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白细胞介素(IL)-17与皮肤黏膜真菌感染易感性的基本机制,以及与IL-17相关的生物制剂,如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布罗达单抗、拜莫克珠单抗和乌司奴单抗在治疗银屑病中发生的真菌感染。与IL-17相关生物制剂治疗相关的真菌感染以轻度或中度为主,多呈局限性,且抗真菌治疗效果良好。此外,本文介绍了对相关真菌感染的临床评估、监控与治疗措施,为IL-17类生物制剂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银屑病 生物制剂 白细胞介素17 药物毒性 念珠菌病,皮肤
  • 简介:摘要重症肝病合并真菌感染不仅是导致患者肝功能衰竭的重要诱发因素,也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其临床表现不特异,容易导致漏诊。及早甄别,规范治疗,对改善预后很重要。

  • 标签: 终末期肝病 真菌 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研究发现肠道真菌在微生态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直接作用于肠道或间接影响肠道细菌等途径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肠道微生态中真菌及其产物对宿主健康的影响和真菌与细菌互相作用的现有研究进行详细综述,系统阐述肠道真菌与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HBV相关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等肝肠疾病的关联,并提示了肠道真菌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微生态系统 肠道真菌 肠道疾病 肝脏疾病
  • 作者: 高宁 杨瑞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眼视光学院 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384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围绕研发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如丙烯胺类、棘白菌素类、抗菌肽及其衍生物,FK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为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眼部药物递送系统与抗真菌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促进药物进入角膜发挥作用,其疗效在FK动物模型得到验证,部分复合体如氟康唑脂质体在临床使用后效果良好。手术治疗方面,早期手术、病原菌以水平生长为主、病灶浸润深度、联合使用有效抗真菌药对提高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角膜基质注药、角膜胶原交联、准分子激光术等手术技术在感染早期、病灶浸润较浅或单独使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的FK患者中均突显出各自的优势。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及各类术式的联合,可为FK良好预后提供重要保障。(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53-260)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抗真菌制剂 手术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早产儿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新生儿IFI的发生涉及宿主因素(如超未成熟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免疫功能低下、真菌定植等)与外在因素(如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肠外营养、广谱抗生素应用等)。新生儿IF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与晚发型细菌败血症混淆,血小板减少和高血糖是其重要特征。G试验和PCR对真菌感染诊断有一定价值。新生儿IFI重在预防,综合性预防措施如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医疗管理至关重要,氟康唑预防性应用需考虑所在NICU真菌感染发生率及高危因素而定。当存在IFI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时,应及时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病原菌明确后采用靶向治疗;新生儿IFI管理中,须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生物膜问题。

  • 标签: 新生儿 侵袭性真菌感染 管理
  • 简介:摘要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早产儿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新生儿IFI的发生涉及宿主因素(如超未成熟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免疫功能低下、真菌定植等)与外在因素(如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肠外营养、广谱抗生素应用等)。新生儿IF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与晚发型细菌败血症混淆,血小板减少和高血糖是其重要特征。G试验和PCR对真菌感染诊断有一定价值。新生儿IFI重在预防,综合性预防措施如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医疗管理至关重要,氟康唑预防性应用需考虑所在NICU真菌感染发生率及高危因素而定。当存在IFI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时,应及时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病原菌明确后采用靶向治疗;新生儿IFI管理中,须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生物膜问题。

