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手术患者疼痛程度和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大江东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分析两种麻醉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5.69±2.00)min]、感觉阻滞起效时间[(32.65±2.59)min]及阻滞持续时间[(98.21±10.14)min]均短于对照组(t=5.646、19.576、22.613,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93、0.056,均P>0.05)。术后1 d、3 d、7 d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2.118、1.718、5.372,均P<0.05),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6.175、4.628、3.078,均P<0.05),术后14 d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5.582,P<0.05),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3,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88%、12.20%,对照组分别为29.27%、31.7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13、4.556,均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减轻老年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 标签: 麻醉,硬膜外 麻醉,全身 骨折 疼痛 认知障碍 手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 作者: 梁书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500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术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6月-2022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范围,选取该时间段内本科室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54例开展研究,通过患者挂号单双号进行分组,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27例,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VAS(疼痛)、肢体活动度、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VAS(疼痛)、肢体活动度,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可见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可见明显(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老年术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患者肢体活动度,而且能够使患者疼痛感减轻,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运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老年下肢骨折;肢体活动度;生活质量
  • 作者: 杨小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0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1年 第12期
  • 机构: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 南京211500
  • 简介:目的:分析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以老年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自2020.1筛选病例,至2021.8得到28例,以盐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处理并按照麻醉方式加以分组,即接受全身麻醉的14例为对照组而接受腰硬联合麻醉的14例为观察组,以VAS量表对其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进行测评,观察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h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天及7天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全身麻醉而言,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可以使术后疼痛感明显降低,对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也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问题导向的下肢患者术后管道护理方法。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选取该院骨科收治的下肢患者9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及对照组(47例),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问题导向实施管道管理,比较两组管道滑脱、管道堵塞、管道受压折叠、管道连接错误、感染发生率、管道交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管道滑脱、管道堵塞、管道受压折叠、管道连接错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道交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问题导向的管道护理能有效降低下肢患者管道不良事件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术后满意率。

  • 标签: 问题导向 下肢骨折 管道护理 不良事件 满意率
  • 作者: 刘明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05-23
  • 出处:《护理前沿》2022年 第3期
  • 机构:京山市人民医院骨外三科,湖北 京山4318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在下肢术后采取全程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下肢术的患者中抽象88例作为本次研究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正常功能锻炼、深静脉血栓预防知识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正常功能锻炼、深静脉血栓预防知识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27%(1/44)明显低于对照组13.64%(6/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术后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可以很好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护理干预;下肢骨折术;下肢静脉血栓
  • 作者: 吴冬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方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在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当中的主要作用。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细节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例数。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提升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以及危害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有效的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深静脉血栓;肢体肿胀;细节护理;健康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下肢术后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125例下肢患者,男59例,女66例,年龄(68.76±15.59)岁,年龄范围为19~99岁。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静脉血栓分为血栓形成组(n=35)与非血栓形成组(n=90)。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凝血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凝固角及最大血液凝固块强度(MA)。结果血栓形成组凝血反应时间[(5.36±0.97)min]、凝固时间[(1.68±0.55)min]低于非血栓形成组[(6.39±1.47)min、(2.36±0.82)min],凝固角[(66.80±6.47)°]、MA[(62.24±6.06)mm]高于非血栓形成组[(59.35±6.72)°、(56.22±5.63)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TEG各指标预测静脉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和95%CI,最佳截点为凝血反应时间为4.90 min、凝固时间为1.75 min、凝固角为64.85°及MA为59.35 mm,以ROC曲线获得的最佳截点,TEG各指标联合诊断下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60.0%。结论TEG在早期预测下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下肢骨折 静脉血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SD联合皮瓣移植在修复下肢内固定术后钢板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共收治19例下肢内固定术后软组织缺损致钢板外露患者,创面面积2.0 cm×4.0 cm~5.0 cm×12.0 cm,彻底清创后应用VSD,II期根据缺损的位置及大小选择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切取皮瓣面积4.0 cm×6.0 cm~8.0 cm×15.0 cm。术后定期随访,对皮瓣的成活情况及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有1例皮瓣远端皮肤小部分坏死,面积为3.0 cm×0.5 cm,经换药等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有弹性,供区愈合良好,复查X线证实已骨性愈合,无骨髓炎及慢性窦道形成等并发症,下肢行走正常。结论使用VSD联合皮瓣修复下肢内固定术后钢板外露创面,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下肢骨折 钢板外露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皮瓣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位置与发生肺栓塞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至2019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治疗的1 620例下肢下肢DVT的患者资料。其中男726例,女894例;年龄18~98岁(平均64.0岁)。根据血栓出现的解剖位置分为近端血栓组与远端血栓组,根据血栓出现于肢体侧别分为双侧血栓组与单侧血栓组,单侧血栓组又分为左侧血栓组与右侧血栓组,比较相对应的两组之间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1 620例下肢伴DVT患者,近端血栓220例中发生肺栓塞12例,远端血栓1 400例中发生肺栓塞13例,近端血栓的肺栓塞发生率(5.45%,12/220)高于远端血栓(0.93%,13/1 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双侧血栓337例中发生肺栓塞10例,单侧血栓1 283例中发生肺栓塞15例,双侧血栓的肺栓塞发生率(2.97%,10/337)高于单侧血栓(1.17%,15/1 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右侧血栓606例中发生肺栓塞10例,左侧血栓677例中发生肺栓塞5例,右侧血栓的肺栓塞发生率(1.65%,10/606)高于左侧血栓(0.74%,5/6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9)。结论下肢伴近端血栓较远端血栓、双侧血栓较单侧血栓更容易发生肺栓塞,但临床上不可忽略远端血栓及单侧血栓发生肺栓塞的可能。

