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一名10日龄足月儿因呼吸急促和母乳喂养减少,转诊至急诊科。该婴儿经阴道娩出,从母婴同室出院回家。患儿回家后纯母乳喂养,每2~3小时喂养一次。婴儿母亲描述婴儿从午夜开始出现反应不好且喂养困难,6小时无尿。儿科医生发现患儿呼吸急促,80次/min,伴有鼻翼扇动。患儿血糖为55 mg/dl(3 mmol/L),肛温为36.5°C。在急诊科,完成了腰椎穿刺和血液培养,给予氨苄西林和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11个小时后,血培养提示为无乳链球菌阳性(B组链球菌/GBS)。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杀巴斯德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常寄生于狗、猫、家禽、鸟类等动物的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很少感染人类,偶可通过猫、狗咬伤或抓伤等途径感染人类,引起脑膜脑炎、肺炎、心内膜炎、盆腔脓肿、败血等多种疾病。现报道1例多杀巴斯德菌败血患者。本例患者有心脏瓣膜置换术史,并饲养宠物犬,其主要症状是发热伴双手指端疼痛,经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指端疼痛较前好转后出院。临床医师尤其是感染病科医师应对各种人兽共患疾病,尤其是动物源性细菌感染的多杀巴斯德菌病提高警惕。

  • 标签: 多杀巴斯德菌 革兰阴性杆菌 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骨脂定(PSO)是否对盲肠结扎穿刺诱导的败血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PSO给药组,每组6只。术前,PSO组小鼠腹腔注射PSO,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用败血评分、肛温测量、超声、血常规检测、血生化检测、苏木精-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PSO对小鼠相关指标的影响。两组间采用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性,两组以上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SO组小鼠败血评分降低[(36.90±1.17)分,P<0.01],肛温升高[(5.17±0.75) ℃,P<0.01];PSO能显著提高败血小鼠的每搏输出量[(32.30±5.83) μl,P<0.05]和心输出量[(14.44±2.70) ml/min,P<0.01]等指标;血常规检测显示,PSO能逆转败血小鼠血液中白细胞[(6.57±1.15)×109/L,P<0.01]等指标;血生化检测显示,PSO能逆转败血小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705.23±98.34) U/L,P<0.01]等指标;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PSO组小鼠心肌组织排列相对整齐,结构相对完整,胶原纤维化程度降低(P<0.01);RT-qPCR结果显示,PSO组小鼠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Nod样受体家族包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PSO可在败血心肌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其作用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 标签: 补骨脂定 败血症 心肌损伤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新生儿早发型败血(early-onset sepsis,EOS)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等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困难。延迟治疗将严重影响患儿预后。临床上通常根据围产期高危因素、生后早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对可疑EOS患儿尽早启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目前对EOS高危因素及临床表现的评估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导致大量非败血患儿接受了抗生素治疗。然而生后早期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疗可能导致近期及远期不良结局。新生儿EOS风险计算器(neonatal early-onset sepsis risk calculator,NEOSC)是近年来提出的用于定量计算新生儿EOS风险的模型。该模型已在一些发达国家引起广泛关注,并应用于临床研究,为抗生素管理提出了新的研究策略。本文综述NEOSC的提出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标签: 新生儿脓毒症 危险因素 抗菌药 危险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球状C1q受体(gC1qR)在败血中的表达及对败血患者巨噬细胞焦亡和线粒体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败血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49.21±18.54)岁;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7.23±20.51)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血清中gC1qR表达,同时从患者全血中分离巨噬细胞,将其分化为空转染组和转染组,分析gC1qR对败血患者巨噬细胞焦亡和线粒体功能改变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血清gC1qR mRNA表达分别为(2.31±0.21)、(1.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20,P<0.001);空转染组、转染组巨噬细胞焦亡率分别为(41.36±5.21)%、(15.44±2.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00,P<0.001);空转染组、转染组巨噬细胞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分别为(8.24±2.56)μmol/L、(38.47±4.89)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20,P<0.001);gC1qR与巨噬细胞焦亡呈正相关(r=0.879,P<0.001)、与ATP呈负相关(r=-0.957,P<0.001)。结论gC1qR在败血患者中呈高表达,gC1qR可促进巨噬细胞焦亡,并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

  • 标签: 败血症 球状C1q受体(gC1qR) 巨噬细胞焦亡 线粒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UHPLC/Q-TOF-MS)技术在新生儿败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败血患儿为败血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取患儿入院第1天/体检当天的静脉血标本,采用UHPLC/Q-TOF-MS技术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讨败血患儿代谢产物特点。结果共纳入败血组20例,对照组10例。败血组患儿血苯丙氨酸、法尼基焦磷酸、6-磷酸葡萄糖、乳糖、4-羟基甲苯丁酰胺、伊洛前列素、顺式8,11,14,17-二十碳四烯酸、皮质酮、雌三醇3-硫酸盐16-葡糖醛酸、苯乙酰胺、血氧烷B2、二氯二甲基二乙胺共12种代谢产物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这些代谢物进行可信度分析,得到7种可信度较高的代谢物,分别为4-羟基甲苯丁酰胺、皮质酮、雌三醇3-硫酸盐16-葡糖醛酸、法尼焦磷酸、6-磷酸葡萄糖、苯乙酰胺、苯丙氨酸。结论新生儿败血患儿代谢产物明显异常,4-羟基甲苯丁酰胺、皮质酮、雌三醇3-硫酸盐16-葡糖醛酸、法尼基焦磷酸、6-磷酸葡萄糖、苯乙酰胺、苯丙氨酸7种代谢物水平明显升高。

