝圆细胞形态,浸润性生长,肿瘤背景中夹杂少量小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肿瘤细胞SALL4、OCT3/4、CD117和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标记均为阳性,而前列特异性抗原(PSA)、雄激素受体(AR)和突触素均阴性。此外,例1呈现特征性的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核旁点状阳性模式,可能误诊为上皮来源。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未查见其他器官肿瘤,综合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诊断为前列原发性精原细胞瘤,随后共进行了6个周期的博来霉素、依托泊苷和顺铂联合化疗,例1随访获得了完全缓解;例2随访肿瘤复发进展且伴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升高,后续根治标本最终诊断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结论前列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罕见,病理学上可表现为小蓝圆细胞形态学特征,合并免疫组织化学CKpan核旁点状阳性染色模式可能成为诊断陷阱。前列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处理策略需结合病理诊断及肿瘤标志物综合评估。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生殖细胞瘤 精原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临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例前列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前列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12例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前列肉瘤,其中横纹肌肉瘤6例,平滑肌肉瘤3例,未分化肉瘤2例,肉瘤1例。2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5例行根治性前列切除术;3例行放化疗;1例仅行化疗,1例仅行前列穿刺活检。12例患者除1例仍在随访外均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平均生存时间15个月(8~25个月)。结论前列肉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超声引导下前列穿刺活检和MRI有助于明确诊断,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 标签: 前列腺肉瘤 分子病理 基因重排 测序 多学科联合诊疗 预后
  • 简介:摘要患者,68岁。因尿频、尿急、肉眼血尿1个月就诊。初诊PSA 72.72 ng/ml,碱性磷酸酶(ALP)114 U/L。前列穿刺活检病理:前列细胞神经内分泌。患者即刻接受药物去势治疗基础上的依托泊苷联合顺铂化疗,累计化疗6次。后外周血游离DNA(cfDNA)基因检测结果示CDK4基因扩增1.99倍。化疗后加用哌柏西利治疗。治疗后3、6个月骨扫描检查提示骨转移灶数量持续明显减少,浓聚程度减低;ALP和PSA持续下降。治疗后随访1年,PSA 0.05 ng/ml,ALP 59 U/L,盆腔MRI和全身骨显像检查提示病灶稳定。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化 精准治疗
  • 简介:摘要通过尸检发现的前列癌也被称为前列潜伏。了解前列潜伏有助于全面认识前列癌,指导临床工作。现有的尸检研究提供了前列潜伏的患病率、Gleason评分、肿瘤体积、前列包膜外侵犯以及空间分布等重要信息。然而,不同的研究在研究时间、人群、研究方法以及结果呈现方面存在差异,使得整合这些结果较为困难。本文综述了目前前列潜伏的尸检研究结果,分析了尸检研究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提出了目前研究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潜伏癌 尸检
  • 简介:摘要分析1例前列细胞神经内分泌临床资料。患者60岁,因排尿困难1个月入院,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质硬肿块。前列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行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有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确诊后15个月死亡。前列细胞神经内分泌预后差,化疗在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细胞神经内分泌(SCNP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特征。方法分析2015年至2022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7例前列SCNPC(6例为初次诊治,1例为肝转移性前列SCNPC)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标记嗜铬粒素A(CgA)、突触素(Syn)、雄激素受体(AR)、前列特异抗原(PSA)、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单纯SCNPC患者中3例血清PSA值正常(参考范围<4 ng/ml),2例轻度升高(5.41、5.56 ng/ml),而2例混合性SCNPC患者血清PSA值平均17.05 ng/ml(11、23.10 ng/ml)。4例患者血清前列特异抗原(PSA)>4 ng/ml,平均11.3 ng/ml;其余3例患者PSA为正常范围。前列根治切除4例,经尿道切除1例,穿刺活检1例,TNM分期2例pT2,1例pT3,3例pT4,另有肝脏转移病灶穿刺标本1例,分期为M1c。4例根治性标本大体切面灰白色,鱼肉状,质地细腻。显微镜下肿瘤组织呈片状,巢状分布,伴片状凝固性坏死,瘤细胞密度高,体积较小,胞质稀少,核分裂象和凋亡易见,形态学与肺小细胞相似。肿瘤累及被膜、双侧精囊、膀胱颈及前列尖端,并见神经及脉管侵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gA(5/7例)、syn(7/7例)阳性表达;AR(6/7例),PSA(5/7例)阴性表达;Ki-67范围60%~90%,平均70%。结论前列SCNP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患者血清PSA正常或轻度升高。AR缺失表达,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效果差。

