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李悦 冯向辉 胡文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种植体周炎(peri-implantitis,PI)是指发生在种植体周组织与菌斑相关的病理状态,以种植体周黏膜炎症和进行性支持骨组织丧失为特征。近年来,PI与天然牙牙周炎的组织病理差异在动物实验和一定数量的人体试验中得以描述,本文对现有文献报道的PI与牙周炎的组织病理差异进行综述,并试图寻找两种疾病发生和进展的差异。总体而言,PI中炎性细胞浸润(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e,ICT)范围比牙周炎更大,一直延伸到牙槽嵴,结缔组织内有密集的浆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并含有更多数量的破骨细胞,但ICT内的血管密度小于牙周炎;另外,PI病变组织中发现异物的存在。两种疾病在炎症浸润、血管、骨丧失、异物方面的组织病理差异,可以部分解释为何PI的进展较牙周炎更迅速,提示PI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PI进展至关重要。此外,针对特定炎症细胞的靶向治疗或可成为PI治疗的新方向;减少因摩擦或电化学腐蚀释放到种植体周组织中的钛颗粒有助于预防PI。

  • 标签: 牙周炎 种植体周炎 组织病理学 炎症细胞浸润 钛颗粒 细胞因子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脏血管周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预后。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1年5月病理确诊的3例肾脏血管周细胞肿瘤(2例为球血管肌瘤,1例难以分类,诊断为血管周细胞肿瘤),分析其临床、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21~70岁。2例因体检发现,1例因腰部不适就诊。影像学显示肾实质内类圆形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往往呈不均性延迟强化。大体检查:2例位于肾门处,1例位于肾实质内,均呈结节状,直径1.6~5.1 cm(平均4.1 cm),切面灰白或灰红色,质韧。光镜下观察:瘤细胞实性片状或小结节状排列,与血管壁关系密切,瘤细胞多呈上皮样,胞质丰富、浅嗜酸,边界不清,核圆形,可见核仁,部分区域可见多少不一的长梭形、束状排列的平滑肌成分,两种成分有过渡移行,所有肿瘤均无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及Ⅳ型胶原弥漫强阳性,2例表达CD34,3例均不同程度表达PDGFRB,Ki-67阳性指数2%~3%。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显示,3例均未见KRAS、BRAF V600E基因突变;二代基因测序检测,3例中有2例发现PDGFRB基因突变,分别为第3和第18外显子突变,均未发现NOTCH 1/2/3基因融合。3例随访6~92个月,所有患者均健在,无复发或转移。结论肾脏血管周细胞肿瘤是一种原发于肾脏向平滑肌分化的罕见间叶性肿瘤,以血管球瘤最常见,瘤细胞形态温和、与血管壁关系密切并见梭形的平滑肌成分对该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免疫组织化学上皮性和肌源性标记的联合应用有助于诊断。PDGFRB基因突变在该肿瘤的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多数预后良好,少部分病例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

  • 标签: 周细胞肿瘤,肾脏 血管球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内界膜位于视网膜-玻璃体交界面,由Müller细胞的基底膜组成。近年来,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广泛应用于多种累及黄斑部的手术中,虽然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证实,但缺少必要的组织学依据,同时,大量研究显示,在各不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内界膜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目前的研究发现,炎症细胞、胶质细胞、玻璃体细胞的增生使视网膜玻璃体界面出现生理功能紊乱,而内界膜本身也可成为肌成纤维细胞增生的支架,这些都将导致黄斑疾病的发生。本文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发性黄斑裂孔和特发性黄斑前膜这3种疾病中的内界膜组织学研究作一综述,以帮助更好地认识病理状态下的内界膜,从超微结构方面证实内界膜剥除的安全性及必要性。

  • 标签: 视网膜疾病 内界膜 超微结构 组织病理学
  • 简介:摘要口腔组织病理实验课程属于微观形态学,是以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组织特征为主的课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实验课教学已成为医学生形态学学习的重要补充。本文以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学院2020级口腔医学专业口腔组织病理实验课程为例,介绍了微观形态学线上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并结合学生学期终末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学期终末成绩为(81.7±13.1)分,61名学生中,13名(21.3%)学生达到优秀(≥90分),59名(96.7%)学生及格(≥60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37名(60.7%)、45名(73.8%)、37名(60.7%)、41名(67.2%)和42名(68.9%)学生认为线上实验课程对镜下结构观察识别、病理特征记忆、知识理解、团队合作和互动等方面更有优势。可见,口腔组织病理线上实验课程效果较好,且得到学生普遍认可。