  • 标签: 新生儿 侵袭性真菌感染 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介入操作和免疫治疗发展、临床医师意识增强和实验室检测能力提高,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病率和诊断水平均有上升。新的抗真菌药如泊沙康唑、棘白霉素类上市,给治疗带来更多选择。然而,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现象屡有报道。因此,临床对真菌药敏试验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期新版《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下称原则)增加了真菌药敏试验部分,以期为IFD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血液病 恶性肿瘤 侵袭性真菌病 药敏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症狼疮肾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重症狼疮肾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疾病活动指数等资料。根据治疗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58例)和未感染组(62例)。分析感染组患者的真菌分布情况以及药敏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肺部真菌感染组患者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36例,62.07%),对于氟康唑、灰黄霉素以及咪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62.07%、56.90%、51.72%。感染组28 d死亡率(17.24%)高于未感染组(χ2=6.54,P=0.011)。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活动指数>19(OR=2.779,95%CI:1.135~3.936)、日均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50 mg(OR=2.898,95%CI:1.336~4.520)、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OR=1.452,95%CI:1.030~2.073)、连续使用抗菌药物2周以上(OR=1.992,95%CI:1.138~2.891)以及使用2种以上的抗菌药物(OR=1.571,95%CI:1.016~2.317)均是造成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狼疮肾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主要以白假丝酵母感染为主,对氟康唑等药物耐药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疾病活动指数、日均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过高、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连续使用抗菌药物2周以上以及使用2种以上的抗菌药物是造成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狼疮肾炎 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疾病活动指数 危险因素 真菌感染 合并感染 耐药
  • 简介:摘要足踝皮肤软组织损伤常常需要皮瓣进行覆盖修复,但是游离皮瓣修复手术时间长,显微技术要求较高,同时容易造成皮瓣臃肿。局部带蒂穿支皮瓣常只包含单穿支血管供血,一旦切取过长将出现皮瓣远端供血不足,甚至皮瓣坏死。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3月— 2017年7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足踝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采用顺行外踝上腓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手术方法及疗效,为足踝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治疗提供一种途径。

  • 标签: 足损伤 踝损伤 外科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低温不停循环优先重建弓血管结合术中支架阻断技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与传统孙氏手术进行比较,评估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40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其中21例在低温不停循环下,采用优先重建弓血管结合术中支架阻断技术进行改良的孙氏手术治疗,19例采用传统的孙氏手术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术中、术后的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传统的孙氏手术相比,改良组在术中阻断时间[(218.63±27.86)min比(101.52±17.23)min]、停循环时间[(1174.74±183.65)s比(43.19±8.32)s]、体外循环时间[(218.63±27.86)min比(194.19±24.25)min]、术后并发症(14次比6次)、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72.89±45.57)h比(29.86±32.3)h]及围术期输血量[(1332.63±301.55)ml比(991.90±323.23)ml]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后清醒时间方面,改良组优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低温不停循环优先重建弓血管结合术中支架阻断技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术后并发症 Stanford A型 孙氏手术 外科手术 弓部重建 脑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所有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的重症肺炎患者151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真菌感染分为真菌感染组(78例)和无真菌感染组(73例),收集患者入院前的基线资料、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比较2组症状、外科手术史、CT影像特征、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降钙素原(PCT)、总T细胞CD3+和白蛋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真菌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均较无真菌感染组长,分别为[13.5(8.0,22.0)]d比[9.0(6.0,13.0)]d和[10.0(5.0,16.3)]d比[7.0(4.0,9.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69、2.98;均P<0.05)。真菌感染组合并发热和有外科手术史者的比例较无真菌感染者高,分别为53.8%(42/78)比46.6%(34/73)和16.7%(13/78)比2.7%(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7、8.18;均P<0.05)。真菌感染组中性粒细胞计数、PCT、NLR的峰值、IL-6、IL-8均较无真菌感染组高;总T细胞CD3+和白蛋白较无真菌感染组低,分别为中性粒细胞计数峰值[12.43(8.77,17.07)]×109/L比[9.22(6.30,15.34)]×109/L;PCT峰值[1.94(0.26,11.02)]mg/L比[0.47(0.14,3.49) mg/L;NLR峰值[25.24(12.39,45.49)]比[13.49(6.43,28.58)];IL-6[26.55(6.58,156.98)] ng/L比[13.73(1.87,60.93)] ng/L;IL-8[5.13(0.81,34.12)] ng/L比[1.73(0.37,7.85)]ng/L;总T细胞CD3+[0.47(0.25,0.73)]×109/L比[0.69(0.28,0.96)]×109/L;白蛋白[27.00(24.00,30.00)]g/L比[30.00(27.00,35.00)]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2、2.82、3.07、2.44、2.09、2.25、4.33,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前3个月内有外科手术史(OR=9.206,P=0.009)、入院时IL-8>3.734 ng/L(OR=1.955,P=0.042)、入院时白蛋白≤28 g/L(OR=3.833,P<0.001)是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入院前3个月有外科手术史、入院时IL-8>3.734 ng/L、入院时白蛋白≤28 g/L是重症肺炎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肺炎 肺疾病,真菌性 危险因素,呼吸系统 白细胞介素8 白蛋白类
  • 简介:摘要抗真菌药物在普通人群中有较好的疗效及耐受性,但某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因其特殊的自身条件,抗真菌治疗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综述了常见抗真菌药在以上特殊人群中的使用建议。

