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早期应用肠道微生态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在树兰(杭州)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早中期胃癌患者96例。其中观察组48例患者在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对照组48例患者在术后早期单纯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分别在术前以及术后第7天检测所有被选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相关指标和CD4+、CD8+、CD4+/CD8+等免疫相关指标,记录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感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相关指标及CD4+、CD8+、CD4+/CD8+等免疫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更快(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可明显改善术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早期应用肠道微生态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在树兰(杭州)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早中期胃癌患者96例。其中观察组48例患者在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对照组48例患者在术后早期单纯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分别在术前以及术后第7天检测所有被选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相关指标和CD4+、CD8+、CD4+/CD8+等免疫相关指标,记录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感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相关指标及CD4+、CD8+、CD4+/CD8+等免疫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更快(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可明显改善术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保肛手术是目前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热点。尽管保肛手术保留了肠道的解剖连续性,但患者术后功能及生活质量能否达到满意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证实。现有的研究显示,保肛患者术后1个月多项功能及症状评分较术前明显恶化,而在3~6个月内逐渐恢复并接近术前水平,在1年左右基本稳定。患者术后功能变化情况与患者相关因素、肿瘤因素、治疗相关因素和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1)在患者相关因素中,年龄<70岁患者的角色功能、性功能相对较差,而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则相对较好;男性患者在性功能、社会功能下降相对明显。(2)在肿瘤相关因素中,肿瘤位置较低的患者排粪功能较差,进展期较早期肿瘤患者额外增加化疗治疗及副作用影响。(3)在治疗相关因素中,患者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排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下降相对明显;预防性造口使患者角色功能、身体形象、性兴趣恶化;放化疗治疗使患者味觉改变、胸闷等化疗相关症状评分恶化。(4)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吻合口漏患者术后排粪功能、心理状态在近期明显下降;重度直肠前切综合征及泌尿生殖系统障碍患者的总健康评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社交功能下降。总体来说,保肛手术患者的短期生活质量改变是可接受的。在该阶段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地干预和治疗,以期提高患者术后的功能及生活质量。另外,由于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者对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的解读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更具体及全面的评价工具来评价直肠癌术后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反映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短期股骨内侧软骨变化的MRI纹理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例接受ACL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23~43岁[(32.1±5.4)岁]。术前及术后1,4,12,24,48周对患者进行评估:(1)通过患侧膝关节MRI图像采集参数,将股骨内侧软骨感兴趣区域(ROI)划分为ROI1(半月板前角软骨)、ROI2(半月板体部软骨)、ROI3(半月板后角软骨),并提取纹理特征参数进行筛选和分析,得到反映软骨变化敏感的纹理特征参数;(2)采用ELISA法检测尿Ⅱ型胶原羧基末端肽(uCTX-Ⅱ)浓度水平。在上述各时相点,比较纹理特征参数的差异,得到反映软骨变化最敏感的纹理特征参数;比较uCTX-Ⅱ浓度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判断反映软骨变化最敏感的纹理特征参数与uCTX-Ⅱ浓度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经过筛选和分析,ROI3的灰度不均匀度水平方向(Horzl_GlevNonU)和直方图偏斜度(Skewness)为反映软骨变化敏感的纹理特征参数。术前及术后1,4,12,24,48周ROI3的Horzl_GlevNonU与Skewne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I3的Horzl_GlevNonU与Skewness随着时间延长逐渐递增,且ROI3的Horzl_GlevNonU增幅比Skewness增幅更大。术后4周与12周ROI3的Horzl_GlevNon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相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周与48周ROI3的Skewne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相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选择ROI3的Horzl_GlevNonU作为反映软骨变化最敏感的纹理特征参数。术前及术后1,4,12,24,48周uCTX-Ⅱ的浓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术前及术后1,4,12,24,48周ROI3的Horzl_GlevNonU与uCTX-Ⅱ浓度水平呈正相关(r=0.554,0.596,0.550,0.632,0.756,0.514,P<0.05或0.01)。结论ROI3的Horzl_GlevNonU是反映ACL重建术后股骨内侧早期软骨变化最敏感纹理特征参数,并且与uCTX-Ⅱ浓度水平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射频消融法(RFA)选择性减胎术后短期(2周内)流产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接受RFA选择性减胎术后短期流产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妊娠病例的临床经过、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共有30例MCDA双胎孕妇接受了RFA选择性减胎术,有5例发生减胎术后短期流产;保留胎存活率为83%(25/30)。流产时保留胎均心率正常,羊水清亮无异味;除1例为术后当天流产外,其余4例流产距离RFA减胎术超过7 d;流产前孕妇血常规WBC不高、均低于15×109/L;除了2例发热以外,其余3例中性粒细胞比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无明显升高;仅1例血培养粪肠球菌阳性(+);4例取经阴道流出的羊水进行培养,其中2例解脲支原体(+)、2例无菌生长;胎膜病理检查表现有局灶性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程度以减除胎为中心渐变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羊膜坏死但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等。