  • 标签: 口腔组织病理学 实验教学 线上课程 口腔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各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病理结构特征,分析黄斑前膜病理组织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在台州医院路桥院区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的IMEM患者60例(62眼),根据OCT图像4期分期方案分为1期IMEM组、2期IMEM组、3期IMEM组及4期IMEM组。将术中剥除的带内界膜的IMEM标本HE染色后进行膜平铺及切片观察,并进一步行SMA、GFAP、S-100、CD34、CD68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Masson染色等特殊染色检查。记录各组膜组织类型、病理组织学结构特征、主要细胞和纤维成分及免疫组织化学的阳性率。采用χ2检验进行各组膜组织类型分布及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率比较,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细胞密度比较。结果:将膜组织类型分为致密型及稀疏型,4组膜组织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P=0.006)。切片观察组织病理特点发现:从1期到4期组织的细胞聚集度降低,细胞的胞质减少,组织内胶原纤维由致密变得疏松。4组间细胞密度总体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73,P=0.003),多重比较分析发现2期与4期的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69,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34均阴性表达,GFAP均阳性表达,部分膜组织表达SMA、S-100、CD68,但各组间SMA、S-100、CD68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弹力纤维染色及Masson染色提示各组的IMEM纤维成分均为胶原纤维,从1期到4期纤维逐渐扩张增厚。结论:IMEM属于非血管性纤维增生组织,其主要细胞成分为胶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各期细胞成分相似,纤维成分为胶原纤维。在疾病发展后期细胞密度下降,整个过程纤维呈逐渐扩张状态。

  • 标签: 黄斑前膜 组织病理学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等应运而生。病理是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和疾病,就有了病理。不过,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受认识自然的哲学方法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而产生了不同的"病理"内涵。"Pathology"一词首见于16世纪的西方文献中,而"病理"这一词汇最早见于日本,而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在中文医学著作和教科书中,本文就目前所能收集的文献,对"病理"这一词汇进行追踪溯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者泪腺组织组织病理特征及泪腺脱垂的可能机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整形科手术治疗的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23例(30只眼)的30份泪腺组织标本,并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库的8份正常泪腺组织(对照)标本进行对比。分别行HE染色、Verhoeff-Van-Gieson染色、相关抗原及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观察患者与对照泪腺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及相关抗原及抗体表达的差异。应用胶体金标记的免疫电镜技术在超微结构下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和MMP-9的表达及分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0例,平均发病年龄11岁(7~16岁);对照泪腺组织来自3例男性,5例女性;平均年龄15岁(10~20岁)。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30份泪腺组织标本中,仅2份标本HE染色表现为明显腺腔扩张,间质中脂肪细胞浸润及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增多,其余标本与对照正常泪腺组织标本无明显差别或仅有轻度慢性炎性反应;30份标本Verhoeff-Van-Gieson染色均显示包被泪腺的筋膜组织结构破坏,胶原纤维变性,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泪腺组织中IgA表达为+++、++、+、-的标本分别为12、11、4、3份,对照标本中分别为0、0、1、7份;白细胞分化抗原CD3表达为+++、++、+、-分别为2、19、7、2份,对照标本中分别为0、0、1、7份;MMP-3表达为+++、++、+、-分别为0、0、11、19份,对照标本均为阴性;MMP-9表达为+++、++、+、-分别为14、14、0、2份,对照标本均为阴性;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泪腺组织中IgA、CD3、MMP-3和MMP-9的表达均高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92,-4.168,-2.005,-4.552;均P<0.05);而IgG、IgM、CD20、补体C1抑制物的表达强度与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电镜技术显示,与对照标本相比,泪腺脱垂者泪腺腺泡细胞内的酶原颗粒形状失去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酶原颗粒表面有MMP-3及MMP-9表达,腺泡细胞膜上有MMP-3表达。结论眼睑松驰症并发泪腺脱垂者泪腺组织组织病理改变表现为免疫炎性反应、胶原纤维变性、筋膜组织松解断裂以及IgA、CD3+T淋巴细胞、MMP-3和MMP-9阳性表达,眼睑松驰症并发泪腺脱垂的发病机制可能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05-210)