  • 标签: 前列腺癌 雄激素受体 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良性前列增生(BPH)并发前列炎患者的前列液白细胞介素水平和前列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本院2014年7月到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15例良性前列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前列炎的情况、前列液白细胞介素水平、总PSA(TPSA)和游离PSA(FPSA)及FPSA/TPSA。结果115例BPH患者中有76例并发前列炎,其中I级炎症37例、II级炎症25例、III级炎症13例。III级炎症组的炎症范围、炎症程度均显著高于I级、II级炎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级炎症组的IL-2、IL-6、IL-8、IL-10均显著高于I级炎症组、II级炎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II级炎症组的TPSA、FPSA显著高于I级炎症组、II级炎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的FPSA/T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BPH并发前列炎患者的前列液IL-2与PSA、FPSA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前列液IL-6、IL-8、IL-10与TPSA、FPSA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BPH并发前列炎是患者PSA升高的危险因素,且患者前列液的IL-6、IL-8、IL-10水平与PSA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临床可据此进行BPH并发前列炎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白细胞介素类 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摘要前列细胞神经内分泌非常罕见,在所有前列癌种类中,它是一种不常见类型并且预后较差。2016年7月1日本院收治78岁男性患者,既往有两年的排尿不畅伴尿频的病史,入院时患者的总PSA为8.76 ng/mL。前列穿刺活检病理提示前列细胞神经内分泌,Gleason评分:5+5=10,全身骨显像显示弥漫性骨转移。建议患者采取双侧睾丸切除术行去势治疗,但是患者拒绝该治疗方案。之后患者接受了体外放射治疗和全身化疗。最终,该患者于前列细胞神经内分泌诊断后的第17个月去世。

  • 标签: 癌,神经内分泌 前列腺 睾丸切除术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转化为小细胞的诊治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1例前列腺癌转化为小细胞患者的资料及病理结果,复习前列细胞的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排尿困难及前列特异抗原(PSA)升高行经尿道前列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给予手术去势及口服比卡鲁胺抗雄治疗,术后1个月患者再次出现尿潴留,再次行经尿道前列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细胞。同时出现多发骨转移,行化疗及局部放射等综合治疗,自发现前列细胞后8个月,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前列细胞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多数患者在发现后数月内死亡。目前该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可采用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方案等综合治疗。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腺癌 小细胞癌 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比例低于50%的胃混合型细胞(SRCC)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四川省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接受根治性胃癌切除术、且细胞比例低于50%的胃混合型S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分析SR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2.5个月(0.9~70.0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40.0个月(7.0~61.0个月),3年OS率为46.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年龄≥60岁、男性、肿瘤位于胃中上部、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侵犯胃壁全层、淋巴结转移、脉管神经侵犯的胃混合型SRCC患者3年OS率分别为34.3%、31.1%、30.0%、33.3%、40.7%、28.9%、37.5%,均低于年龄<60岁、女性、肿瘤位于胃下部、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未侵犯胃壁全层、淋巴结未转移、未发生脉管神经侵犯的患者(57.6%、57.5%、52.9%、57.6%、56.7%、74.6%、6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225,95% CI 1.089~3.481,P=0.003)、淋巴结转移(OR=1.077,95% CI 1.059~2.674,P=0.034)、肿瘤侵犯胃壁全层(OR=1.342,95% CI 1.117~7.225,P=0.002)、脉管神经侵犯(OR=1.104,95% CI 1.087~2.541,P=0.018)是胃混合型SR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淋巴结转移、侵犯胃壁全层、脉管神经侵犯的细胞比例低于50%的胃混合型SRCC患者预后差。

