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组织芯片手工制作方法。方法3M硅胶条按包埋模具内径修剪到合适大小,底面粘贴在模具上,另一面按照组织芯的孔径宽度,修剪出合适宽度的条状粘贴带。将组织芯按顺序逐一粘贴在条状粘贴带上,包埋模具内缓慢注入液态热蜡,待热蜡与组织芯完全融合后,加盖包埋框注满液态热蜡,待冷却后剥离便制成蜡块。结果本研究制作出的组织芯片各个位点清晰可见,排列整齐,组织芯与石蜡结合紧密,未见气泡产生。对比常规HE染色,结果无差异,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常规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对比,各指标的染色强度和特异性均无差异。结论使用粘贴固定包埋的方法来制作组织芯片,与传统相比,方法便捷的同时,组织芯与周围蜡融合的更加紧密,切片质量更高,因此此方法可以在基层医院及科研单位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芯片肺是以微流控芯片为基础,结合细胞生物学、材料科学和组织工程学等多学科技术,模拟人体肺部微环境的小型细胞培养装置。它不仅能弥补动物实验的不足,在药物试验中评估新药的疗效和毒理作用,还可构建肺疾病体外模型,为探讨呼吸系统疾病提供新的研究平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就芯片肺的结构、特点以及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芯片肺 微流控芯片 呼吸系统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类器官模型在发育生理学研究、疾病模型构建、药物筛选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类器官培养方式操作繁复、标准化程度低、无法复现体内生理/病理微环境,导致获得的类器官产量低、均一性差、成熟度低,难以满足研究及应用需求。作为一种精确操控微量流体的新兴技术,微流控芯片既可对类器官培养的微环境因素(如生化因子浓度、流体剪切力、营养供应等)进行精确控制,也能够与微加工技术、传感技术等集成以构建器官特异性微环境并实现对类器官的连续监测,有望替代传统培养方式,使类器官在基础研究和生物医学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综述系统介绍了微流控芯片技术在不同来源的类器官的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局限性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类器官 微流控芯片 疾病模型 药物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耐药肺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2018年苏州市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样本(603例),进行基因芯片检测、传统培养、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以传统药敏试验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对同时具有两种耐药检测结果的333例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传统药敏试验相比,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AUC分别为92.31%、95.58%、73.47%、98.94%、0.791和0.939;检测异烟肼耐药时分别为76.67%、96.04%、65.71%、97.65%、0.676、0.864;检测耐多药时分别为82.61%、98.39%、79.16%、98.70%、0.794和0.905。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分枝杆菌,结核 基因芯片 临床诊断 异烟肼 利福平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Luminex液相芯片磁珠免疫法检测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的性能指标,进一步阐明血清MBL检测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110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表观健康人群50名作为正常对照。与传统的ELISA方法比较,评价Luminex磁珠免疫法进行血清MBL检测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同时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基于Luminex磁珠免疫法检测110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前血清MBL,评估不同水平MBL分组肾移植患者移植后发生感染和临床排异事件的频率,采用SPSS 19.0和MedCalc12.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uminex液相芯片磁珠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MBL重复性精密度≤7.15%,日间精密度≤8.44%,线性范围为0.05~11 233.00 μg/L;ELISA方法检测血清MBL的线性范围为3.20~4 202.70 μg/L。Luminex液相芯片磁珠免疫法检测MBL线性范围较宽。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检测血清MBL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1.248 6X+231.81,相关系数r=0.978(P<0.01);采用Bland-Altman差异分析法显示Luminex方法的测定值高于ELISA方法,平均偏差百分比为37.4%(95%CI 33.7%~41.1%)。检测110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前血清MBL中位数(四分位数)为4 164.0(2 124.0,7 064.5)μg/L,将肾移植患者以血清MBL<4 164.0 μg/L为中/低水平组,以血清MBL≥4 164.0 μg/L为高水平分组进行比较,血清MBL中/低水平组移植后感染的发生率为47.4%(27/57),高水平组移植后感染的发生率为28.3%(15/5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30,P<0.05;血清MBL中/低水平组移植后排异事件的发生率为43.9%(25/57),高水平组移植后排异事件的发生率为20.8%(11/5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59,P<0.05。结论Luminex液相芯片磁珠免疫法检测血清MBL线性范围宽,方法学性能优于ELISA方法。肾移植患者在移植前检测血清MBL水平,对于移植后感染和排异事件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肾移植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免疫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胚胎体外培养是辅助生殖技术的一个关键环节,胚胎培养过程中理化环境的变化会影响胚胎质量。近年来,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胚胎动态培养以其强大的微流体和微小物质控制能力,可以显著改善胚胎的发育潜能,成为研究胚胎体外培养的新颖且有效方法,这是传统静态微液滴培养法所不能企及的。本文就微流控芯片技术应用于胚胎体外培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胚胎发育 微流控芯片 体外培养
  • 作者: 冯侃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18-11-21
  • 出处:《科技新时代》 2018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和制药等多种行业必备设备,同时也是这些行业中运用最广的单元设备,所以其对化工、石油和制药等行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为了保证新型高效换热器更好的为各个行业服务,本文针对信心高效换热器的技术进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讨论,并简述的国内外所开发的各种高效换热器的研究进展,为国内的对新型高效换热器的应用而提供思路和可行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自然流产组织的染色体核型,探讨偶发流产和复发流产的遗传学差异,提供遗传学指导。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为自然流产的患者,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流产组织基因芯片检测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618例,其中345例符合纳入标准,偶发流产133例(38.55%),复发流产212例(61.45%)。共检测出异常染色体237例,其中22号三体型(10.14%)、16号三体型(9.86%)、19号单体型(7.25%)发生率较高。复发流产组中的染色体核型异常率更低,但两组染色体核型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年龄和孕周亚组分析后,单体型和三体型的染色体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核型异常在流产组织中较为常见,在复发性流产组织中,染色体核型的异常率更低,但偶发流产和复发流产患者的遗传学背景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微阵列分析 流产,自然 基因测定 流产,习惯性 偶发流产
  • 简介:摘要微阵列蛋白芯片是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识别疾病相关自身抗原的平台,也可以高通量的形式检测抗原与抗体之间免疫结合反应。该方法是一种微型化的固相免疫检测方法,在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筛查、辅助诊断和治疗监测中逐渐得到临床认可。该共识对以平面基质为载体,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的蛋白芯片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 标签: 蛋白质阵列分析 微阵列蛋白芯片 固相免疫 高通量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尽管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种已经初步建立了群体保护屏障,但随着多种新冠病毒变异体的持续出现,突破性感染仍然无法完全避免,新冠病毒检测仍是发现传染源和中断传播链的关键。目前,以核酸、抗原、抗体检测为基础的新冠病毒检测形式呈多元化发展。在相对疫情早期的后新冠时代,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我们根据不同场景的防控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本文总结了现有新冠病毒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其适用特征,以期为临床及公共卫生人员提供精准化决策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满足工业发展需要,在对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应当积极采用科学、先进的勘查技术与设备,深入研究矿产地质特征,认真勘查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进一步推动我国地质矿产勘查技术水平的提升。目前,通过新型技术与设备的大范围应用,我国地质矿产勘查的现代化及信息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本文浅析了新型技术与设备要点,重点阐述了在矿产勘查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状况,以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新型技术与设备 矿产勘查 运用
  • 简介:基因芯片即在芯片表面放置各种基因寡酸核苷酸点样,通过PCR扩增微生物样品DNA后,使用制备荧光标记探针和芯片上寡核苷酸点杂交,最后借助扫描仪定量与分析荧光分布模式检测样品,以确定样品是否有某种微生物,在食品研究与食品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动物性食品中主要致病菌,以供参考完善。