  • 标签: 下肢骨 骨折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为(50.0±11.7)岁;采用人工牵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观察组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为(54.6±11.1)岁;采用下肢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8.6±26.0)min,骨折复位时间为(61.6±9.6)min,切口总长度为16.0(13.3,17.0) cm,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199.9±60.9)min、(73.8±17.2)min、20.0(17.0,21.8) cm];术中出血量为175.0(100.0, 200.0)mL,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200.0(162.5, 387.5) mL];术后1周、1个月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度分别为94.9°±12.0°、113.8°±14.1°,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78.3°±14.6°、96.8°±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均在术后1年达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度及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人工牵引切开复位比较,下肢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切口总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板 牵引术 复位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肢患者血红蛋白量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7月至2019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患者2 482例,男1 174例,女1 308例;年龄为(60.6±19.3)岁。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时间、血红蛋白量、D-二聚体、合并内科疾病、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时间和结果。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量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红蛋白量与DVT的关系。根据血红蛋白量的五分位数将患者分为5组,比较各组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DVT的总发生率为29.53%(733/2 482)。血栓组的血红蛋白量为(116.57±19.24)g/L,显著低于非血栓组的(124.76±19.7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量(OR=0.985, 95%CI: 0.980~0.990, P<0.001)是影响下肢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随着血红蛋白量五分位水平的增高,DVT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DVT发生率最高组别(40.58%)与最低组组别(17.27%)相比,发生DVT的风险增加2.386倍(95%CI: 1.718~3.315)。结论血红蛋白量可以影响下肢后DVT的发生,低的血红蛋白量更容易发生下肢DVT。

  • 标签: 骨折 血红蛋白测定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共情护理对下肢患儿肢体功能恢复及情绪状态的优化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于该院接受诊治的下肢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抽签法等分成试验组及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则予以共情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情绪状态变化情况,并发症控制效果,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与参照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参照组(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与参照组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参照组(均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共情护理可促进下肢患儿肢体功能恢复,同时有利于改善患儿的情绪状态,且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 标签: 下肢骨折 共情护理 肢体功能 情绪状态 优化效果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1例儿童右侧下肢内淋巴管瘤病,患儿男,10岁。CT表现为右股骨远端干骺端及骨骺、右胫骨近远端干骺端及骨骺、右腓骨远端骨骺及右侧跟骨、距骨、局部跗骨多发大小不等囊状、条片状低密度影。MRI表现为病变区骨质内多发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囊状异常信号,局部呈小片状,T1WI呈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与液态水信号相似。