  • 标签: 胃肿瘤 癌,印戒细胞 印戒细胞比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前列尿路上皮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前列尿路上皮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3.4±11.2)(39~85)岁。就诊原因:肉眼血尿13例,排尿困难9例,膀胱刺激征3例。25例PSA均<4 ng/ml。17例MRI检查提示膀胱及前列区异常信号,膀胱与前列分界不清;其中3例提示为前列癌侵犯膀胱,前列区呈团块状异常信号;14例提示为膀胱区菜花状异常信号,考虑膀胱侵犯前列,此14例中6例既往有膀胱癌病史,考虑为膀胱复发并侵犯前列,复查胸+全腹CT(平扫加增强)发现2例全身多发转移。余8例MRI检查提示前列区团块状异常信号。11例术前行膀胱镜检,均发现滤泡样病变并取活检,其中10例病理诊断为膀胱尿路上皮,1例为前列尿路上皮。25例均行手术治疗,14例先行经尿道诊断性电切术,其中6例分别于术后10、17、31、45、60、65 d行根治性膀胱前列切除术;1例术后15 d行根治性膀胱前列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9例直接行根治性膀胱前列切除术,2例因术前诊断全身多发转移行经尿道姑息性电切术。结果25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前列尿路上皮,其中12例为原发性前列尿路上皮;13例伴膀胱尿路上皮,为继发性前列尿路上皮。术后13例进一步治疗。继发性前列尿路上皮患者中7例行膀胱灌注治疗,2例行吉西他滨+顺铂(GC)方案化疗,1例行盆腔局部放疗;原发性前列尿路上皮患者中3例行内分泌治疗。共17例发现淋巴结转移,其中术前发现7例,术后病理诊断1例,术后定期复查盆腔MRI发现9例;17例中10例为区域淋巴结多发转移,7例为腹股沟区及腹膜后多发转移。共16例发现远处转移,术前发现2例;术后随访发现14例,其中全身多发转移灶4例,肺转移6例,骨转移者4例。25例平均随访(21.5±10.1)(2~36)个月,1年生存率为88%(22/25),2年生存率为40%(10/25),3年生存率为28%(7/25);7例生存期满3年者未观察到生存终点。结论盆腔MRI、膀胱镜检并取活检及定期前列尿道部随机活检有助于前列尿路上皮的明确诊断,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早期诊断有助于改善预后,治疗首选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标签: 前列腺 尿路上皮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SMARCA4缺失胃癌。患者女,69岁,因腹胀伴恶心、呕吐入院。磁共振成像检查示胃窦部占位,胃镜活检示腺癌。镜下观察:肿瘤组织主要由大小不等的实性细胞巢构成,局部见形成不良的管状、筛状及失黏附性的条索状结构,局部胃黏膜内观察到细胞的形态,肿瘤细胞未见横纹肌样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SMARCA4缺失。诊断为胃SMARCA4缺失的低分化腺癌。需要与神经内分泌和肝样腺癌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前列动脉栓塞术(PAE)与经尿道前列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增生的优缺点,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收治200例前列增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26例行TURP术(TURP组),74例行PAE术(PAE组),对比两组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IPSS评分、QOL评分、前列体积、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结果PAE组较TURP组术后疼痛症状轻,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1个月TURP组国际前列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前列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优于PAE组(P<0.05),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但各有优缺点,术者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及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栓塞,胆固醇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原发性细胞(以下简称肝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不同阶段的肝癌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不同,预后亦不相同。因此,肝癌的临床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长期预后的评估至关重要。截至目前,世界各地已提出了多种肝癌分期系统,如TNM分期、巴塞罗那分期、东方分期、香港肝癌分期和中国肝癌分期等。本文旨在分析常用的肝癌分期,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 标签: 肝细胞癌 临床分期 预后评估 治疗选择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