  • 标签: 基因芯片 检测动物性食品 主要致病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传统免疫学检测需依靠大型且昂贵的仪器和熟练的操作人员,测量时间较长,敏感性却较低,同时即时检测需求也在不断上涨,故而临床需要一种高敏感、高准确、快速、便携的即时诊断方式。微流控芯片具有高敏感、高通量、自动化等优点,与临床即时诊断需求相契合。基于微流控技术和免疫检测开发的微流控免疫芯片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在肿瘤标志物检测,感染性疾病抗原和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检测、激素检测等领域成果突出。然而在芯片的研发过程中仍需克服许多难题,例如微流体的操纵、反应信号的收集和分析等。

  • 标签: 免疫学试验 微流控免疫芯片 即时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芯片检测在骨肉瘤与瘤旁组织中lncRNA表达谱,分析差异表达的lncRNA,探讨其功能。方法利用lncRNA芯片筛查2010年至2012年期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南部战区总医院7对骨肉瘤组织与瘤旁组织中lncRNA表达谱,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验证芯片结果;分层聚类和火山图分析特征性表达lncRNA,结合基因本体论数据库(GO)分析和通路分析探讨lncRNA参与肿瘤细胞的生物过程。使用Agilent Array平台对样品进行微阵列分析。Agilent Feature Extraction软件分析采集阵列图像。GeneSpring GX v11.5.1软件包进行分子标准化和随后数据处理。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评价各组之间的变化,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筛选得到7组瘤组织中差异lncRNA总数为4 221个,其中上调的1 995个,下调的2 226个;RT-qPCR验证结果与lncRNA结果基本一致;分层聚类分析显示骨肉瘤组织(T)和瘤旁组织(C)中的lnc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O分析显示lncRNA广泛参与细胞的生物过程,还参与细胞的细胞器组成。结论lncRNA芯片能有效检测骨肉瘤组织差异性表达的lncRNA,结合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发现lncRNA参与骨肉瘤细胞多种生物活性过程。

