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四氟化钛(TiF4)溶液对酸蚀症牙本质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4颗新鲜拔除的人第三磨牙,获取冠部近髓腔的牙本质,随机分为6组,每组4颗牙,其中4组通过酸蚀和机械力方法建立人工酸蚀症牙本质模型,另外2组为健康牙本质。随机选取1组人工酸蚀症牙本质和1组健康牙本质,使用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仪测定其表面形貌与表面硬度,评价人工酸蚀症牙本质的建模效果。另外3组人工酸蚀症牙本质和1组健康牙本质用于测试,按不同处理分为4组:4.0% TiF4处理酸蚀症牙本质组(4.0% TiF4-ED组)、2.5% TiF4处理酸蚀症牙本质组(2.5% TiF4-ED组)、无处理酸蚀症牙本质组(ED组)及健康牙本质组(SD组)。使用SE Bond自酸蚀系统进行,AP-X复合树脂分层充填,测定即刻微拉伸强度并观察断裂模式。结果人工酸蚀症牙本质和健康牙本质的显微硬度值分别为(56.92±5.27)HV和(60.19±4.52)HV,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结果证实,人工酸蚀症牙本质与自然酸蚀症牙本质的微观形貌特征相符。4.0% TiF4-ED组、2.5% TiF4-ED组、ED组和SD组的微拉伸强度分别为(28.94±8.04)MPa、(46.08±8.19)MPa、(20.39±7.46)MPa和(45.16±7.86)MPa。2.5% TiF4-ED组和SD组的微拉伸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9),二者均高于4.0% TiF4-ED组和ED组(均P<0.05)。4组断裂模式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1,P<0.001)。2.5% TiF4-ED组以内聚牙本质断裂为主,提示其强度可能高于微拉伸测试均值。结论酸蚀症牙本质强度低于健康牙本质,2.5% TiF4溶液可显著提高酸蚀症牙本质的强度

  • 标签: 牙齿酸蚀症 牙本质 牙齿粘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对多晶颗粒表面改性氧化锆陶瓷与树脂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120个预烧结氧化锆圆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喷砂组以及30、50、70 s酸蚀组(每组24个)。对照组、喷砂组试件致密烧结前无额外处理;30、50、70 s酸蚀组分别浸入氢氟酸溶液30、50、70 s,再置于CaCl2溶液中90 s,80 ℃ NaOH溶液中浸泡2 h。5组试件致密烧结后,喷砂组喷砂,用扫描电镜观察5组试件表面形态,测试表面粗糙度。根据涂布粘接剂后是否施加负压,每组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个亚组,负压亚组和常压亚组(每亚组12个)。将预制树脂柱至氧化锆试件上,扫描电镜观察试件纵断面(每亚组1个试件),测试剪切强度(每亚组11个试件),即强度,并分析其破坏模式。结果对照组试件表面光滑,粗糙度为(0.24±0.11) μm,喷砂组试件喷砂处理后形成粗糙表面,粗糙度为(0.95±0.12) μm,30、50、70 s酸蚀组试件氧化锆表面产生多晶颗粒,随着酸蚀时间延长,试件表面多晶颗粒增加,粗糙度分别为(0.60±0.15)、(1.04±0.11)和(1.57±0.16) μm,各组粗糙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喷砂组、30、50、70 s酸蚀组各负压亚组强度分别为(13.56±1.19)、(20.98±2.11)、(17.37±2.44)、(24.19±2.97)和(21.36±2.16) MPa,分别比相应常压亚组[分别为(10.74±0.93)、(18.47±2.14)、(14.81±1.54)、(20.74±2.56)、(17.75±2.54) MPa]显著增加(P<0.05)。负压亚组粘接剂界面未见明显裂隙与气泡。各负压亚组试件混合断裂模式比例比相应常压亚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负压可有效增强树脂与多晶颗粒改性的氧化锆陶瓷之间的强度,改善效果。

