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对阿片药认识的不断加深和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的发展,阿片药麻醉(opioid-free anesthesia, OFA)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多。OFA是基于多模式麻醉理念,通过相关药物和/或方法来提供一个阿片药的优质全身麻醉。许多病例报道和研究显示OFA安全可行,并可减少阿片药相关副作用。文章就OFA的概念、OFA的优势、OFA的适应证、相关药物选择(如右美托咪定、氯胺酮、利多卡因、硫酸镁、非甾体抗炎药等)及麻醉方法进行综述。OFA作为一种新的麻醉样式,其更多的益处和对患者近远期的影响有待观察,临床常规应用还存在一定争议。

  • 标签: 麻醉药,阿片类 非阿片 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1 000 000肾上腺素联合0.075%罗哌卡因全清醒止血带局部麻醉技术在腕综合征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4例腕综合征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分成两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A组)和肾上腺素+罗哌卡因全清醒止血带局部麻醉组(B组),记录出血量、切口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指标,并进行结果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6个月。两组患者VAS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B组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顾玉东腕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A组优10例、良15例、可7例,优良率为78.13%;B组优12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为81.2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1 000 000肾上腺素联合0.075%罗哌卡因止血带局部麻醉技术运用于腕综合征手术,应用了清晰的血手术视野,麻醉效果稳定,镇痛效果良好,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止血带并发症,安全、经济,较传统麻醉方式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麻醉,局部 全清醒 肾上腺素 止血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不停用口服抗血栓药物的腹股沟疝患者行局部麻醉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连续入组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术前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或抗凝药的腹股沟疝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一时期入院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腹股沟疝Rutkow分型与试验组相匹配的未服用抗血栓药物的腹股沟疝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围手术期不停用抗血栓药物治疗,2组患者由同一主刀医生行局部浸润麻醉张力疝修补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天数和术后30 d内患者切口并发症、出血性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使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4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4例(口服华法林14例、口服新型口服抗凝药3例,口服阿司匹林36例口服氯吡格雷13例、口服替格瑞洛1例、联合口服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7例),对照组74例。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BMI、腹股沟疝Rutkow分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天数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试验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术区皮下血肿,无需输血及再次手术治疗,4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1例出现阴囊水肿。对照组术后3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均保守治疗后愈合,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未发现血栓栓塞事件。结论长期口服抗血栓药物的患者可安全地行局部浸润麻醉下腹股沟疝张力修补术,不中断抗血栓药物治疗与未服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相比不会增加术中出血及术后出血性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疝,腹股沟 围手术期 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切口血肿
  • 简介:摘要随着小儿手术的日益增多,小儿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增多,拔相关的并发症相应增多,气管拔的方法和时机的选择日益受到麻醉医师关注。如何在保证患儿安全的前提下使患儿在较为舒适的环境下苏醒,是小儿麻醉医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深麻醉下拔可减少患儿麻醉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拔后患儿躁动,使患儿在较为舒适的状态下度过麻醉苏醒期。文章就深麻醉下拔对机体的影响、拔方法和用药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小儿麻醉 深麻醉 气管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早期拔除留置导尿对术后麻醉复苏室全身麻醉女性患者苏醒质量和尿相关感染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行宫腹腔镜手术的146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剔除4例。患者术后在麻醉复苏室经超声先评估膀胱的功能,观察组71例患者未见异常,抽尽膀胱残余尿液后拔除导尿。对照组71例患者未见异常,术后24 h拔除导尿。观察两组患者第一次膀胱排空后的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躁动发生率、尿路感染率、第一次步行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麻醉复苏室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分别为7.0%(5/71)和22.5%(16/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第一次步行时间[(10.5±4.1)h vs (18.9±6.5)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3.2±1.3)d vs (5.1±2.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 vs 9.8%,P<0.05),观察组导尿拔除后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 vs 14.0%,P<0.05)。