  • 标签: 骨肉瘤 长链非编码RNA 基因芯片
  • 简介: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交通问题日益凸显。目前,智能交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内容。而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使智能交通得以发展。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智能交通领域无线通信技术新型应用场景。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探讨能够提升交通智能化的水平,为交通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 标签: 智能交通领域 无线通信技术 新型应用场景
  • 作者: 王文军 宋娟 王瑞芳 万以秋 魏泽 姚海兰 韩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淮南 23200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 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014040,首都儿科研究所生化免疫研究室,北京 1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 HHV)-6A、B和核糖核酸酶P/MRP 30 kDa亚基(RPP30)的三重芯片式数字PCR(chip digital PCR,cdPCR)方法确定HHV-6A与HHV-6B感染的病毒载量,及高病毒载量的HHV-6是否由病毒整合到染色体导致。方法根据已建立的HHV-6A、HHV-6B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RT-qPCR)方法,建立HHV-6三重cdPCR方法。分别使用HHV-6A、HHV-6B病毒培养物进行敏感性检测,并与其他疱疹病毒进行特异性检测。随后,使用127份全血样本进行三重cdPCR方法验证。结果HHV-6 cdPCR与RT-qPCR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良好(R2>0.97),且与其他疱疹病毒无交叉反应。对经RT-qPCR与cdPCR检测均为阳性的14份样本,经三重cdPCR方法检测,得到HHV-6A和HHV-6B的最低检测病毒载量分别为50拷贝/ml和105拷贝/ml。并且14份样本中HHV-6病毒载量与(RPP30拷贝数/2)的比值均小于1。结论建立的三重cdPCR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HHV-6三重cdPCR方法可以定量检测HHV-6A、HHV-6B的病毒载量以及RPP30的拷贝数。通过检测样本中HHV-6病毒载量与(RPP30拷贝数/2)的比值,可以确定高病毒载量的HHV-6是否存在染色体整合。

  • 标签: 人疱疹病毒6型 三重芯片式数字PCR 染色体整合HHV-6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分析脓毒症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mRNA表达谱,结合微小RNA(miRNA)数据库进行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分析。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脓毒症相关lncRNA数据集,使用生物信息分析工具对数据集进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得到差异表达lncRNA(DElncRNA)和差异表达mRNA(DEmRNA),并绘制聚类热图。通过miRNA结合图谱数据库(miRcode)预测与DElncRNA结合的miRNA,并检索miRNA靶基因数据库TargetScan、miRDB和mirTarBase筛选出同时满足3个数据库的靶mRNA,比对后得到lncRNA-miRNA-mRNA相互作用关系,导入调控网络可视化软件CytoScape中得到ceRNA网络。将ceRNA网络中的DEmRNA导入基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数据库(STRING),绘制基因编码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对DEmRNA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在GEO数据库中通过检索、筛选获得两个脓毒症相关lncRNA芯片数据集,分别为GSE89376和GSE145227。差异分析显示,GSE89376数据集中老年脓毒症组有14个DElncRNA、359个DEmRNA,成人脓毒症组有8个DElncRNA、153个DEmRNA;GSE145227数据集中儿童脓毒症组有1 232个DElncRNA、1 224个DEmRNA。聚类热图显示,脓毒症组与对照组lncRNA和mRNA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筛选的miRNA构建ceRNA网络,发现多个DElncRNA和DEmRNA参与了脓毒症的ceRNA网络。PPI网络图显示有多个基因编码蛋白相互作用,且分别与多个基因编码蛋白形成多节点的相互作用网络。在对相关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后发现,在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活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等功能相关基因上可能存在串扰机制,并通过叉头框转录因子(FoxO)、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p53、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通过构建脓毒症相关lncRNA-miRNA-mRNA的ceRNA网络,结合通路分析发现,脓毒症中存在多个lncRNA和mRNA参与ceRNA网络,并在多个重要信号通路上发挥作用。

  • 标签: 脓毒症 GEO数据库 非编码RNA 竞争性内源RNA网络 基因本体功能注释 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突变频发,当前以omicron为代表的2019-nCoV变异株显著增强了病毒的传播力,大幅增加了疫情防控难度。为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亟需研发针对2019-nCoV突变株的精准、灵敏或现场适用的多样化检测技术。本文介绍了2019-nCoV几种重要突变体的特性和危害,综述了主要的检测技术,着重描述不同方法在突变检测方面的应用,并分析讨论了各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除了核酸和免疫学等传统检测技术,本文还探讨了建立2019-nCoV突变株亲和力等表型相关检测方法的重要性,对于准确发现和分析2019-nCoV突变株的传染性、致病性等重要指标,提高疫情筛查效率和防控治疗针对性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突变 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