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包虫病是由多房棘球蚴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特点是肿瘤样、浸润性生长,病情严重且致死率高。虽然包虫病患者数量不多,但因其病情严重、并发症较多、治疗困难,故多需终身治疗。目前,临床上有3种包虫病治疗方案,包括外科手术治疗(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切除、肝移植),介入治疗(超声或CT引导下的介入、内窥镜介入),单纯药物治疗。本文分析了上述方案的优缺点,为临床正确选择包虫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 标签: 泡型包虫病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人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蚴感染所致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肝脏,呈"恶性肿瘤样"浸润性生长。病灶的不同分、临床分期、生物学活性、脉管侵犯情况、病理特点、患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共同决定治疗措施的选择及相应预后或转归。然而,虽然目前存在多种分方法,但仍缺乏公认的分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规范诊疗。本研究系统回顾近20年内的国内外文献,重点分析了超声、计算机断层成像、核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血清学和病理学以及部分新技术的分方法,详细分析了各分方法的优缺点和联系。同时提出了未来新分方案的参照因素或理论依据,为尽早提出更优化的分方案建立了基础。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超声 计算机断层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包虫病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1例肝包虫病脑转移患者资料,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19~49岁,平均34岁。11例患者中7例采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4例仅为药物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方法及随访疗效。结果2例仅行肝部手术患者,术后规律口服抗包虫药物,随访期间病情稳定。3例仅行脑部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3年,随访期间1例出现肺炎并肺不张,1例出现腹水、黄疸、体力下降,另1例病情稳定,生活能自理。2例联合行肝部分切除术和脑包虫切除术患者,其中1例多次行脑包虫切除术,至今随访5年,生活不能自理,在家休养。另1例,随访3年病情稳定,健在并能自理。4例单纯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其中1例随访3年病情平稳,1例出现腹水,1例出现体重减轻、体力下降、肢体水肿,另1例出现胸腔积液、盆腔积液、肺炎等,均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健在。结论肝包虫病脑转移的治疗仍然以手术为主,术后予以抗包虫药物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差。原则上先行神经外科手术,再行肝、肺、脾等器官包虫手术。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脑泡型包虫病 手术联合药物治疗 单纯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卵巢纯的或以多卵黄囊结构为主的卵黄囊瘤非常罕见,组织学表现为单层扁平或立方状的肿瘤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小管、微囊以及囊肿,分布于富于细胞的纤维性间质中。特征性的表现为偏心性缩窄的囊肿,类似于初级卵黄囊向次级卵黄囊的裂解。准确诊断该亚型卵黄囊瘤的主要意义在于其具有相对较好的预后。本文报道1例以多卵黄囊结构为主的卵巢卵黄囊瘤,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包虫病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晚期肝包虫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病灶穿刺引流术、药物治疗、肝移植。以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晚期肝包虫病理想治疗方法。笔者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对晚期肝包虫病的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手术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药物
  • 简介:摘要肝包虫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其病灶生长方式类似肝脏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肝包虫病灶不仅可直接侵犯邻近组织,还可经淋巴管和血管转移。肝包虫病发生腹腔种植性转移极其罕见。笔者介绍1例肝包虫病腹腔种植性转移的诊断与治疗经验。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转移 腹腔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全新吊床包膜瓣修复隆乳术后假体下移和双畸形的技术,以提高对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至2019年,在上海美莱医疗美容门诊部就诊要求改善假体下移和双畸形的女性患者16例,年龄23~48岁,平均33.4岁。手术均用吊床包膜瓣,从乳晕切口入路,将假体包膜下极广泛分离形成包膜瓣,缝合锚定多余腔隙,消除下移的下皱襞,包膜瓣向上提拉收紧与切口上方的包膜断端叠瓦式缝合,使假体腔隙恢复到理想下皱襞处。结果1例患者轻度血肿,经处理后愈合;6个月随访,15例患者下移的下皱襞提升至理想位置,乳房双重皱襞消失、对称性良好、外形满意、无复发病例、切口瘢痕隐蔽、无包膜挛缩。结论对假体下移和双畸形患者用吊床包膜瓣技术可有效矫正该并发症,且长期稳定性较好、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假体植入 乳房成形术 假体异位 假体下移 双泡畸形 包膜瓣 假体包膜
  • 简介:摘要肝包虫病是一种生物学特性类似恶性肿瘤的寄生虫疾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出现黄疸、腹水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此时病程已属晚期。此外,由于病灶切除的不彻底导致术后较高的复发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最新研究的总结,以及对肝包虫病病灶旁“浸润带”内血供、微血管侵犯及血管生长因子表达情况的分析,深度了解肝包虫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包虫病 肝脏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包虫病术后胆漏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肝包虫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情况,对比分析胆漏(n=22)与非胆漏组(n=115)的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胆漏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胆漏组与非胆漏组在术前肝功能(AST、ALP、LDH)、失血量、输血量、肝门侵犯、术前行PTCD、规则肝切除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规则性肝切除是避免胆漏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肝门侵犯是胆漏发生的危险性因素。结论病灶侵犯肝门是术后胆漏发生的危险因素,规则性肝切除可降低术后胆漏发生率。

