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后是否存在宫颈再生的过程,如果存在,多久以后可以完成此再生过程,以利于在临床上指导手术与妊娠间隔时间,从而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方法选取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患者50例,应用阴道超声对患者宫颈锥切术前、术后宫颈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分析术前、术后宫颈长度及宫颈体积的变化。结果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术后12个月,宫颈长度分别为(30.14±2.25)mm、(20.42±1.14)mm、(23.30±1.23)mm、(25.38±1.31)mm、(26.26±1.37)mm、(26.68±1.40)mm,宫颈体积分别为(16.02±1.71)cm3、(10.87±0.81)cm3、(12.40±0.92)cm3、(13.51±0.10)cm3、(13.98±0.11)cm3、(14.20±0.11)cm3,手术前后宫颈长度、宫颈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8.57、116.41,均P < 0.01);宫颈冷刀锥切术后3个月内宫颈形态可完全恢复正常,宫颈冷刀锥切术后9个月宫颈长度及体积可恢复到术前的88.82%,之后宫颈长度、体积再无明显变化。结论宫颈再生是存在的,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建议宫颈冷刀锥切术后9个月再计划妊娠,以降低因宫颈再生不足导致的流产、早产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宫颈病变行初次宫颈锥切术后需要补充手术的必要性及如何选择再次手术方式,为初次锥切术后进一步分层处理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选择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因宫颈病变行初次宫颈锥切术,术后6个月内入院再次行二次手术,剔除确诊Ⅰa1期伴脉管浸润以上级别进一步行根治术患者17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16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2次手术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有残留和无残留,对各临床和病理因素(包括切缘、是否累及腺体、宫颈管搔刮情况)的残留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 ≤ 0.10的各因素进一步行向前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中41例行重复锥切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留率55.36%(31/56),其中宫颈管切缘阳性和阴道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留率分别为63.64%(14/22)和50.00%(17/34),均高于切缘阴性患者的30.00%(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次≥ 3次、产次≥ 2次、有症状的残留率均低于孕次<3次、产次<2次、无症状的残留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管切缘阳性和阴道切缘阳性均为病变残留的独立高危因素,OR值分别为4.083(95% CI 1.459 ~ 11.430,P=0.007)和2.333(95% CI 0.978 ~ 5.569,P=0.056);41例重复锥切术患者术后标本存在宫颈病变19例(46.34%),存在高级别宫颈病变11例(26.83%);41例中二次手术切缘阳性2例(4.88%),均补充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多量出血发生率4.88%(2/41),术后大出血发生率2.43%(1/41)。结论切缘阳性尤其是宫颈管切缘阳性提示存在病变残留可能,应考虑补充2次手术;重复宫颈锥切术可以切除残留的宫颈病变组织,创伤小,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锥光束乳腺CT(CBBCT)影像特征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鉴别致密类乳腺内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20年8月接受CBBCT增强检查并取得病理结果的106例致密类乳腺肿块患者(130个肿块)资料,作为训练集;自2020年8月起,前瞻性连续收集符合相同标准的49例患者(54个肿块)资料并作为验证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训练集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训练集中2组CBBCT影像特征差异,并通过多因素分析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整体在训练集与验证集中的诊断效能及模型中各个特征的诊断效能,并确定强化程度(ΔCT)的截断点。采用H-L法进行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绘制决策曲线(DCA)以验证模型的临床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良恶性组的乳腺实质背景强化(BPE)、形状、边缘、分叶、毛刺、密度、钙化形态、ΔCT值、强化方式、伴有非肿块样强化、血管不对称增加(IIV)及周围血管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中,BPE、边缘、ΔCT值、IIV共4个特征进入logistic模型,构建的回归方程为:Logit(P′)=-8.510+0.830×BPE+0.822×边缘+1.919×ΔCT值+1.896×IIV。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诊断恶性肿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P<0.001)、0.851(P=0.001)。训练集中BPE、边缘、ΔCT值、IIV 4个特征诊断恶性肿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5、0.711、0.712、0.775(P均<0.05);ΔCT鉴别良恶性肿块的最佳截断值为50.38 HU。该模型的拟合优度好(P=0.776)。DCA曲线示危险度阈值在0.05~0.97时,净获益率>0,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结论以CBBCT影像特征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鉴别致密类乳腺内肿块的良恶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9月至2021年9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神经外科收治的134例单侧CSDH患者,男99例,女35例,年龄(66.3±6.3)岁,年龄范围为21~86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穿刺引流组(n=95)与钻孔引流组(n=39),穿刺引流组行经皮锥颅置管引流术,钻孔引流组行头皮切口颅骨钻孔硬膜切开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穿刺引流情况及手术时间)、术后情况(术后蛛网膜破裂导致脑脊液流出率、颅内积气率、尿激酶使用率、引流管保管时间及拔除引流管时残余硬膜下积液或血肿量)及随访情况(硬膜下脓肿发生情况、硬膜下血肿复发率及血肿完全消失情况)。结果穿刺引流组手术时间[(16.4±5.8)min]短于钻孔引流组[(43.5±6.4)min]、术后蛛网膜破裂导致脑脊液流出率[11.6%(11/95)]低于钻孔引流组[69.2%(27/39)]、颅内积气率[2.1%(2/95)]低于钻孔引流组[64.1%(25/39)]、引流管保管时间[(50.6±11.4)h]短于钻孔引流组[(56.6±16.4)h]、拔除引流管时残余硬膜下积液或血肿量[(6.8±2.8)ml]少于钻孔引流组[(13.4±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CSDH,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颅内积气及蛛网膜破裂发生率低等优点,治疗效果良好,但应预防术中硬脑膜剥离及EDH的发生。