  • 标签: 抗真菌药 儿童 老年人 孕妇 肝功能不全 无明显有害效应剂量
  • 简介:摘要真菌性角膜炎是我国角膜盲的重要原因,该病诊断困难、治疗棘手、预后较差。近年来,新的微生物实验室诊断技术和眼前节影像学分析方法不断出现并应用于临床,同时治疗方法也得到进一步改进,使得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治水平明显提高。本文针对近年来真菌性角膜炎在实验室诊断、影像学诊断及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面上出现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促进这些新技术在我国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31-636)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诊断 治疗 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带肋下神经外侧皮支旋髂动脉穿支削薄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9例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28~63岁[(47.3±12.3)岁]。体重指数(BMI)为16.7~27.8 kg/m2[(23.9±3.9)kg/m2]。皮肤缺损面积为10 cm×6 cm~20 cm×12 cm。均采用带肋下神经外侧皮支旋髂动脉穿支削薄皮瓣修复。在清创或肿瘤切除后,从、深脂肪层间切取带感觉神经的皮瓣,皮瓣面积为13 cm×8 cm~13 cm×10 cm,Ⅰ期削薄后皮瓣厚度3~6 mm。肋下神经外侧皮支跨越髂嵴处距离髂前上棘的距离7.5~10.0 cm。术后评估皮瓣存活、并发症、再手术情况。采用Tinel征及九宫格法测量皮瓣的单丝触觉、振动觉、疼痛觉、温度觉和静态两点辨别觉的恢复。评估患足踝关节活动度、穿鞋行走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对患足功能进行评估。观察供区副损伤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35个月[(21.1±10.1)个月]。皮瓣均存活,无感染或肿瘤复发。1例修复足跟患者因溃疡行多余皮肤切除,1例Ⅱ期再削薄、取内固定。3~6个月后可首次测到皮瓣9个区域内单丝触觉、振动、疼痛、温度觉不同程度恢复。随访12个月以上者单丝触觉、振动、疼痛、温度觉基本均匀恢复,仅1例的1个区域内可测到25 mm的静态两点辨别觉。2例同时行骨韧带复合体重建的患者踝关节活动略受限。患足均可穿鞋无痛行走。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78~97分[(86.4±7.4)分],较术前的10~70分[(44.2±18.4)分]显著提高(P<0.01)。供区无疼痛,残留略增宽的线性瘢痕。结论对于足踝中等大小的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肋下神经外侧皮支旋髂动脉穿支削薄皮瓣修复,皮瓣可适当削薄,术后外形可,感觉恢复可靠;患足可穿普通鞋,无痛行走,功能恢复良好;供区副损伤小。

  • 标签: 足损伤 踝损伤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浅、深部感染来源的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体外对8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基因突变。方法26株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耐药株、33株感染来源白念珠菌耐药株,参照CLSI酵母菌检测方案M27-A4测定上述菌株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特比萘芬、米卡芬净8种药物单独或联合的体外敏感性。提取所有耐药菌株DNA,通过PCR检测ERG3、ERG11、FUR1 3种耐药基因的突变情况。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的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满足者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氟胞嘧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感染组和深部感染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性霉素B、米卡芬净的MI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96.6%的菌株特比萘芬MIC值>64 μg/ml,无法进行组间对比。15株白念珠菌(7株深部感染来源、8株感染来源)特比萘芬+唑类(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联合药敏试验均显示为协同效应,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0.033~0.187;氟胞嘧啶+唑类、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 +氟康唑组合均无明显协同作用,FIC指数0.56~1.125。感染来源白念珠菌ERG3基因突变包括错义突变V351A(33株,100%),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包括错义突变V351A(13株,50%)、A353T(4株,15%);感染来源白念珠菌ERG11基因突变包括错义突变I437V(32株,97%)、Y132H(23株,70%)、T123I(16株,48%)、K128T(6株,18%)、D116E(5株,15%)、A114S(4株,12%)、E266D(2株,6%)、G448E(2株,6%)、G465S(2株,6%),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包括I437V(23株,88%)、E266D(13株,50%)、E260G(5株,19%)、V488I(4株,15%);感染来源白念珠菌FUR1基因突变包括错义突变R101C(11株,33%),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未检出错义突变。结论与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及基因突变位点均有所差别。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药物疗法,联合 抗药性,真菌 DNA突变分析 耐药基因
  • 简介:摘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是主要由单基因变异导致免疫分子或细胞数量和(或)功能异常的一类异质性疾病,感染是PID的标志性表现。真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PID患儿潜在的免疫缺陷影响真菌感染的发展和结局,对这部分患儿早期识别并启动经验性和针对性抗真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各类PID有其不同的易感真菌谱系,对有真菌感染的PID患儿的研究极大促进抗真菌免疫机制的解析。现阐释PID常见易感真菌谱系和感染机制。