  • 标签: 义齿修复术 陶瓷制品 复合树脂类 负压 氧化锆 粘接强度
  • 简介:摘要瓷贴面由于具有微创、美观、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已成为口腔美学微创修复的主流技术之一。是保证贴面固位、边缘封闭,并影响修复体临床使用寿命的关键步骤。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瓷贴面技术操作规范,标准化该技术的临床操作流程,以提高瓷贴面的长期修复成功率,促进瓷贴面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美学,牙科 贴面 粘接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粘接剂对牙本质强度及耐久性的影响,从而为临床上选择粘接剂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就诊患者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2.21±8.27)岁。患者因治疗需要拔除50颗完整无龋人离体第三磨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A、B、C、D、E组,每组各10颗。A组采用全酸蚀粘接剂处理方法,B组采用二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处理方法,C组采用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处理方法,D组采用通用型粘接剂处理方法,E组采用全酸蚀处理+通用型粘接剂处理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树脂操作,每组牙可以切割出60个牙本质-树脂条,按照储存时间再分为2个亚组,每组30个,分别在人工唾液中储存24 h及12个月后,切割制作试件,测试每个试件的强度,并用体视显微镜分析试件的断裂模式,并比较5种牙齿粘接剂的强度及断裂模式。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A组、B组储存24 h后的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30.73±2.56)MPa、B组(31.42±9.17)MPa储存24 h后的强度均大于C组(22.22±5.67)MPa、D组(25.04±1.87)MPa、E组(24.54±2.09)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储存24 h后的强度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储存12个月后的强度比较,B组(30.56±2.54)MPa>A组(28.35±3.25)MPa>D组(24.91±6.46)MPa>E组(20.18±3.08)MPa>C组(17.43±1.28)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E组储存12个月后强度均小于储存24 h的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D组储存12个月后强度与储存24 h的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试件分别储存24 h、12个月后,混合断裂的数量始终最多,每组断裂结构构成比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处理与全酸蚀粘接剂处理后牙本质强度最高,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处理后强度最低。随着时间推移,二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处理后的牙本质强度仍然最高,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处理后的强度下降最明显。

  • 标签: 粘接剂 牙本质 粘接强度 断裂模式 储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配比硅锆涂层对氧化锆陶瓷与树脂水门汀强度的影响,以期为氧化锆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140个预烧结氧化锆瓷片根据伪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空白组、喷砂组和5个涂层组(每组20个),并进行相应处理。空白组无涂层直接烧结,喷砂组无涂层烧结后喷砂,涂层2∶1组、1∶1组、1∶2组、1∶3组和1∶4组分别按硅锆摩尔比为2∶1、1∶1、1∶2、1∶3和1∶4涂布涂层后烧结。氧化锆瓷片表面经氢氟酸酸蚀和硅烷偶联剂处理后,使用树脂水门汀瓷片与预成复合树脂柱,制作试件。试件分为两个亚组,一亚组试件置于37 ℃水浴24 h(冷热循环前),另一亚组试件经5和55 ℃冷热循环5 000次;测试各组试件剪切强度,即强度,观察并记录各组试件破坏模式,另按上述方法各涂层组制作1个瓷片用于扫描电镜观察酸蚀后表面形貌并测量涂层厚度。结果冷热循环前,涂层1∶1组强度最大[(41.69±6.28)MPa],显著大于其余各组(P<0.05);涂层1∶2组强度其次,除与涂层2∶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组、涂层2∶1组和1∶3组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大于空白组和涂层1∶4组(P<0.05);空白组强度显著大于涂层1∶4组(P<0.05)。冷热循环后,涂层2∶1组、1∶1组、1∶2组强度[分别为(24.13±5.50)、(22.28±4.40)和(23.11±4.80)M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大于其余各组(P<0.05);喷砂组和涂层1∶3组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大于空白组和涂层1∶4组(P<0.05);空白组与涂层1∶4组强度下降至几乎为0 MPa,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示各涂层组表面酸蚀后形成程度不一的粗糙表面,涂层厚度在30 μm以内。结论硅锆浆料涂层可影响氧化锆与树脂水门汀的强度,其中硅锆配比为1∶1的浆料可使氧化锆获得较高且稳定的强度

  • 标签: 陶瓷制品 牙瓷料 牙科黏固剂 牙黏合 二氧化硅 氧化锆
  • 简介:摘要技术是一门应用极其广泛,实用性很强的技术,电子产品也大量使用这一技术,窗板的就是其中一项。本文主要论述了窗板的方法。

