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报道一套独立后装放疗剂量验证软件的实现方法和结果。方法后装放疗剂量验证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以Visual C++为开发平台,剂量计算算法采用AAPM TG 43报告推荐的公式。回顾性选择已完成治疗的宫颈癌患者6例,每例患者都使用了不同的施源器,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和γ通过率(0.1cm,5%)评估验证软件和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结果的偏差。结果与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结果相比,验证软件剂量计算结果的γ通过率均>98%。靶区D100%和D90%的偏差最大值分别为0.29%和0.53%,危及器官D0.1cm3、D1cm3、D2cm3的偏差均<0.5%。结论仅需极少的人机交互,该剂量验证软件能验证后装临床治疗计划剂量计算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装治疗中多种施源器的Offset值。方法选取插植钢针(Part#083.062)、插植塑料圆针(Part#189.608)、插植塑料尖针(Part#189.601)、多通道施源器软管(Part#110.800)、塑料宫腔管(Part#189.745)、金属宫腔管(Part#110.437)施源器。根据源在荧光胶片放射性成像,确定施源器顶端驻留点位置以及到施源器顶端的距离。在施源器顶端驻留点位置贴铅珠,将施源器置入盆腔体模中进行CT扫描。然后在计划系统中重建施源器,通过调整Offset值使铅珠与施源器顶端驻留点对准,从而得到施源器Offset值。塑料材质施源器由于密度与人体组织接近,施源器顶端难以准确重建,因此利用挡块或者假源重建施源器,得到塑料材质施源器Offset值。根据验证结果分析比较不同施源器Offset值差异。结果不同施源器Offset值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插植钢针为-11.4 mm,插植塑料圆针为-4.1 mm,插植塑料尖针为-3.5 mm,多通道施源器软管为0 mm或-5.0 mm,塑料宫腔管为-6.5 mm,金属宫腔管为-7.5 mm。结论为了适应精确放疗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对后装中施源器Offset值进行测量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装放疗计划的鲁棒优化方法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已完成治疗的根治性宫颈癌患者20例,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对比常规优化和鲁棒优化计划差异,用DVH和DVH束评估常规优化和鲁棒优化计划的鲁棒性。鲁棒优化方法使用最差剂量分布考虑放疗中不确定因素存在时的剂量,每次优化迭代计算放射源沿人体左右(x轴)、前后(y轴)、头脚(z轴)方向偏移固定值(2 mm)时的剂量分布,再加上放射源位置无偏移情况;每个体元的最差剂量分布是这几种情况中靶区内剂量最低值和靶区外剂量最高值,迭代目标函数通过最差剂量分布计算。结果在没有放射源位置偏移情况下,鲁棒优化HR-CTV D100%均值比常规优化低,而V150%均值比常规优化高(P<0.05)。在考虑放射源位置偏移情况下,对比多种剂量分布的最差剂量学参数,鲁棒优化和常规优化的HR-CTV D100%均值相近,但鲁棒优化的D90%均值比常规优化高(范围0.02~0.03 Gy)(P<0.05)。鲁棒优化增加了膀胱和小肠的D2cm3,直肠剂量随着鲁棒优化中考虑的放射源位置偏移方向的增加而增加。所有患者的常规优化和鲁棒优化的DVH束宽度相近。结论基于最差剂量分布的鲁棒优化不能明显地提升宫颈癌后装放疗计划的鲁棒性,需要其他的方式减小后装放疗中的不确定因素对剂量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徒手腔内联合插植实现影像引导自适应后装(IGABT)相较于传统A点二维后装(CP)剂量学优势,明确其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行全量放疗的宫颈癌患者26例,每例患者行4次后装治疗。治疗时先徒手置入宫腔管及2根插植针,后增加插植针数量并调整方向、深度,分别行CT扫描获得2套图像。勾画高危临床靶区(HRCTV),A点和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及乙状结肠)。在2套图像上分别行CP和IGABT计划设计,并配对t检验、Wilcoxon检验两者剂量参数差异。结果以CP计划的覆盖指数(CI)进行分组,A组(CI≥0.90)包含20个CP和对应IGABT计划,B组(CI<0.90)包含84个CP和对应IGABT计划。A组的HRCTV体积及肿瘤直径明显小于B组(46.7 cm3∶62.1 cm3,P<0.001及3.1 cm∶4.4 cm,P<0.0001)。IGABT显著提高所有及B组D90%及覆盖指数,降低膀胱剂量,减少A组乙状结肠剂量,并改善剂量适形度及均匀性。结论IGABT能提高靶区覆盖、剂量适形度和均匀性,保护危及器官,且对肿瘤较大的患者仍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后装治疗计划中一种逆向剂量优化算法(GBPO)的实现方法和结果。方法GBPO使用标准的二次目标函数,优化代码基于LBFGS算法。回顾性选择了7例使用不同施源器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和15例使用了三管施源器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先用等剂量线定性评估GBPO计划的质量,然后统计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CTV D100%、V150%,危及器官D0.1cm3、D1.0cm3、D2.0cm3),评估GBPO计划、IPSA计划和Graphic计划之间的差异。结果对于使用不同施源器的7例患者,GBPO都可以优化出适形的剂量分布,GBPO计划、IPSA计划和Graphic计划之间靶区和危及器官的DVH参数相近。对于使用了三管施源器的15例患者,GBPO计划和IPSA计划之间DVH参数也相近,GBPO计划和Graphic计划之间危及器官DVH参数也相近,但是GBPO计划CTV的D100%高于Graphic计划(P<0.01),V150%低于Graphic计划(P<0.01)。结论采用逆向剂量优化算法GBPO制订的计划在靶区覆盖和危及器官保护方面与IPSA计划相似,GBPO可集成在三维后装治疗计划系统中。