  • 标签: 眼睑疾病 泪器 脱垂 炎症 显微镜检查,免疫电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诊断困难的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特点,分析TERT检测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13—2021年93例诊断结果不确定的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等信息;重新复习病理切片,对间质细胞密度、间质细胞不典型性、核分裂象及间质生长程度等形态学指标进行判读;采用Sanger测序检测TERT启动子突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TERT蛋白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ERT启动子突变及TERT蛋白表达水平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病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46岁;肿瘤最大径1.2~8.0 cm(平均3.8 cm);病理特点:纤维腺瘤区域中存在分叶状结构,或者间质细胞中至重度丰富;一部分病例肿瘤边界的判读存在困难;TERT启动子突变,在年龄≥50岁、肿瘤≥4 cm、出现4倍及10倍物镜下无上皮区间质生长的病例中发生率更高,这些特点更符合叶状肿瘤;TERT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点以及TERT启动子的突变无相关性。结论对分叶状结构的判断争议以及间质细胞丰富肿瘤的分类争议,是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诊断困难的原因;结合形态学特点及TERT启动子等分子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有助于明确诊断以及更好地评估复发风险。

  • 标签: 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 叶状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肝样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检索1981—2019年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万方医学网、PubMed数据库中有关肺肝样腺癌的文献,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54篇,共计病例61例。资料显示:肺肝样腺癌多发生于吸烟的中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气促、胸闷、胸痛等;胸部螺旋CT扫描示肿瘤多位于肺上叶;多数病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甲胎蛋白(AFP)、肝细胞抗原表达阳性。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及免疫治疗。存活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9个月,死亡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2个月。结论肺肝样腺癌临床罕见,预后差;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够延长该病早期病例的生存期,中晚期病例多采用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的个体化治疗对于不同患者显示出不同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肝样腺癌 肺肿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棘阿米巴角膜炎的组织病理特点,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2004年至2013年收治的15例组织病理诊断为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15例(15只眼),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49.2岁。记录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取患者角膜标本分别行苏木素-伊红、过碘酸希夫、六胺银、革兰、吉姆萨染色后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改变和特点,分析组织病理表现与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15例患者结膜均中度充血,角膜环形溃疡5例,中央溃疡8例,角膜混浊1例,基质溃疡1例,其中4例角膜缘见新生血管,2例浸润灶致密。组织病理检查可见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结构,前者呈圆形或椭圆形后者呈长椭圆形,棘状、矛样突出;其中12例(12/15)角膜基质层部分区域呈化脓性炎性反应的病理改变,一些中性粒细胞浸润,炎性坏死组织中可见变性的阿米巴包囊;3例(3/15)角膜基质层纤维坏死变性,未见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坏死组织中可见阿米巴包囊结构;10例(10/15)患者的角膜标本中同时存在无炎症细胞浸润区,基质层纤维表现为水肿或者轻度变性,纤维裂隙间可见散在或成群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包囊及滋养体结构,虫体周围的基质层纤维无明显的炎症细胞。结论棘阿米巴角膜炎临床表现多样,组织病理检查在角膜透明区仍可发现棘阿米巴包囊及滋养体结构,此为临床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应予以重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中华眼科杂志,2021,57:939-943)

  • 标签: 棘阿米巴角膜炎 显微镜检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痣样黑素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20年西京皮肤医院诊断的3例痣样黑素瘤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结果3例痣样黑素瘤患者中,女2例,男1例,皮损初始表现为黑斑、丘疹。2例在手术切除后皮疹复发增大成斑块或新发结节样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及真皮内上皮样黑素细胞增生,细胞有异型性,部分细胞核深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皮损内瘤细胞Melan-A、S100表达阳性;HMB45在真皮瘤细胞内弥漫阳性,局部阴性;Ki67增殖指数升高,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活跃。结论痣样黑素瘤易误诊为色素痣或脂溢性角化病;对于组织学诊断为色素痣,但临床出现复发或者转移的患者,需高度警惕痣样黑素瘤的可能。

  • 标签: 痣和黑素瘤 皮肤表现 病理过程 复发 肿瘤转移 痣样黑素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2009年8月至2018年11月13例儿童ASPS病例存档切片行HE染色及组织化学染色[包括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及淀粉酶消化PAS(D-PAS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FE3、INI1、CD68等的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TFE3基因断裂易位情况。结果13例ASPS中,男童4例,女童9例,年龄1岁2个月至13岁8个月,平均7.8岁,5岁以下4例。组织学上,11例肿瘤细胞呈腺泡状、巢状排列,2例肿瘤细胞呈实性、弥漫性生长。瘤细胞胞质嗜酸性,可见明显的空泡现象,核多形性,核仁突出,核分裂象罕见,3例可见血管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FE3弥漫核阳性,INI1、CD68、波形蛋白阳性,MyoD1、Myogenin、细胞角蛋白、S-100蛋白等均阴性。7例PAS及D-PAS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质内均可见紫红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9例行FISH检测,均显示TFE3基因断裂易位。结论ASPS为儿童少见软组织肿瘤,肿瘤多位于深部肌肉内,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或巢状,同时TFE3基因位点发生断裂易位,确定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综合考虑。

