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危人群中性传播感染(ST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鉴于HIV暴露前后预防的成功经验,化学预防STI传播是安全、有效的防治手段。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开展的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暴露前还是暴露后,多西环素均能有效降低STI发病率。本文通过对STI化学预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化学预防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化学预防 高危人群 多西环素
  • 简介:摘要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多数STD的口腔表征不仅具有特征性,且常常是其首发、早发、必发的临床表现。这就要求口腔医师必须熟悉STD的口腔表征,以利早期做出诊断,避免漏诊及误诊,并进行积极的治疗和监测,阻止STD的传播。同时,要求口腔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做好自身防护。本文着重介绍艾滋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的流行病学特点、口腔表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梅毒 口腔表征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部分地区新报告异性性传播HIV/AIDS的感染方式,为有效开展艾滋病经异性性传播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市部分地区2019年7月1日至10月1日新报告的异性性传播HIV/AIDS展开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异性性行为情况等相关数据。结果共完成312例异性性传播HIV/AIDS的问卷调查,主要以男性(207,66.3%)、≥50岁(210,67.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52,80.8%)、已婚或同居者(200,64.1%)为主。经商业性行为感染占48.7%(152/312),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占40.4%(126/312),经非商业临时性行为感染占10.9%(34/312)。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HIV/AIDS,感染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男性(OR=822.34,95%CI:103.99~6 503.1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OR=3.02,95%CI:1.05~8.66)的商业性行为感染HIV风险更大;而家务/待业者(OR=0.23,95%CI:0.07~0.76)的商业性行为感染HIV的风险更小;男性(OR=29.20,95%CI:9.40~90.7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OR=4.28,95%CI:1.24~14.81)的非商业临时性行为感染HIV的风险更大。除了在线下场所结识非婚异性性伴,有一定比例(6.2%)HIV/AIDS通过线上交友发展性伴关系,且性伴交往场所以低档为主。结论重庆市部分地区新报告异性性传播HIV/AIDS的感染方式以线下低档场所结识性伴,并经商业性行为感染为主,应深入了解异性性传播HIV/AIDS的感染方式,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 标签: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异性性传播 感染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的特征和流行趋势变化。方法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15岁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个案信息,应用SPSS 22.0软件描述和分析病例的特征和流行趋势。结果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 10 877例,占HIV/AIDS总数的构成比由2015年的32.6%增长至2020年的35.5%(趋势χ2=81.880,P<0.01);男女性别比1.9∶1(7 105∶3 772),年龄(45.5±15.8)岁,逐年增加(F=5.184,P<0.01),以40~59岁年龄组为主,女性病例中<50岁组的构成比逐年减少(趋势χ2=69.888,P<0.01);主要分布在HIV早期流行地区(驻马店市、南阳市、周口市、商丘市)和郑州市,与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200个/μl病例集中的地区一致;首次CD4 M(P25,P75)为298(143,462)个/μl,首次CD4 <200个/μl的构成比随时间无明显变化,首次CD4≥500个/μl的构成比逐年减少(趋势χ2=18.961,P<0.01)。结论河南省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总体疫情呈上升趋势,以男性、已婚、初中、农民或民工、40~59岁为主,提示需关注农村地区和中年人群,结合生物学和社会学因素特点,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控制艾滋病传播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异性性传播 非婚 非商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5-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新报告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非婚非商性传播)HIV/AIDS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8年广西新报告≥18岁HIV/AIDS相关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报告HIV/AIDS的非婚非商性传播HIV的影响因素。结果2015-2018年广西新报告≥18岁HIV/AIDS 35 497例,异性性传播32 648例(占92.0%),非婚非商性传播10 500例,占新报告HIV/AIDS的29.6%(10 500/35 497),占异性性传播的32.2%(10 500/32 648),男性占53.5%(5 617/10 500),男女性别比为1.2∶1(5 617∶4 883),已婚/有固定性伴占55.9%(5 873/10 500)。