  • 标签: 代谢组 代谢产物学 串联质谱法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感染败血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细菌感染败血患者入院24 h内的血培养和血清PCT检测结果,比较血清PCT水平在各种细菌感染之间的差异,分析PCT区分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败血的诊断性能。结果250例单一细菌感染败血中,大肠埃希菌(31.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8.8%)为最常见的病原菌。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PCT值为1.23(0.70,3.36)ng/ml,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PCT值为6.60(3.62,12.93)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种类革兰阳性菌感染败血的早期P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种类革兰阴性菌感染中,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PCT值明显高于非发酵菌(P<0.01),且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引起的P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早期诊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败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95% CI:0.768~0.877),当PCT的截断值为2.67 ng/ml时,其鉴别诊断两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1%和73.7%。结论败血时早期血清PCT水平与感染的细菌种类有关,这对细菌感染败血的早期病因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细菌感染 败血症 降钙素原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院内感染败血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制定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抽取2016年2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3 196例中院内感染败血VLBWI 3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无院内感染败血VLBWI 8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院内感染败血VLBWI占比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感染败血危险因素。结果院内感染败血VLBWI约占同期住院患儿的1.22%(39/3 196),占新生儿败血的19.90%(39/196);LBWI院内感染败血发病时间为入院后3~36 d,主要表现为体重降低、拒乳、发热、反应迟钝、黄疸、消化系统症状等;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28.89%)、大肠埃希菌(17.78%)、葡萄球菌(17.78%);两组出生体重、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全肠内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系数分析显示,出生体重≤1 000g、PICC留置时间长、机械通气时间长、住院时间长是VLBWI院内感染败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05、5.101、1.094、1.590,P=0.001、0.001、0.018、0.001)。结论VLBWI院内感染败血与出生体重、PICC留置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及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对降低其患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败血症 极低出生体重儿 院内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9例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病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组(≤7 d)和晚发型组(>7 d),回顾性分析患儿相关资料。结果29例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占同期所有新生儿败血的10.8%。阴道分娩23例(79.3%),剖宫产6例(20.7%);早发型组18例(62.1%),晚发型组11例(37.9 %)。早发型组合并肺炎的比例高于晚发型组(83.3%比36.4%),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比例低于晚发型组(33.3%比81.8%),住院天数少于晚发型组[(16.17±9.33)d比(36.73±27.43)d](P均<0.05)。外周血白细胞升高9例(31.0%),降低15例(51.7%),C-反应蛋白升高18例(62.1%),降钙素原均高于正常。所检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头孢噻肟的敏感率1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30.0%、31.0%、24.1%。28例患儿为两种抗生素联合抗感染治疗。治愈22例(75.9%),好转出院3例(10.3%),放弃治疗死亡4例(13.8%),1例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结论无乳链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的常见病原菌之一,不同发病时间患儿合并不同。外周血白细胞降低、降钙素原升高在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感染中敏感性较高。青霉素和(或)头孢类抗生素为首选药物,危重者采用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

  • 标签: 新生儿 败血症 无乳链球菌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23例GBS败血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的临床表现、药敏及疗效。结果23例无乳链球菌败血患儿中早发型7例,晚发型16例;临床表现体温异常11例,呼吸出现急促、暂停或呼吸困难11例,黄疸17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11例;其中早发型败血患儿出现呼吸异常的比例显著高于晚发型组患儿,而晚发型败血患儿出现体温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早发型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敏实验显示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无乳链球菌败血患儿临床表现多有发热、呼吸异常和黄疸,合并脑膜炎的多为晚发型败血,治疗首选青霉素。

  • 标签: 无乳链球菌败血症 新生儿 临床特征 耐药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结果共收治10例蜡样芽孢杆菌败血早产儿,男女各5例,胎龄27+2~35+2周,出生体重940~2 430 g,起病日龄7~35 d,10例起病时均有反应差、频繁呼吸暂停,肤色发灰8例,发热7例,感染性休克7例,惊厥5例,腹胀4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7例,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9例病初有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下降,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明显升高;7例化脓性脑膜炎中5例合并多发脑软化。死亡4例,存活6例中治愈3例,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3例。结论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易发生化脓性脑膜炎,病死率高,即使存活,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几率大。

