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愈合在慢性难愈合伤口(术后或外伤引起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罗定市人民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及住院部收治各种术后或外伤引起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等患者1 200例,其中选择符合慢性难愈合伤口条件患者43例进行回顾研究,男27例、女16例,年龄(43.01±8.75)岁,给予湿愈合对慢性难愈合伤口进行伤口换药处理。比较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1、2、4、6、8周的临床护理效果。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干预后1、2、4、6、8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US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7.29±2.54)分、(5.02±1.92)分、(3.12±1.53)分、(0.75±0.32)分、(0.09±0.08)分及(1.51±0.35)分、(1.03±0.29)分、(0.76±0.27)分、(0.39±0.18)分、(0.13±0.12)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8.73±2.82)分、(2.35±0.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2、4、6、8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伤口面积分别为(12.29±1.18)cm2、(11.75±4.03)cm2、(9.68±3.02)cm2、(5.18±2.04)cm2、(3.76±1.17)cm2,均显著低于干预前[(13.98±5.02)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愈合能够有效提高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护理效果,显著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改善护理结局。

  • 标签: 慢性难愈合伤口 湿性愈合理论 伤口造口专科小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湿愈合联合红蓝光治疗在慢性伤口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根据患者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慢性伤口患者80例,按照两组采取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慢性伤口患者的护理工作均为同一组专科护士实施,此外,对照组为湿愈合治疗与护理法,观察组为湿愈合联合红蓝光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慢性伤口愈合效率、治疗期间的疼痛程度、伤口愈合效果及愈合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干预的第4天、第7天、第14天的视觉模糊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伤口周围皮肤愈合效果评分及肉芽组织生长等级均高于对照组,而渗液控制时间、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慢性伤口患者采取湿愈合联合红蓝光治疗,能有效提高伤口愈合效果与效率,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

  • 标签: 湿性愈合理论 红蓝光治疗 慢性伤口 价值
  • 简介:摘要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受到全身和局部等多种因素影响。伤口无干扰愈合念是一种新型理念,主要通过选择合适性能的伤口敷料、减少敷料的更换频率,以降低对伤口愈合过程的干扰,改善伤口愈合结局。本文对伤口无干扰愈合念的发展、干预措施及优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伤口诊疗和护理提供新的思考和方向。

  • 标签: 综述 伤口无干扰性愈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伤口患者应用基于湿愈合的优化换药流程联合红光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门诊治疗的慢性伤口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流程换药,试验组实施基于湿愈合的优化换药流程联合红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换药过程中VAS评分、伤口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15±0.28)分比(1.42±0.3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伤口周围皮肤评分为(4.03±0.35)分、肉芽组织分级为(3.97±0.84)级、换药次数为(8.25±1.67)次、伤口渗液控制时间为(7.35±2.01)d、伤口愈合时间为(28.34±3.51)d,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34±0.24)分、(2.16±0.42)级、(14.34±3.24)次、(11.89±3.26)d、(38.15±7.3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慢性伤口患者应用基于湿愈合的优化换药流程联合红光治疗,显著改善其疼痛感受,促进伤口的快速愈合

  • 标签: 湿性愈合理论 优化换药流程 红蓝光治疗 慢性伤口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遴选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湿愈合念的发展、湿愈合方法、临床常用的湿敷料、湿愈合方法及湿敷料在伤口治疗中的应用。阐述咽瘘保守治疗的方法及存在问题,综述湿愈合念及方法在咽瘘保守治疗中应用的现状,并分析湿愈合念及方法在咽瘘保守治疗中应用的局限性、前景,旨在为国内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咽瘘 湿性愈合 湿性疗法 伤口护理
  • 简介:摘要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和真皮2层组成。真皮成纤维细胞起源于胚胎的不同位置,包含皮肤中的位置记忆信息。真皮成纤维细胞祖细胞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这些细胞注定要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特定的功能。此外,皮肤的其他成分如脂肪和神经等,也在伤口愈合中发挥作用。作者综述了皮肤结构及其与伤口愈合的关系,探讨表皮、真皮、脂肪等皮肤结构在调控损伤再生或瘢痕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期寻找促进伤口愈合或提高愈合质量的方法。