男性的商业性传播占64.4%(16 516/25 633),而女性的非婚非商性传播占49.5%(4 883/9 8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婚非商性传播的HIV感染风险:女性是男性的3.98倍(95%CI:3.78~4.20),<50、50~59岁组分别是≥60岁组的1.35倍(95%CI:1.27~1.44)、1.13倍(95%CI:1.05~1.21),未婚/离异/丧偶是已婚/有固定性伴的1.53倍(95%CI:1.45~1.61),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及以上的分别是小学及以下的1.22倍(95%CI:1.16~1.29)、1.18倍(95%CI:1.10~1.27)。结论2015-2018年广西新报告HIV/AIDS中,非婚非商性传播的构成比接近30.0%,非婚非商性传播HIV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60岁、未婚/离异/丧偶和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应采取精准的防控措施。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 异性性传播 非婚 非商业
  • 简介:摘要全球范围内性传播感染(STIs)的发病正在逐年上升,治疗面临重大挑战。优化现有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案,或采用联合治疗是改善治疗结局的重要策略,但不同药物的特性和不良反应以及感染部位均对治疗结果有直接影响。本文将从以上方面对当前用于STIs治疗的主要抗菌药物进行阐述。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抗菌药物 剂量 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报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中MSM特征及抑郁症状相关因素,为HIV感染者实施个性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2019年9-12月在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潍坊市和临沂市选取≥15岁、自报异性性传播的男性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对一访谈核实其感染途径,对核实后实际为MSM,按照1∶1匹配在当地选择年龄范围差≤3岁、自报为男男性行为传播的HIV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及行为特征、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分析其特征和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自报感染途径为异性性传播的男性HIV感染者373例中,复核后实际为男男性行为传播的占39.7%(148/373),年龄(40.3±12.0)岁,已婚/同居占41.9%(62/148),确证HIV前做过检测占27.0%(40/148),同性性伴数≥2人占71.6%(106/148),有抑郁症状的占55.4%(82/1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自报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的MSM中,确证前未做过HIV检测、确证前同性性伴数≥2人、首次发生同性性行为年龄>30岁和有抑郁症状者,更有可能隐瞒真实的感染途径;抑郁症状与身体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情况和职业状况稳定的因素相关。结论在自报异性性传播的男性HIV感染者中,有一定比例实际为男男性行为传播的感染途径,并存在多性伴及双性性行为的高危行为,抑郁症状的比例较高。需加强随访的感染途径复核,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和行为干预。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者 感染途径 抑郁
  • 简介:摘要以ASP.NET(C#)为web框架,Visual Studio为开发工具集,应用Unity3d建立虚拟性病实验室。结合《性病实验室管理工作规范》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性病部分教学目标,用于临床检验专业的实验课教学、实习期虚拟操作与学生互动交流等方面。

  • 标签: 虚拟实验室 性传播疾病 仿真平台
  • 简介:摘要通过数字移动技术进行性传播疾病的防治活动,不仅宣教便捷、覆盖面广,而且可以实现信息交互、资源共享,也能保护隐私,但同时存在潜在的伦理学和方法学问题,如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评价干预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本文阐述了数字移动技术在国内外性传播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体现、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数字移动技术 信息交换 干预
  • 简介:摘要多功能预防技术(multipurpose prevention technologies,MPTs)可以同时避孕和预防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或其他性传播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STIs),对我国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MPTs可以是针对不同适应证的多种药物的组合,也可以是具有多种适应证的单一产品。通过使用MPTs可解决多种性与生殖健康问题,提高产品的可及性和依从性。目前国际上有二十余个MPTs产品处于研发的不同阶段,绝大多数产品为阴道局部给药,包括女用避孕套、缓释阴道环、阴道凝胶、阴道薄膜、皮埋剂、口服片剂和微针贴片等。本文对国内外兼具预防AIDS/STIs和避孕功能产品的研发进展、研发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作一综述。