结论RFA选择性减胎术后短期流产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改变与典型的绒毛膜羊膜炎不同,提示可能有不同的流产发生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上前牙区即刻种植与早期种植术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差异,为临床美学区种植的种植时机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上前牙区牙列缺损、需行单牙种植修复的患者89例,男性48例,女性41例,年龄(38.0±13.3)岁,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制作临时修复体,软组织塑形3个月后完成永久修复,随访6个月。将病例按不同的种植时机和术式分为3组:即刻种植不翻瓣组(26例)、即刻种植翻瓣组(30例)和早期种植组(33例,拔牙4~8周后早期种植)。比较3组患者种植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患者于种植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测量种植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唇侧骨板厚度,并计算唇侧骨板吸收量(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和唇侧骨板吸收率;利用GuideMia、PlastyCAD、Geomagic工程学软件对3组患者术后即刻唇侧骨体积增量(术后即刻-术前)、术后6个月剩余骨体积(术后6个月-术前)及骨体积吸收率进行三维量化分析。于种植术后9、15个月评估3组患者粉色和白色美学指数;术后6个月测量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值;永久修复后6个月调查患者对整个治疗过程的满意度。结果即刻种植不翻瓣组种植手术时间最短,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为36.5(33.3,38.5) min,术后9个月粉色美学指数[8.5(8.0,9.0)分]及患者满意度[8.0(7.3,8.8)分]显著好于其他两组(P<0.05)。3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早期种植组唇侧骨板厚度[3.09(3.00,3.25) mm]显著大于即刻种植不翻瓣组和即刻种植翻瓣组[分别为1.90(1.72,2.33)和2.39(2.05,3.06) mm](P<0.05),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种植不翻瓣组唇侧骨板吸收量[0.61(0.35,0.98) mm]显著小于即刻种植翻瓣组[1.13(0.97,1.53) mm]和早期种植组[1.23(1.07,1.37) mm](P<0.05)。即刻种植不翻瓣组术后6个月剩余骨体积[38.7(31.2,54.6) mm3]显著小于早期种植组[109.1(85.6,263.1) mm3](P<0.05),与即刻种植翻瓣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种植能缩短治疗时间,较好恢复前牙美学效果,患者更青睐,即刻翻瓣手术并不能显著增加术后唇侧骨量,即刻种植不翻瓣手术术后骨吸收较少;4~8周早期种植能更好地维持种植体唇侧三维骨量,3组患者短期内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直肠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短期高剂量术前放疗(5 × 5 Gy)方案对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且行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直肠腺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术前接受新辅助放疗(25 Gy,5次分割),1周之后手术治疗;对照组在肿瘤确诊后立即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的并发症、生活功能等情况。结果研究组9例(15.0%)观察到完全病理反应(即肿瘤标本中未发现癌细胞),12例(20.0%)发现显微镜下残留癌。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中括约肌保留率分别为100.0%(60/60)、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研究组转移造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7%(7/60)比5.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所有转移造口病例均于术后3 ~ 6个月闭合;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吻合口瘘的概率亦基本一致;生活功能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态、角色功能及社会功能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术前短期治疗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可提高括约肌的手术保留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TACE-RFA)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建立列线图模型对术后短期复发率进行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行TACE-RFA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25例患者,其中男性103例,女性22例,年龄(56.6±8.9)岁。根据术后12个月内肿瘤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两组:复发组(n=86)与未复发组(n=39)。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肿瘤特征及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以门诊复查方式进行随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患者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列线图,并采用C指数、校正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1.25(OR=2.87,P=0.048)、白蛋白-γ-谷氨酰转移酶比值(AGR)≤0.3(OR=3.40,P=0.043)、肿瘤包膜不完整(OR=3.81,P=0.007)及较大的肿瘤最大径(OR=1.98,P=0.003)是TACE-RFA术后肝细胞癌短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其C指数为0.767, 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5%CI:0.67~0.85),且实际曲线与理想曲线存在较好的重合度。结论NLR>1.25、AGR≤0.3、肿瘤包膜不完整及较大的肿瘤最大径是肝细胞癌患者行TACE-RFA术后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于预测术后短期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术后短期并发症。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2016年11月至2021年4月期间,连续性接受taTME治疗的8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男58例(69.9%);年龄(61.4±11.8)岁;其中低位直肠癌42例(50.6%),中位直肠癌41例(49.4%)。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定义为术后30 d内发生的并发症;Clavien-Dindo评分标准进行并发症分级同时将本组前40例与后43例患者的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以了解度过taTME学习曲线前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81例完成腹腔镜辅助taTME手术,中转开腹2例(2.5%)。有78例(94.0%)完成吻合,另外5例(6.0%)行永久性造口。经腹+经肛总手术时长(246.9±85.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00(IQR:100) ml。75例(96.2%,75/78)行预防性造口,其中74例行预防性回肠造口,1例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3例未行造口。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为38.6%(32/83),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4%(7/83)。轻度并发症占比31.3%(26/83),重度并发症占比7.2%(6/83),没有患者在术后30 d内死亡。吻合口漏发生率15.4%(12/78)。8例(9.6%)患者出院后因并发症再次入院。术后中位住院时间7(IQR:3) d。