结论对于不复杂的妇科宫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超声评估膀胱的功能,抽尽膀胱残余尿后立即拔除尿,较术后24 h后拔除导尿更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 标签: 麻醉,全身 麻醉复苏室 超声检查 导尿管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早期拔除留置导尿对术后麻醉复苏室全身麻醉女性患者苏醒质量和尿相关感染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行宫腹腔镜手术的146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剔除4例。患者术后在麻醉复苏室经超声先评估膀胱的功能,观察组71例患者未见异常,抽尽膀胱残余尿液后拔除导尿。对照组71例患者未见异常,术后24 h拔除导尿。观察两组患者第一次膀胱排空后的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躁动发生率、尿路感染率、第一次步行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麻醉复苏室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分别为7.0%(5/71)和22.5%(16/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第一次步行时间[(10.5±4.1)h vs (18.9±6.5)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3.2±1.3)d vs (5.1±2.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 vs 9.8%,P<0.05),观察组导尿拔除后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 vs 14.0%,P<0.05)。结论对于不复杂的妇科宫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超声评估膀胱的功能,抽尽膀胱残余尿后立即拔除尿,较术后24 h后拔除导尿更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 标签: 麻醉,全身 麻醉复苏室 超声检查 导尿管拔管
  • 简介:摘要先天性无痛汗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with anhidrosis, CIPA)是一种以痛觉丧失、汗、反复发热、自残、发育迟缓、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病,这是一种因编码酪氨酸激酶受体A(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A, TrkA)蛋白的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1型(neurotrophic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type 1, NTRK1)基因失活突变造成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文章报道1例痛觉丧失、汗、智力低下,外伤后胫骨骨折的先天性无痛汗症6岁男孩,该患儿仅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即得到了满意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未发生显著波动。

  • 标签: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 小儿 吸入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动对麻醉下足月单胎臀位外倒转术(external cephalic version, ECV)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实施ECV的126例足月单胎臀位孕妇,均于妊娠满37周行ECV。126例孕妇中胎动组(48例)选择胎动活跃时间段行ECV,其中初产妇15例,经产妇33例;对照组(78例)于非胎动时间段行ECV,其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58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孕妇外倒转术的成功率、分娩方式以及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26例孕妇的ECV总成功率为61.1%(77例)。胎动组ECV成功率高于对照组[77.1%(37/48)与51.3%(40/78),χ2=8.323,P=0.004],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33.3%(16/48)与53.8%(42/78),χ2=5.033,P=0.025]。胎动组中2例(4.2%)复转为臀位,对照组5例(6.4%)复转为臀位,差异统计学意义(χ2=0.352,P=0.553)。胎动组与对照组初产妇ECV成功率[9/15与35.0%(7/20),P=0.182]及剖宫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15与75.0%(15/20),P=0.282],但胎动组经产妇ECV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经产妇[84.8%(28/33)与56.9%(33/58),χ2=7.436,P=0.006],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经产妇[24.2%(8/33)与46.6%(27/58),χ2=4.423,P=0.035]。2组母儿结局均良好,未发生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及新生儿窒息。胎动组及对照组的ECV术中及术后24 h内胎心异常、胎儿窘迫、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5%(6/48)与11.5%(9/78),χ2=0.026,P=0.871;4.1%(2/48)与3.8%(3/78),P>0.999;4.1%(2/48)与6.4%(5/78),χ2=0.018,P=0.894]。结论足月单胎臀位孕妇选择胎动活跃时间段行ECV,可提高成功率,经产妇获益更多,且不增加母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臀先露 倒转术,胎位 胎儿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麻醉抽搐电休克治疗老年患者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拟于丙泊酚麻醉下行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60例,年龄>65岁,体重45~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0):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麻醉诱导前即刻,D组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2 μg/kg,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随后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0~1.5 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0.7 mg/kg,面罩加压给氧辅助人工通气。当患者去极化肌颤搐消失时移去面罩,采用电休克治疗仪进行治疗并监测脑电图。电休克治疗时根据患者年龄设置治疗电量,首次电量设置为患者年龄的0.5倍,当抽搐发作抑制指数<80%时,下一次治疗电量提高一档(每档相差电量25.2 mc,即总电量的5%)。