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龟苓膏对温病湿热证模型大鼠体温、胃肠运动、胃肠激素、Th1/ Th2细胞因子及水液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及龟苓膏低(3.4 g/kg)、中(6.8 g/kg)、高剂量组(13.6 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环境因素+肥甘饮食+生物因子”方法制备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造模后连续灌胃相应药物7 d,观察给药期间大鼠一般状态、体重及体温,采用称重法计算大鼠胃残留率,炭末推进法计算大鼠肠推进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P-物质(SP)、IL-4和干扰素-γ(IFN-γ)及电解质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3(AQP3)mRNA水平。结果造模后第22天,与模型组比较,龟苓膏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升高(P<0.05);龟苓膏中、高剂量组大鼠第19~20天肛温降低(P<0.01);龟苓膏中、高剂量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增加(P<0.01或P<0.05),血清MTL、GAS、SP水平升高(P<0.01或P<0.05),SS水平降低(P<0.01或P<0.05);IL-4、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降低(P<0.01);龟苓膏高剂量组AQP3 mRNA[(1.16±0.25)比(0.23±0.01)]水平上调(P<0.01)。结论龟苓膏可有效改善因复合因素所致的温病湿热证模型大鼠的活动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胃肠运动、增加胃肠激素分泌、恢复免疫系统Th1/Th2动态平衡及促进水分从肠腔转运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华医典》历代医籍治疗便血肠道湿热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第5版)中药内服治疗便血肠道湿热证的处方,采用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统计药物使用频次;SPSS Statistic 22.0对高频次用药进行聚类分析;SPSS Modeler 18.1分析中药间关联程度。结果纳入中医治疗便血肠道湿热证处方143首,涉及中药196味,使用频次较多的有当归、地榆、黄连、牡丹皮、槐花、槐角;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归-牡丹皮具潜在关联,核心药物为当归,核心药对有黄连-黄芩、槐花-黄柏、槐花-荆芥、槐角-茯苓、槐角-侧柏叶、荆芥-枳壳、甘草-白芍。结论历代医家多用槐角丸、槐花散、地榆散治疗便血肠道湿热证,重视配伍健脾化湿、补益气血及活血化瘀之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止痛如神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肛门混合痔患者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90例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2组均施以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照组于术后注射复方亚甲蓝溶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止痛如神汤。2组均治疗7 d,随访1个月。参考WHO疼痛分级标准于术后不同时间进行疼痛分级评估,观察并记录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 (38/45)、对照组为66.7%(30/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0,P=0.049)。对照组术后2、6、12 h,疼痛分级中0、Ⅰ级患者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Ⅱ、Ⅲ级患者分布明显低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17.787、10.020、5.380,P值均<0.01)。治疗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Z=-3.181,P=0.001)。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11/45)、对照组为26.7%(12/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809)。结论止痛如神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减轻肛门混合痔患者外剥内扎术后的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拟马菊止痒方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湿热蕴肤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8年5月本院门诊特应性皮炎湿热蕴肤证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自拟马菊止痒方。2组均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儿苔藓样变、抓痕、渗出结痂、红斑单个皮损症状进行评分;采用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评分指数(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 Index, SCORAD)评价皮损严重程度,采用皮肤多功能检测仪检测经表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TEWL)情况及角质层含水量、皮肤油脂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IL-17、IL-33、IgE水平;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40/43)、对照组为74.4%(32/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2,P<0.01)。观察组治疗后苔藓样变、抓痕、渗出结痂、红斑评分及SCORAD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630、8.779、6.352、5.264、9.115,P<0.05或P<0.01),血清IL-17、IL-33、I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358、19.285、135.049,P值均<0.001)。治疗后,观察组TEWL[(9.77±2.37)g/h•cm-2比(20.53±3.89)g/h•cm-2,t=5.073]情况低于对照组(P<0.01),角质层含水量[(27.16±5.06)%比(13.83±2.71)%,t=-8.552]、皮肤油脂含量[(124.20±3.29)μg/cm2比(90.17±2.36)μg/cm2,t=-21.173]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2/43)、对照组为23.3%(2/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7,P<0.05)。结论自拟马菊止痒方联合氯雷他定片可有效缓解特应性皮炎湿热蕴肤证患儿的皮损症状,改善皮肤屏障功能,降低血清IL-17、IL-33、IgE水平,且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低载量Hp感染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门诊患者130例,按治疗方案分为四联组与二联组,每组65例。四联组给予2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34例采用方案1(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31例采用方案2(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二联组给予荆花胃康胶丸+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四联组14 d为1个疗程,二联组28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停药后4周采用13C-UBT法检测Hp,观察Hp根除率,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四联组Hp根除率为90.8%(59/65)、二联组为78.5%(51/65),2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8,P=0.052)。