所有的轻度(Ⅰ+Ⅱ级)并发症患者均予以常规保守对症治疗。1例C级吻合口漏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转入重症监护室并接受二次手术;2例Ⅲa级麻痹性肠梗阻患者行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3例出现Ⅲ级及以上呼吸系统并发症,其中1例出现胸腔积液行B超引导下穿刺,2例呼吸衰竭的患者经抗感染及对症处理等治疗,好转出院;1例Ⅲb级泌尿系感染者急诊行输尿管支架植入。本组前40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50.0%),后4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12例,27.9%),与前40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0,P=0.039)。结论taTME用于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具有可接受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经验的积累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早期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升高水平与28 d内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行肝移植手术后即刻入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成年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患者术后48 h内血浆cTnI的检测值,并记录其最高值。同时收集患者基线临床资料,随访时间截止至术后第28天。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28 d内死亡率。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评价术后早期cTnI水平的升高是否为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31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26例在术后28 d内死亡。243例(76.4%)在术后48 h内出现cTnI的升高,37例(11.6%)表现为cTnI中度升高(达到正常参考值上限5~10倍),75例(23.6%)为cTnI重度升高(超出正常参考值上限10倍)。多因素分析显示,cTnI轻、中度升高与28 d内死亡率无关,仅cTnI重度升高是术后28 d内死亡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比值比(95%置信区间)=3.151(1.218~8.150),P=0.018]。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cTnI升高较为常见,重度cTnI升高与28 d内死亡率显著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术(RFA)后短期内侵袭性分段复发(AI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丽水医院HCC行RFA治疗后3个月内影像学随访出现AIR的患者作为AIR组,1 262例经RFA治疗的HCC患者中纳入30例AIR患者。任意选取35例同期经RFA治疗未发生AIR的HCC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在术前行动态增强MRI(DCE-MRI)及DWI扫描。观察病灶形态、病灶动脉早期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并测定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IR组和对照组间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评价AIR与功能MRI参数的相关性。结果AIR组肿瘤在Ⅰ段和Ⅳ段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肝段的病灶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R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病灶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病灶动脉早期强化方式、动脉早期强化率和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IR组患者多为不均匀强化,动脉早期强化率和ADC值均低于对照组。AIR与病灶动脉早期强化方式、动脉早期强化率、ADC值、病灶位于肝段Ⅰ、病灶位于肝段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5、0.633、0.518、0.375和0.287,P均<0.05。结论HCC患者行RFA后短期内的AIR与病灶功能成像参数(动脉早期强化方式、动脉早期强化率、ADC值)及其所在肝段(Ⅰ、Ⅳ段)具有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全部患者均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照组常规静脉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方法基础上辅助以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一般情况、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72±10)h比(79±13)h,t=8.384,P=0.031;(11.0±1.7)d比(12.9±1.9)d,t=7.404,P=0.022];观察组与对照组腹腔引流时间分别为(8.4±2.8)d和(8.6±1.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8,P=1.092),引流量分别为(534±50)ml和(545±5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7,P=1.202)。与术前基础值相比,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在术中均较稳定;拔管时对照组MAP[(104±5)mmHg,1 mmHg=0.133 kPa]高于观察组[(92±7)mmHg](t=7.383,P<0.01),也高于同组术前MAP[(92±9)mmHg](P<0.05)。观察组术中心率低于术前及对照组同一时段的心率。观察组术后7 d内谵妄和可疑谵妄的发生率分别为3% (1/30)和7%(2/30),对照组分别为10%(3/30)和13%(4/30),两组谵妄和可疑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394、7.485,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降低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康复更快。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短期预后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1年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和铜陵市立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结局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34)及预后不良组(n=62),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基础病情况(高血压病年限、糖尿病)、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动脉收缩压、入院时血糖、脑实质出血量、是否术前1 h内有复查头颅CT、是否有脑室出血、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再出血),术后1个月GOS评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入组患者微创术后短期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果96例入组患者中,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糖尿病、入院GCS评分、入院时动脉收缩压(SBP)、入院时血糖、术前1 h内复查头颅CT、脑室出血、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数量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OR=4.358,95%CI:1.209~15.710)、糖尿病(OR=4.637,95%CI:1.793~11.990)、入院GCS评分≤8分(OR=14.305,95%CI:2.694~75.950)、入院时血糖≥10.0 mmol/L(OR=3.229,95%CI:1.261~8.270)、术前1 h内未复查头颅CT(OR=9.423,95%CI:1.827~48.599)、伴有脑室出血(OR=12.109,95%CI:3.336~43.961)、手术时机>7 h(OR=6.234,95%CI:1.986~19.570)、术后并发症数量≥2种(OR=13.461,95%CI:3.624~49.999)是入组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微创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结局,但是年龄>75岁、糖尿病、入院GCS评分≤8分、入院时血糖≥10.0 mmol/L、术前1 h内未复查头颅CT、伴有脑室出血、手术时机>7 h、术后并发症数量≥2种均是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需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规范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后短期高眼压发生率及时间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的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短期高眼压定义为术后1周至3个月眼压升高至21 mmHg(1 mmHg=0.133 kPa),并在随后的3个月内下降至21 mmHg以内且保持稳定。