简介:摘要近年来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BT)技术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与二维技术相比,宫颈癌图像引导的三维BT技术可以提高局控率、生存率。三维BT要求用体积剂量参数评价治疗靶区及危及器官受量,探索体积剂量参数与局控率、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关系。BT开始时肿瘤残留体积及形状与局控率有明确相关性,应当结合MRI、超声、妇科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残留肿瘤体积。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技术可以改善靶区剂量分布。严格遵守靶区勾画、体积剂量原则以及质控要求。为规范其应用,中华医学会放射治疗学分会近距离治疗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分会妇科肿瘤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治疗专委会结合中国国情联合制定此专家共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后装的护理干预对患者自我感受及生活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3例,随机分成试验组(32例)以及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宫颈癌后装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则予以专项护理干预。分别对比两组在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后自我感受情况,满意度情况以及干预后生活品质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在全身反应、宫颈感染、阴道炎、阴道流血发生率方面对比,前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SPB评分相比干预前较低,且试验组相比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满意度方面对比,前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评分对比,前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绕宫颈癌后装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宫颈癌后装治疗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自我感受及生活品质,同时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调强补偿高剂量率后装中两种计划方案的剂量差异,为更好地制定调强补偿高剂量率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已接受调强补偿高剂量率后装治疗的根治性宫颈癌患者20例,腔内照射计划相同,调强补偿计划分为两种,第一种不考虑腔内照射剂量对调强补偿计划剂量优化的影响,第二种基于腔内照射剂量进行调强补偿计划剂量优化,这两种调强补偿计划与腔内照射计划相加后分别称为A方案和B方案,利用SPSS19.0统计分析A,B两种方案高危靶区(high 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TV)的D90%、适形度指数(conformal index,CI),膀胱、直肠、小肠的D2cc,评估两种方案的差异。结果在HRCTV剂量分布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B方案HRCTV的CI平均值比A方案提高,并且B方案中膀胱、直肠的D2cc平均值比A方案分别降低了43.19 cGy、35.94 c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方案小肠D2c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方案小肠D2cc的平均值比A方案降低28.64 cGy。结论调强补偿高剂量率后装中基于腔内照射剂量进行调强补偿计划剂量优化这一方案能有效提高靶区剂量适形度指数,并能显著降低膀胱直肠的D2cc。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3D打印支架联合人造金刚石探头测量施源器材料对高剂量率后装192Ir源水中吸收剂量的影响。方法将金刚石探头与塑料插植针分别固定在3D打印支架上,金刚石探头的中心轴与塑料插植针的中心轴在一个平面内相互垂直。采用模拟源尺测量实测驻留位置为248 mm,该驻留位置与逐点测量的最大响应位置吻合。测量材料有304不锈钢、聚亚苯基砜树脂(PPSU)材料、有机玻璃(PMMA)材料和3D打印聚乳酸(PLA)材质。测量水中不同厚度或不同填充率的材料对吸收剂量的衰减。结果304不锈钢和PPSU材料厚度与相对剂量的线性拟合公式分别为y=-0.029 7x+1.000 3,y=-0.002 3x+1.010 2;拟合优度R2分别为0.925 3和0.722 2。10 mm以内PMMA材料对剂量的影响均<1.5%。3D打印材料填充率(%)与相对剂量的线性拟合公式为y=-0.000 4x+1.024 6,拟合优度R2为0.854 5。结论施源器材料,尤其是高密度材料(如304不锈钢)和新型技术材料(如3D打印PLA),对192Ir后装源的吸收剂量影响需引起施源器开发人员和临床应用者的足够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三维后装放射治疗中一种可控制驻留时间变化幅度的算法的实现方法和结果。方法逆向优化算法(GBPO)使用标准的二次目标函数,在目标函数中增加一个可控制驻留时间变化幅度的项,用驻留时间调制因子(DTMF)调节驻留时间的变化幅度。回顾性研究15例使用了三管施源器(Nucletron part#189.730)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析DTMF与驻留时间标准差的关系,统计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HR-CTV D100%、V150%,危及器官D0.1 cm3、D1 cm3、D2 cm3),评估GBPO计划和商用计划系统(采用IPSA算法)计划之间的差异。