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医护人员的求助效能感与社会救助意愿,为提升医护人员心理资源和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防治方针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河南省医护人员进行网络在线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2 136份。其中,有效问卷1 94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0.82%。采用《疫情下的求助效能感与社会救助意愿问卷》调查医护人员求助效能感和助人意愿。用频数和率(%)分析医护人员求助效能感和社会救助意愿总体情况,不同人口学变量间差异用χ2检验。结果1 940名医护人员中,有18.81%(365/1 940)医护人员不知晓该如何获得合适的心理援助。与低年龄组比较,高年龄组医护人员具备网络信息查询能力、知识资源的占有能力、谣言和实情的辨别力和获取合适的医学帮助交通感的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具备积极配合政府行动的意愿、维持社会稳定的意愿、义务工作从事意愿的比例分别为99.43%(1 929/1 940)、98.81%(1 917/1 940)、97.11%(1 884/1 940)。结论医护人员求助效能感和社会救助意愿较高。需进一步加强对医护人员心理、社会和人文关怀等资源的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级响应下三级医院临床试验开展情况。方法采用电子调查问卷对三级医院通过伦理审查、尚未完成招募或未完成受试者出组的临床试验项目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项目基本信息,疫情期间临床试验项目采取的措施及常见问题处置情况。结果共回收调查问卷198份,包含尚未招募受试者项目92项,已招募受试者项目106项。其中,59.15%暂未启动项目决定暂缓启动,76.19%暂未招募受试者项目决定暂缓招募。36.87%项目制定了疫情期间应急预案等文件。对于已经招募受试者的项目,5.66%的项目延长了访视时间窗,61.32%的项目对受试者进行远程访视,51.89%的项目进行远程治疗指导,51.89%的项目允许在就近医院完成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38.68%的项目在保障运输条件下为受试者邮寄药物。对于需要到医院随访的项目,92%的项目会了解疫区接触史及现场监测体温。对于疫情期间出现的访视延迟,46.97%的项目按照违背方案上报,6.07%的项目不按照或者不确定是否按照违背方案上报。结论申办方及医疗机构遵守疫情防护基本原则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注重对受试者的保护,大部分临床试验遵从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伦理原则,尽可能保证临床试验规范有效地开展。
简介:摘要1918年席卷全球的大流感,也曾波及到中国。据《大公报》所载史料显示,1918年,在中国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辽宁、山西、内蒙古、浙江、江苏、四川、云南、香港等地,均有流感疫情。第一波疫情出现在春夏之交,症状相对较轻,多见头痛、体热、骨痛、咳嗽、精神疲乏等症状;集中在10—11月的第二波疫情,比较凶猛,除症状加重外,报纸上有关病亡者的报道,明显增多。至于大流感的成因,该报报道多持时令不正、饮食不洁、空气污秽等观点,也有从中医伏邪、秋燥、冬瘟等理论论述的。对流感的防治,以远离流感病人、慎起居、注意卫生及通过医药防治等观点比较常见。通过分析史料可知,中医中药在1918年大流感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多数医学专业团体认为:患者有权了解他们的医生与制药企业或医疗设备公司之间是否有经济关联。Abi Rimmer考虑在英国引入从国家层面上建立强制性信息公开制度的下一步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进展监测体系,满足政府决策人员、企业和科研机构人员等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为将来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全球科研进展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和专家咨询法,系统梳理期刊论文、预印本及其他科技论文的数据源,形成各自的监测目录并确定跟踪路径。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论文主要包括期刊论文和预印本,其中期刊论文数据源监测范围包括生物医学和自然科学的顶级期刊官网、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Science Direct,预印本平台监测范围包括medRxiv、bioRxiv和SSRN等,此外,还应对病毒学网站virological和nextstrain进行监测。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进展监测体系可用于每日监测,为防控工作决策部署提供决策支持。
简介:摘要针对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在系统梳理临床治疗、疾病控制和科学研究三者定位的基础上,结合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国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的建议。临床治疗方面,要加强医务人员依法报告意识,强化症状检测能力,充分发挥传染病直报系统的作用,建立健全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国家或地方监测平台。疾病控制方面,要从法律和体制机制上赋予疾控相关权限和保障,提升疾控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加强防控与应急需求为导向的应用性研究和技术储备。科学研究方面,要加强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立项,建设重大疫情应对中"一锤定音"的科研机构,建立国家和区域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加强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救治的战略技术储备。