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双向队列研究共纳入2 594例患者,其中回顾性队列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肺叶切除患者1 902例,前瞻性队列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期间于我院行肺叶切除患者692例。全组女1 348例(51.97%),男1 246例(48.03%);中位年龄61(54,67)岁。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和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对纳入变量先后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全组无术后院内死亡。术后在院期间随访发现111例POAF事件,发病率4.28%。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老年(≥60岁)(OR=1.58,95%CI:1.01~2.47,P=0.04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史(OR=2.50,95%CI:1.04~6.03,P=0.041)、除房颤/房扑外其他心律失常病史(OR=3.96,95%CI:1.95~8.00,P<0.001)、左肺上叶切除(OR=1.73,95%CI:1.11~2.68,P=0.015)、术前白蛋白水平偏低(OR=1.07,95%CI:1.00~1.14,P=0.048)及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OR=4.70,95%CI:1.38~15.98,P=0.013)是肺叶切除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中心肺叶切除术后POAF发生率为4.28%。老年患者(≥60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史、除房颤/房扑外其他心律失常病史、左肺上叶切除、术前白蛋白水平偏低及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肺叶切除术后POAF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主要定位于淋巴滤泡,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其对生发中心(GC)形成和B细胞的功能发挥负向调控作用,且有助于严格选择高亲和力的B细胞。但也有研究发现Tfr细胞在GC B细胞增殖和自身抗体生成中起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利用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 T细胞特异性B细胞淋巴瘤家族基因敲除小鼠(Bcl6FC小鼠)模型,发现这种"辅助"作用的部分机制是源于Tfr细胞的,IL-10可促使B细胞生长及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向GC暗区迁移,这为GC中Tfr细胞的功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就Tfr细胞的发育、分化及其在抗体反应中的双向功能予以综述,分析了Tfr细胞在不同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旨在探寻免疫治疗的新视角。
简介:摘要双向分化的癌(amphicrine carcinoma,AC)为具有腺上皮及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征的恶性肿瘤。本文报道了1例发生于胃体的AC,镜下可见细胞呈管状、片状、巢团状、花环状、条索状排列,细胞异型明显,核分裂象及脉管癌栓易见,神经侵犯亦可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广谱细胞角蛋白弥漫阳性,染色模式在管状、条索状、筛状排列肿瘤区域明显膜着色,在巢团状排列区域可见膜染色强度的减弱,突触素弥漫阳性,过碘酸雪夫染色可见细胞内、外的着色,MUC1、MUC4区域也有表达,不表达嗜铬粒素A、CD56、MUC2、MUC5AC及MUC6,Ki-67阳性指数热点区域约80%。AC的临床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与腺癌类似,易误诊为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或混合性腺癌与神经内分泌癌等。胃AC罕见,对其特殊的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的描述十分有限,临床对AC的认识严重不足,其病理特征、临床治疗及预后需收集更多的病例进行深入研究。
简介:当下环境污染、能源危机问题越发的严重,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任务成为一大重点。在新能源系统中,双向DC/DC变换器能够有效的实现能量转换。同时,在数字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双向DC/DC变换器的作用被逐渐的放大。本文主要是对双向DC/DC变换器的数字控制研究与设计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妇产科Milestones评价体系评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情况,并评估该评价体系的反馈效果。方法制定并改良妇产科Milestones评价表,并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9年9月在岗的第1~3年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进行自我评价和临床导师评分,收集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用Box-Plots软件进行绘图分析。对于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学员自评与师评分数通过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后作配对t检验,对不同来源住院医师评分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共评估妇产科在培住院医师164人,全体住院医师在医学知识、学习能力和体系工作这3项岗位胜任力方面,自评及师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年住院医师的各项能力评分为3.003~4.556,而在结业时评分提升到了4.921~5.974,与第一年相比各个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来源的住院医师经过3年的培训后,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妇产科的Milestones评价体系可用于妇产科专业方向住院医师的培训考核及反馈。