  • 标签: 儿童 磁共振成像 骨内 淋巴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方案在下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患者116例,采用档案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ERAS理念的VTE预防方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凝血情况、Homans征与Neuhof征阳性情况、生活质量及疼痛情况的影响。结果实施基于ERAS理念的VTE预防方案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D-二聚体值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Homans征阳性率、Homans征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的VTE预防方案应用于下肢患者的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降低患者的Homans征与Neuhof征阳性率,对减少VTE风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ERAS理念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方案 下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方案在下肢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下肢患儿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活动度、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焦虑自评量表(SAS)、Barthel评分;比较两组骨痂出现时间、临床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 w、1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及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临床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对饮食、康复训练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应用于下肢患儿的术后护理中,不仅能减轻疼痛程度,缓解焦虑情绪,还能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奥马哈系统 康复训练 下肢骨折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非重点疫区下肢患者收治及围手术期管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月22日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收治的88例(97处)下肢患者资料。男43例,女45例;年龄为15~95岁,平均65.5岁。主要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3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主要手术方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29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25例,髋关节置换术28例。记录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情况等。患者入院进行COVID-19筛查,观察患者及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结果88例患者入院前筛查COVID-19感染均呈阴性。本组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平均为4.5 d,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为3.7 d,住院时间平均为6.6 d。28例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假体位置、角度良好,69例骨折固定患者术后骨折功能及解剖复位率为94.2%(65/69)。围手术期25例(28.4%)患者出现DVT。7例(8.0%)患者术后3 d内出现发热,考虑为吸收热。无一例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结论非重点疫区医疗机构创伤骨科医生在掌握COVID-19防控诊疗知识、骨折患者接诊原则的情况下,严格筛查流行病学史,把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操作,可降低院内COVID-19感染的发生率,在疫情期间依然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下肢 骨折 围手术期 管理
  • 简介:摘要微循环是人体器官的重要构成部分及循环系统的最小分支与功能单元,在物质供应与代谢、维持血流灌注及内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骨骼肌微循环损伤尤其是下肢骼肌微循环损伤与周围血管疾病、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准确评估骨骼肌微循环改变对病情诊断、疗效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MRI以较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以及多参数、多对比度成像等优势,在骨骼肌微循环评估中具有独特优势。现对MRI在骨骼肌微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微循环 肌,骨骼 下肢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骨牵张技术重建下肢解剖结构、恢复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9年4月,应用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骨牵张技术重建患肢解剖结构及功能治疗51例,其中胫骨近端缺损17例、胫骨远端缺损27例、跟骨部分缺损4例、前足跖骨缺损3例。手术分期进行,一期组织瓣移植覆盖创面,切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33例、腹股沟皮瓣8例、股前内侧皮瓣5例、胸脐皮瓣3例、背阔肌皮瓣2例,切取面积3.5 cm×15.0 cm~8.0 cm×25.0 cm;二期安装Ilizarov环形架或自行设计的牵张器,采用Ilizarov环形架44例、自行设计牵张器7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例股前外侧皮瓣部分坏死,3例皮瓣术后感染,其余47例皮瓣全部成活。36例胫骨采用骨搬运方法修复骨缺损,8例采用骨搬运与肢体延长结合恢复长度,4例跟骨采用横行或纵向牵张恢复跟骨外形,3例前足跖骨缺损采用纵向或横行牵张恢复足弓。随访9个月~2年,无骨髓炎复发,骨搬运对合端及延长区均获骨性愈合。按Paley骨性评分标准评定,结果优良率为98.0%,按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评分平均88.9分,按美国踝关节外科协会(AOFAS)评分平均79.5分。结论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技术可重建下肢与软组织缺损,最大程度恢复患肢功能。

  • 标签: 下肢 Ilizarov骨牵张技术 骨缺损 外科皮瓣 重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