结果当DTMF<20时,驻留时间标准差迅速减小,在DTMF增加到100之后,驻留时间标准差无明显变化。GBPO计划的D100%(3.63±0.36)高于IPSA计划( 3.53±0.3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 P<0.05),两种计划之间其他DVH参数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后装放射治疗中控制驻留时间变化幅度的方法是可行的,采用GBPO制定的计划在靶区覆盖和危及器官保护方面与IPSA计划相似,GBPO可集成在三维后装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照明技术的不断发展,LED由于具有效率高、节能好、可调光等优势,逐渐成为照明市场的主要产品。然而,大功率LED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有效地散发热量,必须使用高效率的LED散热鳍片。由此,设计了一种高效率的LED散热鳍片,该鳍片具有结构简单、高效节能,环保可靠的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3D打印个体化施源器在鼻咽癌腔内后装放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例rT1期复发鼻咽癌及1例T2期残留鼻咽癌患者进行定位CT扫描,传输至3D图像处理软件获得鼻咽腔几何轮廓参数,并设计管道走位使其靠近肿瘤区(rGTV)。按设计参数,使用3D打印机制造出个体化腔内施源器。用类似后鼻孔填塞技术将施源器置入鼻咽腔内。在施源器预设的管道中,插入后装施源管及假源,再次行定位CT并传入3D后装计划系统。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设计优化治疗计划,完成首次治疗后取出施源器。再次治疗前复查定位CT并观察假源位置是否准确。结果施源器置入鼻咽腔后能与鼻咽壁完全贴合,并且自行固定无须额外的固定措施。治疗中多次复查CT并与计划CT比较假源位置误差≤1mm,患者治疗全程无明显不适。优化后三维治疗方案100%剂量曲线包全rGTV,脑干、脊髓最大剂量<30%。复发患者给予处方剂量40Gy分8次4周完成,残留患者12Gy分2次1周完成。2例患者后装治疗后3个月复查肿瘤均全消。结论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个体化鼻咽腔内施源器具有自行固定、位置准确、重复性好、患者耐受良好的优点,近期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宫颈癌腔内结合插植后装治疗(IC/IS BT)时徒手方式插针计划与虚拟优化插针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探讨现有插植后装计划的改善空间。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宫颈癌高剂量率放疗计划,利用Nucletron Oncentra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在已实施的徒手方式插植后装治疗计划(Treatment-Plan)的基础上,再为每例患者设计一个虚拟优化插植后装治疗计划(Optimized-Plan)。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两种计划的高危临床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量及计划执行效率。结果两种计划相比较,Optimized-Plan显示出更适形的靶区覆盖和更均匀的剂量分布(P=0.000、0.008)。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和小肠的D0.01 cm3、D1 cm3、D2 cm3和D5 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timized-Plan可以降低危及器官受量,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小肠D2 cm3分别减小60.41、36.43、27.53、12.43 cGy。计划执行时间上,Treatment-Plan为(857.92±243.39) s,Optimized-Plan为(804.53±239.13) s,平均缩短53.39s (P<0.001)。结论虚拟优化插针计划比徒手方式插针计划显示出更适形的靶区覆盖和更均匀的剂量分布,同时各危及器官受量都有不同程度降低,计划执行时间缩短。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经阴道3D打印后装腔内联合插植治疗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比较该方法和徒手插植方法的剂量学和操作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选取40例行192Ir高剂量率腔内联合插植后装治疗计划。实验组为20例使用经阴道3D后装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用基于CT影像的预计划方法设计插植针路径,用3D打印技术创建个体化模板实体和插植针路径,最后在CT引导下置入模板。对照组选取20例腔内联合徒手插植治疗计划,徒手插植方法不做预计划并且插植针方向由操作医生经验决定。结果两组计划HR-CTV的分次D90相近,实验组正常组织D2cm3的剂量有较显著改善,且肿瘤靶区内高剂量区体积和剂量适形性指数均有改善。实验组共使用273次插植针,脱靶次数为1次,未出现插植针刺穿正常组织事件。对照组共使用203次插植针,脱靶次数4次,且观察到3次刺穿正常组织事件。结论3D打印后装腔内联合插植治疗个体化模板方法对比徒手插植方法有剂量学优势,并且操作更安全,实际治疗可达到预计划剂量设计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局部晚期宫颈癌后装放疗应用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的剂量学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9年8月就诊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共68例,均为偏心性或外照射后仍有巨大肿块(肿瘤直径>5 cm)残存的患者,外照射采用调强放疗,后装治疗方法为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高危临床靶区(high-risk clinical target area,HR-CTV)剂量为6 Gy/次,1次/周,共5次。