治疗结束后,立即予面罩加压人工通气,待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时转入PACU。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记录患者麻醉恢复期不良心血管事件、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头痛、嗜睡、躁动和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谵妄、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降低(P<0.05),余指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改善丙泊酚麻醉抽搐电休克治疗老年患者的麻醉恢复质量。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老年人 麻醉恢复期 二异丙酚 电惊厥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置吸痰持续性低负压吸引对麻醉恢复室患者麻醉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气管插管全麻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C组)、后吸组(S组)和预置组(P组),每组48例。C组常规拔时清理分泌物,S组拔后再清理分泌物,P组预置吸痰持续低负压吸引分泌物。记录各组患者进入PACU时(T1)、拔期间(T2)、拔后5 min(T3)、出PACU时(T4)各时间点的MAP、SpO2及HR;记录恶心呕吐、躁动发生、口腔黏膜损伤情况、患者PACU复苏时间。结果T2、T3时间点P组MAP、SpO2及HR均优于C组或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S组MAP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恶心呕吐、躁动发生、口腔黏膜损伤均少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躁动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中预置吸痰持续低负压吸引清理口腔分泌物降低拔期间心血管反应,减少吸痰操作相关并发症,提高麻醉恢复室患者全麻复苏质量。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麻醉护理 吸痰 拔管 麻醉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经皮肾镜的病例选择和术中决策。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泌尿外科共收治上尿路结石患者364例,根据术前综合评估标准筛选拟行化经皮肾病例,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是否留置肾造瘘管,分为化经皮肾镜组和传统经皮肾镜组,分别评价两组的术后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可视化疼痛评分(VAS)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经术前评估,42例患者符合拟行化经皮肾镜条件,根据术中评估,最终37例实行了无化。术后两组患者的结石均清除干净。两组患者Ⅰ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424),Ⅱ级以上并发症。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P=0.207)、术中出血量(P=0.450)差异统计学意义。手术当天(P=0.029)、术后第一天(P<0.001)及出院当天(P=0.025)化组的可视化疼痛评分(VAS)均比传统组明显减轻。化组平均住院天数比传统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术前需从四个方面选择合适病例,术中注意四个关键操作,做到五个确认,化经皮肾镜是安全的,并且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 标签: 无管化 经皮肾镜 适应证 临床决策
  • 简介:摘要在传统盲探穿刺的基础上,近年来提出一种新的压力波形监测方法用于硬膜外麻醉。相比较于临床普遍采用的阻力消失法以及超声引导、计算机断层扫描、介入造影等新兴的辅助硬膜外麻醉的穿刺方法,大量研究表明压力波形监测方法可作为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的客观指征,可全程实时监测硬膜外麻醉过程,安全可靠,简便实用。文章回顾压力波形监测方法在硬膜外麻醉应用的原理,对硬膜外麻醉穿刺置管过程中的压力波形特点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压力波形监测方法为硬膜外麻醉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辅助手段,可以区分阻力消失法的真阳性和假阳性。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穿刺 压力波形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和传统PCNL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收集英德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72例结石负荷相当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和/或肾结石的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化组36例、传统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术后疼痛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无化组与传统组分别在手术时间[(81.67±3.02)min比(95.56±5.17)min]、住院时间[(6.33±0.20)d比(9.52±0.22)d]、住院费用[(12 580±269.7)元比(14 199±208.6)元]、拔尿时间[(2.75±0.13)d比(6.06±0.07)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4.33±1.98)h比(70.00±2.40)h]、术后疼痛评分[(1.72±0.18)分比(4.06±0.29)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血红蛋白下降值、肾周血肿率、发热率、结石清除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化PCNL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相对于传统PCNL具有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早期下床活动、早期拔除尿、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的优势。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无管化 肾结石 输尿管上段结石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声门下气管狭窄患者行Montgomery T植入术的麻醉管理。方法回顾并分析20例因"声门下气管狭窄"行Montgomery T植入术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麻醉方法、手术操作及术后恢复等资料。结果狭窄原因:气管插管12例,颈部气管外伤4例,气管内外肿瘤等3例。狭窄程度:Myer-Cotton分级Ⅰ级1例,Ⅱ级3例,Ⅲ级9例,Ⅳ级7例;9例患者术前气管镜检查显示气管塌陷。所有病例术前行气管切开,术中经硬镜操作,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过程平稳,麻醉通气方式转换顺利。术后出现咳嗽(80%)、咽痛(45%)、发热(45%)、排痰困难(40%)、呼吸困难(25%)、感染(10%)、气道梗阻(5%)和误吸(5%)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均可改善。结论声门下气道狭窄行Montgomery T植入术时,全凭静脉麻醉能够维持稳定的麻醉深度和循环;根据手术步骤转换气管切开管、T、喉罩控制通气或高频通气可保证氧气供应;围术期密切沟通、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手术安全和患者康复。

