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提出全新吊床型包膜瓣修复隆乳术后假体下移和双泡畸形的技术,以提高对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至2019年,在上海美莱医疗美容门诊部就诊要求改善假体下移和双泡畸形的女性患者16例,年龄23~48岁,平均33.4岁。手术均用吊床型包膜瓣,从乳晕切口入路,将假体包膜下极广泛分离形成包膜瓣,缝合锚定多余腔隙,消除下移的下皱襞,包膜瓣向上提拉收紧与切口上方的包膜断端叠瓦式缝合,使假体腔隙恢复到理想下皱襞处。结果1例患者轻度血肿,经处理后愈合;6个月随访,15例患者下移的下皱襞提升至理想位置,乳房双重皱襞消失、对称性良好、外形满意、无复发病例、切口瘢痕隐蔽、无包膜挛缩。结论对假体下移和双泡畸形患者用吊床型包膜瓣技术可有效矫正该并发症,且长期稳定性较好、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硅胶假体隆眉弓术在治疗面上部轮廓低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一中心行硅胶假体隆眉弓术的女性求美者资料,纳入标准:眉骨低平、眼球突出或上睑臃肿。排除标准:额部曾行注射类手术或有注射物残留,眉骨区手术史,肿瘤史,甲状腺功能抗进或外伤史。根据眶上缘及眉弓区域解剖特点,在双侧眉尾下缘设计小切口,长度约7 mm,眉弓区域骨膜下剥离出与所雕刻假体大小合适的腔隙,并置入雕刻好的硅胶假体。雕刻假体时注意假体有效部分为下缘,厚度2~7 mm;假体中部为最上端,对应眉毛的内1/3处。假体两侧各设有1个小孔,允许术后组织长入。眉尾处假体与骨膜缝合固定,眉头处油沙钉打包缝合外固定。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随访时拍摄照片并进行分析。术后满意度根据李克特5分量表由求美者、手术医师及非医学专业人员分别评分,数据以M(P25,P75)表示。应用SPSS 21.0软件采用多样本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2例求美者,年龄(25.1±3.1)岁(20~32岁)。手术均顺利完成,共置入硅胶假体84个,置入假体厚度(下缘)为(4.53±0.77) mm(2~7 mm)。所有求美者表情正常,均无包膜挛缩、伤口裂开及神经损伤。1例发生极少量血肿,术后1~2周自行吸收;1例在术后6个月发生无菌性炎症,最终行假体取出。随访(9.0±3.2)个月,范围6~18个月,除4例对外观轮廓不满意,接受再次手术外,其余求美者均得到了较满意的术后效果,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获得了更立体的眉弓和面上部三维轮廓,随访时面部容貌立体和谐。术后满意度评分:求美者为4.60(4.38,4.85)分(2.5~5.0分),手术医生为4.85(4.70,4.90)分(4.2~5.0分),非医学专业人员为4.80(4.66,4.90)分(3.7~5.0分)。3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9.978、P=0.007)。其中,求美者满意度与手术医生满意度(H=9.978、P=0.009)、非医学专业人员满意度(H=9.978、P=0.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医生满意度与非医学专业人员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9.978, P=1.000)。结论硅胶假体隆眉弓术能有效地重塑面上部轮廓,提供更精致、更具有立体感的面型,是隆眉弓术的首选。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应用保留假体的"多米诺"序贯疗法治疗骨肿瘤保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注意事项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共11例采用保留假体的序贯疗法治疗骨肿瘤保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51.82±15.57)岁(范围21~74岁)。股骨远端肿瘤膝假体6例,胫骨近端肿瘤膝假体2例,骨盆假体感染2例,股骨中段假体1例。术前8例发热,2例出现窦道。序贯疗法治疗失败定义为:感染复发。治疗方法为保留假体的清创灌洗同时全身联合局部应用药物敏感的抗生素,评估患者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手术部位X线及CT扫描,并进行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结果微生物培养阳性率72.7%(8/1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1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停乳链球菌(C群)1例。治疗前及治疗后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由(10.91±2.31)分提升至(20.73±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62,P<0.05)。3例序贯治疗感染控制失败,手术成功率72.7%(8/11),其中1例截肢,1例长期创面换药,1例改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髓内钉反向双插技术控制感染。结论对临床感染症状短于1个月的骨肿瘤保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采用保留假体的"多米诺"序贯疗法治疗可取的较好的早中期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许多患者主诉在接受乳房硅胶假体植入手术后出现了系统性的全身症状,加之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引发了人们对于硅胶假体安全性的关注。研究者们将这些症状统称为乳房假体相关疾病(BII),主要包括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乳房假体相关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神经性疾病以及乳房假体对患者的子代和精神影响等。该文作者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发现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乳房植入物和大部分特定疾病过程之间有直接联系。作者认为对于BII的探索非常重要,需要医患双方、制造商、监管机构共同合作,建立健全乳房假体的监测体系,对BII进行全面、长期的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较三相骨显像鉴别假体周围感染与假体松动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9年11月行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疑似假体周围感染与假体松动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行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的70例患者[男27例、女43例,年龄(69.5±10.5)岁]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术中所见或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标准,评价三相骨显像及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在假体周围感染与假体松动中的诊断价值。