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艾司奥美拉唑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以及化疗增敏效果。方法常规方法培养人MBA-MD-231、MCF-7乳腺癌细胞系和人Huh7肝癌细胞系,用不同浓度的艾司奥美拉唑处理细胞,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刺激后不同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用不同浓度的艾司奥美拉唑处理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艾司奥美拉唑对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紫杉醇、表柔比星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处理细胞,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刺激后不同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CCK8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艾司奥美拉唑可以抑制MBA-MD-231细胞、MCF-7细胞和Huh7细胞增殖,而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艾司奥美拉唑处理不同细胞,G0/G1期细胞均显著增加。艾司奥美拉唑可增强化疗药物紫杉醇及表柔比星对MBA-MD-231细胞、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提高化疗敏感性。结论艾司奥美拉唑将乳腺癌细胞MBA-MD-231、MCF-7和肝癌细胞Huh7阻滞于G0/G1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艾司奥美拉唑可以增强化疗药物对MBA-MD-231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简介:摘要非感染性葡萄膜炎(non-infectious uveitis,NIU)是一组免疫介导的疾病,其病因复杂,治疗棘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NIU中的主要促炎因子,阿达木单抗是一种完全的人源性TNF-α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与TNF-α结合阻断其诱导的下游过程。阿达木单抗治疗NIU包括Behcet病所致葡萄膜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相关葡萄膜炎、儿童葡萄膜炎等,可有效减轻炎症,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降低复发率,其安全性也已得到初步证实。阿达木单抗是NIU二线治疗适合的选择,在治疗NIU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36-340)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及价值。方法:对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患者做筛选比对分析,从中选出符合条件者共90例邀请参研,利用抽签法将其均分两组,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药物,研究组接受泮托拉唑药物,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消退用时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三项症状消退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用药安全性相对更高,与对照组的数据比对结果提示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泮托拉唑相较于奥美拉唑,在治疗患者胃溃疡疾病方面具备更出色的效用,能够更早缓解症状,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参考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儿童及青少年人群牛奶过敏原致敏阳性率,探讨牛奶致敏的年龄、疾病分布特征和致敏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的818例疑诊食物过敏的未成年患者。采用ImmunoCAP荧光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血清进行牛奶sIgE检测,定义sIgE 1级为轻度致敏,2~3级为中度致敏,4~6级为重度致敏。并采用χ²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牛奶致敏患者的年龄分布、临床症状及多重致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中,牛奶致敏率为25.7%(210/818)。0~3岁组婴幼儿患者牛奶致敏率为39.2%、牛奶sIgE水平[0.93(0.52,2.62)kU/L]、中重度致敏患者比例23.5%,均高于其他年龄组。牛奶致敏率及致敏程度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牛奶致敏以皮肤过敏症状最常见(50.0%),其次是呼吸道(38.9%)和胃肠道症状(36.1%)。0~3岁组以皮肤症状最常见(47.3%),4~6岁和7~18岁组以呼吸系统症状多见(58.7%,56.0%)。中重度牛奶致敏患者的多重致敏率达74.1%,其中70.4%合并其他食物过敏原致敏,31.5%合并其他吸入性过敏原致敏。结论18岁以下人群中,婴幼儿患者牛奶致敏率高、致敏程度严重,随年龄增长逐渐减轻。牛奶致敏患者以皮肤过敏症状最常见。
简介:摘要1例53岁男性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因双下肢水肿接受托拉塞米40 mg/d入小壶静脉滴注。用药第3天因利尿效果欠佳遵医嘱将托拉塞米剂量增至80 mg/d。8 h后,患者出现双眼两侧视物遮挡感和视物模糊,眼科检查示双眼视力、眼压正常。考虑为托拉塞米引起的双眼视野缺失,停用该药。2 d后,患者视野缺失症状消失。因病情需要,再次予托拉塞米40 mg/d入小壶静脉滴注治疗6 d,患者未再出现视野缺失。患者的视野改变可能与托拉塞米的剂量较大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和/或变应性哮喘患者圆柏花粉致敏特点,探讨圆柏花粉致敏人群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可疑变应性鼻炎和/或变应性哮喘的患者,采用圆柏过敏原试剂进行皮肤点刺实验(SPT),比较不同年龄和疾病患者中圆柏花粉致敏情况,观察圆柏花粉的人群致敏特征。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 380例患者,圆柏花粉SPT总阳性率达49.92%(4 183/8 380)。圆柏花粉SPT阳性率在10~14岁年龄组最高,达60.99%(283/464),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66.77,P<0.01);且<10岁的患者SPT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40岁的患者SPT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单一圆柏花粉致敏者较少,约占25.05%(1 048/4 183),患病年龄(35.21±12.39)岁。无论单一圆柏或合并其他花粉致敏者,均以变应性鼻炎为主。圆柏花粉SPT阳性患者合并的其他吸入性花粉过敏原中,柳树花粉占第一位(74.99%)。圆柏SPT阳性率在单一变应性鼻炎患者中最高,为52.05%(3 797/7 295);在单一变应性哮喘患者中最低,为17.49%(53/3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38.99,P<0.01)。结论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和/或变应性哮喘患者圆柏花粉致敏性较高,10~14岁患者的SPT阳性率最高,多呈强阳性反应,圆柏花粉致敏疾病中变应性鼻炎较为多见。
简介:摘要耐多药结核病是全球结核病防治的主要问题,但国内外治疗成功率偏低,亟需研发新型抗结核病药物并优化抗结核治疗方案。德拉马尼是近年来上市的对耐多药结核病具有较好活性的药物,目前我国尚缺乏其治疗结核病的临床用药指导意见。为规范德拉马尼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本共识,对其分子结构及抗结核机制、药效/药代动力学、耐药机制和临床研究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对临床应用提出了推荐意见,对其适应人群、禁忌证、使用方法、不良事件和注意事项等分别说明,以期为临床医生使用德拉马尼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达木单抗治疗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的20例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首次治疗予皮下注射阿达木单抗80 mg,之后第1、3、5、7、9、11周注射40 mg,于第4、8、12周时观察并记录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采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皮损的演变情况。治疗过程中监测不良反应。结果4周时,12例PASI改善率达50%(PASI50);8周时,14例达PASI75;12周时,20例达PASI75,其中5例达PASI90,2例达PASI100。治疗前,RCM下皮损区域基底层黑素较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减少,治疗4周时较治疗前逐渐恢复;12周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20例患者均未发生感染、肿瘤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隔周皮下注射阿达木单抗治疗重度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相关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