住院医师自评有利于其对自身培训水平的认识和了解,师评有助于纠正自评产生的偏倚。系统的分阶段的妇产科Milestones评价体系可指导临床导师对住院医师的因材施教,并反馈住培基地的培训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岗互补联合双向互动随访在中重度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出院的癌痛病例,双岗互补联合双向互动随访实施前(2018年1~4月)和实施后(2018年5~8月),各52例。实施前后癌痛者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出院后接受由责任护士以电话形式开展的癌痛控制随访,试验组接受双岗互补联合双向互动随访。对两组干预后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干预后的镇痛用药依从率、癌痛控制有效率、癌痛延续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岗互补联合双向互动随访显著提高癌痛患者镇痛用药依从度及癌痛控制有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具有腺和神经内分泌双向分化的癌(A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2020年诊断的胃AC 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殊染色及二代测序等技术分析其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例1,54岁,病变位于胃窦,肿瘤最大径为4 cm;例2,75岁,病变位于贲门,肿瘤最大径为2 cm。镜下观察肿瘤细胞主要呈片状或条索状分布,细胞异型性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肿瘤细胞主要为印戒细胞样,例1可见神经内分泌肿瘤成分,并伴淋巴结转移,例2局灶伴有细胞外黏液,还可见瘤巨细胞。2例肿瘤细胞均弥漫强阳性表达突触素、嗜铬粒素A和CD56,广谱细胞角蛋白、MUC1和MUC4也有表达,不表达MUC2、MUC5AC及MUC6。特殊染色结果:阿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阳性。二代测序结果:例1 RAD51D p.Arg266Cys错义突变,例2 TSC1、SMAD4、PALB2、VEGFA、FGFR3错义突变,TP53无义突变,PTEN剪接位点变异,MYC拷贝数扩增。结论胃AC是一种同时具有神经内分泌和腺上皮分化特征的罕见肿瘤,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AB-PAS染色结果及基因变异特点有助于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不同平面脊髓损伤排尿障碍大鼠尿动力学及膀胱c-Kit的调控作用。方法将SD雌性大鼠分别制作胸髓和骶髓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于实验第22天将造模成功并进入脊髓损伤后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胸髓损伤组、胸髓损伤电针组、骶髓损伤组、骶髓损伤电针组,每组取10只,并与10只假手术组对照。2个电针组均取关元、三阴交穴位电针刺激,每日15 min,共14 d。干预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尿动力学检测,采用HE染色观察膀胱形态学改变,采用Real-time 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膀胱c-Kit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胸髓损伤组膀胱容量及顺应性均明显降低,残余尿量明显增加(P<0.05),骶髓损伤组的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顺应性均明显增加(P<0.05),且2组膀胱的组织形态也发生了异常改变。胸髓损伤组大鼠的膀胱c-Kit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骶髓损伤组则明显降低(P<0.05)。分别与2个造模组比较,电针干预增加了胸髓损伤大鼠的膀胱容量和顺应性(P<0.05),电针干预还降低了骶髓损伤大鼠的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和顺应性(P<0.05),改善了膀胱的组织形态结构;并使胸髓损伤大鼠膀胱c-Kit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骶髓损伤大鼠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针对膀胱c-Kit的良性双向调控作用,可能是其改善不同平面脊髓损伤尿失禁及尿潴留的效应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向转诊服务在冠心病患者转诊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新疆地区通过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下的绿色转诊通道(green referral channel,GRC)转诊至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救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GRC转诊组;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同期年龄、性别、所属地区、医保类型等基本情况相近且通过常规就诊渠道转诊至该院的冠心病患者110例作为常规转诊组。采用t检验、χ²检验及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转诊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的差异,并获得GRC转诊组的满意度情况。结果GRC转诊组心功能Ⅲ级(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合并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以及介入治疗的比例均显著大于常规转诊组(均P<0.05),转诊总时间、等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转诊组[14.16(9.62,25.61)比34.39(28.51,49.68)h、2.13(0.83,6.64)比24.58(20.27,27.68)h](Z=8.465、9.172,均P<0.001),住院费用、手术治疗费及材料费均显著高于常规转诊组[24 755(11 559,56 521)比14 700(9 375,29 534)元、6 013(2 096,8 256)比2 562(2 044,6 154)元及12 093(1 267,35 689)比1 329(826,16 125)元](Z=2.814、2.917、3.353,均P<0.05),诊断费显著低于常规转诊组[4 878(3 628,6 847)比5 719(4 228,7 639)元](Z=2.323,P<0.05)。