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生殖支原体(Mg)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生殖支原体感染和致病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本文旨在全面了解生殖支原体在我国不同人群泌尿生殖道中的感染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特性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等文献库,检索时间从建立数据库至2020年3月10日,涉及我国人群Mg感染的横断面研究文献。由2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分别独立筛选并评价文献,交叉核对,采用R 1.1.463软件,对我国不同人群泌尿生殖道生殖支原体感染率进行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中,若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通过亚组分析,分析异质性来源。结果本文共纳入47篇研究文献,均为中高质量文献,且无明显发表偏倚,结果较为可信。研究文献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包括普通体检人群519例、医院STD门诊就诊患者10 504例、妇科就诊患者3 200例、泌尿外科就诊患者1 624例、MSM 1 082例、暗娼1 842例、HIV感染者3 691例。Meta分析显示,普通体检人群的Mg感染率为0.94%(95%CI:0.07%~2.78%)、医院STD门诊就诊患者的Mg感染率为11.58%(95%CI:8.57%~14.97%)、妇科就诊患者的Mg感染率为15.22%(95%CI:7.99%~24.27%)、泌尿外科就诊患者的Mg感染率为7.32%(95%CI:4.24%~11.16%)、MSM的Mg感染率为9.70%(95%CI:3.06%~19.52%)、暗娼的Mg感染率为13.49%(95%CI:11.97%~15.08%)、HIV感染者的 Mg感染率为20.46%(95%CI:13.67%~28.22%)。结论普通体检人群的Mg感染率较低,但其他人群泌尿生殖道Mg感染率较高,值得进一步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测应用于不同人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诊断和筛查的作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0年7月间收集的48例SARS-CoV-2特异性IgM或IgG抗体阳性人员的血清抗体动态检测信息,分为COVID-19确诊病例组、疑似病例组、假阳性组。结果15例COVID-19确诊病例组在患者确诊后0~4 d、5~9 d单纯IgM抗体阳性率为6.67%和13.33%,10~14 dIgM和IgG双抗体阳性率达100.00%;19例疑似病例组中单纯IgM抗体观察期间全部转为IgG抗体;14例假阳性人群表现为单IgM阳性,观察期间无1例IgG转阳。结论动态检测SARS-CoV-2特异性抗体变化趋势可协助判断COVID-19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人格特征焦虑症患者防御方式的特点及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北京安定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6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6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他们进行防御方式问卷(DSQ)、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人格量表(SSP)测评,记录并比较数据差异。结果焦虑症患者不成熟和中间防御机制的因素高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华和幽默等成熟防御机制因素均低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虑症患者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N量表T分高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虑症患者艾森克人格问卷中N分与不成熟防御因素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SSP与DSQ量表部分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防御机制尚不成熟,情绪不稳定与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呈正相关,应根据人格特质和防御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人群对女性面下1/3侧貌审美评价的差异,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张不同垂直骨面型(均角、低角、高角)且侧貌美观协调的女性侧面像(河南省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治疗的患者资料)作为模板图像。水平前移或后移模板图像的上唇突点(UL点),改变UL点到E线的水平距离(distance to E line,DE),UL点位于E线前方DE值计为正,反之计为负,获得DE值分别为-5、-4、-3、-2、-1、0、1、2、3、4 mm的侧貌图像;每种骨面型获得10张,共30张,作为调查资料。选择正畸患者[2019年6至9月于河南省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年正畸患者144例,男性66例,女性78例,年龄(29.4±7.7)岁]和正畸医师[2019年6月参加河南省口腔医院正畸科学术交流会的正畸医师和正畸研究生138名,男性60名,女性78名,年龄(32.2±7.1)岁]作为调查对象,对30张侧貌图像进行审美评价,选择是否接受每张侧貌图像为美观侧貌,计算各侧貌图像的接受率,设定接受率>60%为可接受侧貌,统计可接受侧貌的DE值范围;并筛选每种骨面型图像中最美观侧貌,计算最美观侧貌选择率;并进行Kruskal-Wallis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总人群、正畸患者、正畸医师接受率最大的侧貌DE值均为-2 mm,最美观侧貌选择率最大的侧貌DE值亦均为-2 mm。正畸患者与正畸医师对30张侧貌图像的总接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调查人群对3种垂直骨面型侧貌的接受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总人群对均角、高角和低角骨面型侧貌的接受率分别为62.1%(1 752/2 820)、55.4%(1 563/2 820)和33.5%(946/2 820),可接受侧貌的DE值范围分别为-4~2 mm,-2~2 mm和-2~-1 mm。结论本组调查人群接受率最高、评价最美观的侧貌DE值为-2 mm;正畸患者与正畸医师对侧貌的审美评价趋于一致。垂直骨面型对侧貌审美有影响,不同骨面型的接受率及可接受侧貌的DE值范围由大到小依次为均角、高角和低角骨面型。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胃癌患者、主要照顾者及护理记录对化疗不良反应的报告的一致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并接受化疗的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102对,于第2个化疗周期和第4个化疗周期后,收集患者自我记录、主要照顾者记录和护理人员记录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采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表(MDASI)评价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同时采用Kappa检验分析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与护理人员对量表中13项化疗不良反应报告的一致性。结果第2个化疗周期结束后,除乏力和苦恼2种不良反应外,患者报告的其他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与主要照顾者和护理人员记录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报告的乏力、苦恼、睡眠不安、恶心及口干发生率高于主要照顾者和护理人员记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食欲下降、气短、睡眠不安、呕吐、疼痛、恶心、口干、嗜睡、健忘及麻木10个方面与主要照顾者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在食欲下降、气短、呕吐、疼痛、恶心、口干、嗜睡、健忘及麻木9个方面与护理人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主要照顾者在食欲下降、苦恼、气短、呕吐、疼痛、恶心、口干、嗜睡、健忘及麻木10个方面与护理人员存在较好的一致性(P<0.05)。