  • 标签: 棘球蚴病 肝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电压纳秒刀消融大鼠肝包虫对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自然杀伤T(NKT)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将32只10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按每组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低电压组(1 000V)、中电压组(1 500V)、高电压组(2 000V)三个模型治疗组。对4组大鼠采用选择性肝左门静脉注入浓度为500个/100 μl多房棘球蚴头节悬液100 μl,建立大鼠肝左叶包虫病模型。建模3个月后对低电压组、中电压组、高电压组大鼠肝左叶包虫病灶行不同电压的纳秒脉冲治疗。治疗后第3天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组大鼠外周血中CD3+T、CD4+T、CD8+T、NK、NKT进行检测,并计算CD4+T与CD8+T的比值。结果高电压组和中电压组大鼠外周血CD3+T细胞比例分别为(62.08±2.75)%和(63.84±7.73)%,均高于低电压组(55.19±8.55)%及模型组(54.76±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比例在高电压组为(43.70±6.51)%,高于中电压组(38.82±5.47)%、低电压组(37.31±6.96)%及模型组(38.12±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比例高电压组为(20.03±2.40)%、中电压组(21.22±1.74)%、低电压组(19.00±3.06)%、模型组(20.56±3.98)%,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电压组NK细胞比例为(6.49±1.60)%高于中电压组(3.02±0.32)%、低电压组(3.42±0.91)%及模型组(3.44±0.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KT细胞比例在高电压组为(1.53±0.16)%亦高于中电压组(0.82±0.09)%、低电压组(0.70±0.17)%及模型组(0.78±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CD8+T比值高电压组(2.26±0.65)高于中电压组(1.90±0.40)、低电压组(1.98±0.37)及模型组(2.06±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秒刀消融大鼠肝包虫选用高电压(2 000V)较中电压(1 500V)、低电压(1 000V)可增加外周血中T、NK、NKT细胞,纳秒刀消融肝包虫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反应。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纳秒刀 肝泡型包虫 免疫细胞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及炎性因子在肝包虫病(HAE)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8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HAE患者(病例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35.20±7.50)岁;健康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5.19±14.48)岁。免疫组化法检测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IL-18、IL-33在正常肝组织(>病灶边缘2 cm)与病灶边缘组织内表达情况,统计分析表达水平差异;ELISA法检测病例组与健康组血清IL-1β、IL-18、IL-33的浓度,统计分析两组的差异。结果NLRP3、Caspase-1、IL-1β、IL-33在病灶边缘组织内的阳性细胞数目及染色强度较正常肝组织增强,而IL-18则减弱,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血清IL-33的浓度较健康组高[177.88(168.87,192.92) pg/ml比171.78(161.80,181.9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和IL-18的血清浓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及炎性因子在肝包虫病中表达异常,提示炎性小体可能参与了疾病的进展过程。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NLRP3炎性小体 免疫逃避 炎症反应 白细胞介素-1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期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肝肾棘球蚴病(AE)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9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连续10例肝肾AE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42.5±10.3)岁(范围:27~52岁)。7例曾行姑息性治疗但服药依从性差。10例均存在肝右叶和右肾的联合病灶,2例分别合并肝左外叶和左肾小病灶。病灶体积为(726.4±576.1)cm3(范围:117.0~1 998.0 cm3)。病灶侵犯右侧膈肌7例、下腔静脉7例、右肾上腺6例、腹壁2例、右侧腰大肌1例、十二指肠1例和右肺下叶2例。采用同期联合根治性手术和血管重建等方法治疗肝肾及邻近器官的AE病灶。半肝及以上肝切除8例,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2例,肝部分切除1例;右肾全切除7例,右肾部分切除3例,左肾部分切除1例;清除肝肾外受侵组织器官的病灶,并进行相应修补或重建。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肝肾功能不全。3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经保守治疗后改善;1例出现右肾周围尿漏,置入双“J”管并保守治疗后改善。随访6~8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无死亡病例,无发生肝肾功能不全、急慢性肾病者。1例术后7个月时发生腹壁切口疝,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随访中无复发,10例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结论采用同期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复发性或原发性肝肾AE安全可行,可同时有效清除其他邻近器官的病灶。

