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病理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9例CF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FT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CFT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53岁(18~63岁)。7例发生在体,2例发生在底。大体检查示均为实性单发结节,切面灰白、灰红色,质地硬韧,肿瘤长径0.6~1.5 cm。镜下观察可见在大量胶原化的间质内稀疏分布梭形肿瘤细胞,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9例均可见沙砾体或钙化。9例肿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3例表达CD34,均不表达PDGFRA、SMA、SMMS-1、Desmin、ALK、DOG-1、CD117、S-100、β-catenin、CKpan及calponin,Ki-67阳性指数1%~3%。结论CFT好发于中老年人,体多见,体积较小;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需要与多种好发于的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

  • 标签: 胃肿瘤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 诊断,鉴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良性纤维性肿瘤,临床少见,内病变更为罕见,目前报道不足100例。现报道2例CF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顾分析39篇文献中行超声内镜检查的23例CFT患者(含本组2例CFI患者)的资料,总结其超声内镜特点,期望对临床医师诊治CFT提供借鉴。

  • 标签: 胃肿瘤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 超声内镜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2001年,Rutledge教授报道了首例迷你旁路术(MGB);2004年,Carbajo教授对MGB进行了技术改进并命名为单吻合口旁路术(OAGB)。20年来,大量关于OAGB和MGB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见诸报道,关于MGB和OAGB一些焦点问题的答案也逐渐明晰。从技术角度来看,MGB和OAGB可以视作一种手术的两个亚变种,以下统称OAGB。OAGB的优势包括:(1)简单、安全和更低的内疝发生率;(2)稳定持久的减重效果;(3)稳定持久的降糖效果。OAGB的劣势包括胆汁反流和较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OAGB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之间达到了良好的均衡,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且增长最为迅速的减重代谢手术方式,已经被国际减重代谢外科联盟和美国代谢和减肥外科学会推荐为标准术式。

  • 标签: 减重代谢手术 迷你胃旁路术 单吻合口胃旁路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造影剂超声检查在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就诊、经口服造影剂超声检查诊断的息肉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确诊为息肉。对患者的超声表现、分型及诊断符合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7例患者超声检查共发现息肉69个,息肉最大径5~34 mm,平均(15.6±4.8)mm。经病理诊断腺瘤性息肉34个、增生性息肉23个、炎性息肉9个、脂肪瘤1个、腺瘤恶变2个,超声诊断与胃镜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65%(66/69)。息肉超声表现为起自黏膜层凸向胃腔的丘状、球状、乳头状、杆状及不规则形结构,边界多清晰;形态上无蒂28个(Ⅰ型12个、Ⅱ型16个),有蒂41个(Ⅲ型18个、Ⅳ型23个);肿块内回声表现为低回声58个、高回声10个、混合回声1个;彩色多普勒显示14个有内部血流信号。本组息肉分为肿瘤性(包括腺瘤性、脂肪瘤和恶变者)37个和非肿瘤性(包括增生性和炎性)32个,2组在息肉大小、回声分布均匀性、内部有无血流信号、基底有无蒂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36、0.036、0.000)。结论息肉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超声诊断符合率较高,体积较大、内部有血流信号、回声欠均匀的有蒂息肉需警惕存在恶变可能。口服造影剂超声检查方法便捷、患者依从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口服 造影剂 超声检查 息肉
  • 简介:摘要节段切除术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之一,其联合前哨淋巴结导航技术在早期胃癌的治疗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节段切除术后常见的吻合方式包括:(1)手工吻合:该操作相对简便,减少了吻合器的使用,可有效降低手术成本,常需开腹或小切口辅助完成吻合。(2)Delta吻合:该吻合为全腔镜下吻合,手术创伤小,但由于侧-侧吻合小弯侧存在残腔,且有可能过度切割后壁而缩短幽门袖,增加术后潴留的风险;(3)杂交法吻合:该吻合方式安全有效,但需行全腔镜下缝合前壁,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建议由腹腔镜胃肠手术经验丰富的医师开展;(4)穿刺法吻合:该吻合方式为端-端吻合,潴留风险低,且适用于全腔镜下吻合,但使用的吻合器比较特殊,给临床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限制。这几种吻合方式各有利弊,对功能的影响亦存在争议。总而言之,节段切除术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肿瘤学安全性的确认、技术的标准化等,仍需前瞻性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 标签: 胃肿瘤,早期 胃节段切除术 吻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后系膜是膜解剖理论中的六大系膜之一,它位于胰腺上区,包绕后血管,左邻短系膜,右靠左系膜,将底体部固定于胰腺上区的后腹壁。由于其解剖结构,在完整系膜切除(CME)+D2中,它是处理胰腺上区系膜的手术入路;"黄氏三步法"的第二步与膜解剖的后系膜部分相对应。在良性疾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和腹腔镜底Nissen折叠术中,若遇到短血管难以暴露和安全离断时,先离断后系膜,挑起底体有助于离断短血管。膜解剖理论作为一种前沿理论,在外科手术中为我们提供新的手术视角和路径。