  • 标签: 皮肤 成纤维细胞 伤口愈合 脂肪组织,白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湿愈合治疗大鼠皮肤慢性难愈合溃疡的疗效。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普通治疗组、湿愈合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0只。大鼠常规饲养1周后造模,造模前6 h禁食,制成慢性皮肤溃疡模型。普通治疗组大鼠按一般皮肤溃疡治疗,湿愈合组大鼠按湿愈合治疗,联合治疗组大鼠在湿愈合治疗基础上,辅以6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6个疗程时,计算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采用组织病理学分析对大鼠皮肤创面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与普通治疗组同时间点比较,湿愈合组和联合治疗组大鼠2个疗程、4个疗程、6个疗程的创面愈合率均较高(P<0.05)。与湿愈合组同时间点比较,联合治疗组大鼠2个疗程[(51.0±8.7)%]、4个疗程[(75.0±5.6)%]、6个疗程[(88.0±4.4)%]的创面愈合率均较高(P<0.05)。与普通治疗组比较,湿愈合组和联合治疗组大鼠组织病理学评分较优异(P<0.05)。与湿愈合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大鼠组织病理学评分较优异(P<0.05)。结论单一湿愈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优于普通治疗,高压氧联合湿愈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更为优异。

  • 标签: 高压氧 湿性愈合 难愈合溃疡 疗效
  • 作者: 陈堂珍 何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0
  • 出处:《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年第23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特需护理单元,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护理学院,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及湿愈合干预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的调查现状分为切口愈合良好组187例和切口愈合不良组23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湿愈合干预机制进行解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性质、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既往病史、切口缝合方式、BMI、术后抗菌药物使用、切口长度及切口护理均为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口缝合方式、既往病史及BMI均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较多,为此应加强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和防控机制,增强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机制,加强患者切口自我护理技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 标签: 妇科肿瘤 切口愈合 影响因素 湿性愈合 干预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在慢性伤口患者湿疗法中的效果,旨在为慢性伤口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接受湿治疗的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湿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记录伤口愈合时间,分别采用压疮愈合计分量表、健康调查简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效果、生命质量、焦虑和抑郁情绪。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为(14.36 ± 3.68)d,短于对照组的(17.87 ± 3.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203,P<0.01)。2组患者干预前压疮愈合计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压疮愈合计分量表评分为(4.32 ± 1.15)分,低于对照组的(6.75 ± 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1.675,P<0.01)。2组患者干预前健康调查简表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健康调查简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维度得分分别为(47.36 ± 12.48)、(68.97 ± 12.46)、(54.36 ± 19.48)、(78.46 ± 10.12)、(75.46 ± 12.54)、(69.78 ± 15.64)、(89.64 ± 10.14)、(72.46 ± 9.48)分,高于对照组的(42.48 ± 12.57)、(62.42 ± 12.53)、(46.34 ± 20.35)、(71.25 ± 10.36)、(66.32 ± 12.37)、(57.43 ± 16.53)、(72.48 ± 11.48)、(59.34 ± 1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681~16.903,P<0.01)。2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38.15 ± 4.32)、(39.24 ± 4.25)分,低于对照组的(43.42 ± 4.18)、(45.17 ± 4.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791、7.724,P<0.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慢性伤口湿疗法患者伤口愈合,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伤口愈合 生活质量 慢性伤口 湿性治疗 协同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在慢性伤口患者湿疗法中的效果,旨在为慢性伤口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接受湿治疗的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湿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记录伤口愈合时间,分别采用压疮愈合计分量表、健康调查简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效果、生命质量、焦虑和抑郁情绪。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为(14.36 ± 3.68)d,短于对照组的(17.87 ± 3.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203,P<0.01)。2组患者干预前压疮愈合计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压疮愈合计分量表评分为(4.32 ± 1.15)分,低于对照组的(6.75 ± 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1.675,P<0.01)。2组患者干预前健康调查简表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健康调查简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维度得分分别为(47.36 ± 12.48)、(68.97 ± 12.46)、(54.36 ± 19.48)、(78.46 ± 10.12)、(75.46 ± 12.54)、(69.78 ± 15.64)、(89.64 ± 10.14)、(72.46 ± 9.48)分,高于对照组的(42.48 ± 12.57)、(62.42 ± 12.53)、(46.34 ± 20.35)、(71.25 ± 10.36)、(66.32 ± 12.37)、(57.43 ± 16.53)、(72.48 ± 11.48)、(59.34 ± 1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681~16.903,P<0.01)。2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38.15 ± 4.32)、(39.24 ± 4.25)分,低于对照组的(43.42 ± 4.18)、(45.17 ± 4.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791、7.724,P<0.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慢性伤口湿疗法患者伤口愈合,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伤口愈合 生活质量 慢性伤口 湿性治疗 协同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技术联合湿敷料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段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实验对象为慢性伤口患者(n=80),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负压技术联合湿敷料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慢性伤口患者实施负压技术联合湿敷料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负压技术 湿性敷料 慢性伤口 护理中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敷料在鼻窦术后伤口愈合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该院行内镜鼻窦手术(ESS)治疗的210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凡士林组、藻酸钙+海绵组和藻酸钙组,各70例。对三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过程中镇痛、镇静等治疗情况以及Lund-Kennedy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三组患者在镇痛药物、镇静安神药物使用以及清除填塞物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凡士林组和藻酸钙+海绵组在镇痛药物、镇静安神药物使用方面差异无统计意义,藻酸钙+海绵组清除填塞物时VAS评分明显高于凡士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藻酸钙组与凡士林组、藻酸钙+海绵组相比,其镇痛药物、镇静安神药物以及清除填塞物时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Lund-Kenned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藻酸钙组Lund-Kennedy评分低于凡士林组、藻酸钙+海绵组(P<0.05),凡士林组和藻酸钙+海绵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内藻酸钙组并无并发症发生,相比凡士林组、藻酸钙+海绵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藻酸钙作为鼻窦术后填塞物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在促进伤口愈合中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慢性鼻-鼻窦炎 内镜鼻窦术 Lund-Kennedy评分 疗效
  • 简介:摘要医疗照射、职业暴露、应急照射均可引起放射皮肤损伤,相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放射皮肤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面,但相关分子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辐射诱导的细胞早衰在放射皮肤损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放射皮肤损伤机制及细胞早衰促进放射皮肤损伤的发生发展,电离辐射诱导的细胞早衰信号通路,及细胞早衰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3个方面进行综述,探讨辐射诱导的细胞早衰与放射皮肤损伤的关系。

