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常规中晚期手掌碾压伤术后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临床确诊为手掌部碾压伤且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2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关节松动、超声波、肌肉力量训练、作业训练等治疗,每日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月。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3次,连续治疗2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上肢综合功能(DASH评分)、手部力量(握力大小)、手部灵活性(采用9孔木插板试验)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的DASH评分、9孔木插板评分、握力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DASH评分、9孔木插板时间、握力值分别为(31.0±10.1)分、(22.7±4.1)s、(25.7±5.1)kg,与常规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手掌部碾压伤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手部的粗大及精细功能,促进手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多通路胚系基因突变分布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丰富中国人群乳腺癌胚系基因突变数据库,为乳腺癌靶向药的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经病理诊断确诊的148例乳腺癌女性患者的全血样本,发病年龄24~80岁。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患者HR、MMR、BER、KDR通路相关基因的胚系突变情况,进行致病性判读,筛选出致病、可能致病和致病意义未明的突变,分析患者发病年龄、luminal分型、肿瘤大小、肿瘤转移情况、家族史等临床病理特征,采用χ2 检验和Fisher 确切概率检验研究不同通路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48例乳腺癌患者中,69例携带HR通路基因突变(包括致病、可能致病、致病意义不明3类突变),16例携带MMR通路基因突变,6例携带BER通路基因突变,8例携带KDR通路基因突变。HR通路的ATM基因突变与乳腺癌luminal分型呈相关性趋势(P=0.059),突变倾向于发生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中。MMR通路的PMS2突变与肿瘤大小呈相关性趋势(P=0.060),突变倾向于发生在肿瘤直径>50 mm的患者中。KDR基因突变与乳腺癌luminal分型和家族史具有相关性(P=0.002,P=0.024)。结论中国女性乳腺癌人群BER、KDR、MMR、HR通路的基因突变检出频率依次升高。ATM、PMS2和KDR基因的胚系突变可能参与了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乳腺癌多通路基因检测可为PARP抑制剂、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的使用提供实验室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