  • 标签: 获得性声门下气管狭窄 气管T管 麻醉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管理在小儿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拔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中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护理管理方法予以分组,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40例)、综合性护理管理的观察组(40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躁动持续时间更短,P<0.05,存在对比意义。结论:综合性护理管理在小儿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拔期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平稳患儿术后生命体征,减少拔期患儿躁动及并发症发生,缩短躁动持续时间,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小儿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拔管期 综合性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孔胸腔镜辅助手术(VATS)术中尿留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250例择期行肺楔形切或段切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围术期留置导尿,观察组围术期不留置导尿,比较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自行排尿间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下路尿症状量表(IPSS)评分、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自行排尿间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尿潴留、膀胱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尿路刺激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ATS手术术中不留置导尿管有利于提高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康复和舒适度。

  • 标签: 单孔胸腔镜辅助手术 无尿管留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精附睾显微吻合术治疗附睾梗阻性精子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37例附睾梗阻性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双侧输精附睾显微吻合162例,行单侧输精附睾显微吻合75例(其中行输精附睾交叉吻合9例),观察并随访术后安全性,统计复通率及配偶怀孕率。结果237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6(3~22)个月,其中168例患者术后精液中出现精子,总体复通率70.1%(168/237),配偶怀孕率30.4%(72/237)。结论输精附睾显微吻合术治疗附睾梗阻性精子症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无精子症 吻合术,外科 附睾管 输精管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区麻醉药品智能控体系并评估其实施效果。方法在引入智能药柜的基础上开发相关软件建立与智能药柜和医院信息系统对接的麻醉药品智能控系统,构成麻醉药品智能控体系。在控系统中建立病区远程麻醉药品基数数据库(基数库),根据取用病区基数药品还是住院药房药品设计2条麻醉药品批号锁定闭环通路。基于智能药柜功能系统建立麻醉药品智能化管理流程,分别在处方开具、处方审核、药品调配和帐册登记等环节进行流程重塑。比较控体系实施前、后流程重塑环节的工作效率。结果成功构建了麻醉药品智能控体系。全院所有病区均部署了基数库,实现了全院级远程管理。2条批号锁定闭环通路有效控了麻醉药品的先进先出,并解决了麻醉药品批号追溯难的问题,实现了麻醉药品从入库到患者应用全流程的批号闭环追踪和实时统计、准确查询的精细化控。智能化管理流程的建立避免了医师处方开具环节和药品调配环节的手工操作程序,简化了药师处方审核程序,提高了处方开具、审核和药品调配的准确率。控体系实施后医师开具医嘱/处方、护士处理问题处方、药师审核处方、调配药品和药房盘点、专册登记等各项工作的耗时均明显少于控体系实施前(均P<0.001),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结论通过构建医院病区麻醉药品智能控体系,初步实现了全院麻醉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程闭环式可追溯管理,并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麻醉药 人工智能 安全管理 自动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骶阻滞用于新生儿肛门成形术麻醉的效果。方法拟行肛门成形术的肛门闭锁新生儿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T组采用传统盲探法行骶穿刺,U组在超声引导下骶穿刺。穿刺成功后均注射0.2%罗哌卡因1 ml/kg。记录2组患儿一次骶穿刺成功情况、穿刺时间、骶阻滞成功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U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升高,穿刺时间缩短(P<0.05),U组骶阻滞成功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U组在超声下可见新生儿骶尾内容物及硬膜囊的终止处。T组出现1例穿刺针内回血,U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骶阻滞用于新生儿肛门成形术麻醉的效果优于盲探骶阻滞。

  • 标签: 超声检查 骶尾部 神经传导阻滞 婴儿,新生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胫后动脉置在新生儿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接受择期手术治疗,术中需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及动脉血气分析的新生儿120例,ASA分级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胫后动脉组(J组)、桡动脉组(R组)与足背动脉组(Z组),每组4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行动脉穿刺置术,主要观察指标为首次穿刺成功率,同时记录置时间、10 min内总成功率、动脉直径、动脉深度。结果J组和R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Z组(P<0.05),置时间短于Z组(P<0.05),动脉直径大于Z组(P<0.05)。J组动脉深度大于R组和Z组(P<0.05)。R组与J组10 min内总成功率小于Z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胫后动脉置在首次穿刺成功率及置时间方面与桡动脉相当,优于足背动脉,在新生儿麻醉中可替代桡动脉置

  • 标签: 超声 动脉置管 胫后动脉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