  • 标签: 肉瘤 软组织腺泡状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荧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于软组织的散发型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临床病理特点及基因变异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确诊的软组织散发型AVM病例80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相关指标情况,并复习文献。结果本组病例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4~71岁,平均年龄26岁。发病部位包括头颈部(34例)、四肢(上肢24例,下肢17例)和躯干(5例)。临床表现主要为病变处有特征性搏动、震颤、温度升高,局部可出现疼痛、溃疡或反复出血,严重者因长期血流动力学异常可致心力衰竭;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出AVM的高流量特征;磁共振成像检查可见多发流空血管影。镜下病变组织累及皮肤附属器及深部脂肪、肌肉组织,其内可见畸形血管增生,多散在分布,管腔不规则扩张,管壁厚薄不一,但大多较厚,血管壁玻璃样变、黏液样变,可见炎细胞浸润、出血、血栓形成及机化,钙化少见;畸形血管周围可见簇状增生肌性小血管;病变内血管均未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31、CD34、ERG,管壁内肌纤维和平滑肌组织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弹力纤维染色显示畸形动脉壁内不完整血管壁内弹力层;15例行PIK3CA基因检测,1例(1/15)存在突变(突变率6.7%)。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获随访73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15例复发。结论发生于软组织的散发型AVM是高流速脉管畸形的典型病变,可见畸形动脉和簇状增生的小血管;因其在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及预后的显著不同,病理诊断常需与先天性血管瘤、肌内血管瘤-毛细血管型、PTEN软组织错构瘤以及普通型静脉畸形等相鉴别;极少数病例可涉及PIK3CA基因突变,提示AVM中可能存在PI3K信号通路异常,并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AVM术后复发率高,需长期随诊。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血管畸形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泪道肿物的组织病理分类和年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经手术治疗后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64例(65只眼)原发性泪道肿物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眼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和良、恶性病变的构成情况。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分别统计原发性泪点肿物、泪小管肿物和泪囊肿物的组织病理构成和年龄分布情况,并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4例原发性泪道肿物患者中男性23例(24只眼),女性41例(41只眼)。右眼36例,左眼27例,双眼1例。患者年龄(46±4)岁(12~78岁)。病程(13.1±4.2)个月。64例患者中,主诉为溢泪者43例,发现肿物者19例,溢脓者2例;伴有内眦角移位者29例,胀痛者21例。64例原发性泪道肿物患者中良性病变51例,交界性病变4例,恶性病变9例。按照发生部位分类,原发性泪点肿物17例,原发性泪小管肿物2例,原发性泪囊肿物45例。原发性泪点肿物均为良性病变,其中色素痣占首位(10例)。原发性泪小管肿物包括表皮样囊肿和变性物质各1例,均为良性病变。原发性泪囊良性病变(32例)中发生率前3位的为黏膜上皮囊肿(9例)、皮样囊肿(6例)和表皮样囊肿(6例);原发性泪囊交界性病变4例,包括软组织巨细胞瘤2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和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各1例;原发性泪囊恶性病变(9例)以鳞状细胞癌居首位(3例)。原发性泪点肿物患者中年龄40~59岁者多见(14例);原发性泪囊良性肿物患者中年龄<40岁(15例)和40~59岁(11例)者多见,而原发性泪囊交界性和恶性病变均为40岁以上患者。共49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57.2±3.8)个月。1例泪囊移行细胞癌和1例泪囊黑色素瘤分别于泪囊肿物切除术后7个月和1年出现复发,经再次泪囊肿物切除术后分别随访24个月和38个月未复发。其余肿物均未见复发。结论泪点肿物绝大多数为良性,以色素痣多见;泪囊良性肿物以黏膜上皮囊肿、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多见,恶性肿物以鳞状细胞癌多见。泪囊恶性肿物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64-369)