第4个化疗周期结束后,患者乏力、苦恼、睡眠不安及悲伤感自我报告严重程度高于主要照顾者和护理人员记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报告的乏力、苦恼、睡眠不安、悲伤感及口干发生率高于主要照顾者和护理人员记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食欲下降、气短、呕吐、疼痛、恶心、口干、健忘及麻木8个方面与主要照顾者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在食欲下降、呕吐、疼痛、恶心、口干、健忘及麻木7个方面与护理人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主要照顾者在食欲下降、睡眠不安、呕吐、疼痛、恶心、口干、健忘及麻木8个方面与护理人员存在较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护理人员和患者主要照顾者低估了胃癌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单纯的护理记录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的化疗症状,应考虑将患者的自我报告作为参考数据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1—2018年浙江省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求询者HIV筛查阳性率和筛查阳性病例分类构成比趋势,为优化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完成"90-90-90"防治目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析2011—2018年浙江省各VCT门诊数据,分析不同类型人群HIV抗体筛查阳性率和筛查阳性病例分类构成比情况,采用SAS 9.2软件,应用cochran-armitage trend方法进行趋势分析。结果2011—2018年共完成检测775 324人次,发现筛查阳性8 573人次,总体HIV筛查阳性率1.11%。HIV筛查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0.67%上升到2015年的1.30%,再到2018年的1.42%。配偶/固定性伴阳性、男男性行为的筛查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商业异性性行为和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的筛查阳性率呈上升趋势。筛查阳性病例分类构成比中,注射吸毒史、配偶/固定性伴阳性、医疗相关问题和其他类型呈下降趋势,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和男男性行为呈上升趋势。结论自愿咨询检测服务作为检测发现工作的主要措施之一,需要及时分析目标人群性行为的变化特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政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都市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及血液检验不合格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成都市血液中心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的44 508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本组献血者共计捐献112 836人次单采血小板;其年龄为18~60岁;男性献血者为31 260例,女性为13 248例。对本中心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献血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及血液检验结果,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其中,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单采血小板捐献次数、文化程度、职业;血液检验项目包括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不同人口学特征献血者的血液检验不合格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于献血前与所有献血者签署《献血者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组44 508例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验总不合格率为4.96%(2 206/44 508)。不同性别、年龄、单采血小板捐献次数、文化程度及职业献血者的血液检验不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648、108.012、390.095、168.835、122.255,P<0.001、0.001、0.001、0.001、0.001)。②男性献血者的ALT检验不合格率显著高于女性,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351/31 260)比0.17%(23/13 248),χ2=100.618,P<0.001]。不同年龄段献血者中,18~25岁献血者的ALT、HBV、HCV、HIV检验不合格率最高,36~45岁者献血者TP检验不合格率最高,不合格率分别为1.01%(138/13 688)、1.85%(253/13 688)、1.63%(223/13 688)、0.64%(87/13 688)、1.79%(141/7 898),并且不同年龄段献血者的上述检验不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287、51.130、51.591、32.236、41.021,P<0.001、0.001、0.001、0.001、0.001)。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HBV、HCV、TP、HIV不合格率分别为1.57%(537/34 264)、1.27%(435/34 264)、1.41%(484/34 264)、0.44%(151/34 264),均显著高于献血次数≥2次者,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742、26.792、56.858、13.501,P<0.001、0.001、0.001、0.001)。不同文化程度献血者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献血者的ALT、HBV、HCV、TP检验不合格率最高,分别为1.14%(112/9 792)、2.31%(226/9 792)、1.39%(137/9 792)、2.03%(199/ 9 792),并且不同文化程度献血者的上述不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409、80.894、11.244、80.429,P<0.001、0.001、0.001、0.001)。不同职业献血者中,其他职业献血者的ALT检验不合格率最高,农民职业献血者的HBV、TP检验不合格率最高,不合格率分别为1.19%(186/15 529)、2.01%(106/5 266)、2.15%(113/5 266),并且不同职业献血者的上述不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489、36.368、92.329,P<0.001、0.001、0.001)。结论2015-2019年成都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男性、18~25岁、初次参加单采血小板献血、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农民及其他职业献血者的单采血小板血液检验不合格率较高。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在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宣传及招募过程中,应注意提高不同人群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并且加强对血液检验不合格高风险人群的献血前指导及献血时征询,从而提高无偿献血血液检验合格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人工流产术对妇女月经复潮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及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行B超监视下无痛人流术的妇女260例纳入B超组,行微创内窥可视人工流产术的妇女260例纳入可视组,观察比较两组妇女手术情况,术后月经复潮时间、阴道出血时间,术后腹痛情况及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可视组妇女手术时间为(3.37±0.84)min,显著短于B超组的(6.59±2.03)min(t=23.68,P < 0.001);可视组妇女术中出血量为(15.87±5.65)mL,显著少于B超组的(33.04±10.44)mL(t=23.33,P < 0.001);可视组妇女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分别为(3.16±1.58)d、(30.37±6.13)d,均显著短于B超组的(4.23±1.83)d、(32.07±4.25)d(t=7.10、3.69,均P < 0.001);两组妇女术后腹痛等级、腹痛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可视组完全流产率(98.85%)显著高于B超组(96.15%)(χ2=3.86,P < 0.05),并发症发生率(2.31%)显著低于B超组(5.77%)(χ2=4.01,P < 0.05);可视组宫腔粘连发生率(1.15%)与B超组(3.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微创内窥可视人工流产术与B超监视下无痛人流术均具有良好的无痛效果,但微创内窥可视人工流产术更有利于减少手术影响,促进妇女术后恢复,安全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