  • 标签:
  • 简介:摘要重症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预后差,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而抗真菌药物又多在肝脏代谢,毒副作用大,临床诊治困难。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根据重症肝病患者的特点,形成专家共识,以供医务人员在制定重症肝病合并IFI诊治决策时参考。

  • 标签: 重症肝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 防治 共识
  • 作者: 何键 程钧 董燕玲 谢立信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青岛 266071(现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650000),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青岛 26607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FK)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1 414例(1 414只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资料,对其人口学特征、致病诱因、发病时间、实验室检查方法和结果、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1 414例FK患者中,男性877例(62.0%),女性537例(38.0%);年龄(53.71±11.72)岁,40~60者874例(61.8%)。1 174例(83.0%)患者来自山东省,其余主要来自长江以北各省。患者职业以农民(1 211例,占85.6%)为主,发病时间以秋冬季为主。从发病到于我院就诊的时间为1~74 d,942例(67.1%)患者在症状出现后8~30 d于我院就诊。角膜损伤为主要危险因素,其中以植物外伤最为多见(367例,26.4%)。1 365只患眼通过氢氧化钾湿片直接镜检法查出菌丝,诊断阳性率为96.5%,1 270只患眼通过共焦显微镜查出菌丝,诊断阳性率为89.8%。973只患眼(68.8%)的角膜溃疡灶刮取物和(或)术后的病变角膜组织培养出真菌,其中以镰刀菌属最多见595例(61.1%),其次为链格孢霉菌属184例(18.9%)、曲霉菌属119例(12.2%)。603例(42.7%)为中基质浸润者,614例(43.4%)为深基质浸润者,197例(13.9%)为全层浸润。角膜溃疡灶直径以4~6 mm最为多见725例(51.6%),其次为<4 mm 372例(26.4%)、>6 mm 302例(22.0%)。498例(35.2%)合并前房积脓,34例(2.4%)合并角膜穿孔,58例(4.1%)合并眼内炎。1 198例(84.8%)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包括416例(29.4%)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408例(98.1%)治愈;199例(14.1%)行板层角膜移植术,193例(97.0%)治愈;532例(37.6%)角膜溃疡清创术,494例(92.8%)治愈。215例(15.2%)患者接受了单纯药物治疗,147例(68.4%)治愈。56例(3.9%)最终失去眼球,包括54例眼内容物摘除术和2例眼球摘除术。结论FK的发病人群多为在农村居住的中老年群体。镰刀菌仍是山东地区最主要的FK病原体。角膜刮片氢氧化钾涂片直接镜检法可早期、快速诊断FK。对中基质浸润的患者,角膜溃疡清创术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深基质浸润的患者,角膜移植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86-293)

  • 标签: 角膜炎 眼感染,真菌性 流行病学 临床方案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侵袭性真菌病(IF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以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对患者的危害最大。早期确诊病原菌并开始治疗对于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目前的诊断技术手段存在不足。本次修订版参照国际相关的诊断和管理指南,对我国原有的IFD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

  • 标签: 血液病 恶性肿瘤 侵袭性真菌病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4例真菌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其中病例1为真菌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赘生物,病例2为人工瓣膜真菌性心内膜炎,病例3为真菌性心内膜炎致室间隔脓肿,病例4为复发性真菌性心内膜炎,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最终治愈3例,死亡1例。此4例真菌性心内膜炎的共同特点为临床特征不明显,术前诊断有赖于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术后赘生物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可作为术前血培养阴性病例诊断的有效补充。手术联合规律、长程、有效抗真菌治疗是治愈真菌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方法。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培养 高通量基因测序 组织培养技术 抗真菌剂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