  • 标签: 泪器疾病 眼肿瘤 痣,色素 表皮囊肿 皮样囊肿 癌,鳞状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黑素细胞痣的特殊组织病理特征及其与年龄、性别、部位和病理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北京医院皮肤科2005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1 011例黑素细胞痣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 011例黑素细胞痣患者就诊年龄为(40.90 ± 19.19)岁,男289例,女722例。皮损发生及取材部位:躯干402例(39.8%),面颈部268例(26.5%),四肢138例(13.6%),手足133例(13.2%),头皮53例(5.2%),外阴17例(1.7%)。病理亚型:皮内痣580例(57.4%),混合痣333例(32.9%),交界痣98例(9.7%)。特殊组织病理特征:172例(17.0%)有神经化、155例(15.3%)有脂肪增生表现,女性多于男性、年长患者多于年轻患者、头皮部位多于其他部位(均P < 0.05);313例(31.0%)有血管增生表现,头皮部位多于其他部位(P < 0.05);502例(49.7%)可见痣细胞沿毛囊/皮脂腺分布,面颈部多于其他部位(P < 0.05);203例(20.1%)有痣细胞松解、384例(38.0%)有裂隙表现;以上特征皮内痣多于混合痣(均P < 0.05)。20例(2.0%)有痣细胞沿血管分布的表现,四肢多于躯干、手足(P < 0.05),混合痣多于皮内痣(P < 0.05)。结论黑素细胞痣的多种特殊组织病理特征如神经化、脂肪增生、血管增生、痣细胞沿毛囊/皮脂腺分布等,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皮损发生部位和病理亚型有关。

  • 标签: 痣,色素 发病年龄 黑素细胞痣 组织病理学特征 病理亚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肝纤维化(congenital hepatic fibrosis,CHF)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4—2021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CHF病例12例,进行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5~24岁,中位发病年龄13岁。临床表现为发热、呕血/便血、牙龈/鼻腔出血、黄疸、乏力。病理特征为肝组织被大小不等的纤维间隔分隔成结节状,汇管区纤维组织明显增生,汇管区中央的胆管扩张,周边小胆管增生,炎细胞浸润不明显。结论CHF好发于儿童或年轻人,以汇管区纤维化扩大及胆管增生、扩张为主要病理改变。肝活检是诊断CHF的首选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dCC)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情况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临沂市肿瘤医院存档的12例乳腺AdCC标本,其中经典型腺样囊性癌(C-AdCC)8例,实性-基底细胞样腺样囊性癌(SB-AdCC)4例,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组织形态学检查示,C-AdCC呈梁-管状、筛状生长,并见特征性的真腺腔和假腺腔结构;SB-AdCC呈巢团状、实性生长,细胞中-重度异型性,可见坏死及较多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8例C-AdCC明显表达CK7、CK5/6、p63、S-100,4例SB-AdCC弥漫表达CD117、CD10。荧光原位杂交结果示3例C-AdCC具有MYB基因断裂;二代测序检测示2例SB-AdCC具有NOTCH1基因突变。8例C-AdCC患者术后均未见淋巴结转移,4例SB-AdCC中2例术后淋巴结转移。结论C-AdCC组织细胞形态以梁-管状、筛状生长为主,细胞轻度异型性,预后较好,部分患者有MYB-NFIB融合基因改变;SB-AdCC以巢团状、实性生长为主,细胞中-重度异型性,可见坏死及较多的核分裂象(>5/10个高倍镜视野),患者预后较差,部分患者有NOTCH1基因突变。

  • 标签: 乳腺肿瘤 癌,腺样囊性 生物学标记 突变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近年来,软组织和骨肿瘤分子病理发展十分迅速,为更好指导和规范分子病理检测在软组织与骨肿瘤中的应用,编写专家委员会于2019年在《中华病理杂志》发表了《软组织和骨肿瘤分子病理检测专家共识(2019年版)》,共识对软组织和骨肿瘤的临床诊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与时俱进,《软组织和骨肿瘤分子病理检测专家共识(2022版)》结合软组织和骨肿瘤分子病理领域新进展,对2019年版共识进行了较大的更新和修订,涉及实验室规范、分子诊断和临床治疗等多方面内容,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治需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OFM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OF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26~64岁;肿瘤最大径1.5~4.0 cm。大体检查肿块境界清楚,切面灰白、质韧。镜下观察3例OFMT有纤维性假包膜及不连续骨壳,肿瘤实质呈分叶状,细胞密度不均,瘤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胞质淡染或呈嗜伊红色,核染色质细腻,灶区可见小核仁,排列呈巢状、短条束状、镶嵌状,基质呈纤维黏液样及玻璃样变。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3例均强阳性表达S-100蛋白,1例局灶性表达CD10。结论OFMT相对少见,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形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HEHE)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2—2019年经活检及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14例HEHE,总结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等。结果14例中男性7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28~75岁。腹痛(4/14)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HEHE易多灶发生(12/14),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分布不均,密集区呈条索状、簇状、腺管样及单个细胞排列,可见印戒样细胞,内含原始血管腔及少量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呈血管内皮标志物阳性,Ki-67阳性指数低。14例患者中8例经外科手术治疗,6例保守治疗(其中3例病故)。结论HEHE是罕见肿瘤,穿刺活检存在诊断困难,易多灶发生,可伴肺等转移,但生长缓慢,不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大部分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带瘤长期生存。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