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护生采取可视化穿刺方法的临床效果,为提高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穿刺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该院实习的12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穿刺技能培训,方法包括目视法、触摸法等;研究组给予在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及高年资护士指导下,通过可视化静脉注射技术支持完成培训。另选取同时期接受静脉穿刺的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200例作为护生考核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单号)和对照组(双号),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护生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带教教师对护生静脉穿刺操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生VAS得分为(7.59±1.6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的(6.43±1.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护生采取可视化穿刺方法效果满意,可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带教教师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辅助超声引导静脉穿刺的超声探头固定支架在困难静脉通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困难静脉通路的住院患者共105例。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进行穿刺;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6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超声探头固定支架辅助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进行穿刺。比较2组患者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2.4%(61/66),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66.7%(26/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450,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穿刺次数分别为(1.08 ± 0.27)、(1.44 ± 0.72)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3.435,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分别为(2.00 ± 0.95)、(3.08 ± 1.3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4.159,P<0.01)。结论困难静脉通路患者应用超声探头固定支架辅助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穿刺技术提高了一针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疼痛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磁共振与超声融合成像行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系统穿刺以及联合穿刺3种穿刺方式对前列腺癌和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检出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64例同时行前列腺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7(33~90)岁。术前血清tPSA 8.97(0.64~95.63)ng/ml,fPSA 1.31(0.29~9.25)ng/ml。其中,tPSA<10 ng/ml 96例,10≤tPSA<50 ng/ml 65例,tPSA≥50 ng/ml 3例。前列腺体积34.9(11.6~152.0)cm3。磁共振检查可疑结节PI-RADS评分3分42例,4分66例,5分56例。首先通过磁共振与超声融合成像,对每处可疑病灶靶向穿刺3针,然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12针系统穿刺。综合上述两种穿刺结果即为联合穿刺结果。比较3种穿刺结果在全部病例、不同PI-RADS评分病例、不同tPSA病例中对前列腺癌和CsPCa检出率的差异。结果本组164例中检出前列腺癌126例。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66.46%(109/164)和64.02%(105/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联合穿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76.83%(126/164)]高于靶向穿刺(P=0.04)和系统穿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靶向穿刺、系统穿刺、联合穿刺CsPCa的检出率分别为50.61%(83/164)、45.12%(74/164)、54.88%(90/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RADS 4分组和5分组前列腺癌的检出率,联合穿刺分别为90.91%(60/66)和100.00%(56/56),系统穿刺分别为71.21%(47/66)和87.50%(49/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1)。靶向穿刺对PI-RADS 4~5分组前列腺癌的检出率[86.89%(106/122)]显著高于系统穿刺[78.69%(96/122),P=0.01],但低于联合穿刺[95.08%(116/122),P=0.03]。PI-RADS 3分组靶向穿刺、系统穿刺、联合穿刺CsPCa的检出率分别为2.38%(1/42)、7.14%(3/42)、7.14%(3/42);4分组分别为59.09%(39/66)、46.97%(31/66)、62.12%(41/66);5分组分别为78.57%(44/56)、71.43%(40/56)、82.14%(46/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RADS 4~5分组中,联合穿刺CsPCa的检出率[71.31%(87/122)]高于系统穿刺[58.20%(7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tPSA<10 ng/ml组中,联合穿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72.92%(70/96)]高于系统穿刺[59.38%(5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靶向穿刺的检出率[61.43%(59/9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0ng/ml≤tPSA<50ng/ml组中,靶向穿刺、系统穿刺、联合穿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2.31%(47/65)、69.23%(45/65)、81.54%(53/65);tPSA≥50 