  • 标签: 电离辐射 细胞早衰 放射性皮肤损伤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单侧、新发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等并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或翻修患者,排除合并肿瘤、严重营养不良、经治疗后血糖、血压不能达到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近期感染病史及局部皮肤条件较差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伤口愈合不良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白蛋白水平、糖尿病、高血压、长期激素应用史、术区多次手术史、手术时间、术前抗凝、术中皮下电刀止血、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是否输血等相关因素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应用R语言及Empower Stat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不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432例,其中术后发生伤口愈合不良事件患者43例。年龄(t=2.907,P<0.05)、BMI(t=15.399,P<0.001)、糖尿病(χ2=111.86,P<0.001)、术区多次手术(χ2=50.135,P<0.001)、长期激素应用史(χ2=144.31,P<0.001)、手术时间(t=12.334,P<0.001)及术后是否输血(χ2=88.725,P<0.001)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及术前白蛋白水平、皮下电刀止血等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年龄[OR=1.784,95% CI=(1.254,2.234),P=0.006]、BMI [OR=2.587,95%CI=(1.647,4.950),P=0.016],手术时间[OR=8.643,95%CI=(2.331,15.471),P=0.001]及术区多次手术[OR=3.218,95%CI=(2.461,4.339),P=0.041]是全髋关节术后发生伤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肥胖、手术时长及术区多次手术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存在有这些因素的患者,应早期诊断治疗。