四联组方案1的Hp根除率为91.2%(31/34)、方案2为90.3%(28/31),2种方案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06)。四联组治疗后中医证侯评分[(7.02±0.89)分比(6.51±0.85)分;Z=-3.01,P<0.01]高于二联组。二联组总有效率为93.8%(61/65)、四联组为78.5%(51/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P=0.011)。四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6%(16/65)、二联组为6.2%(4/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P=0.004)。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方案对低载量Hp感染患者具有一定的抗Hp作用,可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减少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康柏西普(conbercept)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徐州复兴眼科医院诊治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91例(91眼)进行前瞻性研究,全部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试验组(46例)采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黄斑区微血管结构。结果治疗后,试验组黄斑区浅层及深层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及黄斑中心区无血管区面积均高于对照组(t=1.932、3.382及3.006,P=0.028、0.001及0.002),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t=2.061,P=0.022);试验组视力高于对照组(t=6.053,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680,P=0.017)。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视网膜缺氧和炎症因素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病变的发展和转归中扮演重要角色。视网膜缺氧导致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上调,促进下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其受体表达增加;炎性细胞主要包括视网膜内源的小胶质细胞以及来自血液中趋化与浸润的白细胞,尤以单核-巨噬细胞活化为主;炎性因子包括白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等大量生成和增加;炎性介质主要是由崩解的血细胞产生,细胞膜脂质在磷脂酶A2、脂氧酶和环氧酶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如白三烯及前列腺素类等。在视网膜缺氧和炎性因素共同作用下,视网膜多种病理性改变包括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视网膜血管渗漏增加、黄斑水肿加剧,视网膜无灌注区形成及扩大,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及视网膜内层萎缩变薄等。因此早期抗VEGF和抗炎对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至关重要。(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73-178)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RVO-ME)行抗VEGF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行玻璃体内注射VEGF者158例(158只眼)RVO-ME的临床资料。根据阻塞发生部位不同,分为分支静脉阻塞(BRVO)组102例,中央静脉阻塞(CRVO)组56例。收集所有患者注射前视力、末次注射后视力、注射次数、治疗后视力变化及生活质量变化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VO组平均注射次数3.0(3.0,4.8)次,末次注射后视力为0.50(0.30,0.90);BRVO组平均注射次数3.0(3.0,4.0)次,末次注射后视力为0.40(0.25,0.60)。两组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均P<0.05)。BRVO组视力较CRVO组视力提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接受注射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可提高各型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视力,多数患者接受眼内注射次数≤3次,且BRVO者视力提高优于CRVO者。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49例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2个月。结果治疗后1天、2周、1个月、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术前(F=85.808,P<0.05);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均低于术前(F=92.741,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起效迅速,短期内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颞上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眼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颞上BRVO-ME患者30例30只眼(BRVO-ME组)和同期健康志愿者14名28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的增强深部成像技术测量受检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组分区将黄斑中心凹6 mm范围内脉络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 mm的中心区,1~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内环区和外环区分别划分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并分别记作S3、I3、N3、T3和S6、I6、N6、T6,共计9个区。观察两组受检眼不同区域脉络膜厚度的分布特点。两组间黄斑不同分区脉络膜厚度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对照组、BRVO-ME组受检眼中心区、S3、T3、I3、N3、S6、T6、I6、N6脉络膜厚度分别为(214.11±56.04)、(207.89±57.92)、(214.07±54.82)、(207.14±61.54)、(180.18±53.53)、(204.25±59.60)、(193.93±51.50)、(190.54±51.21)、(139.82±39.84)μm和(258.00±71.14)、(256.43±68.70)、(252.07±72.97)、(244.37±68.49)、(243.10±70.93)、(247.20± 68.36)、(221.00±61.28)、(223.77±58.64)、(183.20±60.15)μm。两组受检眼脉络膜厚度均以中心区最厚,至鼻侧、颞侧逐渐变薄;鼻侧脉络膜厚度较其他分区变薄更明显,以N6区最薄。与对照组比较,BRVO-ME组患眼中心区、S3、T3、I3、N3、S6、I6、N6脉络膜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9、-2.229、-2.172、-3.250、-2.543、-2.292、-3.214,P<0.05);T6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4,P=0.075)。结论BRVO-ME患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较正常人增厚。