ng/ml组3种穿刺方法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均为100.00%(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参数磁共振检查高度怀疑前列腺癌(PI-RADS 4~5分)或tPSA<10 ng/ml的患者,联合穿刺是一种诊断前列腺癌最合适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静脉穿刺法在肾内水肿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接受传统静脉穿刺的35例肾内水肿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治疗接受改良静脉穿刺法的35例肾内水肿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静脉穿刺操作时间及一次性穿刺率、疼痛程度、穿刺过程中的舒适度主观感受,并记录相关不良事件(针脱落、渗液、血肿、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而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86%(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治疗过程中的异物感、活动度、恐惧感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渗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针脱落、血肿、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静脉穿刺方法更适合肾内水肿患者治疗需求,操作更安全,有利于保护血管,降低静脉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提高其舒适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超声引导侧方穿刺和头端穿刺的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就诊的肾中组后盏无积水完全或部分鹿角型肾结石行经皮肾镜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侧方穿刺和头端穿刺技术穿刺肾中组后盏的患者各15例。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在寻找穿刺盏拟定穿刺路径时间、穿刺成功时间、穿刺成功所需次数的差异,并观察2组患者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果在寻找穿刺盏拟定穿刺路径的时间方面,侧方穿刺组所需的时间比头端穿刺组短[(37.82±8.94)s vs(51.83±13.16)s];而在穿刺成功的时间方面,侧方穿刺组所需的时间比头端穿刺组长[(51.36±24.10)s vs(29.20±12.35)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12、4.122,P=0.019、0.001)。在穿刺成功所需次数方面,侧方穿刺组和头端穿刺组分别为(2.13±0.74)次和(1.73±0.70)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2,P=0.189)。2组患者均未出现重要脏器损伤和术后大出血。结论在经皮肾镜超声定位穿刺操作中,侧方穿刺和头端穿刺技术各有优缺点;无论掌握哪一种穿刺技术,都可以做到精准穿刺。
简介:摘要房间隔穿刺术是介入心脏病学最常用的技术之一,近年来随着三维电学的发展,临床上对房间隔穿刺术有了新的认识。解剖方面,卵圆窝电位的发现体现了电学方法对解剖学的重建,有助于将“房间隔识别并穿刺”转化为“卵圆窝识别并穿刺”。器械方面,新近出现的射频针和穿刺导丝可以易化穿刺过程。方法学上,三维电解剖标测方法和X线方法相比,前者呈现三维化视角,通过电位标测能够精确定位卵圆窝,提升了穿刺成功率;后者不需配备电解剖标测系统,不需要预先标测,操作较为简洁。三维电解剖标测方法和超声方法相比,前者能够标测卵圆窝最中心位置,定位精准,同时也能实时追踪穿刺针尖;后者解剖层次清晰,但只能展现二维界面,由于需要增加超声设备,花费也较多。虽然大多数情况下X线指导的房间隔穿刺术是安全有效的,而超声的辅助定位作用能够提高安全性,但新近出现的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是更适用的无射线房间隔穿刺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绳梯式穿刺和钝针扣眼穿刺在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良绳梯式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情况、疼痛感受、拔针后止血时间、穿刺并发症以及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疼痛程度重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点平均按压止血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1年内,观察组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绳梯式穿刺与钝针扣眼穿刺方案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相近,钝针扣眼穿刺造成的疼痛较轻,止血时间较短,穿刺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改良绳梯式穿刺对患者内瘘功能影响更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行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的124例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62,给予传统绳梯式取位穿刺法穿刺)和观察组(n=62,给予零压力改良穿刺法穿刺),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4.62%,高于对照组的89.25%,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穿刺点渗血、区域性狭窄和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行动静脉内瘘穿刺采用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视野检查是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检测工具,但对于儿童,由于各方面限制因素,如配合度差、理解力弱等,进行视野检查、获取可靠的视野结果仍是一项十分严峻的挑战。国际上用于儿童视野检查的方法各式各样,如基于成人设计的视野检查,包括静态视野检查法、动态视野检查法、应用新的检测策略,以及目前专门针对各种无法顺利进行视野检查的儿童设计的先进检查技术。目前针对儿童设计的视野检查方法从保持儿童固视、提高专注力、减少检查时间等方面进行了改善,使儿童能够更好地配合及完成视野检查,及时识别视野缺损;针对正常儿童、婴儿以及有认知障碍的儿童应采取不同的检查方法、算法以及进行大样本数据收集以获取可靠视野结果。本文就近年来儿童视野检查的各种方法进行综述,剖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及研究中提高检查准确性、获取更可靠的视野结果提供帮助,促进研究者们针对儿童视野检查方法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期在此基础上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