GRC转诊组患者对于转诊流程、就诊时间、就诊体验的满意率均超过90%。结论基于远程医疗的双向转诊服务在冠心病患者的转诊及救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联合双向评价在儿科护理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进行护理规范化培训的学员34人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进行培训的学员42人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研究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联合双向评价。采用理论考核和情景模拟演练考核评估规培学员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应用能力,采用问卷调查评估规培学员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结果研究组规培学员理论考核[(95.12±6.24)vs.(91.05±5.12)]和情景模拟演练考核(护理实践技能操作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沟通能力、人文关怀和业务学习能力、工作态度)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规培学员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情景模拟教学联合双向评价可提高儿科护理规培学员的理论知识、临床实践应用能力和教学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任务导向为核心结合教学双向评价在高血压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9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实习护生进科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研究组采用任务导向为核心结合教学双向评价。教学结束,两组实习护生对带教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同时两组带教教师对实习护生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结果研究组实习护生对带教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4个方面(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带教教师对实习护生质量评价的3个方面(理论知识、专业护理技能、综合素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任务导向为核心结合教学双向评价可提高临床护理带教教学质量和实习护生对带教教师教学质量的认可度,促进教学相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护士对双向选择定科模式的真实体验,探讨该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2018年3—4月,采用立意取样法抽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名规培护士,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现场录音,借助NVivo7.0软件,根据Colaizzi的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规培护士对双向选择定科模式的真实体验可归纳为3个类属12个主题,类属一:主观感受,即公平、公正、公开,仪式感,人性化,选科决策仓促;类属二:客观影响,即良性的竞争压力,促进学习、工作的积极性,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满意度及归属感,对个人及科室造成"刻板印象";类属三:个人建议,即注重保护个人隐私,考核指标结构化、同质化,帮助提高选科决策效能。结论双向选择定科模式可营造公平、公正、和谐、有益的竞争环境,激发规培护士工作、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岗位核心胜任力与职业满意度,但管理人员也应积极探索有效的干预策略,提高其选科决策效能,促使个人与科室的共同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腹膜复发转移腹腔镜诊断的价值和腹腔内联合全身双向化疗(BIP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既往接受胃癌D2根治术,无同时性远处转移;(2)胃癌手术后接受辅助化疗;(3)除腹膜复发转移外,无其他远处转移征象;(4)年龄18~75岁;(5)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活动状态评分≤2分;(6)治疗前评估认为可耐受手术和化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间,连续收治且符合上述标准的8例胃癌术后腹膜复发转移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2(38~68)岁。8例患者先接受腹腔镜或者剖腹探查,参照Sugarbaker腹膜癌指数(PCI)和日本胃癌研究会制定的胃癌腹膜转移分级进行评估,于下腹部皮下埋置腹腔化疗泵,接受21 d为1疗程的化疗。化疗第1和第8天,经化疗泵向腹腔内输注紫杉醇(20 mg/m2),并经静脉输注紫杉醇(50 mg/m2);同时,连续14 d每日口服替吉奥(80 mg/m2),休息7 d。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12月15日。结果8例胃癌术后腹膜复发转移患者中,1例由于存在完全性结肠梗阻,接受剖腹探查+末端回肠袢式造口术,其余7例均成功行腹腔镜探查并明确诊断腹膜复发转移;2例同时伴有卵巢转移者接受腹腔镜下双侧附件切除术。中位随访时间为17.5(1.5~39.0)个月,BIPS中位疗程数为11(1~30)个疗程,BIPS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7.0个月。BIPS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其中3~4级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别为1例和2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生BIPS治疗相关的死亡。胃癌术后的总体生存的中位时间为40.0个月。结论腹腔镜探查用于胃癌术后腹膜复发转移的诊断安全、可行;BIPS对胃癌腹膜复发转移的治疗有效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