  • 标签: 避孕药具 性传播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临床患者三种性传播疾病分子生物学检测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的198例样本,主要包含了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以及淋病奈瑟菌(NG)三种性传播疾病,应用实时荧光核算恒温扩增检测技术对其进行检测并展开分析。结果在198例送检样本中,UU-RNA、NG-RNA、CT-RNA的阳性率分别为47.98%、3.03%、7.07%,女性患者中UU-RNA的阳性率为62.63%,显著高于男性患者25.25%,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UU-RNA、CT-RNA阳性患者主要集中在21—30岁范围内,并且诶在宫颈拭子样本中UU-RNA的检出率最高。结论UU感染率在这三种性传播疾病中增强趋势最显著,男性患者较容易感染NG和CT,女性患者泽比较容易感染UU,在青年群体中UU、NG和CT的感染率最高。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分子生物学检测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术前/输血前患者开展血源性传播疾病筛查方法比较的多中心研究,以探索更优的临床血源性传播疾病筛查方案。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10家医院拟进行术前/输血前血源性传播疾病检测的入院患者血浆样本,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RNA,并同时与参与医院现行的免疫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用χ2检验和Kappa检验统计分析核酸检测和免疫血清学这2种方法的差异。结果10家医院共收集到有效样本8 655例。在HCV的检测中,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HBV和HIV的检测中,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BV DNA和HIV RNA检出的阳性例数(分别为238、4例)均多于相应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分别为216、2例)。HBV、HCV和HIV的免疫血清学均存在漏检情况,其中,HBsAg阴性、HBV DNA阳性28例,HCV抗体阴性、HCV RNA阳性 2例,HIV抗原/抗体阴性、HIV RNA阳性2例。在2种检测方法结果不一致的66份样本中,年龄>45岁、肿瘤、外科、男性患者分别占83.3%(55/66)、68.2%(45/66)、63.6%(42/66)和62.1%(41/66)。结论核酸检测相对于免疫血清学检测,能及时检出HBV、HCV、HIV感染者,减少漏检。45岁以上、肿瘤患者等进行术前/输血前免疫血清学筛查的同时,用HBV、HCV、HIV核酸检测筛查可降低传播风险。

  • 标签: 传染病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核酸扩增技术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6-2020年天津市性传播疾病(STD)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16-2020年的每年4-6月,每个哨点样本量为400人,连续监测并收集天津市STD门诊男性就诊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关性行为,以及HIV、梅毒、HCV感染等信息。结果STD门诊男性就诊者共4 000例。2016-2020年HIV阳性率由1.13%(9/800)增长到2.25%(18/800)(趋势χ2=14.22,P<0.001),梅毒阳性率由9.38%(75/800)增长到13.00%(104/800)(趋势χ2=7.30,P=0.007),总HCV阳性率为0.45%(18/4 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于未婚、天津市户籍、最近3个月未发生临时性行为、未发生同性肛交和未感染梅毒者,STD门诊男性就诊者感染HIV危险因素包括同居(aOR=7.53,95%CI:2.13~26.62)、外省户籍(aOR=3.64,95%CI:1.58~8.38)、最近3个月发生临时性行为(aOR=2.24,95%CI:1.03~4.89)、发生同性肛交(aOR=85.99,95%CI:38.76~190.74)和感染梅毒(aOR=6.06,95%CI:3.18~11.56)。结论2016-2020年天津市STD门诊男性就诊者的HIV和梅毒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发生临时性行为、同性肛交和感染梅毒是STD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感染 哨点监测 性传播疾病 门诊就诊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深圳市STD门诊患者淋病奈瑟菌(NG)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在2018年4月15日至5月16日收集深圳市6个区22家医疗机构的18~49岁、有过性行为、最近2周未使用过抗生素的STD门诊患者的相关信息和尿液标本,利用核酸扩增试验进行尿液NG感染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NG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8 324例STD门诊患者中,NG感染率为2.4%(196/8 324)。男性NG感染率(5.8%,148/2 567)高于女性(0.8%,47/5 742,χ2=189.43,P<0.05)。年龄≤24岁(OR=2.11,95%CI:1.44~3.09),单身/离异/丧偶(OR=1.98,95%CI:1.38~2.84),最近3个月有临时性伴(OR=1.77,95%CI:1.29~2.43)是NG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深圳市STD门诊患者的NG感染率较高,男、女性的NG感染率差异较大。应针对存在非婚性行为或有临时性伴的高危行为的STD门诊患者开展淋病筛查与干预及规范化治疗,减少淋病及其他STD的传播和流行。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淋病奈瑟菌 门诊患者 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中男男同性性传播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西安市第八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69例艾滋病感染者男男同性性传播人群进行调查。结果269例男男同性性传播艾滋病患者中,以20~40岁年龄人群为主,文化程度较高,未婚居多,独生子女比例较低。SCL-90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其中以饮食和睡眠、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最为突出;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患者各因子分的主要原因是低生活质量,高学历患者更容易产生抑郁与焦虑两种心理情绪。