简介:在生活中除痔疮外,肛瘘疾病也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肛肠疾病,而且发病也没有年龄限制,即任何年龄段都会有发病的可能。一旦患上肛瘘不仅会有瘙痒疼痛的感觉,同时也因为炎症的反复刺激,让患者经常出现发热、浑身乏力的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接下来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肛瘘的那些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效果和远期预后。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8年12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级别CIN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CRC组与冷刀锥切术组(CKC组),每组64例。CKC组患者采用CKC进行治疗,TCRC组患者采用TCRC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病理诊断符合率及预后情况。结果TCRC组术中出血量少于CKC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RC组并发症发生率(3.13%,2/64)低于CKC组(12.50%,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RC组术后病理结果和术前宫颈活检符合率(75.00%,48/64)与CKC组(71.86%,46/6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CRC组病灶残留率(3.33%,2/60)、复发率(1.67%,1/60)均低于CKC组(15.00%,9/64;13.33%,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C治疗高级别CIN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和术前宫颈活检符合率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灶残留率和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管内镜下宫颈锥切术应用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CINⅡ、Ⅲ级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宫颈冷刀锥切术,观察组采用宫颈管内镜下宫颈锥切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标本切缘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4/50)与18%(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96%(48/50)与84%(40/50)],残留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6%(3/50)与14%(7/50),2%(1/50)与8%(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56、3.98、13.96,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3/50)与18%(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5)。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6、1.26、0.98,P均>0.05)。结论宫颈管内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高级别CIN,可准确定位病灶,切除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手术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智能垃圾箱可以解决许多因垃圾溢出而无法及时处理的问题,通过STM32来控制各个外围设备,让垃圾可以进行多次压缩,达到满溢状态后,通过GSM通信功能通知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处理,工作人员打开手机APP就有GPS定位功能可以查出哪一些垃圾箱已经达到满溢状态,接着就派出清洁人员前去清理。垃圾箱满溢状态解除,重新回到初始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克氏针钻孔术和微骨折锥术治疗小面积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2014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7例小面积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钻孔组(关节镜下克氏针钻孔术治疗)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0~57岁;损伤面积0.6~1.4 cm2;根据Berndt和Harty基于X线片的踝关节骨软骨损伤分期标准:Ⅰ期9例,Ⅱ期8例,Ⅲ期6例,Ⅳ期3例。微骨折组(关节镜下微骨折锥术治疗)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24~55岁;损伤面积0.5~1.5 cm2;Berndt和Harty的踝关节骨软骨损伤分期:Ⅰ期10例,Ⅱ期11例,Ⅲ期8例,Ⅳ期2例。通过比较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踝关节运动评分(AAS)和Berndt和Harty提出的距骨骨软骨损伤分期评价手术疗效。结果57例患者术后获13~27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AOFAS评分、AAS评分、Berndt和Harty提出的距骨骨软骨损伤分级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2.2±1.6)、(2.1±1.4)分]、AOFAS评分[(89.1±6.3)、(90.4±5.8)分]、AAS评分(6、6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AOFAS的踝-后足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8.5%(23/26)和90.3%(28/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820)。结论关节镜下克氏针钻孔术和微骨折锥术在治疗小面积距骨骨软骨损伤中均能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且疗效基本相似,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对不同Varian加速器平台机载千伏锥束CT(kV CBCT)系统的辐射剂量和成像质量,指导临床选用风险收益比(成像质量/辐射剂量)最高的图像引导方案。方法利用CT剂量指数模体(CTDI模体)和CT电离室,以及Catphan604模体分别获取Edge、Truebeam、新旧两台ix加速器机载CBCT典型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和成像质量参数,使用品质因素(figure of merit,FOM)值评估各图像引导方案的风险收益比。结果不同型号的瓦里安加速器配置的kV CBCT系统的FOM不同,差异广泛分布于0.65(温和成像一圈)~48.46(温和成像半圈)区间;各扫描参数间FOM也存在较大差异,均值为22.14±13.47。结论由于设备间和参数间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实际测量的验证评估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影像引导方案,剂量敏感患者应优先选择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低的参数和设备;对图像质量要求高的患者应优选对比度噪声比(CNR)高的方案;而普通患者则可依据风险收益比进行选择,此时品质因素FOM可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利工具。
简介:阴道超声检查的过程是将超声探头放入女性阴道内进行身体检查,主要检查的位置是患者的子宫、卵巢以及盆腔的情况。由于超声探头可以近距离的贴近子宫和卵巢,很清楚的显示出女性盆腔内部各部分器官组织的结构,因此对早期正常妊娠和异常妊娠,妇科小型疾病的诊断,都有着很好的判断能力。和传统经腹部超声相对比,患者不用长时间憋尿,也不会受到腹部脂肪的影响。特别适用于绝经年龄比较大的患者。还可以用于甄别患者子宫内膜的情况,例如有无宫腔异常病变、卵巢功能情况、子宫卵巢有无小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