  • 标签: 窗板 粘接方法 应用范围
  • 作者: 杨丽丽 张新艳 郑艳春 周传健 吴峻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综合科 山东省口腔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口腔生物材料与组织再生工程实验室,济南 250012,辽宁爱尔创数字口腔技术有限公司,沈阳 110167,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济南 25006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国产口腔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与树脂水门汀之间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尺寸为15 mm×13 mm×3 mm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试件,分别进行酸蚀实验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酸蚀实验选择128个玻璃陶瓷试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8个处理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样本量为16),使用4.5%氢氟酸分别进行0(对照)、10、20、30、40、60、120及180 s的表面酸蚀,再将酸蚀后试件分为偶联处理组(涂布硅烷偶联剂)和无偶联处理组(不涂布硅烷偶联剂)(每组样本量均为8),分别制作试件;测试强度并分析断裂模式。另选8个玻璃陶瓷试件分别行上述时间点酸蚀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选择酸蚀实验中的最佳酸蚀时间,进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选择玻璃陶瓷试件24个,4.5%氢氟酸酸蚀后涂布偶联剂,分别进行室温放置、60及100 ℃热风处理60 s(每组样本量为8),之后制作试件;测试强度并分析断裂模式。另选3个试件分别进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相应处理后再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无论是否使用偶联剂,试件在氢氟酸酸蚀30 s时均可获得最大强度;酸蚀30 s条件下,偶联处理组强度[(25.91±4.30) MPa]显著大于无偶联处理组[(20.27±4.92) MPa](P<0.05);若酸蚀时间过长(>30 s),则强度下降明显,试件表面显示过酸蚀的微观形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显示,60 ℃热风组强度最大[(28.70±5.32) MPa],显著大于室温组[(20.08±3.64) MPa]和100 ℃热风组[(25.64±4.86) MPa](P<0.05),且试件断裂模式均为内聚破坏;红外光谱分析显示,60 ℃热风组试件表面Si—O—Si键生成量最多,100 ℃热风组次之,室温组最低。结论4.5%氢氟酸酸蚀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最佳酸蚀时间为30 s,涂布硅烷偶联剂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60 ℃热风处理可进一步提高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的强度

  • 标签: 树脂粘固剂 氢氟酸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 粘接强度 硅烷偶联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单宁酸在全酸蚀与自酸蚀条件对通用型粘接剂在牙本质表面强度的影响。方法将60颗无龋离体人磨牙置于存储盒中随机盲取分成2组(全酸蚀A组与自酸蚀B组,n = 30),再将每组随机分为5个亚组(n = 6)。在使用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前,在牙本质面分别涂抹浓度为0%(对照组)、25%、50%、75%和100%的单宁酸3 min并冲洗吹干。实验试件在37 ℃水中保存24 h后进行微拉伸强度测试(μTBSt)。使用Two-Way ANOVA与Games-Howell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体式显微镜观察断裂面模式并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微拉伸试件的牙本质断端。结果在全酸蚀模式下,75%单宁酸组强度[(34.51 ± 8.43)MPa]与100%单宁酸组强度[(36.16 ± 5.20)MPa]显著高于其他各组(F = 32.301,P<0.001);在自酸蚀模式下,25%单宁酸[(31.06 ± 3.41)MPa]可显著提升SBU与牙本质强度(F = 23.570,P<0.001)。双因素分析结果证实,单宁酸浓度(F = 23.134,P<0.001)与酸蚀模式(F = 4.465,P = 0.036)对强度具有显著影响且两要素间显著相关(F = 28.231,P<0.001)。断裂模式分析与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牙本质表面不同酸蚀模式与不同浓度单宁酸所形成的界面形态差异显著。结论在不同酸蚀模式下,不同浓度的单宁酸均可显著改善SBU与牙本质的强度

  • 标签: 单宁类 牙本质 酸蚀 拉伸强度 通用型粘接剂 Single Bond Universal 微拉强度伸测试
  • 简介:摘要目前,纤维根管桩被广泛应用于根管治疗后残根残冠的保存修复,但临床操作过程中诸多影响因素使纤维根管桩的长期使用寿命仍有待提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纤维根管桩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标准化该技术的临床操作流程,提高纤维根管桩的修复成功率,促进纤维根管桩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桩核技术 粘接 粘固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随着全瓷材料和微创修复理念的发展,全瓷修复体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是影响全瓷修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不仅能为全瓷修复体提供固位和抗力,还能增强修复体边缘封闭、提高修复体美观效果。做好全瓷修复需要3个重要环节:全瓷修复体组织面的处理、预备体表面牙体硬组织的处理以及根据修复体类型正确选择用水门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间接技术中使用不同转移托盘转移托槽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28例,分为A、B、C三组,分别使用3D打印托盘、双层压膜塑料托盘、双层硅橡胶托盘托槽。A组口内扫描获取工作模型,使用软件定位托槽,再导出数字化模型,作为该组托槽转移前的数字化模型。B组和C组在工作石膏模型上定位托槽,使用口内扫描仪扫描,获取B组和C组托槽转移前的数字化模型。A、B、C组制作相应的转移托盘,将托槽至患者口内后对患者口内扫描,获取三组托槽实际的数字化模型。使用Geomagic软件测量转移前后的数字化模型,获取使用不同托盘时,托槽的实际位置距离预设在近远中方向、龈方向、颊舌方向上的线距误差,超过0.5 mm的托槽转移线距误差定义为严重误差。结果近远中向上B组与A组间、C组与A组间严重误差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龈向上3组组间的严重误差发生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颊舌向上3组组间的严重误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3D打印托盘转移托槽时严重误差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双层硅橡胶托盘与双层压膜塑料托盘。(2)双层硅橡胶托盘托槽时严重误差的发生率最低。