观察手术前后眼压、降眼压药物用药数量、短期高眼压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主要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统计学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结果研究期间共277例(315只眼)患者行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其中299只眼(94.9%)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34只眼(10.8%)术后眼压持续升高,判定为手术失败,最终纳入234例(265只眼)患者,其中男性161例(184只眼)、女性73例(81只眼),年龄为42(26,54)岁,术前眼压为(37.7±11.1)mmHg,使用降眼压药物3(2,4)种。术后短期高眼压发生率为43.0%(114/26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育性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后短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42.7%(35/82)、37.8%(17/45)、27.7%(13/47)和53.8%(49/91)。其中91.2%(104/114)术眼术后短期高眼压时间集中发生在术后第1~4周,88.6%(101/114)术眼眼压峰值发生在术后1~5周内,眼压峰值为(32.4±8.2)mmHg(21.3~54.8 mmHg)。69.3%(79/114)术眼术后高眼压持续时间≤4周。结论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后短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可达40%以上,其中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发育性青光眼患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术后短期高眼压发生时间和峰值多出现在术后1~4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下行复杂骨折手术室护理配合及对患者短期预后、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骨折手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7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配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手术结局、短期预后、术后康复情况。结果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感染、继发性损伤、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伤口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配合应用于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下行复杂骨折手术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手术结局,改善其短期预后,提升术后康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超声造影在脑胶质瘤手术切除中的应用及患者术后短期疗效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63例术前经MRI诊断且术后经病理学确诊为脑胶质瘤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行术中造影(造影组,32例)和常规超声检查(对照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脑胶质瘤手术切除后的总残留率及不同级别脑胶质瘤切除残留率;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采用KPS量表、MMSE量表评估术后的短期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对照组和造影组总肿瘤残留率分别是48.39%、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脑胶质瘤残留率分别为22.22%、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组中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3、6个月KPS、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中超声造影在脑胶质瘤手术切除中可清晰显示脑胶质瘤边界及瘤周水肿带,且对于高级别脑胶质瘤切除残留及评估其术后短期疗效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辅助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期正念行为训练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选取该院骨科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把其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行短期正念行为训练,比较两组患者锻炼依从性、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锻炼依从率、锻炼知识知晓率、功能恢复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关节疼痛率、关节肿胀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症状、心理状况、环境领域、人际关系领域、躯体感觉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短期正念行为训练能有效提高THA患者锻炼依从率,避免关节术后僵硬化,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家庭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短期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单中心的观察性研究。对因胃癌行远端胃/全胃切除的患者,观察记录其出院后12周肠内营养补充剂摄入量并据此分为未达标组和达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丢失率等临床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20例患者在出院时进行了登记,其中59例完成了观察分析,未达标组38例,达标组21例。所有纳入患者出院12周时体重与出院时体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7.9±9.8)kg vs(59.2±11.2)kg,P=0.037];出院12周时血红蛋白含量、淋巴细胞数、血浆总蛋白含量、血浆白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出院时。生活质量方面,患者出院12周时除便秘、腹泻及恶心和呕吐3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出院时。出院12周时,未达标组的体重丢失率高于达标组[(2.1±10.4)% vs(0.7±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两组在血液学参数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行全胃切除者体重丢失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4±6.5)% vs(-0.3±5.0)%,P=0.031]。结论胃癌术后患者短期内能在营养状况方面从更多的家庭肠内营养中获益,行全胃切除者相比远端胃切除者获益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