采用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70例患者中,确诊假体周围感染34例(48.6%,34/70),假体松动36例(51.4%,36/70)。三相骨显像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32/34)、77.8%(28/36)、85.7%(60/70)、80.0%(32/40)和93.3%(28/30);联合SPECT/CT后的诊断效能分别为94.1%(32/34)、94.4%(34/36)、94.3%(66/70)、94.1%(32/34)、94.4%(34/36);特异性及准确性有明显提高(χ2值:4.167和4.167,均P=0.031)。结论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对假体周围感染与假体松动的诊断具有增益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Friendly骨水泥股骨假体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假体置换中的应用.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科因股骨颈骨折使用Friendly股骨假体行髋关节假体置换的老年患者(68~85岁)共31例,股骨假体固定采用第四代骨水泥技术,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髋关节X线片,评价骨水泥质量A级29例、B级2例、无C、D级.所有患者均无髋关节脱位发生.所有患侧髋关节Trendelenburg试验均为阴性.双下肢长度差异为(3.4±1.8)mm.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5±10.结论Friendly骨水泥股骨假体通过其在假体设计和假体固定上的改进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假体置换中所遇到的软组织平衡困难和假体固定困难等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骨水泥型假体)与对照组(生物型假体),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43例,对两组患者术中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优良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具有极高安全性,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背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中,假体的选择始终是争论的热点。在众多类型假体中内轴膝假体(medialpivot,MP)有着接近于正常膝关节力学特点的设计,但是仅有少数的研究进行了MP假体与其他设计理念假体的对比。本研究选择后稳定型假体(posteriorstabilized,PS)与MP假体进行对比。目的:研究MP假体与PS假体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关节外科接受双侧TKA患者142例,分为MP组和PS组,对两组术前、术后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societyscore,KSS),膝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OntarioandMcMasterUniversitiesOsteoarthritisIndex,WOMAC)、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orgottenjointscore,FJS)、影像学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了对比。结果:两组临床评分、影像学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均随访53个月(34~67个月)在疼痛缓解、功能恢复、尤其主观感受方面,MP假体与PS假体近中期疗效大致相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LIC(kidney,liver,index surgery,cemented prosthesis and C reactive protein value)评分系统用于预测清创、假体保留联合抗生素方案(DAIR)治疗急性假体周围感染(PJI)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骨科急性PJI患者44例,其中男17例、女27例,年龄21~86岁,均行DAIR。结合病史和检验结果,计算患者术前KLIC评分,并按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KLIC评分≤2分组、2.5~3.5分组、4~5分组、5.5~6.5分组和≥7分组。比较各组患者基线资料、住院时间和DAIR治疗结果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价KLIC评分系统预测DAIR治疗结果的准确性;以DAIR失败作为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绘制累积治疗成功率曲线。结果5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变部位、感染分类、感染症状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组患者总体治疗成功率为61.36%(27/44)、失败率为38.64%(17/44);KLIC评分≤2、2~3.5、4~5、5.5~6.5分和≥7分5组的失败率分别为0/8、2/8、5/13、6/10、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趋势χ2检验结果提示,随着KLIC评分的增加,DAIR失败率也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P=0.001)。ROC曲线显示KLIC评分在预测DAIR治疗结果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AUC=0.876,95%可信区间0.773~0.978,P<0.001)。Kaplan-Meier曲线提示:KLIC评分≥7分的患者累积治疗成功率低于KLIC评分<7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P=0.003)。结论KLIC评分对于DAIR治疗结果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对于KLIC评分≥7分的急性PJI患者,DAIR治疗的失败率较高,不建议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外科手术中应用骨水泥型的假体和生物型假体的效果。方法对9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知情同意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应用骨水泥型的假体进行置换,而实验组患者应用生物型假体进行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的伤口引流量,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的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后再入院率以及死亡率上的数据差异不大(P>0.05)。结论生物型的人工假体固定性稍差,更利于关节功能的重建,而骨水泥型假体的连接较为牢固,临床上需根据患者情况,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