  • 标签: 间接粘接 转移准确性 3D打印托盘 双层硅橡胶托盘 双层压膜塑料托盘
  • 作者: 项东 林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材料研究室 口腔医疗器械检验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氧化钇稳定四方氧化锆多晶瓷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口腔领域;但其羟基含量低且不含二氧化硅,无法通过氢氟酸酸蚀的方法产生有利于微机械固位的表面,因此氧化锆陶瓷的问题是临床难点。氧化锆前的表面预处理是提高其强度耐久性的常用方法。本文对喷砂、激光蚀刻、酸蚀、硅涂层以及等离子体等氧化锆陶瓷的表面预处理方法进行综述,分析优缺点,并展望相关临床应用及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陶瓷制品 牙粘合 氧化锆 表面预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的脱敏剂对不同模式下通用型粘接剂性能的影响,为脱敏处理后粘接剂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因阻生而拔除的第三磨牙60颗(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提供)。将4颗牙制备为1 mm厚牙本质片,1%柠檬酸处理建立牙本质敏感模型,分为对照组(无任何处理)、脱敏牙膏A和B组(分别用含HA的脱敏牙膏Biorepair和Dontodent Sensitive处理)、脱敏糊剂组(HA糊剂处理)(每组2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牙本质表面形貌。剩余牙暴露冠中部牙本质并建立牙本质敏感模型,分入上述4组进行相应处理。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使用中强酸型通用型粘接剂(G-Premio Bond)分别在酸蚀-冲洗模式或自酸蚀模式下进行,堆塑树脂,制备树脂-牙本质片状试件(每亚组4个)、微拉伸试件(每亚组20个)和片状试件(每亚组6个),分别进行接界面微观结构和纳米渗漏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微拉伸强度强度)测试及断裂模式记录、接界面水渗透情况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扫描电镜显示,脱敏牙膏和脱敏糊剂处理均可部分或完全封闭多数牙本质小管。对于酸蚀-冲洗模式,脱敏牙膏A、B组和脱敏糊剂组强度[分别为(40.98±4.60)、(40.89±4.64)和(41.48±3.65)MPa]均显著大于对照组[(38.58±4.28)MPa](F=3.89,P<0.05);对于自酸蚀模式,4组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8,P>0.05);各组自酸蚀模式强度均显著大于同组酸蚀-冲洗模式(P<0.05)。4组总体断裂模式主要为混合破坏和界面破坏。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酸蚀-冲洗模式下接界面银染颗粒沿混合层底部呈斑点状分布,自酸蚀模式几乎不存在银染颗粒沉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显示酸蚀-冲洗模式混合层内存在连续线状渗透,自酸蚀模式混合层内呈不连续线状渗透。结论含HA的脱敏剂处理对中强酸型通用型粘接剂的性能无不利影响,搭配自酸蚀模式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羟基磷灰石类 牙本质粘结剂 牙本质脱敏剂 拉伸强度 牙粘合
  • 简介:摘要低温常压等离子体(non-thermal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NTAPP)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表面改性技术,近年成为提高牙本质质量的研究热点。NTAPP能通过改变牙本质表面性质促进粘接剂渗透及聚合、促进胶原交联以及改变牙本质表面微观形貌和元素含量,改善牙本质质量。本文就NTAPP于牙本质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牙本质的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牙本质 牙黏合 表面特性 等离子气体 低温常压等离子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甲基丙烯酰癸基二氢磷酸酯(methacryloyloxydecyl dihydrogen phosphate,MDP)的底涂剂、通用粘接剂和自树脂水门汀对口腔氧化锆陶瓷耐久性的影响。方法制作氧化钇稳定的四方相氧化锆瓷片210个,氧化铝表面喷砂后分为7组(每组30个),以不含MDP的传统树脂水门汀作为对照组,其余6组分别应用两种含MDP的氧化锆底涂剂联合传统树脂水门汀(底涂剂组)、两种含MDP的通用粘接剂联合传统树脂水门汀以(粘接剂组)及两种含MDP的自树脂水门汀(自树脂水门订组),氧化锆瓷片和复合树脂,制作试件。试件制成后每组半数37 ℃水储存24 h(老化前),另一半37 ℃水储存12个月(老化后);测试剪切强度(即强度)并分析断裂模式。结果水储存老化前与对照组较低的强度[(5.04±0.50)MPa]相比,其他6组强度均显著增加(P<0.05),均可达到9.51 MPa以上;其中2个自树脂水门汀组强度均较高,最大为(11.06±0.84)MPa。水储存老化后各组强度均比老化前显著降低(P<0.05),除对照组外,其余6组强度仍在7.44 MPa以上;其中2个自树脂水门汀组及1个粘接剂组维持较高的效果,且与2个底涂剂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MDP的产品可提高口腔氧化锆陶瓷的耐久性,且不同产品类型对口腔氧化锆陶瓷耐久性有不同的影响。