  • 标签: 髋关节 关节成形术 伤口愈合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愈合伤口中微血管生成数量增多与瘢痕的形成关系密切。在伤口愈合时,初始强烈的血管反应导致组织中血管密度远远超过未受伤的组织过量的血管生成与瘢痕形成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过量血管生成对于瘢痕形成的影响并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同时也可以肯定的是抗血管生成的方法能够减少瘢痕的形成。现总结了伤口愈合阶段中,血管生成与瘢痕形成相关的各个因素,从血管生成和消退,血管数量对瘢痕形成的影响,以及血管生成对愈合的影响,探讨了血管生成与瘢痕形成之间的关系。

  • 标签: 伤口 愈合 血管生成 瘢痕
  • 简介:摘要宋兴教授认为湿邪为病为害最广,甚至百病皆由湿作祟,认为湿邪闭郁为当今诸多顽疾、疑难疾病之因。其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湿病中以湿闭病证最为难治,湿邪壅闭难解,日久变生重病大病。提出治湿立足于中焦脾胃,兼顾上焦肺、下焦肾的功能,恢复机体自身所具有的祛湿功能,同时注重辨证调护,医养结合,杜绝生湿之内外根源。附举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 标签: 湿淫证候 内湿证 祛湿法 辨证论治 宋兴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及湿愈合技术在小儿尿道下裂治疗中的有效及安全。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泌尿外科收治尿道下裂Ⅲ度伴中重度阴茎下弯的患儿80例,年龄1岁6个月至12岁,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80例患儿由同一位术者行阴茎下弯矫正术+一期尿道成形术(横裁包皮岛状皮瓣卷管术,Duckett术式),所有患儿术中均游离翻转阴囊中隔筋膜组织瓣覆盖加固于成形尿道。术毕观察组阴茎包裹软聚硅酮伤口接触层敷料(美皮贴)后安装VSD,术后生理盐水持续缓慢冲洗并低负压持续加压引流7 d,负压维持在-30 ~ -20 kPa,液体滴速为每分钟7滴;对照组常规应用美皮贴、纱布及自粘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7 d。2组打开VSD及包扎敷料后均常规碘伏消毒,于阴茎切口血痂处交替应用红霉素药膏涂抹及生理盐水纱布湿敷软化血痂使其尽快脱落,2组术后均常规留置F8硅胶尿管1个月。观察比较2组术后切口处血痂发生、血痂下感染、尿道瘘、尿道裂开、尿道狭窄等情况。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成功评价标准为无尿道瘘、尿道狭窄、尿道裂开、尿道憩室等术后并发症,排尿通畅,无排尿困难。结果观察组患儿对VSD的耐受良好,无VSD不良反应。术后7 d,阴茎敞开暴露后,观察组阴茎切口表面血痂发生率为20.0%(8/40),血痂下感染发生率为12.5%(5/40),均低于对照组的42.5%(17/40)和32.5%(1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13,P=0.030; χ2=4.588,P=0.032)。术后1个月拔除尿管后观察组发生尿道瘘5例,尿道狭窄1例,手术成功率85.0%(34/40);对照组发生尿道瘘9例,尿道裂开1例,尿道狭窄1例,手术成功率72.5%(29/40),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应用VSD持续生理盐水冲洗并低负压加压引流治疗效果满意并安全,能有效减少尿道下裂术后血痂的形成及血痂下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尿道下裂修复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尿道下裂 负压封闭引流 湿性愈合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术后行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1998年1月至2019年10月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CNKI、VIP等数据库,检索词为面部创伤、瘢痕、增生性瘢痕、肉毒毒素、肉毒毒素A。纳入术后行BTXA注射与行安慰剂注射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7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450例患者。BTXA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Z=23.92,P<0.01),BTXA组视觉模拟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Z=8.60,P<0.01),BTXA组的瘢痕宽度小于对照组(Z=10.84,P<0.01),BTXA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2.83,P<0.01)。结论BTXA注射促进面部伤口愈合,对减少瘢痕形成有一定效果,但效果确切和稳定性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 标签: 肉毒杆菌毒素,A型 面部 伤口愈合 瘢痕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