  • 标签: 胃系膜 胃癌根治术 袖状胃切除术 胃底Nissen折叠术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袖状切除术在减重和改善肥胖相关并发症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但手术后会出现食管反流病的恶化或新发,其机制是多因素的,由手术对食管下端括约肌的损伤、食管裂孔疝、袖状的形状等互相引发。此外,减重手术同时是否对食管裂孔疝进行修补也存在争议。本文对袖状切除术后食管反流病的机制进行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疑似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底腺型胃癌,回顾分析其临床、内镜、病理特征,旨在提高底腺型胃癌的诊断水平以及减少误诊、漏诊。

  • 标签: 胃底腺型胃癌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胃癌的整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食管结合部肿瘤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随着上消化道肿瘤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早癌普查的逐步推广,早期食管结合部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因此,近年来保留功能手术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近端胃切除术作为食管结合部肿瘤外科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肿瘤学安全性的证实,其在食管结合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正在日益得到重视。相较于全切除,近端胃切除术后患者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然而,传统的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也阻碍了近端胃切除术在食管结合部肿瘤中的应用。如何通过优化消化道重建方式来降低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本文就目前食管结合部肿瘤近端切除防反流术式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消化道重建 近端胃切除 防反流
  • 简介:摘要历经百余年的探索,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不断提高,实验研究不断深入。胃癌、间质瘤作为外科实验研究的热点话题,围绕其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尤其近年来黏膜微生态、肿瘤干细胞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另外,随着微创外科的逐步开展,国际区域合作的大宗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为外科疾病的标准化手术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支持。同时在分子医学、精准医学的推动下,疾病分子分型的完善、新治疗靶点的探索成为外科实验研究的热点,为外科疾病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胃癌 胃肠道间质瘤 精准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018—2019年插入管失误原因。方法寻找原因,对患者意识不清、置管方法、置入管后判断方法等因素一一寻查,并提出今后安全、有效、可行的置入管的方法。结果经分析原因后制定预防管置入方法,此后再没有发生管失误的问题。结论综合全面评估患者、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正确的置管方法、管置入内后全面、正确的判断可避免管误入呼吸道。

  • 标签: 胃管置入 失误原因
  • 简介:摘要极高分化腺癌(extremely well-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EWDA)是胃腺癌的一种罕见类型。患者女,72岁。因进食哽噎、吞咽困难,近期体重减轻入院。胃镜及影像学检查于贲门处见一浅表隆起型肿块,临床提示贲门癌,经3次活检均未能明确诊断。后行全胃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型EWDA伴淋巴结转移。镜下见不规则黏液腺由黏膜中下层向深层浸润至浆膜层,肿瘤细胞类似于小凹上皮,核位于基底部,细胞无或仅有轻微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MUC5AC阳性,MUC6部分阳性,MUC2、CD10均阴性。由于型EWDA分化极高及其罕见性,术前活检难以明确诊断。本文报道1例型EWDA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术前诊断和对该肿瘤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袖状切除同期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在减重和抗反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减重代谢中心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合并食管反流病的21例肥胖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同期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分为单纯减重手术组(9例)和同期联合手术组(12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重、腰围、BMI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54 P=0.013;F=14.319,P<0.001;F=6.725,P=0.004),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多余体重减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27,P<0.001;t=8.926,P<0.001)。单纯减重手术组患者术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食管反流症状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91,P=0.507;t=0.629,P=0.298)。同期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食管反流症状评分较术前明显减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539,P<0.001;t=5.066,P=0.038)。同期联合手术组术后发生1例漏。结论肥胖合并食管反流的患者行联合手术与单纯减重手术均有较好的减重效果,但前者的抗反流效果更明显。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疝,食管裂孔 肥胖症 胃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端切除双通道吻合与全切除Roux-en-Y吻合治疗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对比研究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赤峰市医院连续收入的食管结合部腺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近端切除双通道吻合术组(PG组)和全切除Roux-en-Y吻合术组(TG组),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病理、术后早期(≤30 d)及晚期(>30 d)并发症;并比较两组术后3、6、12个月营养状况(BMI、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及贫血指标(Hb、RBC)。结果共收治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83例,符合手术62例,每组各31例,每组各出现1例失访,每组各30例,两组均无肿瘤复发及死亡患者。两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术前合并疾病、术前营养状况及贫血指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首次排气时间、开始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G组[(3.0±0.7)d vs (4.2±0.7)d、(7.9±0.9)d vs (9.0±0.9)d、(13.3±1.1)d vs (14.6±0.9)d,P<0.05],而手术时间稍长[(252.0±36.9)min vs (225.8±31.1)min,P<0.05];PG组与TG组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1.7±81.0)ml vs (245.8±71.9)ml、(40.5±12.2)个vs (43.2±10.3)个,P>0.05]。术后早期及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术后出现反流食管炎少于TG组(P<0.05)。术后3、6、12个月PG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TG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Hb、RBC均较术前降低,且PG组Hb、RBC高于TG组(P<0.05);而术后12个月PG组与TG组均无贫血。结论近端切除双通道吻合术在治疗食管结合部腺癌近期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食管胃接合处 腺癌 吻合术,Roux-en-Y 双通道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