  • 标签: 磷酸酯类 牙瓷料 牙粘合 耐久性
  • 简介:摘要多巴是贻贝足丝蛋白的主要成分,其可通过形成双氢键、π-π/π-阳离子键以及螯合金属促进贻贝在固体物质表面产生较牢固的黏附。因此,将仿多巴化合物应用于牙本质-树脂领域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贻贝足丝蛋白的黏附机制以及仿多巴化合物在牙本质-树脂领域的应用,以期为牙本质-树脂的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多巴胺 牙本质粘结剂 牙科材料 牙粘合 多巴 仿多巴化合物
  • 简介:摘要现有牙本质体系基于酸蚀技术使胶原纤维内外磷灰石同时丧失,造成过度脱矿,而粘接剂难以渗入纤维内部,导致混合层裸露的胶原酶解、树脂降解,严重危害树脂修复体的临床寿命。选择性胶原纤维外脱矿技术可选择性地将胶原纤维外的磷灰石脱矿,保留胶原纤维内的磷灰石晶体,从而有效避免酸蚀技术导致的接界面结构完整性损坏,提高牙本质耐久性。本文就选择性胶原纤维外脱矿技术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牙本质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牙失矿质 牙本质黏结剂 牙黏合 胶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纤维外脱矿
  • 简介:摘要病理损伤和临床医源性操作均可导致牙本质脱矿,形成脱矿牙本质基质(demineralized dentin matrix,DDM)。牙本质脱矿激活内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和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cysteine cathepsin,CC);同时DDM力学性能降低,因此在酶促降解和物理破坏下DDM易丧失结构完整性,降低DDM在牙本质-树脂修复中的临床价值。采用交联剂和MMP/CC抑制剂是保护DDM结构完整性和实现其临床价值的有效策略。多种化学合成试剂和植物来源提取物能显著改善DDM力学性能,增强DDM酶解耐受性,但化学合成试剂的细胞毒性和植物提取物引起的牙齿着色可显著影响其临床适用性。在保护牙本质胶原的同时发挥抗菌性能是未来DDM保护剂研究的新方向。因此,本综述分别从胶原交联剂、胶原降解酶抑制剂和集两者功效于一体的化合物展开,探讨DDM保护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在牙本质-树脂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DDM保护策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牙本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胶原酶类 酶抑制剂 交联试剂 脱矿牙本质基质 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简化美国正畸学会客观定量评分系统(American Board of Orthodontics-Objective Grading System,ABO-OGS)为导向的正畸托槽教学(简称为简化ABO-OGS教学)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5月和2021年5月,选择参与福建医科大学本科口腔医学专业直丝弓矫治器实验课程的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2017级99名学生为试验组,实施简化ABO-OGS教学;2015级101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石膏模型教学。教学结束后学生和教师分别填写调查问卷,对2种方法进行评价。组间评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实验教学方法新颖性方面,试验组学生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32±0.80)分比(4.99±0.90)分,P=0.006]。教师对简化ABO-OGS教学的评分高于传统教学,如掌握托槽操作[(5.63±0.49)分比(5.17±0.70)分]、学生对托槽准确度认识清晰[(5.58±0.58)分比(5.00±0.78)分]、可增强临床托槽的信心[(5.42±0.78)分比(5.08±0.78)分]等,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简化ABO-OGS教学改进了正畸托槽定位教学器具,教学方法新颖,有助于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

  • 标签: 正畸学 托槽粘接 美国正畸学会客观评分系统 目标引导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髌骨骨折术后患肢应用自型弹力绑带包扎,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膝关节腔积液发生率及程度、膝关节伸屈功能、疼痛程度。方法髌骨骨折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采用自型弹力绷带包扎,57例)与对照组(采用普通绷带包扎,66例),并于术后第2、7、14、35天分阶段对患者的恢复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膝关节腔积液、膝关节活动度、疼痛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关节腔积液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AK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早期(2 d及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髌骨骨折病人术后患肢应用弹力绷带包扎的方法在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其发展与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自粘型弹力绷带 髌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膝关节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