  • 标签: 棘球蚴病 外科手术 同期联合手术 棘球蚴病,肝 棘球蚴病,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放射性125I粒子对Sprague Dawley(SD)大鼠肝包虫以及裸鼠皮下包虫的影响。方法20只裸鼠,体质量20~24 g,10周龄,皮下种植多房棘球蚴原头节后分组干预。将接种成功的16只裸鼠分为实验组(n=8)、穿刺组(n=4)和模型组(n=4)。模型组无任何干预,穿刺组仅粒子穿刺针穿刺。实验组瘤体植入125I粒子。14只无特定病原体雄性SD大鼠,体质量280~ 320 g,12周龄,建立肝球蚴病模型。随后分为干预组(n=10)和对照组(n=4)。干预组病灶植入125I粒子。对照组仅开腹和关腹。两种模型动物均在干预45 d后处死。测定裸鼠瘤体大小变化。分别观察各组病灶棘球蚴原头节活性和病理变化。结果干预第22、30、40天,实验组瘤体最大直径(10.7±5.2)mm、(10.9±5.0)mm、(8.5±4.3)mm,小于穿刺组(24.5±4.4)mm、(25.4±4.1)mm、(31.4±2.8)mm和模型组(22.5±7.3)mm、(25.0±5.4)mm、(26.7±6.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病灶中的原头节数量、活性低于穿刺组和模型组。光镜下,实验组棘球蚴育囊及虫体结构明显被破坏,穿刺组和模型组棘球蚴育囊的角质层和生发层结构清晰,含多个结构完整原头节。干预组与对照组SD大鼠的病理改变与裸鼠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对球蚴原头节具有杀伤作用进而抑制包虫病的进展。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125I粒子 放射治疗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肝包虫病(HA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HAE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29例;平均年龄(39±12)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3D腔镜组(12例)和开腹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等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3D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50(188)ml、4(1)d、6(2)d,明显低于开腹组的400(300)ml,7(4)d,9(4)d(Z=-3.568,-3.956,-2.675;P<0.05)。3D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3/12),明显低于开腹组的68%(27/40) (χ2=6.831,P<0.05)。结论3D腹腔镜技术在HAE治疗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具有精准、微创等优势。

  • 标签: 成像,三维 腹腔镜 棘球蚴病,肝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棘球蚴病合并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例继发于肝棘球蚴病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门静脉海绵样变Ⅰ1例,Ⅱ6例,均行肝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9.24±4.09) h。2例术中行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段的切除和重建,术后给予抗凝治疗,出院后预防性口服阿苯达唑药物2年,其中采用人造血管重建门静脉的患者同时口服抗凝药物,未见复发和血管并发症。5例行姑息性切除大部分球蚴病灶,未切除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段,出院后终身口服阿苯达唑药物。随访5例患者第一肝门残留病灶无发展征象,3例门静脉海绵样变进展,其中2例患者继发门静脉高压致多次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结论根治性肝切除和血管重建治疗肝棘球蚴病合并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安全有效。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门静脉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肝血流阻断在肝包虫病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连续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行根治性肝切除的49例肝包虫病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2例,女性27例,年龄10~62岁。按术中肝血流阻断方法分为Glisson组(n=22)和Pringle组(n=27)。Glisson组阻断Glisson蒂内血流,Pringle组采用Pringle法阻断血流。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lisson组血流阻断时间20(15,26)min,少于Pringle组35(30,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sson组引流管拔除时间为7(6,9)d,少于Pringle组8(7,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sson组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明显优于Pringl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lisson组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40.9%,9/22),Pringle组发生并发症15例(55.6%,15/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包虫病患者肝切除术中Glisson蒂血流阻断法术后肝功能、引流管拔除时间、血流阻断时间优于Pringle阻断。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肝切除术 Glisson蒂阻断 Pringle阻断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对肝包虫病患者手术切除术后的影响以及不同HBV-DNA载量患者术后肝功能差异。方法选择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连续收治的肝包虫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28例纳入试验组,男性15列,女性13例,平均年龄35岁,无乙肝肝包虫病患者20例纳入对照组,男性7列,女性13例,平均年龄34岁。试验组根据HBV-DNA载量分为低水平组(HBV-DNA载量<200 IU/ml,n=6)、中水平组(HBV-DNA载量200~20 000 IU/ml,n=15)、高水平组(HBV-DNA载量>20 000 IU/ml,n=7)。比较两组肝切除术后并发症、肝功能等。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HBV-DNA载量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术后总胆红素10.6(8.3,16.9)μmol/L、直接胆红素5.3(3.4,10.0)μmol/L、凝血酶原时间13.6(13.0,15.8)s、并发症发生率25.0%(5/20),优于试验组12.6(8.4,46.9)μmol/L、6.7(3.1,26.4)μmol/L、15.4(13.5,18.1)s、78.6%(2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感染HBV(OR=4.593,95%CI:1.128~18.708)及术中出血量≥1 000 ml(OR=2.200,95%CI:1.106~4.378)是肝包虫病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三组不同HBV-DNA载量患者术后总胆红素、白蛋白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感染HBV的肝包虫患者手术切除术后肝功能更差,更易发生并发症,但不同HBV-DNA载量患者术后肝功能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HBV-DNA载量 肝切除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胰腺腺囊性转化。该病变非常罕见,是一种良性非肿瘤性病变。临床可有腹痛、消化不良、触及腹部肿块等非特异性表现,但大部分病例无临床症状。诊断需与较多见的胰腺囊性肿瘤性病变鉴别。治疗上可以随访或采取保守手术,避免误认为恶性肿瘤而过度手术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新庄孜选煤厂针对二次浮选刮组件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二次浮选刮转速变频控制,在稳定浮选灰分下,改善浮选刮效果,同时大大提高浮选尾矿;有效提高浮选抽出率、精煤产率,提升选煤经济效益。

  • 标签: 二次浮选 变频控制 抽出率 产率 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