6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模板组35例采用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辅助置入宫腔管并植入插植针;自由插植组33例徒手进行宫腔管的置入及插植针的植入。所有患者均于CT引导下调整宫腔管、插植针位置及深度,将最终CT图像传入后装治疗计划系统,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制定治疗计划,实施治疗。结果共制定340次后装放疗计划,其中模板组175次、自由插植组165次。模板组较自由插植组的HR-CTV的D90(包绕90%靶区体积的剂量)、中危临床靶区(intermediate-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IR-CTV)的D90均明显增高(t=3.63、2.45,P<0.05),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的D2 cm3均显著降低(t=-2.81、-2.54、-2.33,P<0.05)。同时,模板组每次后装治疗平均扫描CT次数为(1.78±0.53)次,每次治疗从宫腔管及插植针植入至调整达满意位置的平均消耗时间为(11.35±3.98)min,每次治疗使用插植针的针数平均为(5.21±1.37)枚。而自由插植组分别为(3.56±0.88)次,(30.67±5.83)min,(7.48±2.79)枚,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26、-4.53、-3.21,P<0.05)。结论对于偏心性或巨大肿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应用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剂量学优势明显,操作简便,用时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宫颈癌三维腔内后装放疗中,MRI影像与CT影像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7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等结果确诊为宫颈癌Ⅱb~Ⅲb期的患者12例,年龄50~64岁。所有患者接受外照射及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后行CT和MRI扫描,在OMP计划系统上进行影像融合,由3位放疗科医师分别在CT和MRI图像上2次勾画GTV,包括子宫体、子宫颈及宫颈原发病灶。CT、MRI图像分别勾画得到36个GTV(称为GTVCT、GTVMRI),计算GTVMRI与GTVCT的比值R,其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GTVCT为(93.8±11.8) cm3,GTVMRI为(71.1±3.1) cm3。3位医师勾画的GTVCT、GTVMRI最大与最小体积的差值分别为41.3 cm3、11.3 cm3。与医师3相比,医师1、2分别勾画的GTV均较大,比值R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44、-5.043,均P=0.000)。3位医师勾画的GTVMRI更接近,靶区体积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小。结论CT影像引导的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受人为因素等影响,勾画GTV存在差异,应用MRI和CT影像融合技术可缩小这种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92Ir三维腔内后装放疗治疗局部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放疗的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接受192Ir三维腔内后装放疗的患者为三维组,50例接受192Ir二维腔内后装放疗的患者为二维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维组客观缓解率高于二维组[98%(49/50)比84%(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P=0.036)。三维组急性放射性膀胱炎总发生率低于二维组[60%(30/50)比88%(4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9,P=0.003);三维组1级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低于二维组[26%(13/50)比48%(2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38)。三维组急性放射性肠炎总发生率低于二维组[68%(34/50)比92%(4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P=0.005);三维组2、3级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均低于二维组[28%(14/50)比50%(25/50),4%(2/50)比20%(1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9,P=0.040;χ2=6.06,P=0.028)。三维组慢性放射性肠炎总发生率低于二维组[28%(14/50)比54%(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P=0.014)。结论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192Ir三维腔内后装放疗较二维腔内后装放疗疗效好,急慢性放射性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