结论艾滋病患者中男男同性性传播人群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措施。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同性恋,男性 心理学试验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南京市大约70%的COVID-19患者为家庭传播。本文回顾性调查分析了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收治的一起家庭聚集性传播的COVID-19患者案例,其中包含1例9个月大的婴儿。结果表明,家庭成员间容易通过聚餐传播,所有人群都易感。患儿感染后症状轻,肺部可以没有症状,但病毒核酸检测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作为传染源被忽视。除了常规的发热、咳嗽等不适外,少数COVID-19病例可以出现周围神经受损症状。因此在临床中,我们要仔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和隔离。同时要关注轻症状感染者,尤其儿童作为传染源的危害。

  • 标签: 婴儿 轻症状感染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家庭聚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尿液法与尿道/宫颈拭子法检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DNA阳性率的差异。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性病科等7个医疗单位共收集性传播疾病门诊初诊者1 475例,男1 118例、女357例。依次采集每例患者尿道/宫颈拭子、尿液标本各1份,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尿液和拭子标本中CT-DNA,配对χ2检验比较2种标本CT-DNA阳性率。采用随机或固定效应Meta分析对7个医疗单位的尿液、拭子标本CT-DNA阳性率进行异质性检验及合并。结果4个医疗单位尿液标本CT-DNA阳性率均高于拭子标本(均P < 0.05),而3个医疗单位2种标本CT-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不同医疗单位间尿液和拭子标本CT-DNA阳性检出率异质性I2分别为78.6%(95% CI:55.9%~89.6%)、73.7%(95% CI:43.7%~87.7%);经Meta合并,尿液标本CT-DNA总阳性率为10.8%(95% CI:7.2%~15.9%),显著高于拭子标本(7.8%,95% CI:4.9%~12.1%;χ2 = 39.2,P < 0.05)。以拭子标本CT-DNA检测法为对照,尿液标本CT-DNA检测法的敏感性为97.0%(128/132),特异性为96.3%(1 293/1 343),阳性预测值为71.9%(128/178),阴性预测值为99.7%(1 293/1 297),符合率为96.3%(1 421/1 475)。1 118例男性尿液CT-DNA阳性率为11.0%(95% CI:7.2%~16.5%),显著高于拭子CT-DNA阳性率(7.6%,95% CI:4.9%~11.8%;χ2 = 34.3,P < 0.05)。357例女性尿液CT-DNA阳性率(11.9%,95% CI:7.7%~17.9%)与拭子CT-DNA阳性率(10.4%,95% CI:7.6%~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2,P > 0.05)。结论尿液CT-DNA阳性率高于或持平于拭子CT-DNA阳性率,采用尿液标本检测CT-DNA具有取材方便、无创、无痛苦、成本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沙眼衣原体 核酸扩增技术 尿 拭子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能否通过宫内垂直传播感染胎儿是关注的焦点,而如何正确评价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存在宫内垂直传播,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病毒学和血清学证据对诊断病毒宫内垂直传播都有价值。单纯将血清学结果用于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宫内传播时,应至少对新生儿随访3~6个月,动态观察IgM和IgG滴度变化,同时随访其母亲,与母亲特异性抗体的滴度进行比较。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传染性疾病传播 垂直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分子流行病学技术构建嘉兴市经异性商业性行为感染HIV病例的传播网络,并了解其传播特征。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嘉兴市某县新报告的异性商业性行为HIV病例及其阳性配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浆并提取RNA,运用RT-PCR和巢式PCR扩增HIV-1的pol区基因,使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亚型分析,计算毒株间遗传距离。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分子传播网络。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41例HIV病例,以50岁以上老年男性为主(73.2%)。41例病例的HIV-1亚型包括CRF01_AE(34.1%)、CRF07_BC(46.3%)和CRF08_BC(19.5%),其中33例形成7个分子簇,成簇比例为80.5%。在较大分子簇A和C中各发现1例高传播风险病例。结论异性商业性行为人群HIV-1亚型多样,传播特征复杂,成簇病例可能是导致该县艾滋病疫情上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HIV 分子流行病学 传播网络 精准干预 遗传 毒株亚型
  • 简介:摘要2022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22—2030年全球卫生部门关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性传播疾病行动计划》,对消除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提出了更具体和宏观的目标。该文结合我国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治实践,旨在阐述贯彻该行动计划,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标过程中取得的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消除 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