  • 标签: 婴儿,早产 蜡样芽孢杆菌 败血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败血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和实验室指标多变导致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血培养是目前诊断败血的金标准,但耗时长、阳性率低,不适于早期诊断。经典的生物标志物虽然能在诊断中发挥作用,但存在敏感度和特异度低等局限性。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感染后快速升高,是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高度敏感的标志物,但缺乏统一的诊断界值;核酸分析等是理想的早期筛查方法,但因为检测设备缺乏、成本高,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生物标志物 败血症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新生儿是感染高风险人群,细菌性败血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常见感染性疾病和重要的致死原因。新生儿败血常缺乏特异性表现,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对成功救治意义重大。本文简要介绍新生儿败血的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策略,以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 标签:
  • 作者: 史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
  • 简介:摘要2019年4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感染专业委员会共同制订了《新生儿败血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版)》,现对该共识进行解读,包括新生儿败血的定义,早发败血的高危因素,关于白细胞等非特异性炎症指标的临床价值、新生儿败血的诊断、目前存在的瓶颈及未来展望等关键问题。

  • 标签: 败血症 婴儿,新生 共识
  • 简介:摘要臭鼻克雷伯菌是一种罕见的人类病原体,很少引起严重的感染。臭鼻克雷伯菌败血是一种少见的败血。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导致严重感染。本文报道1例臭鼻克雷伯菌败血合并重症肺炎,经抗感染治疗成功的病例。

  • 标签: 克雷伯菌,肺炎 臭鼻克雷伯菌 败血症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革兰阳性(G+)菌、革兰阴性(G-)菌和真菌所致早产儿败血的临床差异,为早产儿感染的识别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早产儿败血患儿临床资料,分析首次血培养病原菌构成,比较不同病原菌所致败血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共纳入371例败血早产儿,G+菌组53例(14.3%),以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主;G-菌组235例(63.3%),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组83例(22.4%),以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3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组[6.0(1.0,13.0)d]比较,G-组[17.0(9.0,27.0)d]和真菌组[18.0(12.8,30.3)d]发病日龄较晚;G-组感染前机械通气时间[1.0(0.0,3.0)d]较G+组[0.8(0.0,1.0)d]和真菌组[0.0(0.0,1.0)d]长,更易合并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与真菌组(15.7%,13/83)比较,G+组(56.6%,30/53)和G-组(34.0%,80/235)首发症状为呼吸困难比例较高,真菌组表现为腹胀的比例较高;真菌组起病时血小板计数[112.0(75.5,186.2)×109/L]较G-组[169.5(102.0,246.0)×109/L]和G+组[175.0(115.0,242.0)×109/L]低,感染前应用抗生素时间、深静脉置管时间更长,更易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败血病原菌以G-菌为主;不同病原菌所致早产儿败血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应结合临床特征推断可能病原菌,及早合理用药。

  • 标签: 败血症 病原菌 临床特点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儿发生败血时外周血中脂代谢产物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探索其在婴儿败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科46例住院确诊败血患儿及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患儿55例,回顾性比较两组血串联质谱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水平,并分析其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相关性。对败血患儿,根据是否有并发分为并发组和无并发组,比较两组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水平的差异。结果败血患儿外周血中己二酰肉碱(C6DC)、肉豆蔻烯酰肉碱(C14:1)、3-羟基肉豆蔻酰肉碱(C14OH)、3-羟基棕榈酰肉碱(C16OH)水平高于非感染患儿(Z=-2.52、-2.05、-2.68、-2.82,P均<0.05),外周血中游离肉碱水平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四种酰基肉碱水平均与降钙素原水平呈正相关(r=0.44、0.44、0.40、0.49,P均<0.01)。有并发组C16OH异常患儿的比例较无并发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P<0.05)。结论败血婴儿的部分酰基肉碱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正相关,有并发的患儿中长链酰基肉碱水平异常者比例更高,提示败血婴儿的脂代谢发生了改变,检测血酰基肉碱水平可能有助于婴儿败血严重程度的判断。

  • 标签: 败血症 脂代谢 酰基肉碱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VLBWI)晚发型败血(late-onset sepsis, LOS)的临床特点、致病菌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VLBWI中诊断LOS的病例107例作为病例组,采用1∶1比例选择同期住院非感染VLBWI作为对照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组间患儿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OS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VLBWI的LOS发生率为8.6%(107/1 239)。107例LOS新生儿中治愈87例,治愈率为81.3%。LOS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精神反应差(83例,77.6%)、腹胀(77例,72.0%)和呼吸困难(76例,71.0%);最常见的实验室指标异常是C-反应蛋白升高(76.6%,82/107)。血培养阳性共45例(42.1%,45/107),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见(71.1%,32/45),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机械通气(OR=21.181,95%CI:1.542~290.948,P=0.022)、喂养不耐受(OR=12.480,95%CI:2.602~59.856,P=0.002)、出现LOS临床表现前联用抗生素(OR=22.457,95%CI:3.933~128.237,P<0.001)、出现LOS临床表现前抗生素使用时间(OR=1.388,95%CI:1.158~1.663,P<0.001)是VLBWI发生L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LBWI的LOS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以C-反应蛋白升高最常见,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机械通气、喂养不耐受、出现LOS临床表现前联用抗生素和抗生素使用时间长的VLBWI更容易发生LOS。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新生儿脓毒症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