简介:摘要目的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湿热蕴肺证为例,探讨证候的症状间关系及其对证候诊断的贡献度,为建立证候诊断依据提供方法学支持。方法基于654份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调查数据,以湿热蕴肺证为例,采用SPSS Modeler 14.1软件,结合关联规则与贝叶斯网络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症状间关系并明确症状(群)对证候诊断的贡献度。结果654份新冠肺炎临床资料中涉及湿热蕴肺证患者121例,其中出现频率>40%的症状有发热(53.72%)、咳嗽(47.93%)、舌质红(45.45%)、脉数(43.80%)、苔腻(42.15%)、苔黄(41.32%)、乏力(40.50%)和纳呆(40.50%)。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二项关联关系较强的症状群包括发热、口渴,胸闷、气促,咳嗽、痰黄等;三项关联关系较强的症状群包括咳嗽、痰黄、痰黏稠,纳呆、呕恶、头身困重,发热、口渴、乏力等。以湿热蕴肺证(是=1,否=0)为目标变量,以出现频率>15%的症状为输入变量,建立贝叶斯网络模型,得出湿热蕴肺证症状(群)概率分布表,其中发热的父节点(每个输入变量的上级节点)只有1个(湿热蕴肺证),条件概率是0.54;咳嗽的父节点有痰黄、湿热蕴肺证,表示在湿热蕴肺证中咳嗽与痰黄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且在有痰黄的条件下,咳嗽的条件概率为0.99。常见症状(群)及其对湿热蕴肺证诊断的贡献度为:发热、口渴(0.47),咳嗽、痰黄(0.49),胸闷、气促(0.46),纳呆、头身困重(0.61),苔黄腻、脉滑数(0.95)。结论关联规则结合贝叶斯网络在阐释症状间关系及其对证候诊断的贡献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客观性,为建立证候诊断依据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玻璃体内地塞米松缓释植入物(傲迪适,Ozurdex)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应用玻璃体内植入傲迪适治疗的17例(18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植入前后视力、视网膜中心区厚度及并发症。结果植入前视力(BCVA,logMAR)为0.93±0.70,植入后1、2、3、4、5、6个月依次为0.55±0.49、0.47±0.48、0.48±0.48、0.53±0.65、0.46±0.53、0.41±0.51,植入前与植入后不同时间点视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720,P=0.000),植入后各时间点视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前视网膜中心区厚度为(640.72±181.80)μm,植入后1、2、3、4、5、6个月依次为(318.39±143.54)μm、(234.44±85.71)μm、(367.00±178.61)μm、(321.83±137.67)μm、(288.94±121.55)μm、(271.72±111.96)μm,均较植入前明显降低(F=6.347,P=0.000);植入后3个月视网膜中心区厚度较植入后2个月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余各随访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有11只眼黄斑水肿复发,平均复发时间(3.27±0.65)个月,未发生眼部或全身严重并发症。结论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物植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可有效减轻水肿并提高视力。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及微脉冲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共40例(40眼)的临床资料。包括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组20例(20眼)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组20例(2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内注射0.5 mg雷珠单抗,1周后行黄斑区532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联合周边无灌注区播散性光凝或广泛视网膜光凝。随访6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7天、1、2、3及6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P<0.05),BVRO组视力提高更快,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2、-5.547、-5.205、-5.021、-2.076,均P<0.05)。两组黄斑中心区厚度(CMT)治疗后逐步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体内注药次数BRVO组平均为(1.75±0.91)次,CRVO组平均为(2.80±0.8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9,P=0.001)。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及532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可有效促进出血吸收、改善黄斑水肿、提高视力。
简介:摘要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是导致患者视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目前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是一线治疗方法,可以使大部分患者视网膜解剖结构及视功能得到改善。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能够清晰地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细微结构,对治疗前后黄斑区各组织层次结构的定性、定量分析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测RVO患者视力预后。就RVO在OCT上的表现,对影响抗VEGF治疗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外界膜和椭圆体带破坏、高反射病灶、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或视网膜内囊腔、视网膜下出血、玻璃体黄斑粘连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完整性破坏等进行综述,为患者咨询、风险评估以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86例(86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区厚度,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1周、1、3及6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t=4.987,6.589,12.986,23.875;均P=0.000);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患者的黄斑中心区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t=5.987,13.256,15.783,22.689;均P=0.000)。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可在短期内改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提高视力。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BRVO所致黄斑水肿49例(49眼)的资料,按玻璃体内注射药物将其分为康柏西普组23例(23眼)和雷珠单抗组26例(26眼),两组患者均接受连续3次的玻璃体腔注射,每次间隔1个月,随访期间再次出现黄斑水肿时,按需进行注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视力及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结果两组在注药后1、2、3及6个月的视力均较注射前提高(均P<0.05),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各时间点注药后的黄斑中心区厚度均较注射前降低(均P<0.05),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BRVO所致黄斑水肿均有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